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著名刺客專諸為什么要幫公子光刺殺吳王僚?公子光是誰?感興趣的小伙伴快來看看吧。
專諸,是春秋時期的吳國人,說到這,很可能有人會想起吳越之爭了,專諸所在的吳國,就是那個吳越之爭當(dāng)中的吳國。專諸在歷史上,是《史記刺客列傳》當(dāng)中的一員,他使用魚腸劍刺殺吳王僚的故事,也一直都在后世流傳。其實專諸和吳王僚兩人之間并沒有什么矛盾,專諸只是替別人去刺殺的,那么專諸是受了誰的命令,要去殺吳王僚?他最終得手了嗎?
專諸是歷史上有名的刺客,《史記·刺客列傳》里就記載了好多刺客俠士的事跡,其中有四位特別突出,專諸,聶政,豫讓,荊軻,常被人稱為“四大刺客”。專諸和公子姬沒有什么關(guān)系,他幫公子光不就是為了報答伍子胥的知遇之恩,或者說是伍子胥懂得專諸,所以專諸才愿意為了伍子胥去幫助公子光殺一個素未謀面的人。
“專諸方與人斗,將就敵,其怒有萬人之氣,甚不可當(dāng)”?!秴窃酱呵铩酚涊d,伍子胥從楚國流亡到吳國途中,見到了專諸,這個貌不驚人的屠夫,長得人高馬大的,看起來也像是一介莽夫,但是在身上卻透露出不一般的氣質(zhì),于是下定決心要結(jié)交這個壯士。
由于年代久遠(yuǎn),很多史書對這個事情并沒有過多記載,而對專諸本人的介紹也不多。而且很多史書中記載專諸的文字也并沒有那么濃墨重彩,所以比起其他的刺客來,專諸還真的不算是什么大人物,不過,專諸對于歷史來說,卻有著超乎尋的意義,因為他的出現(xiàn)改變了吳國甚至是歷史的進程。
專諸幫助的公子姬就是公子光,為什么公子光要讓專諸去刺殺吳王僚,知道了這個原因,也就知道了專諸刺殺的原因。專諸其實只不過是一顆棋子,是公子光妄圖取代吳王的工具,而專諸之所以會幫助公子光刺殺吳王,全是看在伍子胥的面子上的。而正是伍子胥向公子光推薦了這位勇士,專諸才能夠擔(dān)此重任。公子光刺殺吳王僚也是有原因的,一切都離不開“權(quán)力”兩個字。
公子光也即是后來的吳王闔閭,姓姬,名光,吳王諸樊之子,又被稱為公子光。春秋末期吳國國君,以專諸刺王僚而聞名,春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為“春秋五霸”的霸主之一。后世很多人說他是王朝的篡位者,他利用伍子胥和專諸成功登上了寶座。自幼就有遠(yuǎn)大眼光和見識的公子光,不愿意在吳王僚的手下辦事,但是礙于吳王僚的王位和自己的準(zhǔn)備得尚未到時機,而不得不屈居人下。
吳王僚即位沒有什么問題。但是公子光就是想不通,作為國君的長子,他覺得如果叔父季札不當(dāng)國君,那么國君這個位置,怎么也該傳給他。雖然他聽任于吳王僚,一切軍事行動都按照吳王僚的命令做,但是在暗地里,公子光已經(jīng)在偷偷積蓄力量了。
光靠他一個人的力量是不行的,恰好在這個時候,伍子胥逃到了吳國,正好在集市上撞見了公子光的車,便趁此機會結(jié)識了公子光,公子光是伍子胥復(fù)仇的最好的外部力量,而公子光要想稱帝,他也不能少了伍子胥。專諸便是在伍子胥的推薦下來到公子光身邊的。
