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皎和甘寧是如何“化干戈為玉帛”的?孫皎的結局是什么?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孫皎是三國時期東吳將領,中郎將孫靜第三子。在演義中,孫權準備派出呂蒙對荊州發(fā)起突襲,當時呂蒙還缺一位副將,孫權提議讓孫皎擔任,卻被呂蒙拒絕,稱這樣可能會造成行軍不睦。那孫皎和甘寧到底有什么恩怨呢?孫皎在東吳也屬于一名悍將,但他曾因為一些小事和甘寧發(fā)生爭吵。不過歷史上兩人最后化解了矛盾,而且結下深厚友誼,能夠擒獲關羽,拿下荊州,孫皎算是立了大功。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一個勢力的發(fā)展不是一個人就能帶動的,需要眾多人才在崗位上各司其職,如孫堅、孫策、孫權,他們身邊也有著許多同族陪伴。本篇就來聊聊孫皎jiǎo,字叔朗。
孫皎是孫靜之子,前一陣已經(jīng)寫過孫靜了,孫靜是不怎么在意仕途上的發(fā)展,而他的兒子孫皎就不一樣了,他參與了眾多戰(zhàn)事,而且在孫權陣營中地位不低。至于孫靜的另一個兒子孫暠就更激進了,他在孫策逝世后試圖奪權,不過被虞翻勸退了。
孫皎一上來就被任命為護軍校尉,領兵2000人,這放在孫策時期已經(jīng)是核心將領的待遇了,至少孫皎的起點比較高,或者說在此之前的記載遺失了。他多次領兵對抗前來攻打濡須的曹軍,在此期間立下不少功勛,他所率領的兵馬也被稱為精銳。
“是時曹公數(shù)出濡須,皎每赴拒,號為精銳”——《三國志·孫皎傳》
接下來孫皎憑功遷任都護、征虜將軍,也是接替程普去都督夏口。又趕上黃蓋、孫瑜先后逝世,孫皎也接收了他們留下的兵馬,孫皎也就擁有了自己的奉邑,可以自行安排官吏。
但是黃蓋有個兒子黃柄,即便是黃柄年幼也不應該兼并他的部曲。如成當、宋定、徐顧逝世后,孫權就準備把他們的兵馬都給呂蒙,但是呂蒙就拒絕了,因為這三人還有子嗣,只是年齡較小,呂蒙上書三次孫權才收回成命。
“時蒙與成當、宋定、徐顧屯次比近,三將死,子弟幼弱,權悉以兵并蒙。蒙固辭,陳啟顧等皆勤勞國事,子弟雖小,不可廢也?!薄度龂尽蚊蓚鳌?/p>
孫皎在夏口都督任上樂善好施,結交了一批人才俊彥,他與諸葛瑾的交情最好,此外還有劉靖、李允、吳碩、張梁等人,孫皎對他們傾心相待,委任了各方面事宜,他們也為此盡心盡力。孫皎曾命人去魏國邊境俘虜了一些官吏、女子,換掉衣服又送回去了,同時下令“我們要誅殺的是曹氏,百姓又有何罪?從今天開始,不要再攻擊魏國的老弱百姓了”。
隨著戰(zhàn)亂的持續(xù),邊境十室九空也屬于常態(tài),孫皎想得也挺好,主動釋放善意,江淮百姓有不少因此歸附江東了。孫皎與甘寧曾因小事鬧過矛盾,有人去勸說甘寧,但是甘寧表示“雖然孫皎是宗室,但大家都是臣子,就能隨意侮辱人了嗎?我是來為明主效力,而不是來受人侮辱的?!?/p>
孫權為此寫信責備孫皎“都說三十而立,聽說你和甘寧喝酒時侮辱了他,我不是要偏袒他,而你應該寬容大度些,人誰不會犯錯呢,重要的是知錯能改,你要好好反省呀”,同時孫權派出了諸葛瑾去勸架,孫皎收到書信后就道歉了,開始與甘寧交好。
