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韋皇后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牝雞司晨這個問題影響了大唐五十三年。從顯慶五年(660)高宗因風(fēng)疾困擾慢慢委政于武則天開始,到先天二年(713)玄宗李隆基賜死太平公主結(jié)束。
半個世紀(jì)里,野心勃勃的婦女們一個個粉墨登場,斗爭之殘酷,手腕之高超絲毫不比男人差,上演了一出出扣人心弦而又慘無人道的大戲。
神龍元年(705),八十二歲高齡的武則天病倒了,她所寵信的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專權(quán)橫行,引起了李唐宗室與眾多文武官員的不滿。在張柬之、敬暉、崔玄暐、桓彥范、袁恕己五人的策動下,眾多王公大臣共同發(fā)動了政變,誅殺二張兄弟,迫使武則天讓位于太子李顯,史稱“神龍政變”。
李顯登基后,恢復(fù)國號為唐,祭祀、百官、文字、服色、旗幟一律恢復(fù)到原來的狀態(tài),萬象更新,舉國上下歡欣鼓舞,大家希望能在皇帝的帶領(lǐng)下實現(xiàn)大唐的復(fù)興。然而,沒過多久,百官卻看到了似曾相識的一幕,皇帝身邊紫色的紗簾后端著著一個女人,便是韋皇后。
大臣們暗暗叫苦,心想,這大唐牝雞司晨的局面何時才能改變呢。武則天謀權(quán)篡位殷鑒不遠,教訓(xùn)慘痛,皇帝為何不長記性,又讓韋皇后垂簾聽政?剛剛帶頭從女人手里奪回權(quán)力的五位大臣紛紛上奏,希望陛下不要重蹈覆轍,而李顯卻置之不理,一如既往的堅持讓韋皇后聽政。
對于這件事情,很多人認(rèn)為是中宗李顯暗弱無能,并且感念韋皇后在多年流放生活中的相濡以沫,所以才縱容她。
當(dāng)年,李顯被母親廢為廬陵王,流放房陵,過了十四年被幽禁的生活。每當(dāng)遇到母親派來的使者,李顯便想起自己死去的二哥李賢,嚇得瑟瑟發(fā)抖,甚至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而韋皇后一次次鼓勵他,使李顯心存感激,并向韋后許下了承諾,一旦重見天日,絕不辜負(fù)。
然而李顯之所以縱容韋后,感情因素只是其中一點,關(guān)鍵問題卻是李顯當(dāng)時的不利處境,促使他不得不這樣做:
其一,李顯當(dāng)時雖是皇帝,當(dāng)只是名義上的,在文武百官中,他沒有任何的心腹力量。
李顯第一次當(dāng)太子是遠在二十五年前的永隆元年(680),當(dāng)時身邊的大臣不是作古便是致仕,當(dāng)了皇帝后,剛剛提拔了一個岳父便被趕下了臺,總共當(dāng)了五十五天皇帝。之后又在房陵被幽禁了十四年,根本沒有時間培養(yǎng)自己的心腹力量。
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施政班底,李顯這個皇帝當(dāng)?shù)孟駛€光桿司令,如何能夠指揮得動剛剛發(fā)動政變,權(quán)勢滔天的大臣們呢!
歷史驚人的相似,李顯的父親李治在登基之初也碰到了臣強主若的尷尬境地。當(dāng)時長孫無忌專權(quán),李治無可奈何,身邊能夠倚重的只有武則天,最后,夫婦二人攜手并肩,打了一個漂亮的殲滅戰(zhàn),將長孫無忌集團一網(wǎng)打盡。
而這時,李顯能夠倚重的也只有韋后。權(quán)力到了老婆的手里,總比落到大臣的手里要放心。
其二,除了大臣們之外,李顯的四弟相王李旦與小妹太平公主都不是省油的燈。
李旦雖然淡泊名利,主動將皇位讓給李顯,但其政治勢力不可小覷。武則天在位時,李旦當(dāng)了六年皇帝,十四年皇嗣,雖是傀儡,但他就像李唐的一面旗幟,牽動著無數(shù)忠臣的心。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最寵愛的小女兒,為人精明,手段高超,深得母親的真?zhèn)鳎页D陞㈩A(yù)朝政,在百官中有巨大的影響力與號召力。
弟弟與妹妹的存在,是李顯巨大的潛在威脅,讓他極為不安。所以,李顯更加迫切地需要擴大自己的勢力,穩(wěn)固自己的統(tǒng)治。
常年的相濡以沫使李顯對韋后十分信任,將她引為事業(yè)上的幫手也是人之常情。除了重用韋后外,李顯還迅速提拔自己的東宮舊部楊再思與魏元忠為宰相;通過他的昭容上官婉兒拉攏武三思;提拔胡僧慧范、術(shù)士鄭普思,學(xué)著武則天的樣子,利用這些和尚道士在民間宣傳自己的正統(tǒng)性。
李顯重用韋皇后等一些列手段,都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雖然方法算不上巧妙,手腕算不上高超,但方向基本正確。但李顯胸?zé)o城府,淺躁而愚魯,在復(fù)雜的政治斗爭中始終把握不好度。才造成了被妻子與女兒聯(lián)手毒死的悲慘下場。
韋后之亂是指唐中宗皇后韋氏的專權(quán)亂政,韋皇后毒死中宗,陰謀奪權(quán)。景龍四年(710)韋氏恐其丑行暴露,安樂公主欲韋氏臨朝,自為皇太女,遂合謀毒死中宗。韋后臨朝攝政,立李重茂為帝,史稱少帝。韋后又任用韋氏子弟統(tǒng)領(lǐng)南北衙軍隊,并欲效法武則天,自居帝位。臨淄王李隆基(后來的唐玄宗)與太平公主(武則天女)發(fā)動禁軍攻入宮城,殺韋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及諸韋子弟,迫少帝讓位,立相王李旦(李隆基父)為帝,是為睿宗。韋后之亂,終告結(jié)束。
什么是韋后之亂?
