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何能讓同時代的人都為之欽佩?劉備身上有什么?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劉備一直能夠作為一個獨立勢力存活。而不是被幾個大趨勢的代表勢力整合或武力吞并(袁紹代表的關東士族,曹操代表的庶族、士族新興技術官僚和孫策代表的南渡勢力)要知道被大軍閥收編,靠大金主過活可是一般軍閥的夢想,然而這不是劉備的夢想,所以劉備集團某種意義上不算是一個軍閥,而更像那些隱藏在軍閥們背后的政治派別和社會勢力,唯一的不同在于劉備和他的派系不是和其他觀點差不多的派系一樣投資某軍閥,而是自己上陣為政治主張謀求生存空間。
所以他比其他軍閥無疑是境界更高的,曹操所講的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誠不虛也。那個年頭真正憑一己之力企圖完成一些政治訴求的也就他們倆了——其他人基本上都是被背后的勢力推著走,自己決定不了什么,盡管這種趨勢是黑暗的。劉備集團有確定的綱領和理想,最終不斷整合已經(jīng)被本地士族架空的殘余皇室勢力,這是個小概率事件。
實際上,在早期像劉備這樣在黃巾戰(zhàn)爭中籠絡幾個核心班底和一小塊根據(jù)地的勢力遍地都是。而這些勢力在之后的十年當中不斷進行整合而形成幾個大勢力。曹操一定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饒有興趣的在觀察劉備,看看他會怎么做。因為曹操在幾次面臨劉備曾經(jīng)面臨的選擇時,他自己都不做選擇,任憑天意讓他干啥他就干啥。
從十幾歲到三十歲,十幾年的宦海浮沉也許讓他對身不由己已經(jīng)覺得很平常了,所以他一定想看看,劉備這個有想法而且還沒被宦海污染的人,是不是能夠突破這一點。而劉備毅然選擇再一次從零開始,投身亂世最亂的角落,這大概在曹操看來,既不負所望,又感到遺憾。
因為劉備證實了自己是個英雄,也證實了曹操的慧眼如炬。而遺憾的是兩人的政治抱負除了打擊士族以外,幾乎沒有一丁點的共同點——而對于有抱負的人來說,道不同那就真的沒機會相為謀了。劉備確實是英雄,情商智商都很強,能力應該在高祖之上,或許不及劉秀。不過,成功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他的起步確實太晚,顛沛流離的時間太長,命運對他不算很公平??偟膩碚f,曹操建立的優(yōu)勢后期就無法撼動了。
最后,劉備出身草莽,一分一毫都要靠自己拼命去爭,好不容易攢一點家底,嘩啦啦幾下子又被人家搶走了。其他軍閥搶錢搶糧搶地盤,劉備搶人心,說是東漢末年群雄逐鹿,實際上就是一幫子頂級官二代集團神仙打架,劉備一個草莽游俠也跑來跟他們爭,每進一步都是難上加難。真的是年齡越大越能體會到先主的不容易,袁曹孫璋表割據(jù)一方是常規(guī)秀操作,耳朵兄弟割據(jù)一方才是逆天改命啊。這樣的人誰都會佩服,是真正的英雄。
劉備他是個什么樣的人?