當呂蒙要突襲南郡時,孫權準備讓孫皎、甘寧分別擔任左右督,但是呂蒙給出了自己的建議“您要認為孫皎行就應該用他,要是認為我行就應該用我?!眳蚊蛇€以周瑜、程普鬧矛盾舉例,當年攻打江陵就受到影響了,因此孫權任命呂蒙為大督,孫皎作為后援。
孫皎也確實參與了奪取荊州,他與孫權一起出兵前去抵擋關羽了。其實蔣欽的資歷是比呂蒙、孫皎都老的,只是呂蒙后來居上,此時在軍中影響力較大的也是呂蒙、蔣欽、孫皎這三人,不過他們隨著疫病爆發(fā)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全交代了。
“蒙使人誘普,普降,盡得三郡將守,因引軍還,與孫皎、潘璋并魯肅兵并進,拒羽於益陽?!薄度龂尽侵鱾鳌?/p>
宗室子弟,傾心盡力。
病死的。
江陵一戰(zhàn),呂蒙立功至巨,孫權任命他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賜錢一億,黃金五百斤。呂蒙推辭再三,不肯接受金錢,孫權不許。
封爵還未頒布,呂蒙疾病發(fā)作(后世人或猜測建安二十四年發(fā)生瘟疫,因史載呂蒙、甘寧、孫皎、蔣欽死于同年,或猜測是呂蒙年輕時在戰(zhàn)場上吃苦受累導致積勞成疾)。
孫權時在公安,就把呂蒙接來安置在內(nèi)殿,千方百計診治護理,并且下令,在國內(nèi)招募醫(yī)者,有能治好呂蒙病的人,賞賜千金。
孫權盡心為呂蒙治療,每當醫(yī)者給呂蒙針灸,孫權就為之難過。孫權想多看看呂蒙,又怕他太過勞碌,于是命人鑿通墻壁暗中觀看。
如發(fā)現(xiàn)呂蒙吃下點東西,孫權就高興,對手下人有說有笑;如發(fā)現(xiàn)呂蒙不進飲食,孫權就長吁短嘆,夜不能寐。
呂蒙病情略有好轉(zhuǎn),孫權就下達赦令,讓群臣都來慶賀。后來,呂蒙病情加重,孫權親自到床前探視,命道士為他祈禱,想保全他的性命。
呂蒙最終在孫權內(nèi)殿中去世,死時四十二歲。
擴展資料:
呂蒙是東漢未三國時期東吳統(tǒng)帥魯肅之后的繼任者。他發(fā)憤勤學的事跡,成為中國古代將領勤能補拙、篤志力學的代表,流傳至今的有“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吳下阿蒙”等成語。
但呂蒙之所以成名,還是因為其擒殺了當時威震華夏如日中天的蜀漢“五虎上將”之首、后世的“武圣”關羽。
呂蒙年少時由姐夫鄧當撫養(yǎng)成人,后來成為孫策戰(zhàn)將。以膽大而著稱,封別部司馬。孫權掌政后逐漸受到重用,在攻破黃祖的戰(zhàn)斗中身先士卒,立下戰(zhàn)功。
后來跟隨周瑜圍攻南郡的曹仁,在皖城之戰(zhàn)中擊敗朱光,拜廬江太守。在和關羽的爭戰(zhàn)中攻占荊南三郡,計降關羽手下大將郝普。
魯肅去世后,呂蒙代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拜為南郡太守,封孱(音chán,纏)陵侯。不久之后因病去世,享年42歲。
呂蒙去世之后,孫權將其葬在了自己的封地南昌(襄樊之戰(zhàn)后,孫權被曹操封為南昌侯),只不過隨著時間流逝,呂蒙之墓的位置雖有記載,卻早已廢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呂蒙
