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于臨死前留下8字,慈禧聽了之后不以為意,一年后竟字字成真?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guān)內(nèi)容。
清朝末年出現(xiàn)了一名垂簾聽政的皇后,她就是慈禧太后。她本來只是咸豐的嬪妃,因為獲得咸豐的寵溺,因此開始干涉政事。咸豐過世之后,慈禧太后起動政變,將權(quán)利緊緊抓住的集中在自己和慈安太后的手里,形成一種兩宮聽政的新格局。慈禧太后為了大權(quán)獨攬,設(shè)計將慈安毒殺,此后她便變成清代的實際把握者。
咸豐去世之后,其子同治繼位。慈禧念及同治年幼,因此便參與政事。國家大事盡有慈禧一人說的算,同治只是一個傀儡。在放縱和壓抑的摧殘下,同治年紀輕輕的便死了。同治的死因也是一樁謎案,不過他的死亡和慈禧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同治沒有子嗣,因此皇帝傳給了光緒。光緒是慈禧的侄子,自己的親兒子尚且不能放權(quán),更何況是侄子。
光緒的童年生活是悲慘的,被太監(jiān)們玩弄,一日三餐都是問題。長大后的光緒,體弱多病,膽小怯懦,對慈禧的態(tài)度是非常的恭敬。盡管光緒是名義上的皇帝,可是清朝的實際皇帝卻是慈禧。光緒是慈禧的傀儡,從他當皇帝的那一刻,到他死的那一刻,他的一生都是一個傀儡。光緒也曾想過要反抗,奪回自己的權(quán)力,可是最終還是失敗了。
戊戌變法是光緒是慈禧的抗爭,可是這次行動以失敗而告終。光緒非但沒有奪回自己的權(quán)力,反而是被慈禧囚禁起來,失去了人身自由。光緒是個有志之君,但是卻遇上了慈禧。光緒病危之后,慈禧選擇溥儀為繼承人。光緒知道后,在臨死前大喊八個字,又是一個傀儡皇帝。光緒心知肚明,將來的皇帝是個傀儡。
慈禧聽到后,不以為意,次日也便死了。光緒之死究竟和慈禧有沒有關(guān)系,目前還是一種謎案。不過兩人之死,實在是太過巧合了,這不得不讓人產(chǎn)生疑惑。一年之后,溥儀當上了皇帝,正如光緒所言,他真的是一位傀儡皇帝。
這時,清代動蕩不安,山河破碎,南向兩方打過是惡語相向。最后的下場就是,溥儀退位,清代宣告完畢。君主是皇朝的表示,清代接連出現(xiàn)三維傀儡皇帝,不得而知,清代的新格局是怎樣的。君主都變成一種陳設(shè),這樣的皇朝怎可滅絕?大清國也變成歷史!
中文名稱: 光緒皇帝
又名: 愛新覺羅·載湉
性別: 男
民族: 滿族
生卒年: 1871-1908
國別: 中國
生平簡介
生平簡介
光緒,名叫愛新覺羅·載湉(公元1871—1908年),他是慈禧太后太后的外甥(妹妹的兒子)。當年輕的同治帝死后,慈禧太后為了繼續(xù)掌握政權(quán),于是就讓當時只有四歲的光緒繼承皇位,由她再度進行“垂簾聽政”。直至光緒長到十九歲時,慈禧太后才只好聲稱“撤簾歸政”,但是她仍操縱實權(quán)不放,光緒實際上仍是個傀儡皇帝。
后來,慈禧太后和光緒在政治上發(fā)生了沖突。慈禧太后代表保守派握有實權(quán)。光緒在維新派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的推動下,一則想利用維新派來抓到軍政實權(quán);二則也想通過維新運動來改革吏治,挽救一下清王朝的腐敗統(tǒng)治,因而于公元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推行了維新變法,歷史上稱之為“戊戌變法”。但變法只搞了一百零三天就被慈禧太后鎮(zhèn)壓下去了。慈禧太后殺害了譚嗣同、劉光第、楊深秀、楊銳、林旭、康廣仁“六君子”,康、梁被迫逃往國外,而光緒則被嚴密囚禁起來。囚禁光緒的地方主要有兩處:一是玉瀾堂(夏季),二是中南海的瀛臺(冬季)。光緒被關(guān)了整整十年,公元1908年慈禧太后死的前一天,她狠毒地將光緒害死在瀛臺,終年僅三十八歲,死后葬于清西陵的崇陵,廟號德宗。
光緒被軟禁在頤和園玉瀾堂時,四面的門窗均被堵死,完全失去自由。東西配殿內(nèi)現(xiàn)仍保留有當年所砌的磚墻,這是歷史的見證。
