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揭秘歷史故事 2023-06-29 09:01:50
宋徽宗對梁山好漢進行了清洗,為什么他不敢殺柴進呢
宋徽宗為什么不敢殺梁山好漢中的柴進呢,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
,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
,給大家一個參考
。
水滸傳眾多好漢中地位最高的就是宋江
,但是宋江家世并不顯赫
。青面獸楊志是楊家將后人,大刀關勝是關羽后人
,他們都赫赫有名
,不過祖上地位最崇高的人當屬柴進
,柴進是后周皇族柴氏的后代,屬于帝王之家
。

柴進綽號小旋風
,為人仗義
,喜歡結交江湖豪杰
。林沖刺配滄州時拜訪過柴進
,柴進還給滄州監(jiān)牢寫信讓他們善待林沖
,林沖風雪山神廟后柴進還為他再次寫信
,推薦林沖入伙梁山
。宋江剛剛殺了閻婆惜后也曾在柴進的庇護下生活了一段時間
。
梁山被招安之后替朝廷消滅了很多反叛勢力,但是宋徽宗最后還是沒有放過梁山好漢
。打敗方臘后宋江被賜毒酒,其余人病死的病死,戰(zhàn)死的戰(zhàn)死
,下場都很凄慘,但是也有武松、燕青
、李俊等人逃過一劫。
柴進就是少數(shù)幾個善終的人之一
,打敗方臘后被授予橫海軍滄州都統(tǒng)制
。他的家中有趙匡胤御賜的丹書鐵券,后世的皇帝自然不敢對柴進下手
,如果視丹書鐵券為無物,皇帝的位子都做不安穩(wěn)。柴進也因此得以保命
。
除了丹書鐵券外,柴進能活命還有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趙匡胤立下的祖訓。趙匡胤黃袍加身后立下了三條規(guī)矩:一、保全柴氏后代子孫
,二、不殺士大夫,三
、不加農田之賦
。正是在這三條宋氏帝國祖訓下,他始終不敢對柴進下手
。
趙匡胤立下保全柴氏子孫這條祖訓說明他還良知尚存。黃袍加身本就是搶奪的柴氏江山
,而且繼承的后周國力強大
,周圍其他國家也基本被柴榮打的落花流水。趙匡胤能如此順理的建立宋朝和柴榮之前的努力分不開
。或許是為了感激柴榮,趙匡胤才立下如此規(guī)矩
。
柴進雖然是帝王之后,但是卻沒有統(tǒng)領之才。對待江湖豪杰時經常把人劃分等級
,也導致一些好漢對他不夠信任,這注定了柴進不能做到老大的位置
。在梁山反抗過朝廷還能得以善終
,說明了家世顯赫在那個時代確實很重要。
宋江為什么不敢殺死在背后捅他刀子的武松?
一
、武松曾承宋江恩宋江的做事厲害到什么程度
?武松剛剛打傷人的時候
,差點被抓起來
,只能躲進柴進莊,成為人人嫌棄的落魄子
。
他吃了上頓沒下頓,每天都為自己的生活發(fā)愁
,而且古代的生活條件非常落后
,一旦環(huán)境惡劣
,人就會很容易生病,天氣冷的時候
,沒有保暖措施
,也會非常容易凍傷,所以武松這段時間過得是非常凄慘了
。
不過
,及時雨宋江卻出現(xiàn)了,他們一開始鬧了一些矛盾
,但是當武松聽說了宋江的名號時,很快就放下芥蒂
,宋江也用贊賞的目光是看了看武松,兩個人很快就成為了好兄弟。
宋江不僅給他提供了吃喝用度
,還將武松的舊疾養(yǎng)痊愈,不可謂不是武松的福氣
。正因為如此
,武松對他也感激涕零:"結識了這般弟兄,也不枉了
!"
