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孫思邈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nèi)容。
說起神醫(yī)孫思邈,大多數(shù)人對這個人的印象還是很深刻的。
在古代醫(yī)學條件如此落后的情況下,他卻活出了141這樣的高壽,這樣的歲數(shù)就算是放到當今社會,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歲數(shù)。
然而如此高壽的孫思邈,為何在臨終前要求徒弟毀掉號稱可以益壽延年的“神藥五石散”呢?總結成一句話就是因為孫思邈發(fā)現(xiàn):其實五石散對人體健康是有很大害處的。
五石散,其實是一味中藥散劑。相傳它是由東漢張仲景發(fā)明的,而它最初的出世原因是因為五石散對于治療傷寒病有一定的益處。
五石散的主要配方為:鐘乳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黃、赤石脂,這劑藥方性燥熱,其中的白石英和石硫黃對于治療傷寒病有很好的作用,所以五石散的功效在于輔助治療傷寒病。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于五石散的利用卻不再是僅限于治病,而是為了增強體力、甚至于是渴望通過食用此方來益壽延年。
最早把此方當作神藥來服用的人是魏人何晏 。這何晏是個沉迷于酒色、過著聲色犬馬奢侈生活的貴族,常年沉迷于酒色的他逐漸被掏空了身子,為了重振雄風,他便開始服用五石散。這五石散里面的鐘乳石、白石英、石硫黃對于固元壯陽都有很好的效果,而且這五石散在吃下以后會使得服用者全身燥熱,還會產(chǎn)生一定的迷幻效果,食用者會覺得自己體力充沛、神明開朗,而且還可以重振雄風。因此,五石散開始在貴族階層大肆流行。
其實,五石散會風靡于上流社會跟古人追求長生是分不開關系的。
自秦始皇以后,追求長生就是統(tǒng)治階級的風向標,但凡跟長生極樂沾上關系的都會被拿來大肆操作,更不要說這五石散看著還確實有功效。雖然后期會慢慢發(fā)現(xiàn)這其實是一種慢性毒藥,死于此藥的人不在少數(shù),歷史上較為著名的就有:裴秀 、晉哀帝司馬丕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然而這些用血寫出來的教科書依然阻擋不了人們對于長生的追求,這股風氣不僅剎不住,反而愈演愈烈,有些人為了吸食五石散鬧得傾家蕩產(chǎn)、最后還得賠上自己的性命。
到了唐代時期,同樣在醫(yī)學上有很高地位的孫思邈經(jīng)過多年的研究以后發(fā)現(xiàn),這五石散其實是一種雙面性藥材。
用得恰當,則對人體有益,用的不合適,則對人體有害處。然而,這弊是遠大于利的,所以在臨終前才會留下讓徒弟毀掉五石散藥方的遺言。
然而,當時社會吸食五石散已經(jīng)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這樣具有代表性意義的藥物,怎么會被輕易毀掉呢?只能說,孫思邈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是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要說這再高明的醫(yī)生,也只能治療人體的身體疾病,這古人追求長生、渴望走向高處的心理疾病豈是說治好就能治好的呢?
就先不說那些貴族階層,本領大如秦皇漢武,依舊有一刻向往長生不老的決心,那么,一般人又怎么能擋住仙藥的誘惑呢?況且,就不說醫(yī)學知識較為匱乏的古代了,就算是在醫(yī)學已經(jīng)相當發(fā)達的現(xiàn)代社會,不是還有很多人被所謂的“神藥”欺騙么?
蓋因為:人都有一種趨利避害的本能,會優(yōu)先選擇認為對自己有好處的選項,這樣的本能并不會因為知識的充沛就消失,反而會越來越強烈。
?五石散?又名寒食散,是中醫(yī)配方,主要有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鐘乳石、硫黃等五石,所以取名為五石散。
五石散的出處及作用東漢末年,當朝政局不安,各地農(nóng)民起義不斷,兵禍綿延,到處都是戰(zhàn)亂,平民不僅飽受戰(zhàn)亂之苦,更要抵抗疫病流行,而政府縣衙自顧不暇,很多人因此死于非命。
據(jù)史書記載:東漢共發(fā)生大疫不下十次,疫病流行肆虐,成千累萬的人被病魔吞噬,以致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難。這時候,有一個叫張仲景的出生在一個沒落的官僚家庭,從小見慣了官場的種種丑惡,也見慣了當時的?生靈涂炭?,所以他立志成為一名濟世為懷的醫(yī)生。也好在他家境也算殷實,所以他有機會讀書,他也確實勤奮好學,博覽群書,更是接觸到了很多醫(yī)學典籍。經(jīng)過他不懈的努力,后來他終于成為了一位出色的醫(yī)生。
隨著日積月累,張仲景有了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醫(yī)術也日漸精湛,救下了不少的疫病患者。后來他根據(jù)自己的醫(yī)術、他的臨床經(jīng)驗,寫出了一部創(chuàng)造性的醫(yī)學巨著《傷寒雜病論》。這部著作包含了豐富的臨床醫(yī)學和中醫(yī)方劑,?五石散?就是出自于該著作。