甘寧(?-約221年),字興霸,巴郡臨江(今重慶市忠縣)人,三國時期東吳的著名將領。 軼事: 1)208年赤壁之戰(zhàn),甘寧是都督周瑜帳下的大將。攻打南郡時,甘寧獻計偷襲夷陵得手,但是自己不足一千人馬卻被曹仁的五六千人圍困在城內(nèi)。曹軍連日箭如雨下,將士懼怕,但是甘寧談笑自若,一直守城到周瑜的大軍前來解圍。 <由此可見甘寧他勇猛輕生
大無畏> 2)甘寧在攻打皖城時手持鐵索身先士卒爬上城墻,為破城立下大功,被封為折沖將軍。215年,第二次合肥之戰(zhàn),吳軍在合肥城外逍遙津與曹操手下大將張遼作戰(zhàn),遭遇大敗,士氣大挫。甘寧與凌統(tǒng)、呂蒙、蔣欽等將領死戰(zhàn)保護孫權,甘寧軍鼓號大作、鼓舞士氣,得到孫權贊許。 <甘寧身先士卒
有領導者風范> 3)由于甘寧曾射死凌操,與東吳另一員大將凌統(tǒng)有殺父之仇,因而在甘寧成為孫權部將之后他經(jīng)常防備凌統(tǒng),不與凌統(tǒng)相見。甘寧曾經(jīng)與孫權宗親名將孫皎因為喝醉酒言語上有過節(jié),有人勸他道歉,甘寧說:「大臣應該是平等的,孫皎雖是宗親但怎么可以侮辱人!我遇上明主應當以力量和性命報答,但不能因世俗委屈求全。(臣子一例,征虜雖公子,何可專行侮人邪!吾值明主,但當輸效力命,以報所天,誠不能隨俗屈曲矣。)」于是孫權寫信給孫皎叫他向甘寧道歉,于是兩人結為好友。 <他性格頗豪邁不羈> 2010-04-03 12:10:46 補充: 凌統(tǒng)(189年-237年或217年)[1],字公績,吳郡余杭(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人),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孫權勢力的重要將領。 軼事: 1)凌統(tǒng)敬愛士人,士人也很喜愛他。而且雖在軍中,仍親自迎接、禮賢下士,輕財重義,譽為有國士之風。甚至曾為接見數(shù)有名氣的盛暹,雖然當時正在就寢,但仍攝衣出門迎接,執(zhí)其手一起入內(nèi)。 <不居高自傲
禮賢下士> 2010-04-03 12:11:06 補充: 2)凌統(tǒng)公私分明,不因私仇忘公。南郡包圍戰(zhàn)時,周瑜別令甘寧引眾向前進占夷陵,然而曹仁亦分軍往攻甘寧,甘寧軍被困甚急,乃遣使去請救兵。吳軍收到消息后,諸將均認為現(xiàn)在兵少,不足以分援甘寧,呂蒙卻指甘寧是江東大將,不能不救,于是向周瑜、程普獻計說:「留下公績抵抗曹仁,蒙則隨君同行,為甘寧解圍救急,此行亦不會遷延太久,蒙保公績必能守住主軍十日的?!褂诖似陂g,凌統(tǒng)克盡己任,多次挫敗曹仁侵擾,致使甘寧獲救。 <不因私忘公