籠絡豪杰,深得人心:
劉備寡言少語,喜怒不形于色,能謙恭待人,城府極深。劉備年輕時不愛讀書,喜歡弄狗騎馬,喜歡結交豪爽之士。因此,青年時代就有不少年輕人爭相依附他,這是他性格的優(yōu)點。 劉備寬仁、忠厚、慈善、好施、善于收買、籠絡人心,這是他性格中遠遠勝于曹操的地方。曹氏父子占據(jù)北方大部,挾天子以令諸侯,政治上、軍事上都占有明顯的優(yōu)勢。但曹操行事殘暴,動不動就屠城,劉備行事多與曹操相反:曹操急暴,劉備寬仁;曹操狡詐,劉備忠厚;曹操篡漢,劉備扶漢,因此,劉備深得人心。劉備入蜀后,實行拉攏當?shù)睾篱T士族的政策,發(fā)還他們的田地和房屋,鼓勵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因而深得民心'。
識人善用,終成大事
劉備禮賢下士,慧眼識才。在愛才、用才上,盡管劉備、曹操、孫權三人有共同的特點,但劉備比他們兩人更勝一籌,在用人方面,毛主席認為:"劉備這個人會用人,能團結人,終成大事。"這是他成功的關鍵。 陳壽也評價劉備為:“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劉備創(chuàng)業(yè)之初,勢單力薄,顛沛流離。雖然兩次占據(jù)徐州,但都最終失敗,但是他注意收買人心,不論什么情況,他都以民為先。后來,三顧茅廬得諸葛亮,有了著名的"隆中對",形成自己的立國綱要。他一生重用諸葛亮,如魚得水,共謀大業(yè)。他在鄉(xiāng)黨之中得到后來勇冠三軍的關羽、張飛,重用行伍出身的魏延,成功地鎮(zhèn)守了漢中這個戰(zhàn)略重地……從另一方面說明劉備知人善任的本色,很會籠絡人心。 劉備性格中還有堅韌不拔、屢敗屢戰(zhàn)的優(yōu)點。劉備創(chuàng)業(yè)之初,艱辛異常,東奔西走如喪家之犬,依靠袁紹時,受公孫瓚節(jié)制,依附曹操時,曹操眾謀臣想誅殺他。曹操兩次都免殺.并以禮相待,后他又趁機逃脫,聯(lián)吳拒曹。他也曾依賴劉表,忍辱存身,以圖稱霸??梢娝袌皂g不拔、鍥而不舍的精神,是一個打不敗、拖不垮的硬骨頭。
感情用事,慘敗夷陵:
劉備感情用事,這是他性格中的弱點,導致了他的失敗。關羽被孫權所殺,劉備執(zhí)意發(fā)兵討伐,眾將士從大局出發(fā)勸阻,他將奏章擲于地上說:"朕意已決,勿得再議。"立國大業(yè)每一步皆出于理智,劉備此次討伐卻是復仇行動,并不是征戰(zhàn)大業(yè),從而一反"隆中對"中確定的戰(zhàn)略決策,背離眾意,終于,被陸遜敗于夷陵。 對蜀漢來說,夷陵慘敗,大損國力,元氣大傷,許多將領在此戰(zhàn)中陣亡,如張南、馮習、傅彤、沙摩柯等,還有一些奇謀異能之士也在此戰(zhàn)中陣亡,如馬良等。蜀漢后來的幾十年,再也沒有恢復元氣,。諸葛亮隆中對策時制定的宏偉戰(zhàn)略藍圖也就此成為泡影,給日后蜀漢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寬以待人,心胸廣闊:
夷陵之戰(zhàn)中,劉備大軍潰敗,部將黃權再不得已的情況下,率軍投降曹魏,當時大臣們都勸劉備將黃權全家滿門抄斬,劉備卻說,黃權投降曹魏是不得以的舉動,還說:“黃權并沒有辜負我,是我辜負了黃權!”,如此廣闊的胸襟,實為難得,所以后世人都以寬以待人評價劉備。
劉備性格多側面:
劉之仁
一、劉備投奔劉表時,,劉表待之甚厚,劉表死時托孤于他,并說:“我子無才,恐不能承父業(yè)。我死之后,賢弟可自領荊州?!眲淦菰唬骸皞洚斀吡σ暂o賢侄,安敢有他意乎?”劉表死后,伊籍勸他以吊表為名就便擒下劉琮,以奪取荊州,諸葛亮也極力慫恿。劉備垂淚說:“吾兄臨終托孤于我,今吾執(zhí)其子而奪其地,異日死于九泉之下,何面目復見吾兄乎?”劉備不乘人之危,忠厚待人的秉性如此,故劉 琮 投降后,荊州軍民不少歸附劉備。當他率軍和擁著數(shù)萬名眾向樊城撤退時,即使在曹兵快到的危機情況下,......