是唐朝歷史上的一段時期,指代中國唐中宗李顯的皇后韋氏的專權(quán)亂政。韋氏(?~710),京兆萬年(今陜西長安)人。弘道元年(683)中宗即位,次年,立為皇后。同年,中宗被武則天廢黜,遷于房州(今湖北房縣),韋氏隨行。期間夫婦二人同經(jīng)風(fēng)雨,故而中宗對韋后有極高的信任。
神龍元年(705),中宗復(fù)位。作為信任與報答,中宗每次臨朝,韋后即置幔坐殿上,預(yù)聞?wù)?。中宗任用曾為武則天掌文書的昭容(宮中女官)上官婉兒主持撰述詔令,以武三思為相。當(dāng)時朝中形成一個以韋氏為首的武、韋專政集團。武三思通過韋后及其愛女安樂公主,誣陷并迫害擁戴中宗復(fù)位的張柬之、敬暉等功臣。中宗對揭發(fā)武、韋丑行的人處以極刑,武三思因而權(quán)傾人主,作威作福。
中宗的太子李重俊非韋氏所生,遭到韋后厭惡;安樂公主與其夫武崇訓(xùn)(武三思子)經(jīng)常侮辱重俊。重俊于神龍三年七月發(fā)動部分羽林軍殺死武三思與武崇訓(xùn),謀誅韋后、安樂公主,因相從的羽林軍倒戈,政變失敗,重俊被殺。武、韋集團權(quán)勢依舊不減。此時內(nèi)地水旱為災(zāi),戶口逃散,民不聊生。中宗卻與韋后恣為淫樂,不理朝政,還處死上書告發(fā)韋氏亂政的人。據(jù)說,景龍四年(710年)韋氏懼怕恐其丑行暴露,安樂公主想要韋氏臨朝,自為皇太女,遂合謀毒死中宗。
中宗駕崩后,韋后臨朝攝政,立李重茂為帝,史稱唐少帝。韋后又任用韋氏子弟統(tǒng)領(lǐng)南北衙軍隊,并欲效法武則天,自居帝位。臨淄王李隆基(后來的唐玄宗)與太平公主(武則天女)發(fā)動禁軍攻入宮城,殺韋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及諸韋子弟,迫少帝讓位,立相王李旦(李隆基父)為帝,即唐睿宗。韋后之亂至此結(jié)束。
詳細經(jīng)過
嗣圣元年(公元六八四年)五月二十三日,從均州(今湖北均縣)通向房陵(今湖北房縣)的鄉(xiāng)間大道上,幾輛馬車在慢慢地行駛。第一輛車上坐著的一位青年男子,面容樵悻,目光呆滯,似乎有重重的心事和無限的憂愁。他就是唐中宗李顯。武則天稱帝以后,李顯被廢為廬陵王,幽禁在皇宮中一所冷落的庭院中。后來,又被流放到遙遠的南方。此時,李顯正是在流放途中。他望著碧綠的原野,深深感到這充滿生機的大地和自己的心緒是那樣不諧調(diào)。妻子韋氏的車輛就在他后面。想到妻子,李顯不由得回頭望望。韋氏是中宗當(dāng)太子時被納為妃的,嗣圣元年立為皇后,中宗被廢,她也遭貶黜,隨從前往房陵。韋氏剛剛生個女孩,身體還很虛弱,旅途中車子的不停顛籬更增加了她的痛苦。因為在途中生產(chǎn),沒有來得及準(zhǔn)備,李顯和韋氏只好用自己的衣服把女孩裹起來,于是他們便給這個孩子起名叫“裹兒”。和父母痛苦得難以入眠不同,裹兒常處在熟睡之中。韋氏后面還有幾輛車,分別載著他們已經(jīng)長大的孩子,奴仆和一些用物。李顯和韋氏到達房陵以后便定居下來。他們在房陵期間,武則天多次派遣使臣前去探望。每當(dāng)聽到使臣到來的消息,李顯總是心驚肉顫,坐臥不安,甚至想自殺。倒是韋氏比較豁達,她勸李顯說:“福禍相依,總會變化的,為什么要想到死呢您用不著這樣害怕。”李顯和韋氏就這樣相依為命,在房陵共同度過了十多年艱苦的生活,夫妻間的感情也更加深厚。每當(dāng)夜幕來臨,繁星滿天的時候,李顯遙望星空,回億當(dāng)年皇宮中的太子生活,便向韋氏保證,一旦重登帝位,定讓她各方面快快活活。因為朝中老臣狄仁杰常勸武則天要念及母子之情,吉項,李昭德等大臣也多次談起讓中宗李顯復(fù)位,又因為武則大已經(jīng)七十多歲,體弱多病,也時時想起遠在他鄉(xiāng)的李顯,于是,圣歷元年(公元六九八年)李顯又被迎回宮中,韋氏也相隨返回。李顯剛回到宮中時,對外保密,他被武則天藏在一個大帳子里。
一天,武則天召見狄仁杰,又談起廬陵王李顯,狄仁杰慷慨陳詞,淚流滿面,情緒非常激動。武則天派人把李顯從帳子中喚出,推到狄仁杰面前說:“還你儲君?!钡胰式芤娛抢铒@,趕忙返到階下一邊哭一邊行禮。過了一會兒,狄仁杰又對武則大說:“太子回到宮中,大家都不知道,難免有人還要議論。”武則天認(rèn)為狄仁杰講得有道理,就又用隆重的禮節(jié),公開把李顯從龍門迎進皇宮。對此,文武百官都感到非常高興。神龍元年(公元七0五年)正月初二日,鳳閣侍郎張柬之,鸞臺侍郎崔玄瑋,左羽林將軍(1)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范,司刑少卿袁恕己,乘武則天生病之機,發(fā)動宮廷政變,捕殺了武則天的親信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迎皇太子李顯監(jiān)國。武則大看大勢已去,便在正月初三日讓位給李顯。初四日,李顯即位于通天宮。不久,他恢復(fù)唐的國號,一切禮儀制度也都恢復(fù)到高宗永淳年間的老樣。
幾個月以后,八十二歲的武則天離開了人世。這樣,唐中宗李顯第二次當(dāng)了皇帝,韋氏又被冊立為皇后。中宗第二次即位期間,災(zāi)害連年,邊患不斷。神龍元年四月,同官縣(今陜西銅川)下了特大雨雹,被淹農(nóng)家四百余戶,許多燕雀都被砸死。