光緒-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1871-1908)德宗為醇親王奕王之子,母為慈禧太后之妹。1874年同治皇帝死,因其無子,由慈禧太后作主立自己的外甥載湉繼位。次年改年號為“光緒”。慈禧太后立自己的外甥為帝,遭到大臣的反對,其中御史吳可讀竟以“尸諫”明志,他先吞食了生鴉片,再對慈禧作出勸諫:“你立載湉為王,不過是因他是你的外甥,你得以聽政而已。我心知你定會以酷刑來折磨我,但我已吞食了生鴉片,馬上就要死了。我臨死前也跟你說個明白,你立載湉為帝是為天下人所共恨!”勸諫完畢,即在同治皇帝的墓前下跪,倒地而亡。但慈禧對此卻無動于衷,仍按照既定的計劃行事。光緒十七歲時親政,欲以改革來振興中國,起用維新派,在“百日維新”中,光緒皇帝頒布了改革的詔令而引起保守派的不滿。慈禧與榮祿密謀,企圖在光緒于天津閱兵時實行政變,廢拙光緒。光緒得悉一切后,趕緊通知維新派的康有為、梁啟超和譚嗣同等人。維新派決定由譚嗣同求見統(tǒng)轄新軍的袁世凱,藉他檢閱新軍之際,當場殺死榮祿、軟禁慈禧。袁世凱表示忠于皇帝,擁護維新派,可譚嗣同離去后,他便當即向榮祿告密。榮祿火速趕至頤和圓,求見慈禧,慈禧得悉密謀后,便馬上回宮,迫使光緒交回政權(quán),并把他軟禁于瀛臺,由她臨朝聽政。隨即捕殺譚嗣同等六人,通緝逃往外國的康有為和梁啟超。除京師學堂外,新政全被廢除。1908年10月,光緒在日記中寫道:“我身患重病,但心中總覺得老佛爺(慈禧)定會比我早死。若是如此,我要下令斬殺袁世凱與李蓮英?!笨墒牵@篇日記的內(nèi)容被李蓮英獲知,李加油添醋地向慈禧匯報說:“皇上想死在老佛爺后面呢?!贝褥牶髿馍闲念^,狠狠地說:“我決不能死在他前面!”她隨即下令改由李蓮英來侍候光緒的飲食、醫(yī)療等事。這天下午,光緒因病情惡化而去世。對于光緒的死因,歷來眾說紛紜,有說是慈禧太后令太監(jiān)投毒;有說是袁世凱勾結(jié)慶親王奕劻對光緒下毒手;而近代的史學家多認為光緒是死于肺功能衰竭。不可一世的慈禧太后也只比光緒多活了兩天,于10月23日傍晚逝世。光緒在位三十四年,在慈禧的箝制下,抱負不能施負,只能喟嘆“朕還不如漢獻帝”罷了(光緒在瀛臺被困時,看《三國演義》時的嗟嘆之語),終日郁郁寡歡,終年三十八歲。
==================================
中文名稱: 慈禧太后
又名: 葉赫那拉氏
性別: 女
民族: 滿族
生卒年: 1835-1908
國別: 中國
生平簡介
生平簡介
慈禧(1835—1908),葉赫那拉氏,是清朝的第七個皇帝咸豐的妃子,第八個皇帝同治的母親,俗稱西太后。她統(tǒng)治了中國近半個世紀,是當時中國實際上最高的當權(quán)者。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lián)軍焚毀,慈禧太后為了自己享樂,不顧國家安危,挪用海軍經(jīng)費重修,并改名為頤和園。此后,每年夏季她即來此居住,頤和園亦被稱為“夏宮”。
大清國孝欽顯皇后
這個女人統(tǒng)治中國達半個世紀,從咸豐末年一直到宣統(tǒng)年,參與和掌握三朝皇帝的統(tǒng)治權(quán);她的專權(quán)導致了“光宣哀世”。她既推行洋務(wù)運動,又支持頑固派對洋務(wù)派進行牽制;她害怕失去手中的權(quán)力,害怕列強動搖皇室。對外妥協(xié)退讓,對內(nèi)進行殘酷的鎮(zhèn)壓。一生嗜權(quán)如命,由于她的專制,使光緒在壓抑中度過了一生,最終含恨而去。她曾兩度逃離宮廷,第一次是跟隨丈夫,丈夫死后,她清肅八大臣,奪取統(tǒng)治權(quán);使她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事隔四十年后的逃亡更為狼狽,她要面臨的是清政府的存亡危機。她被迫與列強簽訂一系列喪權(quán)辱國的條約。她給中國封建統(tǒng)治寫了最后一頁,上演了一幕封建社會末期皇太后執(zhí)政的鬧劇。給后人留下的僅僅是唾罵,還有那些勛齡為她拍的照片,也都隨時間淡薄了。
慈禧太后,又為西太后、那拉太后。小名蘭兒。清代咸豐帝貴妃,同治、光緒兩朝實際最高統(tǒng)治者。滿洲鑲藍旗人,葉赫那拉氏。咸豐元年被選入宮,封蘭貴人,三年晉懿嬪。咸豐五年生皇長子載淳,六年晉懿貴妃。在宮中地位僅次于孝貞皇后鈕祜祿氏,且因得咸豐帝寵幸,干預(yù)朝政。咸豐十年,英法聯(lián)軍進逼北京,她隨咸豐帝逃往熱河。咸豐十一年八月,咸豐帝病死在熱河行宮,謚“協(xié)天翊運執(zhí)中垂謨懋德振武圣孝淵恭端仁寬敏顯皇帝”。其遺命載垣、端華、肅順、景壽、匡源、杜瀚、穆蔭、焦佑瀛八人為“贊襄政務(wù)王大臣”總攝朝政,輔佐六歲載淳為帝,懿貴妃葉赫那拉氏和孝貞皇后鈕祜祿氏被尊為皇太后,徽號慈禧、慈安,俗稱西太后、東太后。當時朝廷存在三股勢力,即顧命八大臣、帝胤(以奕欣為首的宗室)、帝后(兩宮皇太后及同治),后兩種勢力結(jié)合起來,于十一月發(fā)動祺祥政變,將載垣、端華、肅順處死,其他五人革職或遣戌。改元同治。實行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政變的成功意味著慈禧開始正式掌權(quán)。她依靠曾國藩、李鴻章等漢族官僚勢力,勾結(jié)外國侵略者,先后鎮(zhèn)壓太平天國、捻軍和苗民、回民起義,使清王朝的統(tǒng)治得到暫時穩(wěn)定。