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在中國,南方人主食偏愛米飯,北方人則更喜面點,其中“窩窩頭”就是北一道耳熟能詳?shù)拿?。窩窩頭的制作方法十分簡單,只需要將玉米粉與黃豆粉以水調(diào)和,揉成面團后再擠成一個個劑子,放入蒸籠內(nèi)蒸熟后,一道新鮮好吃的窩窩頭就出爐了。
窩窩頭乃是五谷粗糧制成的面點,富含淀粉與膳食纖維,對人體腸胃有很大的好處。而且窩窩頭口感潤滑,味道鮮美,食材來源廣泛,價格低廉,因而深受平民百姓的喜歡。不僅如此,窩窩頭還曾經(jīng)登上廟堂,進了皇帝的菜譜,所以窩窩頭還有個特別的稱呼——“黃金塔”。
清朝康熙帝在位時,邊戎屢屢發(fā)生戰(zhàn)禍??滴醯巯仁怯诠?681年平定三藩,而后又于1684年統(tǒng)一臺灣,緊接著又在1689年抗擊沙俄,到 1698年又向北平定蒙古……這些大大小小的戰(zhàn)事,使得康熙國庫并不充裕,因而康熙平時也生活樸素,從不鋪張奢侈。
但身為天子,身居高位,即使再為樸素,那也是平民老百姓不能相比的。末代皇帝溥儀在其自傳《我的前半生》中就回憶說他沒吃過一天熱菜,一是因為每道菜都需要太監(jiān)試毒所以花費時間較長,二是因為菜的種類實在太多,吃到后頭菜都涼了。
所以當陳老丞相聽聞康熙每天午膳只吃兩個窩窩頭外加一碗炸豆腐時,他感到十分吃驚。他便問康熙為何,康熙說:“丞相每日午飯也就吃窩窩頭,你吃得那我也吃得。何況你說這么一頓只花兩個小錢,而今國庫空虛,我身為皇帝,更當以身作則,與民同食?!?/p>
康熙這么一說,陳老丞相也就不再多言。于是即日開始,康熙每日午膳都只吃兩個窩窩頭,外加一碗炸豆腐,撇棄了以往的山珍海味。見到皇帝生活如此樸素,文武百官都感念圣上親民仁慈,稱清有康熙乃民之幸也。
就這樣,康熙一連吃了七天窩窩頭。按照一頓二錢來算,七天的午膳總共不過十四錢,這跟之前豐富華麗有如宴席的午膳相比,節(jié)省的開支可不是一點半點。于是康熙喜上心頭,連忙把御膳房的劉主管傳來,問他近期午膳開銷如何。
劉主管將御膳房賬單呈上之后,康熙一看,頓時氣急,因為他發(fā)現(xiàn)吃窩窩頭的這七日,御膳房花銷非但沒有下降,反而還增加了不少。他將賬目一把甩給這劉總管,問他是否有人在其中造假,為何七日只吃窩窩頭,花銷卻不降反增了?
劉主管見龍顏大怒,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回話說:“雖然是窩窩頭,但到底是陛下的午膳,為了安全和口味,總還是不能直接去街上買來。何況御膳房里聚集了天下名廚,為了對得起自己的名聲,即便是普通的窩窩頭,他們也要親自下廚力求完美?!?/p>
劉主管又接著說:“為了讓陛下吃的舒心。御膳房將在每一個流程都用盡心力。首先是原料,玉米要從全國挑選,必須是千里挑一的好玉米。而后磨玉米粉的石磨,那是開鑿千百座山,嚴選萬千塊磨石,最后挑出一塊最好的磨?!?/p>
劉主管越說越起勁:“還有那調(diào)和用的水,都是差宮女一早去接的清晨甘露。這些都完成之后,御膳房每日要制作上千個窩窩頭,再從這些窩窩頭里挑選出最好的兩個,作為陛下的午膳。再加上運輸、人力等等成本,便是賬目上的數(shù)字了?!?/p>
聽完劉主管所言,康熙帝驚掉了下巴。本想勤儉省錢的他,從未料想到吃個窩窩頭還能吃出這么個金貴法。再這么吃下去,遲早得把他那本就不充裕的國庫吃空了去。于是,康熙最終還是恢復了平日里的吃食,直到1722年去世,都未曾執(zhí)著于窩窩頭了。
但這個故事卻成為了歷史上的一段佳話,像康熙這樣愿意與民同食的皇帝可不多。正因為有如此明君,清朝前期才能保持強盛,內(nèi)安天下,外攘強敵,開創(chuàng)了著名的“康乾盛世”,留名青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7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