神龍三年(公元七O七年)三月,自京師至山東發(fā)生瘟疫,百姓死亡不計其數(shù)。這年夏天,山東,河北二十多州又發(fā)生旱災(zāi),餓死,病死的總計數(shù)千人。但是,對這一切,中宗和韋后并不放在心上。韋后會對中宗說:“十多年的苦難我們已經(jīng)受夠了,現(xiàn)在就要過自由自在的天子生活了?!痹陧f后慫恿下,中宗即位當(dāng)年的十一月,他們就一起到洛陽城南門樓觀看了潑寒胡戰(zhàn)。當(dāng)時天氣嚴(yán)寒,北風(fēng)凜冽,北方胡人裸身揮水,舞蹈自如。中宗和韋后身穿輕裘,從早到晚,不知疲倦。神龍三年二月,中宗,韋后又和近臣們一起登上玄武門,觀看宮女聚會飲酒。韋后還覺得不開心,又請求中宗命宮女左右分隊,互相毆斗,以決勝負(fù)。
他們還派遣宮女開辦集市,令百官公卿扮做商人前往交易,因買賣不公,大臣和宮女們互相辱罵,言詞卑猥。中宗和韋后看了以后卻哈哈大笑。神龍四年(公元七0八年)正月元宵節(jié)期間,中宗和韋后脫去龍鳳袍,換上百姓裝,帶領(lǐng)大臣們夾雜在長安市民中間,在化度寺門前的大街上觀賞花燈。這一夜,中宗還依照韋后意見,放出幾千名宮女看燈,結(jié)果一半以上的宮女都跑掉了。二月,中宗,韋后和各位公主又來到金城(今陜西興平),在梨園球場觀看了拔河比賽。三月,他們游宴桃花園;四月,又游賞櫻桃園,還到了隆慶池,結(jié)彩張燈,泛舟戲樂。中宗和韋后真正嘗到了當(dāng)天子的快活。中宗和韋后的戲游以及中宗處處依順韋后,使朝政更加腐敗。中宗第二次即位不久,就應(yīng)韋后之請,追封韋后的父親韋玄貞為王。對此,大臣賈虛以不合祖宗之法表示反對說:“異姓不王,古來如此?;噬蟿倓倧?fù)位,就大封后族,會失信于天下的?!痹瓉?,按照朝廷規(guī)定,只有和皇帝同姓的人才能封王。但是,中宗對賈虛的話根本不聽。這時的中宗,只記住了以前他許諾過的話:韋后只要快活,要求什么都可以。
中宗復(fù)位以后,武則天雖然死了,但朝中武氏的勢力還很大。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這時被封為德靜郡王,官拜左散騎常時。最初,張柬之,崔玄暐等人殺張易之,張昌宗之后,銘州(今河北永年)長史薛季昶曾對張柬之等人說:“二張雖然根除,武三思一伙還在,應(yīng)乘勢把他們鏟除,國家才會安定?!钡?,張柬之沒有聽從這個意見。武三思聰明伶巧,善于觀風(fēng)使舵。他看到張柬之等人處置了張易之,暫時還沒有顧及到他,便通過種種關(guān)系,讓自己的一兒子武崇訓(xùn)娶了韋后的小女兒安樂公主,也就是裹兒。這樣,武三思在朝中的地位更加鞏固。武則天在世時,宮中有個叫上官婉兒的女子,因為懂得詩詞歌賦,為人又柔順,很得武則天寵愛。中宗復(fù)位以后,上官婉兒繼續(xù)被信用,并專掌擬定命令。不久。還被拜為昭容(女官名)。武則天在世時,上官婉兒就與武三思關(guān)系曖昧。武三思和韋后成了兒女親家以后,通過上官婉兒中間的串通,武三思和韋后之間的關(guān)系也發(fā)展到不正常的狀況。
這時的韋后完全墮落了。武三思經(jīng)常入宮和韋后下棋,中宗就站在一旁觀看。有時武三思和韋后一起坐在龍床上玩游戲,中宗還站在一旁給出[主意]。朝廷外邊的人很快就知道了這些丑事。武三思一兩天不進宮,韋后就讓中宗前去看望。由于武三思和韋后勾結(jié),中宗又對韋后言聽計從,甚至朝中發(fā)生的事情,中宗都要找武三思商量。中宗還依照韋后的意見,任命武三思為宰相,以至武三思在朝中的勢力,比武則天時期還要顯赫得多。
中宗的昏庸,韋后的亂政,武三思的得寵,使朝中大臣張柬之等人非常不安。他們多次勸中宗除掉武三思,削弱武氏權(quán)力,加強皇室力量。但是,這時的中宗對他們的話無論如何也聽不進去了。在此之前,監(jiān)察御史(2)崔皎曾向中宗進諫,中宗不但不聽,反而把他的話轉(zhuǎn)告給武三思,結(jié)果,崔皎不久就被貶謫。武三思知道張柬之等人在設(shè)法除掉他。使與親信,御史周利用,冉祖雍,光祿丞(3)宋之遜,太仆丞(4)李俊。監(jiān)察御史姚紹之互人商量對策。這五人是武三思的耳目,當(dāng)時被稱為“三思五狗”。“五狗”給武三思出了不少壞主意。隨后,武三思又來到宮中和韋后商量,他們策劃好以后,軌到中宗面前說張柬之:敬暉,袁恕己,崔玄暐,桓彥范五大臣的壞話。他們攻擊說,五大臣是恃功專權(quán),圖謀不軌。
昏憒的中宗相信了,便問他們采取什么辦法好。韋后和武三思建議中宗封五人為王,采取明升暗降的辦法,奪他們手中的實權(quán),中宗同意了。這樣,中宗便封桓彥范為扶陽郡王,敬暉為平陽郡王,張柬之為漢陽郡王,崔玄暐為博陵郡王,袁恕己為南陽郡王。同時,還賜給五大臣很多染彩,錦繡,金銀,鞍馬。五大臣名為優(yōu)寵。實被奪權(quán)。武三思把持了朝政,背后又有韋氏當(dāng)靠山,更加飛揚跋扈,凡是反對他的人,一律被逐出京師,凡是為他效力的人,全部委以重任。不久,武一思認(rèn)為時機成熟,就羅列罪名,以五大臣誣陷韋后為由,通過唐中宗頒布詔令。流放五大臣到遙遠的邊疆?;笍┓侗涣鞣诺劫F州(今廣西貴縣),遭杖殺而死;敬暉被流放到崖州(今海南島??跂|南),被謀害;崔玄暐被放到白川(今西博白縣),半道而已;張柬之被流放到襄州(今湖北襄樊)。氣憤致死:袁恕已被流放到環(huán)州(今廣河池東北),被逼至瘋,后遭擊殺,武三思勾結(jié)韋后除掉了五大臣。氣焰更加囂張,他曾得意洋洋地對親信們說:“我不知道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壞人,只要和我好的,就全是好人。”一時間,奸佞之徒都被他網(wǎng)羅到身邊。
