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碇煸暗墓适?,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朱元璋為了皇太孫朱允炆能夠順利繼位并坐穩(wěn)皇位,的確是煞費苦心,然而為何朱元璋去世僅一年,朱棣便起兵造反,并最終奪了天下呢?事實上這一切都是朱允炆自己所致,不僅一手將朱元璋為他打下的基礎給毀了個干凈,將朝廷弄得烏煙瘴氣,還把自己穩(wěn)固的皇位弄得搖搖欲墜,更是成功逼反了朱棣。
由于朱元璋在去世前基本上把能征慣戰(zhàn)的名將們都干掉了,只留下諸如耿炳文這樣擅長防守的老將和李景隆這樣庸才,此舉雖然消除了異姓功臣的威脅,卻也為朱棣起兵鏟除了強有力的對手,畢竟藍玉等人的戰(zhàn)功也讓朱棣膽寒。
朱允文繼位后,在削藩問題上的步子邁得太大。朱允文的削藩對象都是他的叔叔,他一上臺就迫不及待地進行削藩,手段比較激進。他先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解決了周王,廢為庶人,接著齊王、湘王、代王、岷王一氣呵成,要么廢為庶人,如湘王這類比較剛烈的,自焚而死。這就讓各藩王岌岌可危,發(fā)生叛亂也是情理之中的?(反正都是死,為什么不搏一下?)
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訓》為朱棣的叛亂,奠定了理論基礎。皇明祖訓中:明確規(guī)定,如果中央政權發(fā)生危難,各地藩王可以起兵勤王。而朱棣正是以清君側這個借口起兵的。朱棣20歲參軍,歷經北方各場戰(zhàn)爭,本身帶兵經驗豐富,并在與將士們一同廝殺的過程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h官不如現(xiàn)管,士兵永遠只認他們的直屬領導。所以當朱棣起兵后,一呼百應。
朱元璋是一個非常有作為的皇帝,但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卻并沒有慎重考慮,只是憑借自己的喜好選擇了自己的孫子朱允炆。這就引起了自己四兒子朱棣的不滿。朱棣想自己的實力不差,而且也是朱元璋的親兒子,怎么就比不過朱允炆這一個毛頭小子了?其實如果是朱標繼位,朱棣肯定不會說什么,更不會想著起兵,因為朱標對朱棣是真的關心疼愛。
如果朱允炆繼位后好好干活,及時安撫幾位不滿意的哥哥,那朱棣也不會說什么,但沒想到自家侄子上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削藩,想把自己拼來的權利地位收回去,還弄死了朱棣的幾個兄弟。這讓朱棣十分生氣:你叔叔我的實力在你之上,這天下也是你這些叔叔們和你爺爺一起拼出來的,不讓我當皇帝就罷了,還不讓我做王爺,還要把你叔叔們給逼死?下一個是不是還要把我給逼死?
就在朱允炆皇位還沒做熱的時候,朱棣起兵了。這一次他親自披掛上陣,指揮自己手下的軍隊直沖京城。如果按照以往的說法,朱棣是不可能贏的。但在朱元璋執(zhí)政后期,就已經把善于打進攻的幾個將領咔嚓了,而朱棣的隊伍連年在邊關作戰(zhàn),驍勇非常。更何況還從另一個兄弟手里?騙?來了最厲害的騎兵朵顏三衛(wèi),更是有如神助。于是沒過多久,朱棣的隊伍就把南京攻下,成功坐上了皇位。
在朱元璋生前,曾經說過朱棣是最像自己的一個孩子,對于這個孩子的品行應該十分了解,那么為什么朱元璋不把皇位傳給他,而要傳給一個毛頭小子朱允炆呢?史學家對此做出了解釋,因為有了這三方面的原因,所以朱元璋不會把朱棣列為儲君人選。第一就是因為朱棣的出身。雖然大家都知道朱棣的父親是朱元璋,但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都沒有任何關于朱棣母親的記載。
有人說朱棣可能是少數(shù)民族部落或者是周邊國家進貢的女人生下的孩子,但不論是哪一種,都能說明他的出身并不高,而且在朱棣出生不久,朱棣的生母就被朱元璋處死了。雖然朱棣被馬皇后抱養(yǎng),但一直沒能受到重用,這也能從側面體現(xiàn)出朱棣身世的低下。
