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那我們的主人公韓信究竟有怎樣的故事呢?
當年春秋首霸齊桓公面對曾經要殺他的管仲,以德報之,傳成佳話。而韓信落魄,受屠夫胯下之辱;功成名就,名列三杰,衣錦還鄉(xiāng)之后,同樣未曾報復,反爾以德報之,封其官職,為人所稱道。
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北娙柚唬骸靶拍芩溃涛?不能死,出我袴下?!庇谑切攀胍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信至國……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為楚中尉。告諸將相曰:“此壯士也。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于此?!?/p>
我把原因總結為以下三點:
第一點,屠夫的行為并沒有給他實際性的打擊
無論是古代還是今天,從人家的胯下鉆過去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古人比今天更加注重氣節(jié),有很多名人都因氣節(jié)而死,但是這種死卻沒有多少實際的意義。正所謂成大事者,不拘小節(jié)!
韓信身處亂世,自己已經看到了機會的來臨,所以他才不會因為氣節(jié)做出沖動的事情。這件事情過去以后,韓信本人并沒有留下心理“陰影”,也沒有因此產生苦悶的情緒,反而鉆研兵書以及勤練武藝,自己的軍事能力在這個時候增長迅速。
“侮辱”一事的刺激仿佛打開了韓信的“小宇宙”,讓他真正的安下心來謀求發(fā)展。正是屠夫當年的侮辱,激發(fā)了他的斗志,激起了他的勇氣,化侮辱為力量,激勵他尋找出人頭地的人生道路,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所以他成名以后不但沒有理由報復屠夫,反而應該向對方表示一下心意,而韓信也正是這么做的,他在受封韓王以后,還給屠夫封了個中尉。
韓信把屠夫留下來,是讓他做韓信揚名立萬的傳聲筒、活廣告。屠夫見證了韓信的成功,他所到之處,便是他韓信以雪前恥的見證。
第二點,眼界開闊則心胸開闊,封王的韓信已經沒必要跟小人計較
對于一個正常的人來說,這樣侮辱自己的事情一定要好好記在心里,將來有機會了再去報復對方。韓信在加入漢軍之前,不排除有普通人的心理,當時為了不生事端而受辱,為的就是將來功成名就以后再找屠夫算賬。
不過這時候的韓信還處在鄉(xiāng)野村夫的水平,無論是眼界還是格局都不可能跟日后相比。
加入了軍隊以后,他的官位不斷提升,名聲也遠播天下,這個時候的他跟原來就不是一個人了,聞名天下的大將軍自然也有了容納萬物的胸襟,讓他再回到村子里找屠夫算賬,估計他自己都會覺得“害臊”。
如今他貴為王侯去殺一介無名輩,會讓人認為他恃強凌弱,欺負手無寸鐵的老百姓,以免受人以柄。這不是英雄所為,也不是韓信的作派。大丈夫要就疆場上見分曉,哪能暗地里使陰招殺一個無力反抗的鼠輩呢?
第三點,兵法“慣性”,攻心為上
退一萬步講,即使韓信懷恨在心,想要報復,他也不會采取這種方式!
韓信作為秦漢時期最頂級的軍事家之一,對于用兵韜略自有其獨到的理解。此人一生打過許多經典戰(zhàn)役,這些戰(zhàn)役的勝利不僅僅全都依靠自身兵力的優(yōu)勢獲得,很多情況下是他把心理學完美和戰(zhàn)爭融合的結果。
對于他來說,打敗敵人最根本的方法不是殺掉他,而是讓敵人在內心深處徹底折服。他的的敵人經常會受到心理考驗,心理崩潰的邊緣就是戰(zhàn)爭失敗的時刻。長時間的征戰(zhàn)讓他養(yǎng)成了“攻心”的習慣,對于任何人他都想從心理上征服對方。屠夫得知先前的小子已經封王以后,他基本就沒給自己預算好的下場。
不過韓信不如“折磨”他的肉體,反而給他封個官做,這樣一來屠夫的心就完全“屬于”他了。屠夫受到這樣的待遇以后,肯定也會大肆的宣傳他的大度胸懷,這種效果和收益遠比殺了他“實惠”太多。
韓信把屠夫留下來,就是讓他做自己揚名立萬的傳聲筒、活廣告。屠夫見證了韓信的成功,他所到之處,便是他韓信以雪前恥的見證。
綜上所述,他不殺對方報復,一來是沒有必要,二來是胸懷寬廣,在他到達了這個層面以后,也確實沒有必要跟對方算賬了,如果他像一般人那樣采取報復行為,不但得不到實際的好處,反而折了自己積攢下來的名望。
換個角度講,事實上,韓信已經復仇了,待我功成名就時,昔年傲者側目視。韓信用最高貴的復仇方式——寬容,讓所有曾經看不起他的人刮目相看,讓所有曾經侮辱他的心服口服,讓所有曾經高高在上的人仰視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74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嚴嵩不顧民生,嘉靖為什么還重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