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時期春平君是個什么樣的人?他為何會變成趙國罪人?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春平君是戰(zhàn)國時期一位頗具爭議的人物,歷史上對于春平君的記載有過多缺失,導致春平君的名字還有各種事跡都難以查詢。不過根據(jù)推測,春平君應該是趙孝成王的兒子,他本是趙國太子但最后卻成為國家罪人。趙國原本是最有希望抵擋秦國攻勢的一個國家,但在長平之戰(zhàn)后,趙國也失去了同秦國抗爭的資本。那春平君究竟是怎樣從儲君變成罪人的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下春平君這個人物吧。
戰(zhàn)國末年,趙國滅亡前夕,國內(nèi)烏煙瘴氣,十分混亂,國王不思進取,太后穢亂宮廷,權相賣國求榮,忠貞之士逃跑的逃跑、被殺的被殺,奸佞之輩充塞朝堂,政治黑暗、官場腐敗,真可謂黃鐘毀棄、瓦釜雷鳴。春平君,在這個時候的重新出現(xiàn),為趙國歷史增添了更多的繽紛色彩。
一、國家儲君
春平君,是趙國歷史上一個重要人物的封爵號,不是一個人名。由于歷史原因,對于春平君的具體名字,現(xiàn)在已經(jīng)無從考證,只知道他是趙孝成王的兒子,還做過太子。
從目前所能看到的史料得知,趙孝成王至少有三個兒子。第一個兒子,應該是他的長子,而且很小就被冊立為太子。這位太子在趙孝成王十年(前256)時,死了。至于死因,不得而知,可能是病死的,也可能是邯鄲城被秦軍圍了兩三年,在戰(zhàn)火沖天的危險環(huán)境里受了驚嚇和刺激而死。
這位太子死的時候,趙國剛剛結束了從長平之戰(zhàn)開始的長達六個年頭的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特別是邯鄲保衛(wèi)戰(zhàn),秦軍將國都圍困了兩年多,給國人心理和精神都造成了嚴重壓力和折損。趙孝成王此時,剛剛三十出頭,所以太子死的時候年紀不會大了,也就十來歲的樣子,還是一個少年或兒童。
第一位太子死后,趙孝成王并沒有立即冊立新的太子。據(jù)《戰(zhàn)國策》記載,春平君在趙孝成王時期的封爵號應該是春平侯。戰(zhàn)國時代,各國的封君爵位,是“君”、“侯”二等制,“侯”高于“君”。列國公子們的封爵號一般是君,而春平侯的封爵,說明他在國內(nèi)地位不一般。
至于春平侯到底是什么時候被冊立為太子的,找不到確切的史籍記載,但是應不晚于趙孝成王十八年(前248)。據(jù)《戰(zhàn)國策》記載,在趙孝成王十七年(前249)的時候,春平侯已經(jīng)是趙國的相邦了,這年他大致二十歲。趙孝成王十八年,“秦拔我榆次三十七城”(《史記》),同時,延陵鈞帶領趙軍進攻燕國。趙國避免兩面作戰(zhàn),便與秦國議和,互派質(zhì)子,身為太子的春平侯到了秦國,緊隨其后去的,還有一個趙國王室宗親平國君。
