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董卓為什么會失敗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成王敗寇的歷史觀,并不可取!
董卓沒有像曹操一樣取得成功?從“挾天子以令諸侯”理論到應用,董卓是第一個敢于吃螃蟹的人,曹操不過是董卓的翻版而已。
為何董卓沒能取得成功,歷史學者從董卓的身上找到了很多的問題,比如不會收買人心,生性兇殘,濫殺無辜,沉迷酒色等等,我認為是不完全可信的。
中國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成王敗寇史,只要你勝了,你就是吃粑粑,史學家都能給你證出你的牛逼之處,不要笑,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里,就有勾踐為夫差嘗大便的記載。
你要是敗了,你做的任何事情,都會被當作笑話來對待,泓水之戰(zhàn)時,楚國發(fā)兵攻打宋國,由于宋軍先到達泓水,而楚軍后到,當楚軍渡河的時候,有人勸宋襄公趁楚軍半渡而擊之,宋襄公認為敵人沒有準備好,我們?nèi)ス羲?,違背禮制,拒絕了。
宋襄公還表示在作戰(zhàn)時不對受傷者再加以傷害,不捉拿頭發(fā)斑白的人,不截擊陷于險地的敵軍,不進攻未成陣列的敵軍。
多有人道主義精神的一段話,結(jié)果千百年來,宋襄公一直被罵作SB,所謂:“兵者,詭道也!”
這就是成王敗寇的歷史觀,反正我是不太提倡的。
沒有失敗前的董卓,在真實的歷史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其實我認為董卓之所以未能成功,最大的原因還是董卓第一個吃螃蟹,被夾到嘴了,敢為天下先的人,不一定就是成功的人,也可能賠的褲衩子。
董卓早年的時候,并非草包,而是活躍于漢朝西北地區(qū)的一個亂世梟雄,董卓出生于漢朝地方豪強家庭,自小就是放縱任性、粗野兇狠的一個人,相關(guān)資料記載,董卓“少好俠,嘗游羌中”,因為性格豪爽而和周邊羌人打成一片。
并且控制了一批私人武裝力量,面對西北的羌人,東漢政府始終沒有一個好的解決辦法,董卓因為經(jīng)常與羌人打交道,逐漸被朝廷提拔,希望董卓能夠幫助漢朝平地羌人暴亂。
在朝廷的征兆下,董卓成為活躍在西北地區(qū)十分有實力的人物,逐漸崛起,因為作戰(zhàn)勇敢,兇猛強悍,多次立下戰(zhàn)功,后逐漸被拜為并州刺史,河東太守。是東漢政府在西北地區(qū)較為依賴的人物。
公元184年,羌人叛亂,韓遂和邊章的勢力迅猛發(fā)展,巔峰之時開始向東漢京畿發(fā)兵,東漢政府面臨被推翻的時候,董卓臨危受命,被拜為破虜將軍,抵擋邊章、韓遂等軍隊的進攻。
在敵強己弱的情況下,董卓卻能夠打敗邊章和韓遂,也是相當不容易的一件事,董卓也因為在這次軍事對抗中表現(xiàn)有功,被封為侯。
在抵抗西北韓遂的戰(zhàn)爭中,董卓逐漸成為當時朝廷最為強大的一股軍事力量。
董卓明明是被邀請入朝,最后為何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漢靈帝在位期間,將朝政搞的是烏煙瘴氣,漢靈帝去世后,由少帝劉辯繼位,何太后垂簾聽政,據(jù)說這個何太后是殺豬家庭出身,她當政后,就由她的殺豬匠哥哥何進主持朝政。
殺豬的自然是沒有什么文化,在與宦官的傾軋中,被宦官所殺,結(jié)果這個何進臨死之前,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就是下詔讓董卓進京討伐宦官集團。
本來自己就能做到的事情,偏偏找董卓來,最終引發(fā)天下大亂,當然,董卓啟程進京的時候,是想做一個好人的,并非人們認為的去了就是要禍禍朝廷的。
如果何進不死,即使董卓進京勤王,也不會發(fā)生混亂,意外的是,董卓還沒入京的時候,京城就已經(jīng)發(fā)生了動亂,宦官竟然領(lǐng)著皇帝跑出了皇宮,竟然被董卓遇上了。
我們可以假設(shè)一下,假如要不是董卓進京,朝廷的局面可能已經(jīng)控制不住了,正是董卓的進京,才鎮(zhèn)住了朝廷的局面,這一點來說,何進還算做對了一件事。
當然,東漢政權(quán)也就落到了董卓的手里,但是長期統(tǒng)兵打仗的董卓,并不懂得如何掌控朝廷,為了能夠統(tǒng)治朝廷,他往往采取一些在軍隊中的措施,正因為如此,董卓才留下一個殘酷的罵名。
董卓進入長安后,干的第一件錯事就是廢了劉辯的皇位,“少帝愚昧懦弱,不能敬奉宗廟,沒有資格擔任天下的君主。為了國家和漢室江山著想,我想效法伊尹放太甲,霍光廢昌邑的故事,廢掉少帝,改立陳留王劉協(xié)為天子!”