真正的歷史上,劉備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古代人計身高都是說幾尺 比較粗略 劉備身高大約1米74 關羽2米1 張飛1米9 歷史事實上的劉備性格非常堅強 一次次失敗 一次次有爬起來 而且人望特別好 經(jīng)常讀史書 劉備一生一直是在打仗 久經(jīng)沙場的老將了 下面是他具體他的一生 和三國演義里的卻別很大 你看看吧:
“先主姓劉,諱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后也”。由于“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所以以下也稱他“大耳”,呵呵...
好了,直入主題。大耳從小家境貧寒,成年后織織草鞋度日,要錢沒錢,要名沒名,要人沒人,卻有一顆創(chuàng)業(yè)的心。不容易的,想想現(xiàn)在哪位能在啥都沒有的情況下創(chuàng)出一番自己的事業(yè)?于是乎,大耳為了能有些資本,死活扯上了“皇叔”的關系,不管真假,這“皇叔”的稱謂也算聊勝于無,當時也沒啥人當回事情,這才有了后來孔融說聽說過平原劉備,把個大耳激動得不行...... 說了這么些,無外乎一點:劉備起家不容易,他沒有另一位梟雄-曹操所擁有的家族勢力和官宦背景,起點完全不一樣的。但請看扁劉備力挺曹操者,客觀點看具體環(huán)境。
先說說劉備的御人識人上。
大耳起家時就得到了三國時代一些最優(yōu)秀的人才,他的兩個義弟(歷史上沒有結義的說法):關羽張飛。尤其是關羽,其統(tǒng)兵能力在三國時代是位居最前列的之一??戳搜萘x以及后來的網(wǎng)絡文章,很多人會覺得大耳是靠哭吸引住人才和哭出天下來的,或美其名曰“偽君子”。真的如此?關羽張飛在劉備最最顛沛流離的日子里,不離不棄,忠心耿耿。此外還包括才能不那么出眾的糜竺簡雍等,靠哭能哭得他們死心塌地???笑話了。演義的功勞,和李世民一樣,被演義描寫為只知道哭,有事問軍師。都知道小李是軍事才能最好的皇帝吧?其實劉備也一樣委屈的。
劉備為何一開始那么落魄?其實非常簡單,就是實力使然。他沒有自己的地盤,缺乏成功的物質基礎,結果被打得到處流竄。在那樣的日子里,沒有發(fā)生屬下叛變,實在是不容易的。其御下能力和魅力可見一番。而后來的杰出人才臥龍鳳雛,乃至黃忠魏延等,無不甘效死命,且其大部分人才的獲得,是來自三國中期(中后期可鮮見優(yōu)秀人才加入曹營的哦)。后來對諸葛亮說的:“馬謖言過其實,不可重用”,證明他比諸葛亮識人能力更高一層。
而白帝托孤,更是劉備用人識人的光輝一筆?,F(xiàn)在竟然有人說這是劉備設局束縛諸葛亮,還什么“帳后刀斧手...”云云,真是寫架空小說的好手。很簡單的,他不死的話,干嘛說這種話?而他死了,這句話還有效力嗎?諸葛豈非可以用此成為奪位的憑證?對比下曹睿托孤司馬懿吧...... 地球人都知道,司馬家是很“對得起”曹家的......
至于提拔黃忠魏延,籠絡益州士大夫階層,這些就不說了。
其次說說他的政治品格。
劉備的口號是興復漢室,自己以皇叔自居,在那個年代無疑非常有號召力。雖然實際效果沒有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那么有效,但在政治上頗得忠于漢室的士大夫階層所接受。而其人寬厚仁義親民的政治風格,最符合中國傳統(tǒng)的政治思想理念。
說到寬厚仁義親民,可能很多當代人覺得不算什么??梢溃覀儸F(xiàn)在的物質水平遠遠超過古代,沒有勞役制度,沒有嚴厲的等級制度,沒有嚴酷的刑法,自然對寬厚仁義親民感覺淡薄。當然無法體會當一位終日勞作的百姓突然看到一個出身貧寒卻寬厚親民,還號稱是皇叔的官府大員出現(xiàn)在面前的感受,而且要注意是在亂世中!So,別太把所謂的“真小人”當回事,那時的寬仁難能可貴!看到很多小網(wǎng)民口口聲聲不把寬仁當回事,卻對曹操屠徐州、坑降卒的行為默然無視,真不知道說什么好。也許中國真的進入了純粹的利益時代了.......