三年后,即趙孝成王二十一年(前245),趙孝成王崩殂,趙國太子春平侯遠在秦國回不來,也有可能是趙偃、郭開等人從中作梗,買通了呂不韋,不放春平侯回國繼位。趙偃繼位,是為趙悼襄王。
就這樣,身為趙國太子的春平侯,從此與國君大位擦肩而過、徹底無緣。而他此后的人生,也因此發(fā)生了徹底的改變。
二、國家閑人
至于春平侯是如何回國、何時回國的,《史記》與《戰(zhàn)國策》記載的不一致?!稇?zhàn)國策》說是趙悼襄王趙偃鞏固了自己的地位后,兩國關系緩和,在趙悼襄王二年(前243),都將對方的質(zhì)子放回去了,春平侯回到了闊別五年的趙國。
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趙世家》中說是趙悼襄王二年,呂不韋將春平君從趙國招過去,扣押為人質(zhì),對趙國進行要挾,后在泄鈞的勸說下,放回了春平君;但又在《六國年表第三》中說:“(趙悼襄王二年)太子從質(zhì)秦歸?!边@里所說的太子,顯然指的是春平侯。
春平侯從秦國做了五年質(zhì)子,回到趙國后,成了春平君,爵位降了級。重要的是,出國時他是太子、相邦,是未來的王位繼承人,回國后卻只是一個王室宗親、公子。身份地位的落差之大,讓他頗感失落和頹廢。
更要命的是,身為國王的趙偃對春平君這位久別重逢的兄弟并不熱乎,因為他的王位實際上是從春平君手上奪走的,這是一件很敏感的事兒,對于春平君,他無法熱乎,哪怕只是表面上的,他也做不到。
春平君回到趙國后,在趙悼襄王時期的所作所為,史籍中沒有任何記載,說明他已經(jīng)成為一個閑人,被高高的供養(yǎng)起來了,無職無權,只是一個貴族公子哥,可以吃喝玩樂、聲色犬馬,就是不能參政入朝。
對于此,春平君應該是早有心理準備的,也只能逆來順受、任人擺布。
早年的春平侯,作為趙孝成王指定的國家接班人,年紀輕輕的就擔任著相邦,又有父王的寵信和器重,肯定是意氣風發(fā)、心懷天下的有志青年。在秦國的五年,他最初還充滿著無限的希望,因為只要父王還在,他的太子之位就會穩(wěn)固,因為父王愛他、信他、器重他。后來,父王崩殂、兄弟趙偃登位,感覺他的天轟然間塌了,人生跌入低谷。
待又回到自己久違的祖國,他被供養(yǎng)起來了,成為一個可有可無的閑人,甚至與囚徒無異,心情沮喪、情緒低落,對于未來,他已經(jīng)不抱什么希望了,過一日算一日、少一日,得過且過吧。他在心里說:這不是我的趙國了,我是一個多余人,這不是我想要的結果。
三、國家罪人
春平君的苦逼日子過了七年之后,發(fā)生了變化。趙悼襄王九年(前236),碌碌無為、胡作非為、肆意妄為的趙悼襄王趙偃崩殂了,活了應該有三十多歲吧。
作為趙偃兄弟的春平君,此時應該也只有三十多歲,因為趙國朝堂已經(jīng)沒有什么像樣的有用之臣了,他得以重新被人們記起,又回到了朝堂上。
他往上一看,朝上坐著的是比兄弟趙悼襄王還混蛋的侄兒趙遷。這位少年君王自幼生活在脂粉堆里,拜郭開為師,能學到什么好,是聲色犬馬樣樣精通,治國理政狗屁不懂,一個標標準準的紈绔子弟、十足的膏梁子弟。國家社稷交到這樣一個人手里,還談何中興?