有大將之風> 2010-04-03 12:11:18 補充: 3)他也敢于應錯、果斷勇毅。早年,凌統(tǒng)與陳勤同場飲酒,由于勤舉酒罰酒不合禮數(shù),被凌統(tǒng)勸止,結果陳勤反而怒罵凌統(tǒng),甚至羞辱他已故的父親凌操,凌統(tǒng)流淚不答,眾人與他一同離席。陳勤不放過他,乘酒醉又在道路繼續(xù)羞辱凌統(tǒng)。凌統(tǒng)最后忍不住斬傷陳勤,數(shù)日后傷重而死。當時正值凌統(tǒng)攻麻屯,凌統(tǒng)便鼓勵士卒:「非死無以謝罪?!鼓松懋敿富鹗ヒ幻?,應時披壞,所攻之處,必克大勝,敵軍遂敗。還師后,自縛到軍中謝罪,孫權認為他果斷勇毅,給他以功贖罪。 <知錯能改
做事果斷
有勇有謀> 2010-04-03 12:13:54 補充: 陸遜(183年—245年),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是三國時代吳國的重要軍事將領,吳王孫權稱帝后被任命為丞相,在三國前期曾多次率領吳國軍隊抵御北方的魏國及西方的蜀漢的核心人物。 軼事: 1)陸遜最著名的戰(zhàn)役則是防御蜀軍來襲的「夷陵之戰(zhàn)」(222年)。在這場戰(zhàn)爭中,陸遜以火攻大破蜀軍,大敗漢帝劉備于彝陵,使劉備不得不退回白帝城,不久更死在那里,確保了吳國在荊州南部(荊南)的統(tǒng)治。 <有智謀
且有治國之才> 2010-04-03 12:14:56 補充: 2)陸遜年21歲時投入孫權旗下,當時吳郡、會稽郡、丹楊郡多有山越盜賊潛匿,陸遜建議孫權曰:「山寇舊惡,依阻深地。夫腹心未平,難以圖遠,可大部伍,取其精銳?!箤O權便遣陸遜多次領兵征討山越,多有斬獲。將其中強者補充兵員,羸弱者充實戶籍,并于征討中得精卒數(shù)萬人,有效抒解當時吳國人口不足的問題。 <年少便有瞻見> 2010-04-03 12:16:55 補充: 3)吳國眾將見機不可失,向陸遜請求繼續(xù)追擊,但陸遜認為『曹丕大合士眾。外托助國討備,內(nèi)實有奸心,謹決計輒還。』果然過不了多久,魏帝曹丕便假借合攻漢軍之名,向吳國入侵,但見吳軍早有準備,便自行退兵。劉備當時聽到曹丕兵分三路攻東吳,便寫信給陸遜問到:「賊今已在江陵,吾將復東,將軍謂其能然不?」陸遜則回信,曰:「但恐軍新破,創(chuàng)痍未復,始求通親,且當自補,未暇窮兵耳。若不惟算,欲復以傾覆之余,遠送以來者,無所逃命。」 。戰(zhàn)后孫權加封遜為輔國將軍,改封江陵侯,鎮(zhèn)守西陵。劉備不久死后,蜀漢丞相諸葛亮秉政,再度積極謀合吳蜀聯(lián)盟,使吳蜀消除之間的敵對關系。 <了解政治大局
做事有遠見> 2010-04-03 12:18:35 補充: 4陸遜于吳赤烏八年(245年)去世,享年62歲,家無余財。 <不窮奢極侈
有別一般名門子弟>
參考: wiki&自己
wiki&自己
wiki&自己
wiki&自己
wiki&自己
wiki&自己
wiki&自己
wiki&自己
這里可以幫到你 yahooiawwi.w13sjkj/yahooauction/178987536
甘寧甘興霸,東吳第一猛將。 水賊出身,使一口牙刀,有氣力,號游俠。嘗招合亡命之徒,縱橫于江湖之上,身披刺青殺人如麻;腰懸銅鈴,人聽 *** ,盡皆避之。后改邪從正,投劉表不得用,欲投東吳,卻被黃祖留住在夏口。寧在黃祖處屢屢建功,曾射殺孫權大將凌操。祖卻一直以劫 *** 視之,待其甚薄。寧懷忿,遂借機投權,權不計前嫌加以重用。 凌統(tǒng)為人性好接物,親賢愛士,輕財重義,有國士風。 陸遜 溫文爾雅