韋后的女兒安樂公主也是個野心極大的人,她一心想做第二個武則天。在韋后縱容下,她跋扈宮中, *** 大臣,無視王法,為所欲為。尤其對大子李重俊更是忌恨。她曾自己寫下詔書,把前一部分遮住,讓中宗加蓋皇帝印,中宗竟笑嘻嘻地答應(yīng)了她的要求。她還曾以自己是韋后的親生女,李重俊不是韋氏所生,要求中宗立自己為皇太女,以頂替李重俊皇太子的地位。對上述一切,左仆射魏元忠向中宗表示反對,安樂公主竟說:“元忠是山東傻瓜,他有什么資格議論國家大事。阿武子(宮中對武則天的稱呼)還可以做天子,難道天子的女兒就不能當(dāng)皇帝嗎?”不僅如此,安樂公主還向中宗提出,把昆明池(5)作為她自己的私人湖泊,中宗以沒有先例為由委婉拒絕。于是安樂公主大怒,她命人挖掘一個定昆池,長達數(shù)里,。安樂公主還派奴仆到民間搶奪女子,充當(dāng)她府上的奴婢。
有人把這一情況上告到左臺侍御史袁從一那里,袁從一秉公執(zhí)法,逮捕了安樂公主的奴仆。安樂公上竟請中宗下令釋放,軟弱的中宗也竟然同意,以至袁從一氣憤地說:“皇上如此辦事,何以冶大下!”安樂公主一心要當(dāng)皇太女和女天子,又和武三思等人狼狽為奸,禍國殃民,使太子李重俊感到極大威脅和深深不滿。
神龍三年七月十一日,李重俊聯(lián)合在羽林將軍李多祚率領(lǐng)三百名羽林軍沖入武三思府中,殺死了武三思父子及全家。隨后,又帶兵從肅罩門沖入宮中,想擒殺武三思的同伙上官婉兒,安樂公主和韋后。這時,中宗夜宴剛剛結(jié)束,忽聽右羽林將軍劉景仁報告說太子謀反,急忙帶領(lǐng)韋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登上玄武門。由于劉景仁調(diào)動了右羽林軍,李重俊等寡不敵眾,又由于中宗在玄武門上頒布詔書,宣布赦免起事人員,李重俊的一百名羽林軍人心動搖,喪失斗志。結(jié)果,太子李重俊攻打玄武門失利。左羽林將軍李多祚被部下殺死,李重俊出逃鄠部縣(今陜西盧縣)后,也為部下謀害。平定了太子李重俊之亂后,安樂公主和韋后更加肆無忌憚。每當(dāng)中宗臨朝聽政,韋后也都要上朝坐在簾子后面訓(xùn)示,景龍元年(公元七0九年)二月,韋后自稱她衣箱中裙子上有五色祥云升起,命畫工畫下圖,讓文武百官看。
韋后還指使右驍衛(wèi)將軍,知太史事迦葉志忠上表說:“當(dāng)初,高祖當(dāng)皇帝前,天下歌‘桃李子’;大宗當(dāng)皇帝前,天下歌‘秦王破陣樂’;高宗當(dāng)皇帝前,天下歌‘側(cè)堂堂’;則天皇帝當(dāng)皇帝前,天下歌‘武媚娘’,升下當(dāng)皇帝前,天下歌‘英王石州’,‘桑條書’,于此可見人心。現(xiàn)在皇上皇后仁德歸心,一統(tǒng)天下,臣謹(jǐn)進‘桑條歌’十二篇,請宣示中外,進入樂府?!敝凶诟吲d地表示同意。于是。這歌頌韋后的桑條歌十二篇廣泛流傳開了。韋后和安樂公主的野心已暴露無遺,朝中大臣群情激憤,議論紛紛。這時,前許州(今河南許昌)司兵參軍(6)燕欽融上書中宗,指斥韋后干預(yù)朝政,安樂公主危害國家,揭露她們圖謀不軌,告誡皇上不可不防。中宗閱后,召燕欽融上朝當(dāng)面詢問。燕欽融慷慨陳詞,毫無懼色。中宗沉吟許多,無話可說,便讓燕欽融暫時退下。誰知燕欽融還沒有走出朝門,韋后便指使親信兵部尚書宗楚客派人把燕欽融追回,當(dāng)著中宗的面,在大殿的庭石上把他摔死。
韋后和安樂公主合謀進鴆,毒死了唐中宗。下一步怎么辦呢韋后心里并沒有過細的籌劃。特別是想到對于中宗之死,朝中大臣可能出現(xiàn)的議論,猜測和指責(zé),她就更加感到不安。于是,韋后對中宗秘不發(fā)喪,先把自己的親信召入宮中,商議安身之策。他們討論后決定,由刑部尚書裴談,工部尚書張錫處理國政,在東都留守:命令左金吾大將軍(1)趙承恩,左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薛崇簡率領(lǐng)五百精兵前往均川,防備譙王李重福。李重福是中宗的第二年,由于韋后陷害,早在中宗即位之初,就被貶謫到均州,負(fù)責(zé)當(dāng)?shù)胤朗兀辉S過問朝政,也不準(zhǔn)前來京師。韋后心里有鬼,害怕李童福在中宗死后鬧事,便對他采取了防范措施。韋后還和她的哥哥,任太子少保(輔佐太子的官員)的韋溫商定,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
李重茂是中宗的第四子。此外,韋后又下令從各府調(diào)來五萬人馬,分左右營屯駐京城,以韋溫總負(fù)其責(zé),韋溫的兒子和韋后的其它兄弟分晉左,右營和羽林軍,保衛(wèi)皇宮,一切布置妥當(dāng),韋后開始在太極殿為中宗發(fā)表,宣布遺制,臨朝掌政。三天以后,十六歲的太子李重茂在柩前即位,尊韋后為皇太后,皇太后臨朝攝政,正在韋氏及其黨羽認(rèn)為大局已定,沈浸在勝利的歡樂之中的時候,宮廷中的形勢陡然起了變化!中宗的侄兒李隆基在韋氏臨朝后不久,發(fā)動了政變,把韋氏一伙部殺死。真是風(fēng)云突變!李隆基是怎樣一個人,他是怎樣策劃政變的呢,讓我們還是從頭講起。