這時主持趙國朝政的相邦是郭開,春平君從趙幽繆王元年(前235)開始,也做起了相邦,直至趙幽繆王六年(前230)結束,他做了五年多的相邦。
那時列國的相邦,并不局限于一個,有時出征的大將也掛相邦印,像秦國設立的丞相也有左右之分,目的是避免為相者擅權。在趙國與郭開、春平君幾乎同時為相的還有一個人叫司空馬,是從秦國去的,原本與呂不韋相善,呂不韋失勢后,來到了趙國,后成為相邦。
也許是報復心作祟,也許是心理變態(tài),春平君重新掌權后,竟然與郭開、韓倉、趙悼倡后一道干起了禍國殃民的勾當。對內(nèi),他們不顧民眾死活,橫征暴斂、拼死搜刮、魚肉百姓,導致怨聲載道、民生凋敝;對外,他們討好秦國,接受秦國重寶賄賂,甘于被敵人擺布,充當賣國賊,害死了李牧等人,自毀長城、自掘墳墓。
更令人不齒的是,春平君竟然自甘墮落,與娼妓出身的趙悼倡后搭在了一塊兒,做了地下夫妻。他們的“好事”在趙國鬧得是滿城風雨,成為公開的秘密,臣民們茶余飯后的談資和笑料。他們倆,男的是落魄公子,對人世充滿了憤恨和不滿,自甘墮落;女的是出身秦樓,慣于迎來送往,閱人無數(shù),飽暖后更加不甘寡居清寂,二人是各取所需。
后人推測,春平君應該比趙悼襄王年長,是趙悼倡后的孩子伯父,趙悼倡后是春平君的兄弟媳婦,二人雖無血緣關系,但是發(fā)生這種關系,也屬于亂倫行為。
這些人沆瀣一氣、為所欲為,是真正的倒行逆施,導致民眾倒懸、國家危難,后來出現(xiàn)國破家亡的事兒,也就成為必然結果了。
趙幽繆王六年(前230),去相后的春平君應該是無官一身輕了。此后,找不到他的蹤跡,可能是已經(jīng)死了。
如果他這個時候死了,對他來說真是一種莫大的幸運,因為他看不到國家滅亡的慘象,不用去感受那亡國奴的錐心之痛了。而且,他還能葬在趙國,比起姘頭趙悼倡后亡國后被國人亂刀砍死、侄子趙幽繆王受盡屈辱被餓死、同僚郭開賣國求榮被人刺死,他的結局確實好太多了。
只是,春平君死的早是幸運了,國家滅亡、臣民淪為亡國奴,又怎能幸運得了?這亡國的責任,該誰來負呀?這一切,都是誰的錯?該怪誰呢?估計,他不能拍著胸膛自信滿滿、問心無愧地說:“與我何干!”
一陣刺骨的凌厲寒風猛然間鋪天卷地而來,暴雪撕綿扯絮般越下越緊,將偌大的邯鄲城撼動了,風雪中隱隱約約可以聽到咒罵聲、慟哭聲、馬蹄聲、殺戮聲,還有一聲重似一聲的悠長太息……
那是誰的心在痛絞、在滴血嗎?
作者:齊云軻 趙幽繆王八年(前228),秦軍進入邯鄲城,趙幽繆王率眾投降,趙國人從此成為亡國奴。此時,趙國的相國郭開卻被秦軍熱情招待,被秦國隆重封為上卿,予以通報表彰。這看似戲劇性的一幕,卻不是影視劇的情節(jié),而是歷史上真實發(fā)生的事兒。這令人不可思議、難以置信的一幕,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輔助趙偃 郭開,是趙悼襄王、趙幽繆王兩代的寵臣。他的發(fā)跡,始于趙孝成王晚期的侍奉公子趙偃。 趙孝成王早年,曾經(jīng)冊立過一位太子,但是這位歷史上沒有留下名字的太子比較命薄,在趙孝成王十年(公元前256)就死去了。趙孝成王在太子死后,并不急于冊立新的太子,一是因為他才年過而立,還年輕,二是想鍛煉一下幾個兒子,優(yōu)中選優(yōu),看誰最適合做太子。最后,他選中了春平君,著力培養(yǎng)。