慈禧一方面采用洋務(wù)派自強和求富的方針,開辦一些新式工業(yè),訓練海軍和陸軍以加強政權(quán)實力;另一方面,又支持頑固派對洋務(wù)派進行牽制,以加強深宮集權(quán)。同治十三年,同治帝駕崩,謚“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誠孝信敏恭寬毅皇帝”。慈禧指定迎立醇郡王奕儇四歲兒子載恬為帝,年號光緒,醇郡王晉醇親王。其繼續(xù)與東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三月,慈安太后駕崩,由慈禧一人繼續(xù)掌握實權(quán)。光緒十二年,慈禧以辦海軍為名修葺被英法聯(lián)軍焚毀的清漪園。光緒十三年,改垂簾聽政為訓政。光緒十五年,慈禧在名義上歸政光緒皇帝,但仍操縱內(nèi)政和外交大權(quán)。一些中央和地方的高官顯宦長期唯命是從,在其周圍形成后黨集團。在中日戰(zhàn)爭中,她幻想列強出面干涉、調(diào)停,最終以致戰(zhàn)敗。光緒二十一年,慈禧委派議和全權(quán)大臣李鴻章及其子李經(jīng)方前往日本簽定《馬關(guān)條約》。這迫使清政府放棄對朝鮮的控制。光緒二十四年,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以慈禧為首的頑固派發(fā)動政變,將光緒帝囚禁在中南海瀛臺。慈禧宣布重新訓政,立端親王載漪子溥雋為大阿哥,并準備廢黜皇帝,立溥雋為帝,由于一些地方督撫和外國使臣的反對,所以仍保留光緒的名號。光緒二十六年八月,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她以“西狩”為借口攜光緒帝逃往西安,臨行前將珍妃推入井中溺死。后為鉗制社會輿論,偽善地宣稱珍妃因隨扈不及殉難宮中,并追封珍妃為恪順皇貴妃。光緒二十六年十一月,在北京盤桓一個多月的八國聯(lián)軍按奈不住,向逃亡的慈禧發(fā)出最后通諜,聯(lián)軍最高統(tǒng)帥瓦德西要求清政府懲辦禍首;李鴻章急電告之慈禧,慈禧看到列強沒有把她列為禍首,大喜過望,她馬上電告李鴻章,議和大綱十二條應(yīng)即照允,并表示從此要“量中華之物力,結(jié)與國之歡心”。光緒二十七年一月十五日,其命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慶親王奕匡與列強簽定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條約》,是為清政府主權(quán)的大拍賣。以她為首的清政府則成為外國人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二月三日,聯(lián)軍要求懲辦禍首;八日,慈禧發(fā)布上諭,將載勛、載漪、載蘭等人處死。光緒二十八年一月七日,慈禧和光緒乘坐火車從保定返回北京,結(jié)束了一年多的流亡生活。到達保定時,慈禧在站臺上足站了五分鐘,她要向世人展示,大清國的皇太后活著,而且還活得很好,清政府依然穩(wěn)固如常。此后,為緩和階級矛盾,維護統(tǒng)治,慈禧繼續(xù)推行新政。光緒三十二年又宣布預(yù)備立憲。光緒三十四年十一月十三日,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被接入宮中教養(yǎng),同時載灃被封為攝政王。光緒三十四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緒帝在中南海瀛臺駕崩,謚“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jīng)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她命立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為帝,年號宣統(tǒng)。尊慈禧為太皇太后;光緒皇后葉赫那拉氏為隆?;侍蟆㈣蠟榧骒龌士艰F妃(民國十二年卒,謚端康皇貴太妃)。光緒三十四年十一月十五日,慈禧在中南海儀鸞殿駕崩,謚“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圣顯皇后”,葬于定東陵。結(jié)束了對清朝長達半個世紀的統(tǒng)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69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