從弘道至開元三十年的時間里,是唐朝宮廷中的動亂時期。唐高宗死后,其子李顯即位,歷史上稱為中宗。
不久,武則天廢中宗,立李曰一篇帝,歷史上稱為睿宗。中宗和睿宗是親兄弟,即高宗的七子和八子。后來,武則天自己稱帝,睿宗又被廢掉。當(dāng)時帝位的更替,真如同走馬燈一樣。武則天晚年力竭心衰,體弱多病,權(quán)力轉(zhuǎn)移,中宗復(fù)位,睿宗被立為皇太帝,封相王,而李隆基就是睿宗的第三子。垂拱元年(公元六八五年)八月,李隆基生于東都洛陽城,二歲時被封為楚王。他童年時就很聰明,言語不凡。據(jù)說,他七歲那年去朝堂,金吾將軍武懿宗看見他的儀仗隊伍非常嚴(yán)整,產(chǎn)生了妒忌心,便大聲呵斥,想把隊伍搞亂。李隆基見此情況,上前斥責(zé)武懿宗說:我家朝堂,關(guān)你什么事,敢迫害我的騎從!武則天后來聽說了這件事,對他的聰明和勇敢也大加稱贊。中宗末年,宮廷內(nèi)部變亂迭起,人心動蕩。李隆基見此情景,便私下里聯(lián)系了一批有才能的人,作為自己借助的力量。
后來,中宗暴亡,韋后臨朝,韋溫等人密謀策劃,想以韋姓替代李唐氏。當(dāng)時,有個叫馮道力的道士和李隆基的關(guān)系也不錯。一天馮道士來到李隆基家中,對他說:“您居住的地方名叫隆慶,許多人說‘隆’就是‘龍’,現(xiàn)在韋氏又改‘唐隆’,和您的名字正相符合,這正是您成就帝業(yè)的時候?!崩盥』牶蠓浅8吲d。便找太平公主商量除掉韋后的辦法。太平公主是高宗的 *** ,李隆基的姑姑。當(dāng)時三十多歲,長得體態(tài)豐滿,端莊文靜,又富于權(quán)謀,很像武則天。武則天活著的時候,經(jīng)常讓她參與機密大事的討論,每次又都囑咐她宮禁嚴(yán)峻,不得外出泄露。這樣,太平公主逐漸養(yǎng)成了謹(jǐn)慎處事,言語不多的習(xí)慣。
在武則天當(dāng)政約二十多年中,那么多皇親國威,只有太平公主一人獨享太平,沒有卷入變亂中去,沒有由榮到辱,從升到降的慨嘆,父為帝,因為后,夫為親王,子為郡王,貴盛無比。在武則天晚年,中宗復(fù)位過程中,太平公主參與了除掉張易之的行動,擁立中宗有功,被中宗進號為鎮(zhèn)國太平公主。她的住宅周圍有衛(wèi)士保護,居住的房屋附近十步一崗,五步一哨,和皇宮相似。鑒于太平公主處事機敏,以及在朝廷中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季隆基在考慮除掉韋后的時候,便首先想到要和太平公主商量。太平公主很贊成李隆基的政變計劃,還派了他的兒于薛崇簡做李隆基助手,一起行動。一天,李隆基和薛崇簡,劉幽求,麻嗣宗,葛福順,李仙鳧,普潤等人一起討論行動方案。
這些人中,除普潤是寶昌寺的和尚外,其它人大多是宮廷羽林軍的將領(lǐng)。討論中曾有人提出,行動計劃要征得相王同意才好執(zhí)行。相王即李隆基的父親原睿宗李旦。對此,李隆基表示了不同的意見。他斬釘截鐵地說:我拯救國家的危難,處理君父焦慮的問題,此事如果成功,這是國家的幸運,倘若失敗,也算是我以身殉國,忠孝兩全,有什么必要先讓父王知道呢再者,如果請示父王,他同意這樣做。這是讓父王參與了危險的活動,如果他不同意,那我們怎么辦歸根結(jié)底,請示父王有弊無利。經(jīng)過認(rèn)真的討論,大家最后同意了李隆基的意見。唐隆元年(公元七一0年)六月二十日這天深夜,李隆基率領(lǐng)劉幽求,鐘紹京等人沖入玄武門,襲殺了羽林將軍韋播,中郎將高嵩等,然后斬關(guān)奪門,沖入后宮。左萬騎(4)從左進,右萬騎從右入,最后會合到凌煙閣前。當(dāng)時,在太極殿前宿衛(wèi)中宗梓官的衛(wèi)士聽到喊殺聲,也都披掛整齊投入了戰(zhàn)斗。一時間,后宮里刀槍相擊,燭光閃閃,殺聲連天,一片四戰(zhàn)。沒用多久,李隆基便取得了勝利。在混戰(zhàn)當(dāng)中,韋后慌慌張張地跑進了飛騎營,企圖得到他們的保衛(wèi),不料被亂兵所殺。
韋氏的黨羽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等人,也都先后被斬首示眾。結(jié)束了宮廷政變的戰(zhàn)斗后,李隆基立即前去拜見了他的父親相王李旦,請求寬恕未能事先請示之罪。相王急忙向前抱住李隆基,流著淚說:國家的危難,多虧我兒才得以消除,百姓的動亂,也都依靠你才得以安定。次日,相王李旦和少帝李重茂登上安福門城樓,慰諭百姓,大赦天下。此后,李隆基被晉封為平王,薛崇簡為立節(jié)郡王,鐘紹京為中書侍郎,劉幽求為中書舍人,都參與朝廷政務(wù)。此外,還派遣使者前往均州慰問譙王李童福。幾天以后,少帝李重茂頒布了詔書,其中寫道:“叔父相王,高宗之子,昔以天下讓于先帝。神龍(5)之初,已有明旨,將立大弟,以為副君。請叔父相王即皇帝位,朕退守本藩,歸于舊邸?!庇谑?,相王李旦再次即皇帝位,仍稱為唐睿宗。少帝李重茂被封為溫王,平王李隆基被立為皇太子。睿宗并在這一年改元景云。
睿宗共有六子,長子李成器,次子李成義,三子李隆基,四子李隆范,五子李隆業(yè),六子李隆悌(6),除第六子早亡外,其余五子之間的關(guān)系向來和睦,篤順。據(jù)說,李隆基曾經(jīng)特制一個大枕頭和一床大被子,兄弟五入共同枕蓋,以示友悌之好。的確,唐朝宮禁中像睿宗五子之間這樣友好相愛的,還不多見。不僅如此,就是睿宗和平王李隆基父于之間,也充滿了愛護和諒解,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是睿宗把皇位禪讓給李隆基。
