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上英雄人物輩出,項羽的故事大家聽過嗎?
項羽是一個英勇善戰(zhàn)的英雄,以一敵十而沒有絲毫怯懦,沖鋒陷陣比任何一個勇士更勇敢。項羽坦率直爽,從不掩飾自己的觀點,說出來的話如潑出去的水,絕不收回。項羽果敢決絕,破釜沉舟,視死如歸連眉毛都不皺一下。
然而,這樣一個貌似堅定的人,在你死我活的生死決絕中,卻又有不甚堅定的一面。比如,對于戰(zhàn)斗目標,他繼承了叔父項梁滅秦復楚的理想,卻沒有更加遠大的政治目標;比如,他在滅掉秦國以后,自己不稱帝,卻反而去分封十八路諸侯。而最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他在處理亡秦的善后事宜中,簡單,任性,沖動,殘暴。
項羽進咸陽后,縱兵屠城,把府庫里的珍寶、后宮中的美女全搶歸己有,然后一把大火,將咸陽燒了三個多月,大秦數(shù)百年基業(yè),千萬老百姓用生命壘起來的繁華富庶,統(tǒng)統(tǒng)化為灰燼。
隨后,項羽分封天下:封劉邦漢王,封巴、蜀、漢中,都南鄭。封章邯雍王,封咸陽以西,都廢丘。封司馬欣為塞王,封咸陽以東,都櫟陽。董翳為翟王,封上郡,都高奴。其他,魏豹封河東,號西魏王,申陽封河南王,韓王成封號封地如舊,司馬卬封殷王,趙王歇封代地,張耳封常山王,英布封九江王,吳芮封衡山王,共敖封臨江王,燕王韓廣改號遼東王,臧荼封燕王,齊王田市改號膠東王,田都封齊王,田安封濟北王,陳余封南皮及周邊三縣。梅絹封十萬戶侯。項羽自稱西楚霸王,據(jù)梁楚九郡,都彭城。
接著,項羽將搶掠之物打包,準備回家。韓生勸他說:“關(guān)中山橫河阻,土地肥沃,在此定都,可以成就霸業(yè)啊?!表椨鹇牶蠛呛且恍φf:“富貴之后不歸故鄉(xiāng),如同衣錦夜行,誰人知道?”得意之色,溢于言表。
然而,為何自己不稱帝反而去分封十八路諸侯?原因大約有三個方面:
一是繼承遺志。項羽一直秉承著項梁的遺志,滅秦復楚,而不是滅秦打天下;二是他“小富即安”,沒有長遠的戰(zhàn)略眼光。秦朝滅亡后,項羽作為諸侯總司令,他只是論功行賞,各歸節(jié)鎮(zhèn)了事,自己除了“衣錦還鄉(xiāng)”的虛榮滿足之外,竟然毫無其他長遠規(guī)劃和打算;三是是缺乏條件。無論氣度、胸懷和擔當,項羽都沒有足夠的條件稱帝,他連身邊一個主要謀士范增都容不下,其智囊缺乏可想而知,這樣的孤膽英雄勝一時或會,但是不可能走得更遠的。因此,他不是不稱帝,他是不可能稱帝。
秦國被滅后,項羽自稱西楚霸王都有些勉強,又怎么能稱帝呢?
?
首先,直接亡秦者是劉邦,而非項羽。
漢元年,劉邦率軍挺進武關(guān),逼迫秦王子嬰投降。當時,子嬰白衣白馬、自我捆綁,帶著玉璽,跪在軹道旁,向劉邦投降,劉邦隨后接管了秦國當時還占著的關(guān)中和巴蜀,加上劉邦一路西進中奪取的地盤,劉邦已經(jīng)在事實上占有很多地盤了,劉邦其實已經(jīng)是事實上的第一大諸侯了。而項羽,則是在兩個月之后才抵達關(guān)中的,項羽對亡秦所做的功勞,唯有巨鹿之戰(zhàn)上的大勝和后來的逼迫章邯投降這兩件而已,相比劉邦直接亡秦的社稷,項羽的功勞談不上有多大,以項羽的功勞,也根本不能宰割天下。
?