第二是因為朱棣的性格,他跟自己的哥哥朱標不一樣,從小就在沙場上征戰(zhàn),性格十分暴躁,手腕相當鐵血。朱元璋在大肆屠殺功臣之后,希望繼任者的性情能夠寬厚仁愛,因此才選擇了朱標繼承皇位,并不會考慮朱棣。這就像是朱棣選擇朱高熾一個道理。朱元璋知道,如果是打天下的時代,那么朱棣就是一個好的接班人,但現(xiàn)在是治天下的時代,因此不能讓朱棣成為皇上。
第三個原因就是在明朝的時候發(fā)展到鼎盛的文官集團。因為想把朱標培養(yǎng)成為一名仁君,所以朱元璋剛登上皇位就請了許多儒家學派的賢士給朱標上課。在朱標死后,這些人一定會站在朱允炆那邊。因為這三方面的原因,朱元璋最終選擇了朱允炆。
朱標病逝后,如果朱元璋把皇位傳給朱棣,確實有可能避免靖難之役,但是從朱元璋個人的角度出發(fā),他之所以將皇位傳給朱允炆而不是朱棣也有其自身的考慮。
嫡長子繼承制對皇位的影響。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直遵循的都是嫡長子繼承制,在朱元璋的眾多兒子中,朱棣排行老四,除了太子朱標之外,在他上面還有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兩個哥哥。太子朱標去世之后,即便朱元璋不立朱允炆為皇太孫,按照嫡長子繼承制,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的繼承優(yōu)先權也都在朱棣之上,因此假如朱元璋跳過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直接立朱棣為太子,勢必引起秦晉二王的不滿。秦晉二王手握重兵,朱元璋百年之后,兩者勢必會為了皇位和朱棣展開一場惡斗,這是朱元璋所不想看到的,而立朱允炆勢必可以堵住眾人之口。朱棣攻陷南京城之后,急于宣布自己是馬皇后所生,也是為了證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當時的秦王和晉王均已去世,根據(jù)嫡長子繼承制的說法,朱棣確實是合法繼承人)。
缺乏百官的支持。眾所周知,朱元璋從一個窮困的放牛娃爬上大明朝的開國皇帝之后,大殺有功之臣,李善長、劉基、胡惟庸、藍玉等人都難逃朱元璋的毒手,因此,朝堂之上的百官也都人人自危,如履薄冰,生怕哪一天遭到了朱元璋的毒手。在性格方面,朱棣很好的繼承了朱元璋殺伐果斷的性格,而朱標父子性格溫和,對人比較仁慈的,對比之后,很明顯朝堂上的百官更希望自己服侍的主子是后者,朱元璋在選定皇位繼承人之時一定程度上也會參考百官的意見,在缺乏百官支持之后,朱棣也就離皇位繼承人漸行漸遠了。
愛屋及烏以及隔代親的緣故。朱元璋在長子朱標身上傾注了太多的關注度,事事以皇位繼承人的要求來培養(yǎng)朱標,從小培養(yǎng)其治國之道。朱標也不負朱元璋的期望,寬厚仁慈,在朱元璋眾多兒子中的威望也很高。但是朱標的忽然因病去世打亂了朱元璋的部署,從此之后朱元璋把對這個朱標的喜愛轉移到他的孫子朱允炆身上,開始培養(yǎng)其為皇位繼承人。從古至今,一直都有著孫子比兒子還要親的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也被稱為隔代親,隔代親同樣發(fā)生在朱元璋身上,相比于為其守邊關的朱棣而言,在朱元璋眼里,很明顯還是在自己身邊長大的孫子來的順眼。
因此,朱標死后,朱元璋之所以沒有將皇位傳給四皇子朱棣,有著多方面的原因。嫡長子繼承制使朱元璋不能夠直接跳過秦晉二王直接立朱棣為太子,朱棣自身殺伐果斷的性格讓其喪失了百官的支持,以及朱元璋對孫子朱允炆的喜愛都是朱元璋立朱允炆而不是朱棣為皇位繼承人的原因。盡管朱元璋在位之時也考慮到朱棣對朱允炆皇位的威脅,但可能也沒能想到朱棣最終會取而代之,如果歷史再給朱元璋一個選擇,不知朱元璋又會做何選擇。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69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