今天小編輯給各位分享甘寧的知識,其中也會對甘寧戰(zhàn)法搭配分析解答,如果能解決你想了解的問題,關注本站哦。
甘寧是什么人
甘寧是什么人
甘寧是什么人,甘寧,字興霸,是三國時期吳國將領。陳壽在史書中將他列為“江表之虎臣”,他膽量非凡,一身武藝強悍無比,而且足智多謀,年少時不務正業(yè),但是后來非常好學,步入仕途后大放異彩。
甘寧是什么人1
甘寧年輕時雖然勇武有力,但不務正業(yè),被人稱為“錦帆賊”。
后來,甘寧努力學習,先后投靠劉表和黃祖,卻未曾受到重用。公元208年,甘寧率部投奔東吳,在周瑜和呂蒙的推薦下,孫權十分器重他,并聽從了甘寧的建議,率軍西進斬殺了黃祖,又派甘寧屯駐在當口。
在曹操進兵荊州時,甘寧跟隨周瑜在烏林大破曹軍,接著又攻取了夷陵。關羽在進逼益陽時,想要夜里渡河偷襲,卻被甘寧嚇退。孫權嘉獎了甘寧,任命他為西陵太守。
孫權進攻皖城時,甘寧率先攀城作戰(zhàn),攻占了皖城,還活捉了曹軍守將朱光。在逍遙津之戰(zhàn)中,甘寧保護孫權死里逃生。甘寧死后,孫權非常痛惜。
甘寧一生勇敢剛毅,足智多謀,輕財好施,在孫權手下發(fā)揚了自己的長處,成為了三國時期有名的“斗將”。
甘寧是什么人2
甘寧奢侈
甘寧的出身是巴郡當?shù)氐耐梁?,家境富裕,自幼便習慣于奢侈的'生活方式。為了向別人炫耀他的奢侈生活。甘寧讓跟隨自己的侍從們都身披華麗的文繡,所到之處,都是光彩斐然。當他停駐時,常用錦繡來維系舟船,當他離開時,直接割斷錦繡并直接拋棄掉。唐代文學家——李翰在收集古今各類的典故而編纂《蒙求》時,也因此而特意收錄了“甘寧奢侈”的這一典故,并將其與“陸凱貴盛”放為同列。
呂甘之交
甘寧性情粗猛好殺。其廚房下一小童犯了過失。逃到呂蒙那里,呂蒙怕他遭甘寧殺害,便把他藏匿起來,沒有馬上將他送回。后甘寧帶著禮物來拜謁呂蒙的母親,要升堂見母時,呂蒙才叫出那小童來還給甘寧,甘寧答應不殺他??墒?,過了一會兒,回到船上,甘寧卻把小童捆在桑樹上,親自挽弓將他射死。
然后,下令船上的人加固船的纜繩,自己解下衣服臥在船中。呂蒙大怒,鳴鼓聚兵,準備上船進擊甘寧。甘寧聽到動靜,故意躺著不起來。呂蒙的母親光著腳跑來勸阻呂蒙:“主上待你如同骨肉,把大事托付給你,怎么能因個人的憤怒而想攻殺甘寧呢?甘寧要是死了,縱然主上不責問你,你作為臣子這樣做也是非法的?!?br>呂蒙一向非常孝順,聽了母親的話,心里明白過來。他親自來到甘寧船上,笑著招呼:“興霸,老母正等你吃飯,快上岸吧!”甘寧十分羞愧,流著淚對呂蒙哽咽著說:“我有負于您?!北闩c呂蒙一起回去拜見呂母,歡暢地宴飲一天。
甘寧有著粗野殘暴的嗜殺性情,不但常常違背對呂蒙的承諾,甚至還違反過孫權的命令,以至于孫權對他感到非常憤怒。因此,呂蒙常常為甘寧求情:“天下未定,甘寧是個難得的斗將,請您容忍他吧。”
結交孫皎
甘寧曾經(jīng)與孫權宗親名將孫皎因為喝醉酒言語上有過節(jié),有人勸他道歉,甘寧說:“大臣應該是平等的,孫皎雖是宗親但怎么可以侮辱人!我遇上明主應當以力量和性命報答,但不能因世俗委曲求全?!庇谑菍O權寫信給孫皎叫他向甘寧道歉,于是兩人結為好友。
甘寧怎么死的歷史?