這種做法不得不說是董卓犯了政治上的忌諱。
董卓為了控制朝政,將自己的班子應用于東漢政權(quán)中,結(jié)果還是沒能完全控制,最后將當時的門閥士族得罪了個遍,甚至曹操和袁紹都離開了洛陽。
而官僚拒絕合作的態(tài)度,使得董卓只能暴露出本性,“遂以嚴刑協(xié)眾,睚眥之隙必扳,人不自?!?。
最后導致天下的不滿,甚至打著討逆的旗號來討伐董卓,由此形成了反董關(guān)東聯(lián)軍,許多地方豪強也紛紛加入進來,董卓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劫持漢獻帝由洛陽遷都長安,后來被司徒王允聯(lián)合呂布搞死了董卓。
都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為何曹操成功了呢?
董卓挾天子的方式,在很多人看來,是外來力量占據(jù)中央,是屬于“鳩占鵲巢”,不管你做什么,他們都不會認為你是對的。
實際上,董卓的實力還是很強的,即使是董卓去世后,李傕和郭汜依然能夠擊敗呂布,占據(jù)長安把持朝政。
但是這倆人的無論智商和情商都不如董卓,最后發(fā)生內(nèi)訌,為了爭奪皇帝,雙方甚至大打出手,漢獻帝好不容易才逃了出來,在到達中原后,竟然沒有任何勢力愿意來幫助他。
袁紹的謀士沮授向袁紹獻計,讓其"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結(jié)果袁紹仗著自己是四世三公的身份,認為不用漢獻帝依然有號召天下的實力。
曹操在打下了根據(jù)地后,迎漢獻帝到許昌,成功控制了漢獻帝。
相對于曹操來說,董卓畢竟是西北軍閥出身,不太了解朝政,因此在朝廷的派系之爭當中,沒有曹操那么敏感,要知道曹操的父親認的干爹就是太監(jiān)
曹操自然知道,如何去討好漢獻帝并且如何去控制他。
曹操相比于董卓,幸運的太多,漢獻帝在遭遇了各種各樣的不幸,如喪家之犬的時候,只有曹操熱情接待了他,漢獻帝初期對曹操自然是感激涕零。
但是在后續(xù)的合作中,漢獻帝也不滿于曹操的控制,甚至發(fā)生了衣帶詔事件,曹操的很多不好的名聲,也都來自于這里。
總結(jié):
總體來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肯定是要付出點代價的,董卓相對于曹操就是一個先行者,有了董卓等人前面一頓虐,曹操就是對漢獻帝再不好,也都能說得過去。
中國人喜歡以成敗而論英雄,所有失敗的人最后的評價都是極差的,董卓是歷史上爭議極大的人物,盡管負面評價極大,但是我們也要承認,董卓并非草包,而是東漢末年第一個興起的梟雄。
后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實不過是董卓的翻版而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717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