劉備有什么樣的人物特點和品質
劉備的優(yōu)點主要于是善于用人,善于團結各方人士。而缺點則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好感情用事;二是不能區(qū)分主次矛盾。
劉備到底是怎么樣的一個人
在那個時代,奸雄有好梟雄也罷,其實沒多大關系,不需要的我想只有英雄吧。 百家講壇或許是偏向于曹操,所以對劉備有所貶低,再加上三國演義偏向于劉備的,百家講壇如果偏向于劉備,那也就沒什么意義了。 具體劉備是個什么樣的人,每個人的看法都不同,而且我想都看過三國演義,大部分都熟悉他的性格。比如說你喜歡曹操,就覺得劉備軟弱虛偽,如果你喜歡劉備,那你覺得曹操殘暴多疑問,這是站的角度不同,看法自然不同的。 劉備也想恢復漢室榮光,但他的基礎太弱了,曹操在北方發(fā)展得很好時,劉備還在四處流蕩。當時人民還是向著大漢的,所以劉備才以恢復漢室為己任,來借機發(fā)展自己,所以在很多次逃亡時,幾乎是帶著農民到處跑。但統(tǒng)一天下不是說統(tǒng)一就統(tǒng)一的,要看戰(zhàn)爭儲備,兵力,人才等。 儲備我想不用說的,蜀漢之地,糧食等物肯定足夠,但兵力上,就有點懸了,幾十年的努力或許弄了幾十萬,但在關張死去時,劉備不聽諸葛亮的話,貿然出兵,導致這些兵全軍覆沒,等于是幾十年的努力毀于一旦,后面要想發(fā)展起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再一個人才,三國后期幾乎沒什么大才出現(xiàn),再加上諸葛亮大權獨攬,事必躬親,導致后期后繼無人,一個國家要想繼續(xù)下去,沒人才發(fā)展是很困難的。 三國最后是誰統(tǒng)一了天下,司馬家,可以說魏,蜀,吳都是輸家。。。其實要說起來,三國時期沒有贏家,對于我們漢族來說,那段時間其實很黑暗,因為在三國范圍以外,還有一些少數(shù)民族,等三國時期結束,人口貌似只有幾千萬,好不容易經(jīng)過幾十年戰(zhàn)爭結束,好吧,少數(shù)民族趁虛而入,這也就是后來的五胡亂華了。 這是我個人的看法,又不到之處,后來著可以寫寫。。。
三國中的劉備是什么樣的人物
漢昭烈帝 劉備 (161-223) 左將軍,宜城亭侯——漢中王——皇帝 劉備身高七尺五寸(172.25cm),垂手下膝,眼能看到耳朵。小胡須,就此曾被劉璋時官吏張裕取笑。為人不太愛說話,喜怒不形于色,不甚愛讀書,喜玩狗馬、聽音樂、穿美衣服、與豪杰交朋友,而且善待下人、百姓,有說曾因其仁德而感動了一位刺客,放棄殺死自己。 劉備有理想的英雄。兒時童年戲言不足信,但在荊州時,一次與劉表飲酒時,如廁時見髀里肉生,感嘆自己早年征戰(zhàn)四處、身不離鞍,但現(xiàn)在征戰(zhàn)不在,髀里肉生,感觸落淚。更多次建議劉表北伐,但劉表都不接受。
劉備是個什么樣的人
劉備是一個堅韌不拔的英雄。 說劉備是英雄,許多人可能難以接受。因為在一般人心目中,劉備是很窩囊的。他的本事,一是會跑,二是會哭。這是《三國演義》給我們的印象。其實這是誤解。首先,劉備并非只會跑,只會哭,他還會別的。其次,在那個時代,會跑會哭也不丟人,并不能證明這人就窩囊,就不 是英雄。劉備會跑,曹操就不會跑?曹操狼狽逃竄的記錄也不在少數(shù)。劉備會哭,曹操就不會哭?曹操號啕大哭的故事也史不絕書。怎么就沒有人說曹操窩囊?可見不能這樣簡單的看問題。跑,要看為什么跑。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就跑得有道理。