甘寧在三國演義上是戰(zhàn)死的,但歷史上是病死的。
在正史中其實甘寧的死也還是有爭議的,畢竟關羽甘寧的死亡時間沒有明確的記載,特別是在《三國志》中是沒有,在《建康實錄》中記載的時間是建安二十年也就是215年冬季去世的。但是在據(jù)《三國志·孫皎傳》中根據(jù)相關的記載的,甘寧應該是在建安二十三年后去世的,也就是公元218年。
在《三國志·潘璋傳》中又有相關的記載,甘寧去世的時間應該在建安二十五年,也就是220年,這個時間和《孫皎傳》里面的時間比較接近,所有一般說甘寧應該就是220年去世的,但是這也只是單純的從這些史料看的結果,其實還有更多的史料說明了當時的情況,所有甘寧的死亡時間依舊成謎。
在《三國演義》里面其實甘寧的死亡原因還是有說法的,話說那是要從關羽敗走麥城說起,最后關羽被殺之后,劉備就集中了所有兵力去攻打吳國,這個時候黃忠又死了,所有劉備簡直就是恨東吳入骨,所有就繼續(xù)大刀闊斧的進攻東吳。
在東吳這邊呢,甘寧這個時候剛好又得了瘧疾,但是沒有辦法要以國家為重,所有就選擇了帶病上戰(zhàn)場了,甘寧對于水的了解非常的深,所有當然是在船上啊,所以一邊在船上養(yǎng)病,一邊就準備抵抗劉備的兵力。
最后就在水上遇到了劉備方的沙摩柯和一些部下,甘寧看到沙摩柯就知道大事不好,自己又有病,所以就馬上起碼而逃跑,但是沙摩柯眼疾手快,一箭射中了甘寧的頭顱,這個時候的甘寧還沒死,所有甘寧帶著箭,繼續(xù)逃跑,終于在一顆樹下流血而死。
三國演義中甘寧是怎么死的?
歷史上,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甘寧去世,沒有記載死因,應當是正常老病而死。
小說《三國演義》中,描寫甘寧在夷陵之戰(zhàn)中被蜀國蠻將沙摩柯一箭射中額頭,此后逃到一棵大樹下坐著死去。
《三國演義》百度網(wǎng)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
?pwd=tr5i提取碼:tr5i
三國東吳大將甘寧生平簡介
甘寧,字興霸,吳國的將領,少年的時候力大無窮,好游俠,但不務正業(yè),時人稱呼他們錦帆賊。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三國東吳大將甘寧生平簡介,希望大家喜歡!
甘寧生平簡介
甘寧,字興霸。巴郡臨江人,位于現(xiàn)在的重慶忠縣。他的祖先甘茂,曾在戰(zhàn)國時期,擔任秦國宰相之職。甘寧本人,三國時期,為吳國屢立戰(zhàn)功,封為西陵太守,折沖將軍。
他年少時,好游俠,喜華麗著裝,頭插鳥羽。集結了一幫少年人,為非作歹。因他身系鈴鐺,走路皆有聲響。百姓們,一聽到鈴鐺的聲音,便知道他來了。常以錦帆賊稱之。而后他帶人,投奔孫權。因他年少時,威名在外,加上周瑜跟呂蒙,都在孫權面前推薦他。他在孫權這里,得到了如老臣一般的待遇。后跟隨周瑜,在烏林大破曹操。赤壁之戰(zhàn)后,甘寧曾極力建議孫權,取巴蜀。但孫權優(yōu)柔寡斷,錯失了良機。導致巴蜀落入劉備手中,最終追悔莫及。他還曾首襲皖城,大戰(zhàn)合肥。雖生性易怒,好打好殺,但性格堅毅好爽,重人才輕錢財,手下也甘心跟從。
他前半生放蕩不羈,后半生浴血沙場。最終于公元222年,在一場與蜀人的戰(zhàn)役中,命喪沙場。為他傳奇的一生畫上了句點。甘寧死后,他的后人們,也都各有成就。其子甘述,在吳國任尚書。他的孫子甘昌,出任吳國太子太傅。曾孫甘卓,在東晉的初期荊州牧,任鎮(zhèn)南大將軍。