那是延和元年(公元七一二年)六月,不知從什么地方傳出一股謠言說:“根據(jù)星象,皇帝有災(zāi),皇太子應(yīng)當(dāng)即位?!憋@然,制造這個謠言的目的是為了挑撥睿宗和太子李隆基之間的關(guān)系。誰知,睿宗聽后不但不惱怒,反而說:“傳德可以避災(zāi),我的主意打定了?!钡搅似咴拢W诒泐C布詔令,把帝位傳給皇太子。據(jù)說,李隆基知道這一情況后,往拜睿宗,一邊叩頭,一邊流淚表示拒絕。睿宗卻心平氣和地對他說:“我是因為你上的功才能夠第二次即皇帝位,現(xiàn)在根據(jù)星象,帝位有災(zāi),我想退位回避。只有圣德和大功大勛,才可以轉(zhuǎn)禍為福?,F(xiàn)在把帝位傳給你,已經(jīng)有些晚了,你何必拒絕呢難道非要等到靈柩前即位才算是孝嗎?”李隆基聽后,只好點頭答應(yīng)。就這樣,睿宗自稱太上皇,把帝位傳給了李隆基。除軍政大事外,三品以下官員的除授和刑罰,李隆基都可以決定,李隆基就是歷史上的唐玄宗。就在這帝位和平過渡,宮廷平靜無事的時候,突然,又一場狂飆從天而落。
太平公主之亂
這是一起更大的亂子,制造這場亂子的罪魁是太平公主。原來,太平公主在協(xié)助李隆基政變,除掉韋后以后,依仗功大,日益驕奢,不可一世。她的田園面積越來越大,幾乎包括了京城附近所有的肥田沃土。她宮中的器物越來越精細,繁多,專門為她采購的人在四川,江南和嶺南地區(qū)的道路上絡(luò)繹不絕。她使用的車馬儀仗和皇宮中帝后們用的沒有絲毫區(qū)別。她的陪侍僅少年男子就有數(shù)百人,而且都是身披羅綺。至于上了年紀(jì)的老婦,更有幾千人之多。各地送給她的狗馬等玩物,多得不計其數(shù)。此外,這時太平公主在私生活方面也越來越墮落。當(dāng)時。她的丈夫武攸暨剛死不久,有個叫惠范的胡僧家中豪富。財寶很多,很善于巴結(jié)權(quán)貴。于是,太平公主便和他狼狽為奸。太平公主曾專門為惠范和尚在玄宗那里謀得圣善寺寺主位置,加三品,封公爵。不僅如此,太平公主對朝政的干涉也使玄宗不能容忍。她內(nèi)結(jié)將相,外連王公,專謀異計。當(dāng)時,朝中宰相七人,有五個和太平公主關(guān)系密切。一個叫蕭志忠的,因為依附了太平公主,就由一個州官晉升為刑部尚書,中書令。他隨便出入太平公主府第,早晚環(huán)伺在公主的周圍,成了公主一個忠實的奴仆。還有掌握皇宮禁兵的常元楷,李慈,也常在私下里拜謁太平公主。先天二年(公元七一三年)七月三日,尚書左仆射竇懷貞,侍中岑羲,中書令蕭至忠,崔湜,雍州長史李晉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右羽林將軍李慈,應(yīng)太平公主之召,來公主府上密謀,議定第二天,即七月四日,由羽林軍作亂,發(fā)動政變,推翻唐玄宗,擁立太平公主登基當(dāng)皇帝。但是,這個陰謀很快被唐玄宗發(fā)現(xiàn)了。七月三日深夜,玄宗頒布密旨,命歧王李范,薛王李業(yè),兵部尚書郭元振,將軍王毛仲,取馬廄中閑散馬匹以及家丁二百多人,率太仆寺少卿李令問,王守一,內(nèi)侍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親信十?dāng)?shù)人,出武德門,入度化門,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在皇宮北門門洞內(nèi),殺死了常元楷和李慈,又活捉了蕭至忠,岑義等人。這些人先后被軟了腦袋。太平公主發(fā)現(xiàn)形勢不妙,急忙逃進圣善寺,在那里住了幾天以后才又回到家中。不過,最后她還是被賜死。隨同太平公主一起死的,還有他的兒子及黨羽數(shù)十人。
從太平公主家中查抄出來的貨物堆積如山,珍奇寶物和皇宮中的相差無幾,土地和牲畜遍布在許多地方,征斂幾年還沒有完。在太平公主寵幸的惠范和尚家中,也查抄出了價值達數(shù)十萬貫的家資。粉碎太平公主政變陰謀的第二天,睿宗以喜悅的心情頒發(fā)詔諭,宣布把一切權(quán)利完全移交給唐玄宗,他自己則高居無為,名副其實地當(dāng)起了太上皇。這樣,唐玄宗完全掌握了國家的權(quán)力。這一年十二月,他政年號為“開元”。
唐玄宗即位之初,很注意德政。為了更好地管理國家,他讓姚崇當(dāng)宰相。姚崇在唐睿宗時期當(dāng)過兵部尚書,后因得罪太平公主,被貶到同州(今陜西大荔)做刺史。
據(jù)說,姚崇 *** 來到京城長安的時候,正值唐玄宗在郊外打獵。玄宗問姚崇:“你會打獵嗎?”姚崇回答:“我二十多歲時常常騎馬逐獸,后來才讀書?,F(xiàn)在雖然老了,但還可以騎馬射箭。”玄宗便讓他參加打獵活動,姚崇果然箭無虛發(fā)。玄宗非常高興,就命他做宰相,誰知姚崇卻推托不干。玄宗驚問是什么原因,姚崇說:“臣有十件大事,不知皇上是否采納,所以不敢受任?!?/p>