其次,項羽宰割天下的權(quán)力,其實是竊取來的。
最初的最初,項羽的叔父身死定陶,楚懷王熊心派宋義、項羽、范增等人北上救趙,北上救趙的隊伍中,項羽是次將,宋義是上將軍,但在安陽鎮(zhèn),作為次將的項羽陰殺了作為上將軍的宋義,自立為假上將軍,隨后被楚懷王扶正,其后,在巨鹿戰(zhàn)場上,項羽一舉擊敗秦軍,把巨鹿城外的諸侯軍嚇個半死,所有人都向項羽俯首稱臣,這之后,項羽又由楚國的上將軍一躍而成為諸侯上將軍,隨后,項羽又率領(lǐng)諸侯軍入關(guān),項羽軍駐扎在鴻門后,又發(fā)生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鴻門宴,在鴻門宴上,劉邦也向項羽表達了稱臣的愿望,至此,項羽基本上竊取了宰割天下的權(quán)力。但是,這時候,項羽仍舊不能隨意宰割天下,他還必須遵守當初的約定,將劉邦封賞在關(guān)中。
?
總而言之,項羽連自號西楚霸王,都是很勉強的,又怎么能稱帝呢?
背景介紹:
秦朝末年,因為秦王朝的殘暴統(tǒng)治,各地百姓對秦王朝是怨聲載道的。終于在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安徽大澤鄉(xiāng)發(fā)動起義。陳勝、吳廣起義之后,各地百姓紛紛響應(yīng)。原楚國貴族項梁、項羽叔侄兩人也在會稽郡發(fā)動起義。經(jīng)過一連串的戰(zhàn)爭,最終項羽在巨鹿之戰(zhàn)中消滅了秦將王離率領(lǐng)的長城軍團,并于八個月之后迫使有二十萬之眾的章邯軍團投降。至此秦王朝的主力軍團全部被滅。
長城軍團和章邯軍團的被滅確立了項羽在各路義軍中的領(lǐng)導地位。隨后,項羽率領(lǐng)各路義軍攻破函谷關(guān),進入咸陽,秦朝徹底滅亡。
項羽滅掉秦國之后,就開始大肆分封諸侯。他假借楚懷王之名,自立為西楚霸王,然后又對各路諸侯進行了分封,一共分封了十八路諸侯。這里就有一個問題了,那就是項羽滅掉秦國以后,為什么自己不稱帝反而去分封十八路諸侯呢?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在滅秦的時候,雖然項羽的功勞是最大的,并且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可別忘了,項羽的上面還有一個楚懷王。雖然這個王有點傀儡的意味,但是他畢竟還在那呢?還沒有被廢啊!如果項羽此時稱帝的話,那么把楚懷王放在哪呢?
帝制:皇帝居于絕對的統(tǒng)治地位,對全國的資源擁有支配的權(quán)利。
分封制:國家土地并不完全是統(tǒng)治者的,有很大一部分土地是分封給諸侯、卿的,他們擁有土地上的資源,只需要向統(tǒng)治者繳納一定的進貢即可。
秦始皇稱皇帝,是因為秦國已經(jīng)一統(tǒng)天下,全國都在秦國的統(tǒng)治之下,而項羽呢?當時的天下除了楚國之外還有其他的諸侯,并且這些諸侯并不全是楚國分封或擁立的。只是在當時的情況下,大家擁有共同的利益,所以才聚集在一起的。這些諸侯可以認同項羽的霸主地位,因為滅秦之后,以項羽為代表的楚國勢力是最強大的,但是他們肯定不會承認項羽的統(tǒng)治地位。畢竟當個諸侯和當個臣子可是有很大的差別的。而且,項羽滅秦和商滅夏、周滅商很類似,都是一個強大的諸侯國率領(lǐng)著其他的諸侯國滅掉了當時居于“霸主”地位的諸侯國。因此,這時候稱帝的時機并不成熟。
秦始皇稱帝,是因為秦國以武力滅了六國,成為天下唯一的一個帝國。此時的秦國再也沒有競爭對手了。所以,秦始皇敢稱帝。