而在當下流行的一個游卡桌游《三國殺》里,甘寧,做為一張武牌出現(xiàn),4勾玉,號稱錦帆游俠,擁有奇襲、奮威的技能。在游戲中為取勝,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甘寧百騎劫魏營
甘寧是歷史亂世時,三國的有名武將,是孫權帳下大將,有膽識,有謀略,深得孫權重用,有戰(zhàn)功無數(shù)。
說到甘寧,讓人最熟悉的就是他百騎劫魏營的事了,話說當時三國鼎立,就數(shù)曹軍兵力最強盛,所以曹操變得不安分,帶兵四下討伐,總想將劉備、孫權并吞,可是因為劉備,孫權帳下也是猛將齊集,且都能武善謀,曹操多次被人家以少勝多,將他大隊人馬打的人仰馬翻,所以一統(tǒng)三國的想法在他那里,卻一直沒能如愿,這甘寧百騎劫魏營,就是其中以少勝多,讓曹操損兵不少的一個例子。
這天孫權在濡須口,準備收拾軍馬,突然有報曹操帶了四十萬人馬前來救合淝,孫權與手下謀士商議,先讓董襲和徐盛二人,帶著五十只大船,到濡須口設下埋伏;又命令陳武帶了些人,去來江岸巡哨。
后來孫權手下張昭建議要先先挫一下曹操銳氣,孫權覺得可取,就問帳下大將,曹操大軍遠來,誰有膽量先領軍迎敵,殺殺曹軍銳氣。凌統(tǒng)一聽,就自薦前往,要求帶三千人馬,而甘寧卻說只用一百精銳就好,凌統(tǒng)當時就生氣,孫權也讓凌統(tǒng)先帶兵迎敵,結果凌統(tǒng)戰(zhàn)敗,孫權派人將他接應回來,后采納了甘寧建議。甘寧領著一百人,先每人發(fā)了一只白羽插在頭盔上,以作相互好辨認,然后趁夜間帶著這一百人殺人曹營,因為是晚上,這號角連天,又是曹軍又點亮火把,四處星星火火,辨不清人,曹軍不知道敵人有多少人,亂成一團,甘寧就帶人縱橫穿殺,最后曹軍因不清甘寧人數(shù),還不敢追趕,讓其一百人順利回了帳迎。
甘寧怎么死的
甘寧是孫權最喜愛的大將之一,他的勇猛無人能及。孫權說甘寧之于孫權,如同張遼之于曹操。
關于甘寧是怎么死的,有兩個說法,第一個說法是歷史上記載的病死的,不是很詳細。第二個說法是《三國演義》中的:甘寧打仗時生了病,據(jù)說是痢疾,在船上上休息,突然劉軍攻來,他見人多勢眾,登上陸地騎馬逃跑,他被沙摩柯一箭射在他的頭上,他逃到附近的大樹下坐著休息,就坐在那里死去了,死的時候很多烏鴉飛到他的身上,保護他。
甘寧的死訊傳到吳國后,孫權非常傷心。作為孫權的大將,他為孫權出謀劃策、沖鋒陷陣,孫權非常倚重他。
甘寧這個人人物性格非常鮮明,他從最初帶著一幫人搶劫鬧事,到后來學習詩書,決定做一番事業(yè),先后投奔劉表、黃祖,幾經(jīng)波折,直到投奔到孫權麾下,這匹千里馬才找到伯樂。孫權重用他,他也用他的才能來回報,幫他打過十幾場仗,基本上都取得勝利。
夷陵是甘寧出名的地方,也是最后死的地方。周瑜和甘寧一起攻打南郡曹仁,久攻不下,甘寧帶千人占領南郡以北的夷陵,和周瑜東西夾擊曹仁,曹仁兵敗,逃往北方。甘寧的最后一仗也是在夷陵,公元221年,三國時期蜀國開國皇帝劉備為他的結義二哥報仇,攻打吳國,夷陵作戰(zhàn)時,劉備請來蠻王沙摩柯助陣,這場戰(zhàn)役,甘寧帶病上陣,中箭身亡。
猜你喜歡:
1.三國名將太史慈人物介紹
2.三國歷史人物丁奉簡介
3.三國歷史人物荀_簡介
4.三國歷史人物步騭簡介
5.三國歷史人物呂蒙簡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75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