玄宗追問那十件大事,姚崇提出:“第一件,以仁德治政,不用苛刑;第二件,十年之內(nèi),不對外打仗;第三件,不許宦官干預(yù)朝政;第四件,皇親國威不得占據(jù)朝廷要職;第五件,王公犯法與民同罪;第六件,租稅以外不得額外加征;第七件,不崇佛,不營造佛寺;第八件,待臣以禮;第九件,允許朝臣發(fā)表不同意見;第十件,嚴(yán)禁外戚干預(yù)政事?!碧菩诼牶蟊硎就?,姚崇于是負(fù)起了宰相之責(zé)。在經(jīng)過了近三十年的宮廷動亂之后,唐玄宗和姚崇君臣之間開始了比較好的配合,唐朝歷史由此進入了充滿活力的“開元盛世”時期。
唐中宗李顯一生庸弱無能,被幾個女人玩弄于股掌之間。第一次即位才兩個月,便被母后武則天廢黜為廬陵王,軟禁在均州、房州十四年,嘗盡了人世艱險。武則天死后,李顯再次即位,韋皇后卻與人私通,并干預(yù)朝政,野心勃勃的安樂公主一心想效仿武則天做皇太女,軟弱糊涂的李顯就被這母女倆密謀毒死了。
皇帝被貶廬陵王武則天一生給高宗李治生了四個兒子,長子李弘,次子李賢,三子李顯,四子李旦。長子李弘在655年被封為代王,次年,原太子李忠被廢黜,李弘就成為了皇太子??墒沁@個李弘二十三歲就英年早逝了,他的弟弟李賢便接過了太子之位。這個李賢是武則天四個兒子中最聰慧的,據(jù)唐書記載,他小時候讀書便能過目不忘,而且舉止端莊,很受高宗喜愛。李賢當(dāng)太子之后,便召集了一幫學(xué)者為后漢書作注釋,史稱章懷注,因此,李賢也被人稱為章懷太子。李賢雖然學(xué)識淵博,卻并不熱衷政治,一心只想著書立說,這讓武則天有些不滿。
儀鳳四年五月初三,武則天的寵臣明崇儼被盜賊殺害,此人精通巫術(shù),并且風(fēng)姿英俊,和武則天的關(guān)系極為曖昧。在搜捕盜賊的過程中,武則天突然得到密報,太子的一個家奴趙道生主動自首,說自己受太子指使殺死了明崇儼。武則天立刻派人搜查太子府邸,竟然找到了三百余副甲胄。于是,太子李賢便以謀反罪被捕入獄。對于太子造反一事,高宗始終持懷疑態(tài)度,因為他很看好李賢,所以便下令三司會審,但最終也沒能幫太子洗脫罪名。太子李賢最后被廢為庶人,流放到了巴州。
長子夭折,二子又被貶為庶人,三兒子李顯便被立為了太子。弘道元年,病懨懨的李治終于駕崩了,太子李顯繼承了皇位。他身上遺傳了父親的善良和軟弱,所以即位之后,很多事情都要請示母后才能作出決斷,朝政實際上依然被武則天把持。
后來,他漸漸不滿于充當(dāng)母后手中的操線木偶,便試圖利用外戚的勢力,組建自己的勢力集團來和武則天抗衡。當(dāng)時,裴炎受高宗遺詔輔政,李顯覺得他處處掣肘,便準(zhǔn)備提拔韋皇后的父親,自己的岳丈韋元貞當(dāng)侍中。裴炎堅決反對,李顯大怒,便沖著裴炎吼道:我是皇帝,我要把天下給韋元貞都行,更別說一個小小的侍中了!裴炎無言以對,便將此話原封不動地轉(zhuǎn)述給了武則天。武則天看到李顯如此愚蠢,還氣焰囂張,便將他貶為廬陵王,趕出了長安。從此,李顯便開始了漫長的軟禁生涯。
漫長的軟禁生涯當(dāng)了短短兩個月的皇帝,李顯便被廢黜,先后被軟禁在均州、房州長達十四年之久。
在這十四年軟禁生涯中,李顯的身邊只有妃子韋氏相伴,兩人相依為命,艱難度日。這個韋氏在李顯當(dāng)太子的時候被立為太子妃,中宗即位的次年,加封皇后。在李顯被廢黜軟禁期間,韋氏始終與他患難與共,為他排憂解煩,經(jīng)常鼓勵他想開一點,人生總是禍福相依,否極泰來,要耐心等待命運的轉(zhuǎn)機。對此,李顯非常感動,曾經(jīng)對韋氏許諾:有朝一日我要能重登皇位,一定幫你實現(xiàn)一切愿望。
沒想到,他真的等到了這一天,在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擔(dān)驚受怕的夜晚之后,李顯又迎來了新的黎明。按照以往的皇位繼承制度,一般都是嫡長子繼承皇位,以保證皇位始終在一家一姓中傳遞。但是武則天是特例,如果讓兒子即位,雖然是一家,卻不是一姓。如果讓侄兒即位,雖然是一姓,卻不是一家。
面對這個棘手的問題,素來果斷的武則天一時也拿不定主意。在調(diào)查了大臣的意向之后,加上契丹、突厥先后打出匡復(fù)李唐的旗號反周,武家子弟又不堪大任,武則天還是決心將已經(jīng)被廢為廬陵王的李顯立為太子,準(zhǔn)備還天下給李氏。
慘死在妻女手中699年,李顯再次回到了闊別已久的京城,被重新立為太子。這個時候,武則天已經(jīng)病重,朝廷中兩派勢力都蠢蠢欲動,于是,在705年正月,宰相張柬之、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人突率羽林軍五百余人,沖入玄武門,殺死張易之、張昌宗,來了個先下手為強,迫使武則天傳位于中宗,改年號為神龍,次月復(fù)國號為唐。
中宗是個重感情、重承諾的人,他即位之后,立刻兌現(xiàn)了當(dāng)日對韋氏的諾言,將她冊封為皇后,并且不顧大臣的反對,破格追封韋后之父為王。這本來都不算什么,作為對一個與自己共患難十幾年的女子的補償,這種做法似乎并不為過。但是,接下來的舉措顯然是昏了頭,中宗竟然忘了眼前武則天的教訓(xùn),讓韋后參與朝政,并對扶立自己的功臣張柬之等人不加重用。這樣一來,不但令朝野上下寒心,而且讓韋后心中的權(quán)力欲肆無忌憚地膨脹起來。
這個曾經(jīng)因丈夫被牽連的女人,在與世隔絕地蟄伏了十幾年后,終于盼來了報復(fù)的一天??墒?她最痛恨的武則天已經(jīng)病死,她不知道該向誰發(fā)泄這么多年來遭受的一切困苦,便開始瘋狂地追逐權(quán)力,并以此來滿足自己被壓抑已久的欲望。