哭,也要看為什么哭。為朋友的情誼而哭,就哭得不丟人。劉備的跑和哭,就多半是這種情況。 當然,相對曹操而言,劉備要跑得多一點,哭得多一點,因為他更弱小。劉備出道的時候,除了兩個忠心耿耿的兄弟——關羽和張飛,可以說是一無所有,一文不名。他沒有自己的軍隊,或者說雖然有,也很可憐。劉備初起兵的時候,也是靠財團資助。中山王國(在今河北省定縣)的兩個大商人張世平和蘇雙“多與之金財”,讓他招兵買馬。但劉備參加討伐黃巾的戰(zhàn)爭,最后也只得了個“安喜尉”的官職。安喜尉就是安喜縣(故治在今河北省定縣東)的縣尉,是個副縣 級的公安局局長,可見人馬不多。所以劉備經(jīng)常要向別人借兵。他那兩員大將關羽和張飛也等于是光桿司令,只能自己去逞匹夫之勇。 劉備也沒有自己的根據(jù)地,好不容易有那么一兩塊地盤很快又會失去,只能東奔西走地寄人籬下,反復無常地投靠他人,五易其主,四失妻子。從初出江湖到赤壁之戰(zhàn),劉備可謂半生顛沛流離?!度龂萘x》講,有一次,劉備曾在酒后悲憤地說:“備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輩,誠不足慮也?!边@話雖然是演義,卻也在理,可以看作他的心里話。 劉備還沒有什么像樣的戰(zhàn)功。什么“溫酒斬華雄”,什么“三英戰(zhàn)呂布”,都是羅貫中幫他打的。實際上,赤壁之戰(zhàn)前,劉備在戰(zhàn)場上每每是落荒而逃,“先主敗績”的記錄屢見不鮮?!度龂?先主傳》裴松之注引《魏書》說,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征討他的時候,他認為曹操正在和袁紹作戰(zhàn),不會來打他。等到他親眼看見曹操的旗幟,便嚇得掉頭就跑,完全不顧部下死活(見麾旌,便棄眾而走),哪里像個英雄?當然,劉備也不是一次勝仗都沒打過,史書上也有“數(shù)有戰(zhàn)功”的記錄,但那都是些小仗。事實上,諸侯混戰(zhàn)的時候,沒有一個軍閥是被他消滅的,劉備的戰(zhàn)功實在乏善可陳。 這樣的人當然也不會有多大的名氣,袁術就曾經(jīng)極為不屑地說:“術生年以來,不聞天下有劉備?!边@話是袁術對呂布說的,見于《三國志?呂布傳》裴松之注引《英雄記》和《后漢書?呂布傳》。還有一件事情也能說明問題。據(jù)《后漢 書?孔融傳》,孔融任北海相的時候,被黃巾軍包圍,無可奈何,派太史慈向當時官任平原相的劉備求援。劉備驚訝地說:“孔北海乃復知天下有劉備耶?”馬上派出三千救兵。這段話在《三國志?太史慈傳》里,是“備斂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邪?”《三國演義》也這么說。但我以為,《后漢書》的“驚曰”比《三國志》的“斂容答曰”要準確,而且“驚”的背后是“喜”,即“驚喜”。這說明什么呢?說明當時劉備確實沒有名,又很希望有名。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要啥沒啥的劉某人,一個到處求人的劉玄德,所到之處卻備受歡迎和款待。劉備被呂布打敗,投靠曹操,曹操讓他做豫州牧,表他為左將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劉備被曹操打敗,投靠袁紹,袁紹出城二百里相迎,父子“傾心敬重”。袁紹和曹操是當時最牛的人,尚且如此,何況他人?不把劉備放在眼里的,只有一個袁術。 那么,劉備為什么會受此待遇呢? 解釋只有一個,就是袁紹......