“士為知己者死”,以勇而聞名,經(jīng)過多年的訓(xùn)練,唯一的目的就是要置吳王僚于死地。在吳王僚的慶功酒席上,公子光假稱去換藥,其實他在暗處早就在悄悄觀察著帷幕外的一切。專諸小心翼翼地向吳王僚呈上自己精心烹制的魚,就在吳王僚舉起筷子將魚肉放進嘴里的那一刻,專諸抓住機會,一下子將匕首刺向了吳王僚,吳王僚被專諸刺殺了,臨死前都不知道這個叫做專諸的人為什么要殺他。專諸隨后也被吳王僚的侍衛(wèi)們剁成了一堆肉泥。
人物生平
伍員舉薦
專諸,是吳國堂邑人。據(jù)《吳越春秋》記載,伍子胥從楚國流亡到吳國途中,見“專諸方與人斗,將就敵,其怒有萬人之氣,甚不可當(dāng)”。伍子胥知道專諸是一位敢于赴難的勇士,就與之結(jié)交。伍子胥進見吳王僚后,用攻打楚國的好處勸說他。吳公子光說:“那個伍員,父親、哥哥都是被楚國殺死的,伍員才講攻打楚國,他這是為了報自己的私仇,并不是替吳國打算?!眳峭蹙筒辉僮h伐楚的事。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打算殺掉吳王僚,就說:“那個公子光有在國內(nèi)奪取王位的企圖,現(xiàn)在還不能勸說他向國外出兵?!庇谑蔷桶褜VT推薦給公子光。
公子光的父親是吳王諸樊。諸樊有三個弟弟:按兄弟次序排,大弟弟叫余祭,二弟弟叫夷眛,最小的弟弟叫季子札。諸樊知道季子札賢明,就不立太子,想依照兄弟的次序把王位傳遞下去,最后好把國君的位子傳給季子札。諸樊死去以后王位傳給了余祭。余祭死后,傳給夷眛。夷眛死后本當(dāng)傳給季子札,季子札卻逃避不肯立為國君,吳國人就擁立夷眛的兒子僚為國君。公子光說:“如果按兄弟的次序,季子當(dāng)立;如果一定要傳給兒子的話,那么我才是真正的嫡子,應(yīng)當(dāng)立我為君。”所以他常秘密地供養(yǎng)一些有智謀的人,以便靠他們的幫助取得王位。
闔閭厚待
公子光得到專諸以后,像對待賓客一樣地好好待他。公元前前516年,楚平王死了。這年春天,吳王僚想趁著楚國辦喪事的時候,派他的兩個弟弟公子蓋余、屬庸率領(lǐng)軍隊包圍楚國的譖城,派延陵季子到晉國,用以觀察各諸侯國的動靜。楚國出動軍隊,斷絕了吳將蓋余、屬庸的后路,吳國軍隊不能歸還。這時公子光對專諸說:“這個機會不能失掉,不去爭取,哪會獲得!況且我是真正的繼承人,應(yīng)當(dāng)立為國君,季子即使回來,也不會廢掉我呀?!睂VT說:“吳王僚是可以殺掉的。母老子弱,兩個弟弟帶著軍隊攻打楚國,楚國軍隊斷絕了他們的后路。當(dāng)前吳軍在外被楚國圍困,而國內(nèi)沒有正直敢言的忠臣。這樣王僚還能把我們怎么樣呢?!惫庸庖灶^叩地說:“我公子光的身體,也就是您的身體,您身后的事都由我負(fù)責(zé)了。
刺殺吳王僚
公元前515年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下身穿鎧甲的武士,備辦酒席宴請吳王僚,吳王僚派出衛(wèi)隊,從王宮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里,門戶、臺階兩旁,都是吳王僚的親信。夾道站立的侍衛(wèi),都舉著長矛。喝酒喝到暢快的時候,公子光假裝腳有毛病,進入地下室,讓專諸把匕首放到烤魚的肚子里,然后把魚進獻(xiàn)上去。到吳王僚跟前,專諸掰開魚,趁勢用匕首刺殺王僚,吳王僚當(dāng)時就死了。侍衛(wèi)人員也殺死了專諸,王僚手下的人一時混亂不堪。公子光放出埋伏的武士攻擊吳王僚的部下,全部消滅了他們,于是自立為國君,這就是吳王闔閭。
身后之事