后來,秦、趙兩國議和,互派質(zhì)子。為了讓春平君立功于社稷江山,趙孝成王就派他到秦國做質(zhì)子去了。 春平君到了秦國,意想不到的事兒發(fā)生了,那就是秦國和趙國的關系沒能緩和,還是摩擦不斷,質(zhì)子想回國就難了。就這樣,春平君就在秦國住下了。 趙國這邊,負責侍奉公子趙偃的郭開,將趙偃視為奇貨可居,苦心培養(yǎng),而他的培養(yǎng)卻不是讓公子讀書明理,而是偽裝成忠臣孝子。他讓趙偃對趙王日日請安問好,有病了去侍候湯藥,為趙王捶捶背揉揉肩之類的,極力巴結討好。對于臣下,勸趙偃極力拉攏,動輒大加賞賜,拉幫結派。 就這樣,在郭開的幫助下,趙偃形成了一股不小的政治勢力,趙孝成王認為他孝敬,大臣們認為他賢德。但是,對于趙國有沒有冊立趙偃為太子,歷史上一直有分歧,綜合各種史料分析,沒有冊立他的說法比較可信。司馬遷在《史記》中的《六國年表第三》中說:「 ”(趙悼襄王二年)太子從質(zhì)秦歸?!边@里的太子當是指趙孝成王冊立的太子,極有可能是春平君。也就是說,在趙孝成王生前,可能已經(jīng)冊立春平君為太子了,那么,趙偃就不可能再被重復冊立為太子了。 趙孝成王二十一年(前245),趙孝成王臨死時,可能想讓春平君回國繼位,但是,秦、趙兩國關系不睦,另外也有可能是郭開、趙偃從中作梗,春平君未能回到趙國。 郭開、趙偃早就做好了繼位或者說是奪位的充分準備,這邊趙孝成王一崩殂,那邊他們就鼓動大臣們和宗親們以「 ”國不可一日無君”為由,擁立「 ”賢德”的公子趙偃繼位,是為趙悼襄王。 二、陷害忠良 趙悼襄王即位后,郭開立刻被委以重任,為中大夫,而后直線提拔,幾近相國。因為趙悼襄王得國不正,所以難免心虛,就想加強對眾臣的防范。而郭開則脫去偽裝,開始有恃無恐的胡作非為,為朝中正臣所不齒。 應該就在這時候,大將廉頗與郭開產(chǎn)生了矛盾。至于是什么具體矛盾,則不必去深究了,一個是愛國大將,一個是禍國奸臣,他們之間若沒有些許的矛盾,豈不是怪事?反正郭開與廉頗這對冤家是結下了梁子,也為廉頗和趙國的悲劇埋下了因子。 趙悼襄王元年(前244),廉頗奉命出征魏國,攻克繁陽城,郭開怕廉頗立下大功對自己不利,就慫恿趙王,讓樂乘去替他出征。廉頗知道這是郭開耍的伎倆,大怒,向樂乘進攻,樂乘嚇走了。 廉頗知道國內(nèi)奸臣當?shù)溃饔质腔杪樦?,回國絕不會有好果子吃,就逃到了魏國,希望能像當年信陵君那樣,最后再被趙王給請回去。 不久,秦軍大舉進攻趙國,趙軍迎戰(zhàn)接連失利,趙悼襄王又想起了廉頗,就派人去請廉頗回國。郭開深怕廉頗回國報復自己,就找到前去請廉頗回國的宦官唐玖,送其不少金子,如此這般一說,唐玖滿口應允。 (廉頗) 唐玖帶著趙王賞賜廉頗的一副名甲和四匹良馬,馬不停蹄地趕到魏國,拜見老將軍。廉頗見日思夜念的事兒就要成真了,自然是喜出望外,當即穿上戰(zhàn)甲,騎著馬跑了幾圈,吃飯時又多吃了幾碗,意思是別看我年紀大了,但還可以上陣殺敵、為國御寇。 唐玖告訴廉頗,自己先回國,不久趙王請老將軍回國的正式旨令就會到了,請其耐心等待。但是,廉頗等啊等、盼呀盼,等的花兒都謝了,就是不見那份正式旨令的到來。 原來,唐玖回去匯報時,對趙王說:廉頗老將軍愿意回來,就是身體不太好,與臣坐一會兒,竟然跑了幾次茅廁。