韋后與中宗生有一女,名叫安樂公主,被武則天嫁給了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xùn)。而韋后和武三思的關(guān)系非常曖昧,于是便連同女兒,和自己的親家、女婿結(jié)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左右著朝政。對于這個背叛自己的女人,中宗表現(xiàn)出了難以置信的寬容。也許是感念當(dāng)年的恩德,當(dāng)他看到韋后和武三思在床上衣衫不整地賭錢時,不但沒有勃然大怒,反而樂呵呵地幫他們數(shù)籌碼。
張柬之等人看到韋后的勢力一步步膨脹,擔(dān)心武則天的歷史又將重演,便極力勸諫中宗,務(wù)必除掉武三思,以防后患。但是,昏庸軟弱的中宗對這些忠言充耳不聞。最終,武三思和韋后反而誣告張柬之等圖謀不軌,不斷慫恿中宗,將張柬之等冊封為王,調(diào)離京城。然后在路上埋伏殺手,將他們紛紛除掉。
眼看著一幫功臣慘死在昏君之手,太子李重俊便和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在707年發(fā)動政變,殺死了武三思父子,然后攻入宮中,想除掉惑亂朝政的韋后和安樂公主。結(jié)果三千羽林軍因眾寡懸殊而失敗,太子李重俊和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雙雙被殺。韋后乘機誣陷宰相魏元忠與太子勾結(jié)謀反,將其貶出京城,獨攬了大權(quán)。
除掉了心腹大患之后,韋后的權(quán)力已經(jīng)無人可比,此時的中宗在她眼中已經(jīng)形同廢人。因為太子謀反時殺掉了自己的情夫武三思,韋后便與女兒的情夫武延秀勾搭成奸。這個武延秀是一個風(fēng)度翩翩的美男子,素來在宮中偷香竊玉,很受安樂公主的寵愛。在這次政變中,安樂公主的丈夫也被殺死了,所以安樂公主便樂得與武延秀共敘幽歡,公然如夫婦一般同起同臥。中宗得知之后,不但沒有約束女兒的行為,反而將安樂公主許配給了武延秀。即便如此,韋后還是出入女兒家中,逼迫武延秀侍寢,后來竟然發(fā)展成為母女共侍一夫,極其淫亂不堪。
這個安樂公主是中宗在貶謫房州途中所生,當(dāng)時沒有襁褓,中宗只好脫下自己的衣服包裹幼兒,因此安樂公主小名裹兒。可能是出于對女兒的歉疚,中宗一生對安樂公主極其寵溺??墒前矘饭魃钌菝?作風(fēng)放蕩,而且利欲熏心,還想效仿武則天當(dāng)女皇。
在中宗和韋后的縱容下,安樂公主在朝野之中肆意妄為,絲毫不把眾朝臣放在眼里。為了牟取暴利,她竟然開府置官,公然賣官鬻爵。各種官爵都被她自己標(biāo)上了價格,來人只要出得起錢,不管是屠夫酒肆之徒,還是山野草寇,都可以做官,而且由她降墨敕授官。官員的任免要皇上簽字,安樂公主便常常自寫詔書,一手掩住詔書上的文字,一手捉住了中宗的手在詔書上署名。中宗對安樂公主嬌慣久了,根本不看她拿的是什么東西,就草草地簽名了事。一時間,安樂公主所授官職竟然有五六千人之多,宰相以下的官員多出其門,權(quán)傾朝野。
因為安樂公主從小跟隨武則天長大,受到這位女皇的影響,便也想著效仿她,讓中宗封她做皇太女。中宗總覺得安樂公主是一個被慣壞的小孩子,只是說說,便逗她說:等你母后做了女皇,再立你為皇太女也不遲。結(jié)果安樂公主卻當(dāng)了真,整天慫恿韋氏臨朝聽政。這正中了韋氏的下懷,她便以中宗體弱多病為由,效仿武則天當(dāng)年的做法,一步步干預(yù)朝政,甚至乾綱獨斷,絲毫不把中宗放在眼里。
后來,有一個許州參軍燕欽融上書聲討韋后和安樂公主,說皇后淫亂,干預(yù)國政,安樂公主、武延秀及宗楚客等,朋比為奸,謀危社稷,應(yīng)亟加嚴(yán)懲,以防不測。唐中宗豈是不知,只不過一直隱忍不發(fā)而已,事到如今,他已經(jīng)無力管束這母女倆了,便默然頹坐,良久不語。正在此時,韋后聞訊趕來,竟命令手下宗楚客將正直的燕欽融摔死在殿庭石上。這樣一來,中宗顏面無存,頓時大怒,便對韋后的手下說:你們眼里還有朕嗎?宗楚客回去之后便向韋后告狀,還添油加醋地說皇帝已經(jīng)覺醒,可能會有廢后之舉。韋后做了很多過分的事情,心里本來就有隱憂,便信以為真,召來安樂公主,兩人密謀良久,準(zhǔn)備毒殺中宗。
景龍四年,這對心狠手辣的母女根本不感激中宗對她們的寵愛之情,毒殺了毫無防備的中宗。臨死之前,中宗可能也不會想到,殺害自己的竟然是他最信任最深愛的妻女。中宗一死之后,韋氏便再也無須顧慮什么了。她任用韋氏子弟統(tǒng)領(lǐng)南北衙軍隊,開始臨朝聽政,并準(zhǔn)備除掉相王李旦,以斷絕李家的后路??墒沁€沒等她動手,李旦的兒子李隆基搶先發(fā)動政變,帶領(lǐng)羽林軍夜入玄武門,肅清宮掖,盡殺韋姓諸人。最終,韋后的女皇夢也沒能如愿,而中宗李顯一生遭遇坎坷,不得善終。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719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為什么沒有裴炎就沒有武則天臨朝稱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