闔閭即位后,便封專諸之子專毅為上卿,并根據(jù)專諸要求葬在泰伯皇墳旁的遺愿,從優(yōu)安葬專諸,如今鴻山東嶺仍有“專諸墓”存。相傳無錫市大婁巷的“專諸塔”,是闔閭替他葬的優(yōu)禮墓,但文革時被拆除。邑人秦頌碩曾寫“專諸塔”一詩:“一劍酬恩拓霸圖,可憐花草故宮蕪;瓣香俠骨留殘塔,片土居然尚屬吳?!?/p>
因?qū)VT曾在太湖邊學(xué)燒魚之術(shù),后人把他奉為“廚師之祖”,舊時城內(nèi)居民時常前往焚香祭奠。如今蘇杭一帶的名菜“糖醋魚”乃“糖醋黃河鯉”的簡稱或俗呼,就是‘全炙魚’(有稱‘全魚炙’者)的傳承及代表,而它的發(fā)明者正是教專諸做魚的人,春秋時期名廚太和公(或太湖公)。
春秋戰(zhàn)國的刺客,最有名的是荊軻,因為他刺殺的對象是秦始皇,其實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有名的刺客很多,其中專諸、豫讓、聶政、荊軻、高漸離、曹沫并稱春秋六大刺客。
1.專諸
春秋時期吳公子光想刺殺吳王僚自立,為了拉攏專諸,經(jīng)常送禮給他,并照顧他的老母親。專諸十分感動,愿為公子光效力。他假扮公子光家中大廚,宴請吳王僚。正當(dāng)吳王僚大口吃魚時,專諸抽出魚腹中的魚腸劍,刺死吳王僚。專諸也被吳王身邊隨從刺死。
2. 豫讓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晉國人,晉卿智瑤的家臣。公元前453年,智瑤被趙襄子殺害,豫讓為了報仇,想去刺殺趙襄子。可能是豫讓武功不夠高強,刺殺兩次都沒有成功,被趙襄子活捉。趙襄子敬豫讓是條漢子,留他一命。豫讓恨自己沒有報仇成功,就找來趙襄子衣服連刺幾劍,自刎而亡。
3.?聶政
聶政為民除害殺了人,帶著母親和姐姐到齊國躲避,靠殺豬為生。嚴(yán)仲子想找聶政為自己報仇,拉攏聶政,厚待他的母親,聶政等母親去世三年之后,開始刺殺行動。他帶著匕首,來到俠累家,將他捅死,為了不連累親人,毀容自殺。
4.荊軻
戰(zhàn)國末魏國人,秦國滅趙后,太子丹決定派荊軻刺秦王。秦王在咸陽宮隆重召見荊軻,荊軻掏出匕首刺向秦王,反被秦王拔劍刺成重傷,后被侍衛(wèi)所殺。
5.高漸離
戰(zhàn)國末燕人,有名的音樂家,他是荊軻的好友,想為荊軻報仇。
秦王請高漸離表演擊筑,又忌憚他荊軻好友的身份,便將他的眼睛弄瞎,以保安全。高漸離在筑里灌了鉛,想將秦王砸死,但是失敗,自己也被殺了。
6.曹沫
魯國人,效力魯莊公,帶兵和齊國對仗,三站三敗,只能割地求和。在結(jié)盟大會當(dāng)場,曹沫拿匕首劫持齊桓公,齊桓公只好答應(yīng)歸還魯國所有土地。
《刺客列傳·史記》漢·司馬遷
原文 :
專諸者,吳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吳也,知專諸之能。伍子胥既見吳王僚,說以伐楚之利。吳公子光曰:“彼伍員父兄皆死于楚而員言伐楚,欲自為報私讎也,非能為吳。”吳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殺吳王僚,乃曰:“彼光將有內(nèi)志,未可說以外事?!蹦诉M專諸于公子光。