劉備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雄懷壯志,野心勃勃 (體現(xiàn)在劉備是個有理想有野心的梟雄。兒時童年戲言不足信,但在荊州與劉表飲酒時,如廁見髀里肉生,感嘆自己早年征戰(zhàn)四處、身不離鞍,但現(xiàn)在征戰(zhàn)不再,髀里肉生,感觸落淚。更多次建議劉表北伐,但劉表都不接受。)
仁德至善 (體現(xiàn)在曾因其仁德而感動了一位刺客)
聰明智慧 (體現(xiàn)在三顧茅廬)
丑陋不堪 (體現(xiàn)在外貌特點身高七尺五寸(172.25cm),垂手下膝,眼能看到耳朵。無胡須,就此曾被劉璋時官吏張裕取笑)
弘毅寬厚 知人待士 機權干略(三國志中有提到過)
雄姿杰出
弘雅信義
夫劉備,人杰也,今不擊,必為后患,將生憂寡人
雄才蓋世
高祖之風,英雄之器(三國志)
在真實歷史上劉備的性格是什么樣的?
簡單來說,是真正的英雄豪杰,和小說里完全就不是一個人。
小說里關張做過的很多看上去比較魯莽的事其實都是劉備自己做的,你自己想想,劉備如果不是一個豪氣沖天的人,是怎么當上關張這樣“萬人敵”的帶頭大哥的。羅貫中把劉備黑的不像樣子,完全成了偽君子。舉個例子來說,劉備年輕的時候打過的敗仗很多,如果關張不在劉備都會親自斷后,掩護小弟撤退。我靠到了小說里,就變成劉備賣小弟在后面死扛,自己先跑路了,這黑的都不像人。
我給你粗略說下歷史上真實的劉備的幾個特點。
第一,這人是真豪杰。真正的英雄豪杰,交友不問身份尊卑,只求意氣相投。如果你接觸過社會,你就會明白這種大丈夫是多么令人向往。漢末名士許汜和劉備談話,劉備不會因為他身份高貴就對他青眼相加,反而會因為他志向粗鄙而當面譏諷。劉備早年任平原相時,當?shù)睾缽娕纱炭蛠泶虤洌敲炭团c劉備相談甚歡,因為意氣相投而被引為上賓。原本出身卑微的刺客深受感動,第二天留下字條坦露事情悄悄離去。劉備在當時官雖不大,但也是個縣長,現(xiàn)在全中國1500多個縣,你可以跑跑看,看看有哪位縣老爺有他這份沖天豪情。
第二,劉備品德高尚,是真正說到做到的仁主。漢末長年戰(zhàn)亂,人口銳減,曹操早年起兵時有感于百姓多艱,寫下《蒿里行》抒發(fā)感慨。事實上呢?整個漢末軍閥里面,動不動就殺掠屠城,屠殺最厲害的就是曹操。劉備的品行高尚,仁義無雙,在那個人命賤如狗的時代顯得格格不入,因為與同時代的其他軍閥反差過于劇烈而被載入史冊,成為中國歷史上公認的仁主。劉備出身卑微,早期事業(yè)不順,屢戰(zhàn)屢敗卻又總能屢仆屢起,這背后凝聚的是人心。
赤壁之戰(zhàn)前曹軍南下,百姓為了多了躲避屠殺跟隨劉備逃難。劉備即使無法按正常速度行軍,也不愿意拋棄百姓?!白肪吧?,則情感三軍;戀赴義之士,則甘與同敗?!边@份高貴的道德情操感天動地,古今多少舔著臉把老百姓掛載嘴上的所謂“仁主”,有幾個是真正說到做到?呵呵,鱉黨長征的時候記得把蘇區(qū)的老百姓帶走了嗎?縱觀中國五千年歷史有幾人能與之相比!古今中外多少豪杰志士心馳神往,恨不能追隨先主效死。
第三,劉備有一份非常堅定的政治理想,并且以此凝聚了一大批同樣理想的仁人志士。劉備以祖先劉秀匡扶漢室的事業(yè)激勵自己,出身非常卑微,但是匡扶漢室之志不折不撓。劉備轉戰(zhàn)南北數(shù)十年,屢戰(zhàn)屢敗,劉備集團卻始終顛撲不破,誓死追隨左右,劉備集團反而越挫越強,麾下武將皆為當世豪杰,帳前文臣盡為四海英雄。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劉備集團的奮斗史詩儼然就是一部熱血少年漫畫。在他的感召下劉備集團三代人始終為了這一目標前仆后繼,生命不息,奮斗不已。姜維繼承老師的遺志九伐中原,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直到成都投降仍然不肯屈服,一計殺三士,匡扶漢室之志至死方休。雖然劉備的事業(yè)最終以失敗而告終,但是他的事跡卻像是在中國古代充滿了成王敗寇的冰冷歷史當中劃過的一顆閃耀流星,這顆罕見的流星又因為此后數(shù)百年五胡亂華, *** 被當做兩腳羊屠宰的凄涼亂世而顯得格外璀璨動人。