趙王一聽,認為廉頗還是老了,不中用了,也就放棄了起用他的念頭。 到了趙王遷時,郭開又故伎重演,陷害李牧。秦國見在戰(zhàn)場上難以擊敗李牧,就派出了間諜到邯鄲城,找到郭開,重金賄賂,讓他想方設法除掉李牧。 郭開就和趙王遷的幸臣韓倉一道對趙王遷進行蠱惑,郭開在朝上詆毀李牧要造反、投降秦國,韓倉則向趙王遷吹枕頭風,吹得本來頭腦就不清醒的趙王遷更加暈乎,在床榻之上就決定了李牧和國家的悲劇命運。 李牧死后三個月,「 ”邯鄲為郡”,趙國滅亡,趙國都城邯鄲城成為秦國的一個郡治所在地。 三、最后結局 趙幽繆王八年(前228)十月,邯鄲城破,趙王遷降秦,趙國宣布滅亡。趙國殘余勢力在代郡擁立公子嘉為代王,繼續(xù)抵抗秦軍,但已經(jīng)是強弩之末了。 趙國滅亡后,原趙國的相國郭開成為秦國滅趙的大功臣,被秦王封為上卿,可以繼續(xù)享受他的榮華富貴。作為賣國賊,郭開的目的達到了,自己的國家滅亡,他的富貴生活并沒有結束,比起亡國之君趙王遷強的實在是太多了。看起來,還是他的智商高?。?早在趙國行將滅亡之時,郭開就看出來了,趙國的滅亡已經(jīng)不可逆轉,秦國統(tǒng)一天下的態(tài)勢已經(jīng)十分明朗,所以,他「 ”識時務者為俊杰”,為自己一家人留好了退路,以便在亡國后還可以繼續(xù)做富家翁。從這一點來看,郭開確實是一個能人。 但是,作為趙國的相國,郭開位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重要位置,在國家危難時,本該主動擔責,擔負起保家衛(wèi)國、御寇殺敵的使命重任,為國為民死而后已,可他卻選擇了當賣國賊、內(nèi)奸,靠陷害忠良、排除異己、出賣國家利益而贏得敵國的歡心,這是人神所共憤的! 正是因為郭開的所作所為為人所不齒,所以他的結果應該不會好了。正史上沒有記載郭開的最終命運,但是野史及后來的文藝作品卻為他設定了結局,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為盜賊所殺。 說是郭開到秦國時由于乘坐的車小,邯鄲城家里搜刮來的民脂民膏沒來得及隨他一同拉到咸陽。待他在咸陽城安家落戶以后,就想把財物搬到秦國,但他又怕別人給私吞了,不放心,就親自帶著親信回到邯鄲城搬家。當他們將財物裝成幾十大車,拉回秦國時,在路上被盜賊給搶劫了。財物搶劫了也就算了,就連郭開本人也被盜賊給滅口了。 二是為公子嘉派人所殺。 說是公子嘉在代郡做了代王后,想除掉禍國殃民的賣國賊郭開,打聽他要回邯鄲城搬家,就派人在路上將其刺殺。 三是秦國人所殺。 說是郭開到秦國后,依舊作威作福,改不了目空一切的做派,得罪了秦國的貴族大臣,被秦國人給暗殺了,家財也被秦國人給哄搶了。 【作者簡介】齊云軻,男,教育工作者。近年來,陸續(xù)在各級媒體發(fā)表作品80余萬字。閱讀悅讀平臺簽約作者。系河南省作協(xié)會員、河南省青作協(xié)常務理事。 我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fā)和評論。 推薦: 棍棒教育出來的這位皇帝,收納父皇后宮縱欲而亡,在位僅一年多 「 ”李牧死,趙國亡”,李牧是如何被趙幽繆王冤殺的? 為趙國立下赫赫戰(zhàn)功的廉頗晚年為什么必須出逃,最終命運如何?