光之父曰吳王諸樊。諸樊弟三人:次曰馀祭,次曰夷u,次曰季子札。諸樊知季子札賢而不立太子,以次傳三弟,欲卒致國于季子札。諸樊既死,傳馀祭。馀祭死,傳夷u。夷u死,當(dāng)傳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吳人乃立夷u之子僚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當(dāng)立;必以子乎,則光真m嗣,當(dāng)立?!惫蕠L陰養(yǎng)謀臣以求立。
光既得專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吳王僚欲因楚喪,使其二弟公子蓋馀、屬庸將兵圍楚之;使延陵季子于晉,以觀諸侯之變。楚發(fā)兵絕吳將蓋馀、屬庸路,吳兵不得還。于是公子光謂專諸曰:“此時不可失,不求何獲!且光真王嗣,當(dāng)立,季子雖來,不吾廢也?!睂VT曰:“王僚可殺也。母老子弱,而兩弟將兵伐楚,楚絕其后。方今吳外困于楚,而內(nèi)空無骨鯁之臣,是無如我何?!惫庸忸D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請王僚。王僚使兵陳自宮至光之家,門戶階陛左右,皆王僚之親戚也。夾立侍,皆持長鈹。酒既酣,公子光佯為足疾,入窟室中,使專諸置匕首魚炙之腹中而進之。既至王前,專諸擘魚,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殺專諸,王人擾亂。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盡滅之,遂自立為王,是為闔閭。闔閭乃封專諸之子以為上卿。
譯文 :
專諸,吳國堂邑人。伍子胥從魯國出逃至吳國,深知專諸的才干。伍子胥謁見吳王僚,盡說伐楚之利。吳國公子光說:“他伍子胥父兄皆被楚所殺而說吳伐楚,這是為報私仇,非為吳國利益計?!眳峭踹@才打消了攻楚的想法。伍子胥知公子光想殺吳王僚,便說:“公子光將有志于國內(nèi)的事,不可說以攻伐之事。”于是便把專諸推薦給公子光。
原來,公子光的父親是吳王諸樊。諸樊有三個弟弟:大弟余祭,二弟夷,三弟季子札。諸樊知道三弟季子札賢,故不立太子,把王位依次傳給三個弟弟,想最后把國家傳到季子札手里。諸樊死后,傳余祭。余祭死,傳夷。夷死,當(dāng)傳給季子札;季子札不肯受國,隱匿不知去向,吳王便立夷之子僚為吳王。公子光說: “假若以兄弟為次,則秦子當(dāng)立為王;若以兒子為序,則我光當(dāng)是繼承人,當(dāng)立為王。”所以便偷偷的養(yǎng)謀臣勇士以伺機奪王位。
公子光得到專諸以后,像對待賓客一樣地好好待他。吳王僚九年,楚平王死了。這年春天,吳王僚想趁著楚國辦喪事的時候,派他的兩個弟弟公子蓋余、屬庸率領(lǐng)軍隊包圍楚國的譖城,派延陵季子到晉國,用以觀察 “各諸侯國的動靜。楚國出動軍隊,斷絕了吳將蓋余、屬庸的后路,吳國軍隊不能歸還。
這時公子光對專諸說:“這個機會不能失掉,不去爭取,哪會獲得!況且我是真正的繼承人,應(yīng)當(dāng)立為國君,季札子即使回來,也不會廢掉我呀。”專諸說:“僚是可以殺掉的。母老子弱,兩個弟弟帶著軍隊攻打楚國,楚國軍隊斷絕了他們的后路。當(dāng)前吳軍在外被楚國圍困,而國內(nèi)沒有正直敢言的忠臣。這樣王僚還能把我們怎么樣呢。”公子光以頭叩地說:“我公子光的身體,也就是您的身體,您身后的事都由我負(fù)責(zé)了?!?/p>
