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戰(zhàn)國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nèi)容。
當年分家后,魏國雖然頂著三晉老大的位置,實際上處境很尷尬。論糧食人口,地緣環(huán)境,它不如趙國。好好的一個國家被韓國給切分得無法形成一個整體;論富庶程度,它不如韓國。再加上周邊秦國、楚國這么一些強敵,說實話很危險。
當時第一代國君魏文侯有感魏國環(huán)境惡劣,勵精圖治,任用李悝變法,此外樂羊、翟璜,一將一相,個個都是賢能之臣。內(nèi)外兼修,魏國很快便強大起來,一躍成為三晉中真正意義上的扛把子。
至于秦國,這個曾經(jīng)的春秋四大國,典型的外強中干。當時國家一片混亂,內(nèi)有宗室爭權(quán),貴族剝削,百姓苦不堪言;外有強敵環(huán)伺,西戎強國義渠,一度占領了秦國大片領土。
而強大起來的魏國也不遑多讓,亂拳打死老師傅,占領了秦國河西之地,把秦國關在了關中。當然秦國不服,心道要是被晉國欺負也就算了,你晉室一家臣也來打我。以前好歹是以晉國的名義帶著六卿群毆,現(xiàn)在倒好直接單挑了。
初生牛犢不怕虎?那行,這次就讓你們嘗嘗什么叫姜還是老的辣。于是在陰晉之戰(zhàn)秦惠公帶著五十萬大軍來找魏國報仇來了。然后被吳起,帶著五萬新兵蛋子給胖揍。而這五萬新兵蛋子,就是后來名震天下的魏武卒。
雖然當時算是剛剛組建,但好歹是經(jīng)過訓練的正規(guī)軍,再加上有吳起這樣的名將指揮。打秦國這五十萬大部分由農(nóng)民組成的春秋時代的軍隊,基本上是完虐。自此,秦國一蹶不振,愈發(fā)的衰落。這才有了后來的秦孝公立志強國,昭告天下求取賢人,然后引來了商鞅,變法強國。當然這是后話。
還是回到魏國這邊來,話說吳起打造出魏武卒之后,帶著魏武卒基本上打遍天下無敵手,拓地千里、未嘗一敗。
《吳子·圖國》:與諸侯大戰(zhàn)七十六,全勝六十四,余則鈞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即使后來吳起去了楚國,由于架構(gòu)已經(jīng)搭起來了,魏武卒依舊強大。到了魏惠王時代,魏國已經(jīng)是當時天下當之無愧的霸主。就連齊國,也得稍遜三分,畢竟齊國這個也是改朝換代了,田氏代齊嘛,當年還是在魏文侯的幫助下才列為諸侯的。所以很長一段時間,齊國都算是魏國的附庸。
雖然后來魏惠王時代,齊國早已經(jīng)強大起來,并與魏國已經(jīng)開啟了爭霸,但正面上齊國還是要稍微的處于劣勢。就拿圍魏救趙來說,齊國在桂陵之戰(zhàn)大勝魏軍。但是魏國后面還是將趙國都城邯鄲攻破,笑到了最后。
魏國真正意義的衰敗是在馬陵之戰(zhàn),齊軍故技重施,圍魏救韓,在孫臏的指揮下,于馬陵大敗魏軍。魏將龐涓兵敗身死,十萬魏武卒全軍覆沒。此后秦楚等國痛打落水狗,魏國在連敗中逐漸淪為二流。
那么這和秦國有什么關系呢?
前面不是說過嘛,秦國在陰晉之戰(zhàn)后,基本上對魏國是沒有了反抗能力,其富庶的河西之地也基本上歸屬了魏國。當時秦國的處境十分艱難,特別是魏國這個威脅一直都很頭疼。雖然在秦獻公時代,秦國經(jīng)歷過一些變革,擊敗過魏軍。但整體的形勢沒有改變。
不夸張的講,只要魏國想,秦國就只有被欺負的份兒,要想強大起來更是困難。畢竟其面對的不僅僅是魏國,而是三晉聯(lián)盟。
所以,秦國一直都在想辦法破除這個死局!
這里就得提到一個人了,商鞅!
對于商鞅,咱們最熟悉的就是商鞅變法。但事實,商鞅不僅僅是一個改革家。還是一個政治家,他很清楚當時的形勢,直到必須得搞定魏國。
而當時天下的一個情況就是,魏國雖然一家獨大,但同時也是在腹背受敵。不僅要面對齊國得挑戰(zhàn),同時還得提防身邊的韓國與趙國。因為當時魏國太強勢了,在三晉中不是太受歡迎。
基于這一點,商鞅主動跑到魏國去,找到魏惠王示好。他一個勁兒的捧魏惠王,說他多么的英明偉大,現(xiàn)在的魏國有多強,早就應該問鼎中原,會盟諸侯,稱霸天下了。所以你魏國的目標應該是東邊兒啊,把什么趙國齊國給收拾了。同時他還代表秦國,表示會尊魏國為霸主,讓魏惠王免去后顧之憂。
魏惠王本來就有這個心思,再加上商鞅這么一表示,基本上就定下來了。他將戰(zhàn)略目標定在了東邊兒,甚至把都城從安邑遷到了更靠東邊兒的大梁。目的就是為了加強對東邊兒控制,以抵消齊國對于中原諸侯們的影響力。
這么一搞,基本上就是在放養(yǎng)秦國了。所以秦國才得以安穩(wěn)的變法改革,逐漸強大。
當然,還有以外收獲,首先魏國馬陵之戰(zhàn)失敗后,秦國一改往日的溫順,乘火打劫。一舉收復了河西之地。史稱“西喪秦地七百余里”。
而當時齊國雖然贏了,但日子也不好過,首先楚國第一個不服。因為馬陵之戰(zhàn)后,魏惠王在徐州正式尊齊威王為王。楚國在收拾了魏國之后,就去找齊國爭霸去了。此外曾經(jīng)受過齊國恩惠的韓國與趙國,其實還是三晉穿一條褲子,看到自家兄弟被打,不免覺得唇亡齒寒,也跟著楚國懟齊國。這樣一來秦國舒舒服服沒人管,安心發(fā)育。等到東方各國回過神來,已經(jīng)壓不住了。
正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在整個戰(zhàn)國中期,即齊魏、齊楚爭霸的這兩個階段,秦國一直都是在悶聲發(fā)大財,不間斷的強大自己。這也為其在后期的強勢崛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所以說,秦國不僅僅是打仗厲害,玩計謀政治也是頗有一套。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73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