為了利益。
在《大秦賦》劇情當中,郭開是一個十足的小人,盡管他從小就跟隨趙偃,也是幫助趙偃成功當上了趙王,但是郭開重利益,對他來說,就算不是趙偃,而是別人,只要能給他足夠的利益,就能夠利用他成事。而在《大秦賦》的劇情中,郭開也是因為利益,投降了秦國。
郭開雖然沒啥才華,但是餿主意確實不少,在他的“出謀劃策”下,春平君被派往秦國為質(zhì),而在趙孝成王崩殂的第一時間,在郭開等人的鼓動下,趙偃即位為趙王,是為趙悼襄王。作為最忠實的狗腿子,趙悼襄王一即位,立即對郭開加官進爵,言聽計從。
郭開恃寵而驕,在趙國朝堂內(nèi)外胡作非為,而最有名的事跡的就是自毀長城,幫助秦國趕走廉頗和李牧這兩員大將。
廉頗曾在一次宴會上當面罵過郭開,所以他對廉頗一直懷恨在心,在掌權后的第一時間便設計逼走了廉頗,后來,趙悼襄王想重新起用廉頗,便派宦官唐玖去見廉頗,郭開用重金向他行賄,讓他在趙王面前詆毀廉頗。
唐玖給趙王帶回的考察報告中有“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币馑际钦f:“廉頗雖然年老,但飯量不減,然而他與臣會見時,不一會就去了三次廁所?!壁w悼襄王由此認為廉頗年老無用,便不再召廉頗回國了。
公元前229年,秦將王翦率兵攻趙,趙王派李牧、司馬尚率兵迎戰(zhàn)。李牧是趙國名將,曾多次率軍擊退匈奴和秦國的進攻,在趙國國內(nèi)聲望很高。王翦見是李牧領兵迎戰(zhàn),覺得強攻無望,于是便用重金賄賂郭開,讓其設法說服趙王遷召回李牧。
作為資深小人的郭開,此時想的不是抵御秦國,而是覺得趙國毫無抵抗能力,如果趙國滅亡以后自己的出路在哪里,此時為秦國立功的機會來了,郭開當然是言聽計從了。
因此作為趙國丞相的他,誣陷李牧、司馬尚等謀反要投降秦國,頭腦不清醒的趙王遷,也就是趙偃和娼妓所生的那個兒子,隨即派趙蔥和顏聚取代李牧、司馬尚,并將李牧殺害。
擴展資料
李牧死后三個月,“邯鄲為郡”,趙國滅亡,俘虜趙王遷及顏聚。而趙國丞相郭開卻在此時搖身一變成為了秦國上卿,若是換種視角來說,郭開不僅是一個稱職的賣國賊,也是一個愛國者,只不過他愛的是秦國而已。
在正史上并沒有記載郭開的最終命運,但憑借他的“光榮事跡”,自然是不會好死的,比較流行的大概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郭開在成為秦國上卿后定居咸陽,后來在回邯鄲搬運自己財寶的路上,被盜賊擊殺。
第二種說法是,趙國在邯鄲失守后,趙公子嘉在趙國貴族們的擁立下,以自己宗族的數(shù)百人為骨干,自立為代王,維持著年的趙國小朝廷,謀劃復興,第一件事就是誅殺賣國賊郭開。
第三種說法是,郭開在到秦國后,不知收斂,得罪了秦國貴族,被秦國給殺了。
無論哪種死法,賣國賊郭開總之是不得好死的。
說到趙王遷,許多歷史愛好者還有一些史學家都覺得趙王遷是昏君,他對于趙國滅亡有很大責任。不少影視劇中趙王遷就是個貪圖享樂荒淫無度的昏君。而且不少影視劇中的趙王遷多是成年人,有的甚至是中年人。
比如張豐毅老師主演的《秦始皇》中,趙遷就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演員,而《秦時麗人明月心》則是一個青年演員。
但是趙王遷年齡如何呢?他真的需要為趙國滅亡負責嗎?而且趙王遷要為趙國滅亡擔當多大責任呢?
這里先不直接說,我們先說說電視劇。在電視劇《大秦賦》里趙孝成王是個頭發(fā)已經(jīng)顯白的中老年人。而《大秦帝國3》里則是一個年輕人,而《大秦賦》開篇就是邯鄲之戰(zhàn),二者形象哪個哪個對呢?