二
、兄弟情因思想觀念分裂
若武松一直崇拜宋江,也許就不會發(fā)生后來的"捅刀"事件,可惜
,二人的思想?yún)s漸漸分裂。
因為宋江在行走江湖的過程中
,之所以拉攏武松
,其實是想君與臣之間的關系一樣
,他做大哥
,武松做小弟
,可以讓這些小弟對自己忠心又聽話
,宋江也可以照應他們
。
但是武松的觀念是不一樣的
,武松認為
,自己和宋江是兄弟
,是平起平坐的
,并不存在君臣關系
。
所以在最開始的時候 ,他們兩個人就理解錯了對方的兄弟情。
在此之后
,宋江想對付魯智深,于是就與武松暢談
。
宋江對武松說:"兄弟你只顧自己前程萬里
,早早到地了彼處
,入伙之后,少戒酒性
。如得朝廷招安
,你便可攛掇魯智深投降了,日后但是去邊上一槍一刀博得個封妻蔭子
,久后青史上留得一個好名,也不枉了為人一世。我自百無一能
,雖有忠心
,不能得進步
。兄弟,你如此英雄
,決定做得大事業(yè)
,可以記心
。聽愚兄之言,圖個日后相見
。"
宋江這番話說的委婉又直接,就是希望武松可以憑借著自己強大的實力,深入魯智深的團體
,并且控制他們的局勢
。可惜這一切只是計劃而已
,實際情況和愿望是有很大的出入的。
武松到了二龍山,卻發(fā)現(xiàn)這里的等級非常森嚴
。比如說
,武松認為兄弟們竟然結交了
,就是平起平坐的,然而二龍山的頭領以及部門的規(guī)矩都非常的嚴格
,他們的座位
、吃穿
,以及頭領之間的劃分,甚至是手下人上報的命令
,都有很嚴格的階級劃分
。
武松雖然在嚴格的等級制度下,沒有掌握實權,但是在和魯智深、楊志等兄弟的日夜相處當中,漸漸的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方向。
因為之前在武松聽來如雷貫耳,望見如撥云見日的及時雨宋江
,魯智深和楊志都只稱宋三郎。梁山好漢中
,也只有晁蓋叫宋江"三郎賢弟"
,足見在魯智深楊志心中
,合則聚
,不合則散,宋江的地位并沒有那么重要
。
宋徽宗連柴進都不殺,卻為何非要殺掉盧俊義?
柴進雖然武功不高,但是卻是一個聰明人
,家中又藏有丹書鐵券,宋太祖又留有祖訓
,所以宋徽宗雖然知道留著柴進是一個隱患
,但是在梁山衰敗后,柴進的優(yōu)勢已然蕩然無存
,激不起多大的浪花了
,宋徽宗于是順水推船放過了柴進
,但是盧俊義這人就不同了,盧俊義武功高強
,頭腦簡單
,容易被人利用
,這樣的人
,才是一個真的隱患,宋徽宗肯定是不會留著他的
。
一、柴進柴家人的身份,是宋徽宗不殺他的理由
柴進的祖上是后周的皇室,即使是宋太祖都是后周的臣子
,雖然宋太祖后來經過黃袍加身
,搖身一變成為了宋朝開國皇帝
,但是畢竟得位不正,所以宋太祖給了柴家一塊丹書鐵券
,又留有祖訓:善待柴家子孫
,
所以宋徽宗是不可能明目張膽地違背宋太祖的祖訓殺了柴進的。
二、勝負已分,宋徽宗也沒有必要再殺柴進了
柴進雖然在宋朝過著滋潤的生活
,但是卻一直心系光復后周王室,所以柴進才是宋徽宗的最大對手
,但是兩個人都是聰明的人
,柴進在江湖上廣結江湖好漢,宋徽宗不是沒有察覺
,雖然明里不可以殺柴進,暗里不也是可以殺了柴進
,只是柴進最大的仰仗勢力梁山被招安之后
,梁山眾好漢死的死,流落的流落
,梁山勢力早就蕩然無存,
柴進與宋徽宗暗中PK中,已經落了下風,并且也不存在東山再起的機會了,所以放過柴進,不但是順水人情,也給自己留下仁慈的美名。
三、盧俊義高強的武功
,簡單的頭腦
,才是大隱患
如果說盧俊義是梁山中武功第一人,應該沒有人會反對,這原本是他的優(yōu)點
,可他偏偏又是一個頭腦簡單的人,這樣的人太容易被人利用了
,而且他曾經落草為寇,宋徽宗對他始終不能真正放心
,
如果他再次被人利用,走向朝廷對立面,那就太可怕了,
所以為了消除隱患,盧俊義也就成為必須除掉的人
。
宋朝待柴進不薄,為何柴進還要私下幫助梁山與朝廷作對
?