劉備是什么樣的人?張飛是什么樣的人? 10分
劉備,禮賢下士,不拘一格,寬厚待人,使得他身邊聚集了很多有才能的人,后期因為關張二人的死,傾國之兵討打孫權最后打敗而回,使得國力衰弱。
張飛性格暴躁,愛打部下,愛酗酒,經(jīng)常因酒誤事,也用酒打過勝仗,最后還是死在了惡習上。
劉備是個什么樣的人
劉備是一個堅韌不拔的英雄。 說劉備是英雄,許多人可能難以接受。因為在一般人心目中,劉備是很窩囊的。他的本事,一是會跑,二是會哭。這是《三國演義》給我們的印象。其實這是誤解。首先,劉備并非只會跑,只會哭,他還會別的。其次,在那個時代,會跑會哭也不丟人,并不能證明這人就窩囊,就不 是英雄。劉備會跑,曹操就不會跑?曹操狼狽逃竄的記錄也不在少數(shù)。劉備會哭,曹操就不會哭?曹操號啕大哭的故事也史不絕書。怎么就沒有人說曹操窩囊?可見不能這樣簡單的看問題。跑,要看為什么跑。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就跑得有道理???,也要看為什么哭。為朋友的情誼而哭,就哭得不丟人。劉備的跑和哭,就多半是這種情況。 當然,相對曹操而言,劉備要跑得多一點,哭得多一點,因為他更弱小。劉備出道的時候,除了兩個忠心耿耿的兄弟——關羽和張飛,可以說是一無所有,一文不名。他沒有自己的軍隊,或者說雖然有,也很可憐。劉備初起兵的時候,也是靠財團資助。中山王國(在今河北省定縣)的兩個大商人張世平和蘇雙“多與之金財”,讓他招兵買馬。但劉備參加討伐黃巾的戰(zhàn)爭,最后也只得了個“安喜尉”的官職。安喜尉就是安喜縣(故治在今河北省定縣東)的縣尉,是個副縣 級的公安局局長,可見人馬不多。所以劉備經(jīng)常要向別人借兵。他那兩員大將關羽和張飛也等于是光桿司令,只能自己去逞匹夫之勇。 劉備也沒有自己的根據(jù)地,好不容易有那么一兩塊地盤很快又會失去,只能東奔西走地寄人籬下,反復無常地投靠他人,五易其主,四失妻子。從初出江湖到赤壁之戰(zhàn),劉備可謂半生顛沛流離?!度龂萘x》講,有一次,劉備曾在酒后悲憤地說:“備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輩,誠不足慮也?!边@話雖然是演義,卻也在理,可以看作他的心里話。 劉備還沒有什么像樣的戰(zhàn)功。什么“溫酒斬華雄”,什么“三英戰(zhàn)呂布”,都是羅貫中幫他打的。實際上,赤壁之戰(zhàn)前,劉備在戰(zhàn)場上每每是落荒而逃,“先主敗績”的記錄屢見不鮮。《三國志?先主傳》裴松之注引《魏書》說,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征討他的時候,他認為曹操正在和袁紹作戰(zhàn),不會來打他。等到他親眼看見曹操的旗幟,便嚇得掉頭就跑,完全不顧部下死活(見麾旌,便棄眾而走),哪里像個英雄?當然,劉備也不是一次勝仗都沒打過,史書上也有“數(shù)有戰(zhàn)功”的記錄,但那都是些小仗。事實上,諸侯混戰(zhàn)的時候,沒有一個軍閥是被他消滅的,劉備的戰(zhàn)功實在乏善可陳。 這樣的人當然也不會有多大的名氣,袁術就曾經(jīng)極為不屑地說:“術生年以來,不聞天下有劉備?!边@話是袁術對呂布說的,見于《三國志?呂布傳》裴松之注引《英雄記》和《后漢書?呂布傳》。還有一件事情也能說明問題。