由此可見?五石散?是用來治療傷寒癥的,而且治療的效果都非常的好,張仲景利用這個方劑救活了很多人。由于這個方劑確實效果很好,就這樣一直著流傳下,到了東晉時期,由于使用的人越來越多,產(chǎn)生的作用效果也越來越?寬廣?。
根據(jù)當時東晉人的說法,吃了?五石散?之后,人不但不畏風寒,同時還有其他的諸多好處,人的性格也會變得開朗活潑,還能治療腰酸背痛的老頑疾。而且體力也逐漸增強。
還有些人服用后,人體忽而發(fā)冷忽而發(fā)熱,等一會精神卻可以進入一種恍惚忘我的境界。世俗的煩擾、內(nèi)心的迷惘都可以被忘懷,進入一種超凡脫俗的?忘我境界?。
因為功效獨特,一時間讓人對?五石散?趨之若鶩。發(fā)展到后來,家里來了客人,可以不上茶,但是不可以不用?五石散?待客,如果家里沒備有?五石散?,會讓主人家覺得是沒有面子的事。
五石散又名?寒食散?。按照書上的說法,就是寒衣、寒飲、寒食、寒臥,極寒益善?。關于服用?五石散?,由于其藥性燥熱,食用方法也很講究,也很麻煩,價格也很貴,所以只在士族貴族中間流行。雖然很麻煩,不過那些貴族都是樂此不疲,在當時也有一套很完善很流行的服用方法,具體方法如下:1、服散后一定不能靜臥靜坐,而是要走來走去。所以魏晉名士最喜歡散步,稱之為?行散?。
2、服用?五石散?后可以讓人性情亢奮,渾身燥熱,身體肌膚敏感變高,所以急需散熱,方式有不停地吃冷東西、喝溫酒、泡涼水澡,或者脫衣不停地運動,用出汗方式來發(fā)散熱量,直到身體的余熱發(fā)散完全為止。
?五石散?盛行于 魏 晉 ,就連一些名人雅士都有服用。
宋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何平叔 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覺神明開朗。?在那個時代的熏染下,就連?書圣?王羲之也不能免俗,對這些?服散?好處多多的傳聞深信不疑,隨波逐流服用起了?五石散?,而且達到了沉迷的地步。
《晉書?王羲之傳》中的記載:?羲之與道士許邁共修服食,采藥石不遠千里,遍游東中諸郡,窮諸名山,泛滄海?。這里說的是王羲之認識有一個叫許邁的道士,兩人經(jīng)常一起游玩,一起服用石散。由于服用途中并沒有預期的效果,于是不惜踏遍萬水千山,就是為了采集好的藥石。
關于王羲之服用石散,還誕生了一個?東床快婿?的故事:?有一次王羲之剛服用完五石散,熱的受不了,就把衣服脫下來散熱,?老丈人?郗鑒看到王羲之也服用五石散,有當?shù)匚娜搜攀康娘L范,于是就決定招他做自己的?東床快婿?。
這當然是故事了。不過這個故事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當時在東晉時期的?上流社會?,確實很流行服用?五石散?。
為什么孫思邈在臨終前告誡弟子要毀了五石散我們先看看游山玩水、撫琴飲酒,長期服用石散的?書圣?王義之是怎么樣的。
長期服用五石散,王羲之身體并沒有越來越好,反而變得越來越差。
他曾向親友多次提及:?胸中淡悶,干嘔轉(zhuǎn)劇,食不可強,疾高難下治?。王義之更寫了(夜來腹痛帖)來抒發(fā)心中憋屈的心情,也有一些后悔的情緒在里面,可惜已經(jīng)為時已晚。王羲之長期服散的結果是:干嘔、心痛、吃不下飯、肚子痛、且病入膏肓難以治療。在被病痛折磨一通后,王義之于公元361年去世,享年59歲。
由于?五石散?含有(砷)的成分,也就是砒霜,而且該方藥效?燥且猛烈?,長期服用無異于慢性中毒,還會導致精神恍惚,急躁之時透徹骨髓,狀若顛狂,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對人拔刀相向。
?藥王?孫思邈一生致力于醫(yī)學臨床研究,正因為他很長壽,活了141歲,見多識廣的他更明白?五石散?對人體、社會的危害,?服散?惡習的流行也讓他深惡痛絕,所以他在臨終前就告誡弟子一定要毀了?五石散?。
五石散在古代時期被視為一種神藥,傳說它首先是由西漢著名的煉丹師、淮南王劉安煉制出來的一種服用之后可以長生不老的藥。他在機緣巧合之下,從仙人的手中得到了這個丹藥的秘方,這個秘方是由白礬、雄黃、丹砂物質(zhì)成分組成的。
直到三國時期,由于玄學家何晏的緣故,讓五石散在上流社會流行了起來。因為服用了五石散之后人的臉色會變得非常的白,如同刷了白粉一般,世人看到何晏如此之白,也心向往之,知曉他是服用五石散才造成這樣的結果的,而且他向人們訴說,吃了五石散之后,整個人也會覺得起來神清氣爽,飄飄欲仙一般。所以人們便爭先相仿,一時之間,五石散便在上流社會火熱了起來。
魏晉以來,魏晉名士的愛美之風更是不在話下,所以五石散必然會受到他們的追捧,服用了五石散之后會讓他們看起來更加的白,讓他們更有翩翩公子的風范。不知道心思細膩的朋友有沒有發(fā)現(xiàn),魏晉南北朝的名士們都穿著寬大的衣袍,這是因為服用五石散今后造成的結果,五石散其實也是一種毒藥,他們穿起寬大的衣袍只是為了方便散毒散熱。
石散也有著另外一個名字,即寒食散,正如其名一樣,是有五種物質(zhì)組成:雄黃、白礬、曾青、磁石、丹砂。但是根據(jù)不同時期的名醫(yī)所說,不同時期的五石散的配方也是各不相同的,然而它們的要行都是非常相似的,服用之后人體會發(fā)熱,人會陷入一種慢性中毒的跡象。
在中國古代,有很多人都是因為長期服用五石散中毒而亡的,所以這根本不是一種長生不老的神藥,反而一種慢性的催人命的毒藥,所以唐代的名醫(yī)孫思邈先生呼吁世人要將此藥方毀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69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