專諸向公子光提出自己最后的顧忌:身體受之于母,母在不能遠(yuǎn)行,更不敢以死相托。公子光很義氣:你的母親就是我的母親。你不在,我代孝。專諸無話可說、無慮可顧了。
專諸回家一見老母,泣不成聲。有其子當(dāng)然有其母,母親心神領(lǐng)會,謊稱想喝泉水。待專諸取水返回,母親已自縊與床。
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下身穿鎧甲的武士,備辦酒席宴請吳王僚。王僚派出衛(wèi)隊,從王宮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里,門戶、臺階兩旁,都是王僚的親信。夾道站立的侍衛(wèi),都舉著長矛。
喝酒喝到暢快的時候,公子光假裝腳有毛病,進入地下室,讓專諸把匕首(即“魚腸劍”,是鑄劍大師歐冶子親手所鑄五大名劍中的三把小型寶劍之一。)放到烤魚的肚子里,然后把魚進獻(xiàn)上去。
到僚跟前,專諸掰開魚,趁勢用魚腸劍,刺殺吳王僚!吳王僚當(dāng)場畢命。他的侍衛(wèi)人員也殺死了專諸,吳王僚手下的眾人此時混亂不堪。公子光趁機放出埋伏的武士,誅殺吳王僚的部下,將其全部消滅。
剪除了吳王僚,公子光于是自立為國君,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吳王闔閭。闔閭于是封專諸的兒子為上卿。將魚腸劍函封,永不再用。
刺客是人類歷史中一種特殊職業(yè),常由于政治、私怨等原因,負(fù)責(zé)對某個目標(biāo)人物實施謀殺或暗殺。古來刺客都背負(fù)著艱巨的職責(zé),他們并非不講道義之人,相反很多刺客擁有較高的素養(yǎng),他們講義氣、重氣節(jié),為了目標(biāo)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很多刺客因為高標(biāo)準(zhǔn)的道德水準(zhǔn)而被太史公寫進了書里,《史記·刺客列傳》里就記載了好多刺客俠士的事跡,其中有四位特別突出,專諸,聶政,豫讓,荊軻,常被人稱為“四大刺客”。
“士為知己者死”,刺客以視死如歸的氣魄撼動山河,他們的事跡真真假假地流傳在百姓的口中。由于年代久遠(yuǎn),史書中記載專諸的文字并沒有那么濃墨重彩,所以比起其他的刺客來,專諸還算不上是個大牌兒!不過,專諸對于歷史來說,卻有著超乎尋常的意義,因為他直接決定了歷史的走向。專諸的人生是和歷史上一位著名的人物聯(lián)系在一起的,他就是伍子胥。伍子胥,名員,字子胥,本來是楚國(今屬湖北監(jiān)利)人,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伍子胥的老爹伍奢曾為楚平王太傅,因受費無忌讒害,和其長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殺害。由于有人通風(fēng)報信,伍子胥才躲過一劫,從楚國逃到吳國,成為吳王闔閭重臣。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協(xié)同孫武帶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報父兄之仇。那么,專諸和伍子胥又是怎么認(rèn)識的呢?