《水滸傳》中柴進上梁山是宋江的陰謀逼迫,是他的有錢惹的禍,也是他自身性格導致的必然結果
,還與《水滸傳》的“逼上梁山” 、“亂自上作”有關
。
一、柴進上梁山是宋江的陰謀所逼迫。
柴進的叔叔柴皇城
,被高廉的妻舅殷天賜強行索要花園而氣死。柴進與殷天賜理論
,殷天賜竟然喝叫下人毆打柴進
。惱了與柴進同去的黑旋風李逵
,“拳頭腳尖一并上”,打死了殷天賜
。高唐州知府高廉抓住柴進,屈打成招
,以指使家人打死殷天賜的罪名關進了死囚牢。宋江隨即帶領梁山人馬攻打高唐州
,殺了高廉,救出了柴進
。假如沒有宋江帶人攻打高唐州,柴進不需要走上梁山的一著死棋。有錢有勢
,有頭有臉的柴大官人逼上梁山
,不是別人逼的,而是宋江逼的
。
假如宋江推己及人
,想想當初他自己的選擇?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蛘哒f
,宋江換位思考,設身處地
,把柴進當作自己,他是決不會上梁山的。大周柴世宗嫡派子孫
,龍子龍孫
,到梁山泊一洼之水的地方落草為寇
,他圖什么
?高廉抓了柴進
,不等于真的敢于殺了柴進
。柴進是宋太祖賜有丹書鐵券的人
。高廉是宋朝廷的官
,只要柴家拿來了丹書鐵券,他決計不敢殺了柴進。即便是高廉的哥哥高俅
,他也不敢為所欲為公然無視皇上的存在
,公然視太祖皇帝于無物。把太祖皇帝的丹書鐵券不當一回事
。
殷天賜本就不是柴進殺的
,即使他是柴進殺的
,高廉
,包括高俅也奈何不了柴進
!但宋江帶來梁山泊人馬破了高唐州,殺了高廉
。就坐實了柴進“反賊”的身份
。事情的性質就發(fā)生了質的變化
。即使有太祖皇帝的丹書鐵券在
,宋徽宗也決不會容忍柴進這個殺官造反的梁山賊寇
。柴進被逼進了死胡同,除了上梁山之外
,無路可走
!無可奈何上了梁山。很明顯
,柴進是被宋江逼上梁山的
。
宋江逼朱仝上了梁山后
,再逼柴進上梁山。柴進是有很大江湖影響的人
,而且家財萬貫
。上了梁山
,對梁山招兵買馬大有裨益
!
二、柴進上梁山
,是他自身性格導致的必然結果。
柴進除了每日里走馬觀花
,圍獵胡鬧之外,就是招攬江湖人士。柴進門招天下客
,風動四方
。柴進號稱當世孟嘗君,仗著有丹書鐵券在手
,且錢財無數(shù)。不顧王法
,只顧人情
。無論殺人放火
、作奸犯科各色人等一律收納
。柴進
莊子成了藏污納垢之地。陳忱說他“天潢之派
,金穴之富
,不安分守己
,是敗家之子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說得不錯
。
柴進雖然資助過梁山泊賊首王倫,送林沖上了梁山
。形跡近乎謀反
。但是他是不可能主動上梁山的,他更不可能像張恨水說的那樣“恥食宋粟”
! 柴家接受宋朝廷的賞賜已經十幾代了,北宋已經接近滅亡
,此時的柴家絕無謀反之心
!假如柴進志在謀反
,他不可能得罪武松
。武松無疑是一個武林高手,是一員難得的戰(zhàn)將
。
柴進收留武松在家里已經住了一年有余
,何苦再輕慢此人呢?武松自己說得對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柴進收留他沒有目的,只是好客
。既然你武松好酒,而且喝了酒就發(fā)酒瘋
,那我柴進就不喜歡你
,因為我柴進本來就沒有打算你幫助我做什么
,我干嘛巴結你武松?柴進這個公子哥兒的廣交天下英豪
,沒有宋江那樣的目的
。金圣嘆說他只是好客而已
,是對的。
但柴進的所作所為
,未免過份了
。大宋江山雖然已經不是柴世宗的大周江山了
,但你柴進實際上還是托庇在柴世宗余蔭下,還是吃的皇糧
。即使沒必要為大宋朝廷分憂,但也不能擾亂大宋社會秩序
,為所欲為
。公然與梁山賊寇私通款曲,幫梁山泊招攬人眾
。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正是柴進自身的立身不正
,導致宋江有機可乘,害了自己。
三
、柴進上梁山
,是小說《水滸傳》著力描寫“官逼民反”、“亂自上作”的反映
。
高俅這個人
,在歷史上本來是與宋江起義不相干的。小說《水滸傳》把高俅描寫成了朝廷和貪官的代表人物
。王進被高俅逼走
,林沖被高俅逼上梁山。而林沖的被逼上梁山
,與晁蓋智取生辰綱一起
,構成了小說《水滸傳》一百八將殺官造反合理性的依據(jù)
,構成了“亂自上作”鐵的事實
。
柴進的被捉、被打
、被侮辱
、被損害,乃至被判死刑
,正好又與高俅有關
,高唐州的知府恰好又是高俅的弟弟。如此巧法
,絕不是碰巧
,而是作者有意為之。其意義在于表明柴進的上梁山也是“亂自上作”
。
小說《水滸傳》把水泊梁山的諸多大事都與高俅
、蔡京聯(lián)系在一起
,無非旨在揭示高俅
、蔡京等把持朝政
,與高廉、梁中書等地方貪官污吏上下勾連
,逼得百姓不得不反
。
不是一百八將愿意造反,而是“亂自上作”
,“官逼民反”
。柴進上梁山也是如此。這是作者的立意
。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