據(jù)《后漢 書?孔融傳》,孔融任北海相的時候,被黃巾軍包圍,無可奈何,派太史慈向當時官任平原相的劉備求援。劉備驚訝地說:“孔北海乃復知天下有劉備耶?”馬上派出三千救兵。這段話在《三國志?太史慈傳》里,是“備斂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邪?”《三國演義》也這么說。但我以為,《后漢書》的“驚曰”比《三國志》的“斂容答曰”要準確,而且“驚”的背后是“喜”,即“驚喜”。這說明什么呢?說明當時劉備確實沒有名,又很希望有名。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要啥沒啥的劉某人,一個到處求人的劉玄德,所到之處卻備受歡迎和款待。劉備被呂布打敗,投靠曹操,曹操讓他做豫州牧,表他為左將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劉備被曹操打敗,投靠袁紹,袁紹出城二百里相迎,父子“傾心敬重”。袁紹和曹操是當時最牛的人,尚且如此,何況他人?不把劉備放在眼里的,只有一個袁術。 那么......
劉備得到人才的原因如下:
1、確立奮斗目標,讓自以及投奔自己的人都有光復漢室這一神圣而深刻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劉備是個遵循儒家道德準則的人,時刻不忘仁義的準則;
3、感情留人。劉備感情留人的方式是食則同桌,寢則同榻;
4、誠信待人。講信用是劉備待人的另一個特點。劉備的誠信,體現(xiàn)在用人不疑上;
5、從不言敗,給部下以信心。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劉備、張飛和關羽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在張飛的桃園里,以烏牛白馬為祭禮,結拜為異性兄弟。其中劉備為大哥、關羽為二哥,張飛為三弟。據(jù)相關史書推算,在年齡上其實是關羽最大,劉備次之,張飛最小。那么劉備為何當了大哥?究其原因,劉備成了三人中的大哥莫過于高貴的出身、過人的才能和能屈能伸的度量。
首先,劉備為漢室宗親、中山靖王之后,但是經(jīng)歷朝代更迭已家道中落,雖然到了劉備這一代只能以賣草鞋為生,但“漢室宗親”永遠都是刻在骨子里的,到后來劉備稱帝的蜀國也是借助其出生而為正統(tǒng)的。所以論出身劉備肯定在三人之首。
其次,劉備作為一個領導者,無論組織能力能力還是領導能力都是比較突出的,曹操稱只有劉備和他是英雄,這一點是對劉備最大的肯定,相比關羽和張飛在這方面就比較遜色。
最后,桃園就此結義后,劉備聽取徐庶的諫言去請諸葛亮,劉備就和關羽、張飛三兄弟帶著禮物,就去臥龍崗拜訪諸葛亮了。誰知諸葛亮剛好出游去了,書童也說不準什么時候回來。三兄弟只好回去。過了幾天,劉備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雪又來到諸葛亮的家又沒有遇見諸葛亮,這時張飛就發(fā)牢騷覺得沒必要這樣子做,劉備不以為然,選了個好日子又一次來到隆中。這次,諸葛亮正好在睡覺。劉備并沒有直接進去找諸葛亮,而是讓關羽、張飛在門外等候,自己在臺階下靜靜地站著。過了很長時間諸葛亮醒來后劉備才向他請教平定天下的辦法。若不是劉備能屈能伸的度量,三顧茅廬,諸葛亮也不會死心塌地跟著劉備打江山,這個度量是張飛關羽二人不能相比的,所以劉備為大哥真的是當之無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72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