劉邦稱帝,是因為當時的諸侯王,要么是劉邦分封的,比如楚王韓信、梁王彭越、趙王張耳、韓王信。要么是投降劉邦的,比如燕王臧荼。要么是被劉邦“挖”過來的,比如淮南王英布。要么是后來擁立劉邦的,比如長沙王吳芮。所以,這些王或多或少,都比劉邦這個“王”要小上一點。而最關(guān)鍵的是,后來的劉邦稱帝,是在這些諸侯王的擁立下才稱帝的。
項羽:項羽在滅秦之前,和眾諸侯的關(guān)系是盟友的關(guān)系。大家都是因為有共同的目標“反秦”,所以才走到一塊的,項羽對眾諸侯并沒有統(tǒng)治管理的權(quán)利。因此,這時候稱帝會不會招致群起而攻呢?這也是個要考慮的問題。所以,項羽沒有選擇稱帝。
在秦朝末年,各路諸侯起義的時候,很多人都不敢當皇帝,覺得帝制很危險。關(guān)鍵的原因就在于秦,因為強秦二世就亡國了(子嬰上臺的時候,秦國已經(jīng)無力回天了,這里就沒有算他),只存在了15年。而實行分封制的周朝,前后歷經(jīng)791年。所以當時人們在總結(jié)秦朝的 歷史 經(jīng)驗的時候,很多人都認為以郡縣制為代表的皇帝制度是個不成功的政治制度。所以,項羽在滅秦之后,他不當皇帝,他要做西楚霸王。
縱觀所有的史書,在項羽滅了秦國之后,從來沒有提到過項羽有當皇帝的想法。滅了秦國之后,項羽就分封諸侯。由此可以看得出來,在項羽的主觀意識中,還是把分封制當成了正統(tǒng)的、符合實際的、有利于統(tǒng)治的一種政治制度。因此項羽選擇了當霸王,而不是當皇帝。
綜上所述:項羽滅掉秦國以后,自己不稱帝反而去分封十八路諸侯的原因,歸納起來有五點:
一:項羽的身份
二:帝制與分封的區(qū)別
三:項羽與諸侯的關(guān)系是盟友關(guān)系
四:帝制危險
五:項羽主觀意識中不想當皇帝,而要當霸王
項羽之所以在占據(jù)關(guān)中之后不肯稱帝的原因,我認為這應(yīng)該是他當時有一點傻了,天下諸侯起兵抗秦的時候,誰會想到秦王朝是如此的不堪一擊呢。
其實在當時也并非沒有人去勸他稱帝,但是在那個人勸他稱帝之后,項羽聽了就是十分生氣的,項羽覺得我項羽也是楚國的一個大臣啊,怎么能輕易的代楚王而稱帝呢?因此項羽就把那個人殺掉了。
因為這個人勸誡項羽去稱帝,項羽不肯聽,反而把他殺掉了,所以項羽身邊的人也不敢再去勸誡項羽在關(guān)中稱帝了。除了項羽自身不愿意稱帝以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時的項羽雖然率領(lǐng)了全國四十萬軍馬,但這四十萬兵馬是各方諸侯的兵力合在一起才有40萬的,并非都是項羽的一人的軍隊。
而且隨著秦王朝的滅亡,當初的這個反秦聯(lián)盟也就自然而然的瓦解掉了。這時候只要一個人手上有著兵權(quán),沒有人是不想著去稱帝的。因此項羽如果想要在那個時候稱帝的話,那么肯定有其他人出來反對的,因此,即使項羽他想稱帝也是肯定是沒法安穩(wěn)稱帝的。
而且項羽原來起兵抗秦,就并非是奔著做皇帝而去起兵抗秦的。項羽他在剛開始起兵的時候只是為了報自己家的仇恨??梢哉f項羽在最好的時機中,但他卻沒有一個較好的眼光,他也就沒有把握好這個機會。因此這也就導致了項羽他在最后是爭不過劉邦的。這也難怪范增在項羽在鴻門宴之后放走劉邦時,曾經(jīng)對項羽是破口大罵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75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