專諸,春秋時吳國棠邑(今南京市六合區(qū)西北)人,據(jù)《吳越春秋》記載,伍子胥從楚國流亡到吳國途中,見“專諸方與人斗,將就敵,其怒有萬人之氣,甚不可當(dāng)”。伍子胥知道專諸是一位敢于赴難的勇士,就與之結(jié)交。伍子胥知公子姬光想殺吳王僚,于是便把專諸推薦給公子姬光。公子光得到專諸以后,像對待賓客一樣地好好待他。姬光的父親是吳王諸樊。諸樊有三個弟弟:大弟余祭,二弟夷,三弟季札。吳王僚違背了兄位弟嗣、弟終長侄繼位的祖規(guī)而接替父位。因而本想繼位的公子姬光心中不服,暗中伺機奪位。
公子姬光相當(dāng)厚待專諸,并敬其母。專諸本來就是個十分孝順的人,姬光如此對待自己的母親,他由此就對姬光是言聽計從,忠心耿耿,姬光與專諸講過刺殺吳王僚的事情,但是專諸念在自己母親尚在,對行刺之事猶豫不決。專諸的母親知道了這件事后,不想讓自己的兒子為難,就自縊而死,算是對姬光善待的感恩,也不想讓兒子難堪,專諸葬母后,便一心一意與公子姬光謀劃刺僚之事。
吳王僚九年,伍子胥的仇家楚平王死了。這年春天,吳王僚想趁著楚國辦喪事的時候,派他的兩個弟弟公子蓋余、屬庸率領(lǐng)軍隊包圍楚國的譖城,派延陵季子到晉國,用以觀察各諸侯國的動靜。果然,楚國立即出動軍隊,斷絕了吳將蓋余、屬庸的后路,吳國軍隊不能歸還。出兵不利,這給了公子光一個重要的契機,可謂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說王僚愛吃“魚炙”(烤魚),可藏利劍于魚肚,伺機刺殺。為此,專諸特往太湖學(xué)燒魚之術(shù),經(jīng)過三年練得一手炙魚的好手藝。給吳王僚上一盤香噴噴的烤魚,藏一把鋒利的寶劍在魚肚內(nèi),伺機行事。
時機成熟的一天到來了,專諸為這一天準(zhǔn)備了很多年,姬光也期待了許久。這一天,公子姬光入見吳王僚,說:“有庖人從太湖來,善炙魚,味甚鮮美,請王辱臨下舍嘗之?!蓖趿判廊辉手Z,答應(yīng)來日便去。姬光連夜預(yù)伏甲士于地下密屋中,又命伍子胥暗約死士百人,在外接應(yīng)。吳王僚老謀深算,口中雖然答應(yīng)了,但恐公子姬光有陰謀,故赴宴時戒備森嚴(yán),從王室到姬光家廳堂內(nèi)外布滿甲士,操長戟,帶利刀,吳王僚身穿三重盔甲,親信更是不離左右。吳王僚和公子光兩個人開懷暢飲,喝酒喝到暢快的時候,公子光假裝腳有毛病,進入地下室,然后把一把短劍交到了專諸的手上。這一刻,專諸握著這把匕首,感覺異常沉重,他感到無比的緊張又極其的興奮,他告訴自己一定要沉著,多年來自己和公子等的不就是這一天嗎?為這一天我們都付出的太多了,該是畫上句號的時候了。
一切就緒,專諸端著一盤剛剛烤好的魚送到了吳王僚跟前,吳王僚品嘗著人間美味,就在他還沉溺在魚肉的鮮美時,專諸卻抓住了時機,趁勢抽出了短劍,刺向了吳王僚的胸膛。霎時間,吳王僚的鮮血如同江流噴灑而出。吳王僚大叫一聲,立即死亡。旁邊衛(wèi)士一擁而上,刀戟齊下,將專諸砍為肉醬。
專諸就這樣死了,他知道這場賭注,必定只有死路一條,為了一個“義”字,專諸義無反顧,這是刺客與殺手的最大區(qū)別。剪除了吳王僚,公子光于是自立為國君,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吳王闔閭,闔閭于是封專諸的兒子為上卿。將那把短劍永久封存,并取名為魚腸劍。
很多人會覺得專諸傻,也會有人說專諸這樣做真是不值得,我看未必,值不值得不是你我說了算,毫無疑問,專諸才是一個刺客該有的樣子。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69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