史書記載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禪位給自己的二兒子趙何;趙何也就是后來的“趙惠文王”。 趙武靈王十六年(公元前310年)的時候遇到趙何的生母,所以趙何的出生時間不會早于公元前310年。所以繼位的時候只有10歲左右,公元前266年趙惠文王去世不到44歲。所以趙孝成王繼位時的年齡也不會很大。
據(jù)考證公元前289年,趙孝成王的母親趙威后從齊國遠嫁到趙國,那么趙孝成王出生就是在這一年以后還有個因為瘟疫去世的哥哥,所以趙孝成王出生時間必然晚于公元前288年。到了公元前266年,當趙惠文王去世,趙孝成王即位之時,趙孝成王當時不超過二十一歲,。所以《大秦帝國3》里選擇年輕演員是沒錯的。正好處于中二時候。
實際上,趙孝成王繼位后沒有直接親政,而是由他的母親趙威后說了算,所以他的年齡可能都不到20歲。直到一年后趙威后去世,趙惠文王才逐漸掌握大權。
長平之戰(zhàn)是公元前260年,所以趙孝成王可能不到25歲。邯鄲之戰(zhàn)時也不過27歲。那時趙孝成王還是很年輕的并不是《大秦賦》和《皓鑭傳》里的中年大叔。而趙孝成王去世于前242年。所以也不超過42歲。
趙孝成王有三個兒子,在公元前256年的時候趙國太子夭折了。于是趙孝成王不得不又立了另一個嫡子為太子,也就是春平君,青銅器上的春平侯。春平侯不僅是太子還是相邦,從年齡上來推春平侯年齡不過20歲左右,作為國家繼承人和百官之首。很明顯那是直接當繼承人培養(yǎng)的。
但是公元前248年,秦將蒙驁攻打趙國榆次、新城、狼孟,攻占三十七座城池,徹底平定太原郡。趙孝成王為了拿出和談的誠意,不得不把自己的寶貝兒子太子兼相邦的春平君送到秦國為質(zhì)。三年后,趙孝成王去世,而太子卻在秦國。果不其然,趙孝成王去世之后,所以趙偃即位,也就是趙悼襄王。電視劇里趙偃用計謀讓毛遂就范,讓太子去秦國做人質(zhì)。
趙悼襄王排行比較小,上面還有倆哥哥。所以也不過20歲左右,所以繼位的時候年紀也很小。而且在位只有九年。
但是這九年也沒閑著,趙悼襄王元年就派將領李牧率軍攻打燕國奪取燕國的武遂和方城。電視劇里有燕太子想和秦軍夾擊趙國就發(fā)生在那個時候。趙悼襄王三年燕王喜便派劇辛率軍攻打趙國。趙悼襄王又派老將龐煖抵抗燕軍,龐煖大敗燕軍,殺死燕軍主將劇辛,并俘獲燕軍二萬人。趙悼襄王四年的時候在伐秦不利的時候又攻打齊國以報當初不借糧之仇,奪取齊國的饒安。趙悼襄王六年又將饒陽封給秦王政的弟弟長安君成蛟。同年,魏國將鄴地割讓給趙國可以說對外除了對秦國不占便宜外其他方面表現(xiàn)還算不錯的。
到了公元前236年,因為鄴城地區(qū)被秦軍奪取,趙悼襄王不久后去世,年齡不超過30歲。
他有兩個兒子,之前的太子是先娶的王后所生,就是公子趙嘉。趙嘉年長,但是因為母親被廢他也失去太子的位置。然后是趙王遷。趙王遷的母親是個妓女。
哪怕是趙悼襄王十五歲時有第一個兒子當時也不過15歲,根據(jù)當時貴族成婚的習慣趙嘉可能更小,甚至可能是剛繼位時生的也就十歲左右。
趙悼襄王是繼承王位后后寵信邯鄲娼妓出身的女子為王后的,之后生下趙王遷,那么趙王遷繼位的時候也是小孩子。所以趙王遷即使在趙國滅亡時最大不過18歲。所以趙國最后幾個君主基本上是少年繼位,最后國家大權歸屬于孤兒寡母手中。如果有賢明的人輔佐還好但是因為奸臣郭開最終導致良將被殺邯鄲為郡,趙王遷本人也成了亡國之君。
所以趙王遷雖然有責任,但是他父親的責任更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701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