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于郝普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那么郝普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這么一個人呢?在小說《三國演義》中無他,但歷史上是確有其人。
在《三國志》中是這樣記載的“郝普字子太,義陽人。先主自荊州入蜀,以普為零陵太守。為吳將呂蒙所譎,開城詣蒙……普至廷尉”。
從上面這段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郝普的平庸反襯出來的是呂蒙的機智。對于這段呂蒙騙郝普開城投降的歷史在《資治通鑒》中有詳細的記載。
“蒙移書長沙、桂陽, 皆望風歸服, 惟零陵太守郝普守城不降。劉備聞之, 自蜀親至公安, 遣關羽爭三郡。孫權進駐陸口, 為諸軍節(jié)度, 使魯肅將萬人屯益陽以拒羽; 飛書召呂蒙, 使舍零陵急還助肅。蒙得書, 秘之, 夜, 召諸將授以方略; 晨, 當攻零陵, 顧謂郝普故人南陽鄧玄之曰: “ 郝子太( 郝普別號) 聞世間有忠義事, 亦欲為之, 而不知時也。今左將軍在漢中, 為夏侯淵所圍, 關羽在南郡,至尊身自臨之。彼方首尾倒懸, 救死不給, 豈有余力復營此哉! 今吾計力度慮而以攻此, 曾不移日而城必破, 城破之后, 身死, 何益于事, 而令百歲老母戴白受誅, 豈不痛哉! 度此家( 謂郝普) 不得外問, 謂援可恃, 故至于此耳。君可見之, 為陳禍福?!?玄之見普, 具宣蒙意, 普懼而出降。蒙迎, 執(zhí)其手與俱下船, 語畢, 出書示之, 因拊手大笑。普見書, 知備在公安而羽在益陽, 漸恨入地, 蒙留孫河, 委以后事, 即日引軍赴益陽?!?/p>
說的就是呂蒙領命進攻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其他兩地都不戰(zhàn)而降,唯有零陵太守郝普還在死守。在劉備親征,關羽大軍已到益陽,魯肅領兵阻擋。這時候呂蒙已經(jīng)接到密令要他撤軍增援魯肅,但他不但對命令秘而不宣,反而派郝普的好友鄧玄之前往勸降。騙郝普說劉備在漢中被夏侯淵圍困,關于在南陽無法分身,零陵不日便將城破。到那時候,他就將必死無疑,與其家中老母一同被殺不如開城投降,享受榮華富貴。沒成想,呂蒙這一騙,郝普信以為真,于是便開城投降。等到郝普投降以后,呂蒙才把孫權給他的調(diào)令拿給郝普看,郝普這時候才追悔莫及。呂蒙在占領了零陵之后,得意洋洋的班師回援魯肅。
對于郝普,楊戲在《季漢輔臣贊》中將他歸于“奔臣”之列,稱“古之奔臣,禮有來逼,怨興司官,不顧大德。靡有匡救,倍成奔北,自絕于人,作笑二國”。說郝普等人在國難當頭之時,不想著匡扶援救,反而投降東吳,最后被兩國臣民所恥笑。陳壽在撰寫《三國志》時也大量參考了這篇文章。
后來孫權在將零陵交換給劉備之時,又把郝普歸還給了劉備。在后來呂蒙再奪荊州之時,這個郝普又一次選擇了投降東吳,并由此官至廷尉。
公元231年孫權設計誘騙魏國上將王凌的時候,廷尉監(jiān)隱蕃發(fā)動叛亂,引起王凌警覺,孫權無功而返。隱蕃謀反之后。孫權召見郝普,指責他此前一直夸隱蕃是個人才,到處替他叫屈,現(xiàn)在他反叛了,都是你的責任。郝普被訓斥一頓之后,心中不知道是害怕還是自責,最終選擇了自殺。
而今通過郝普在三國中的所作所為,再回頭看光榮公司在游戲中給他的五圍數(shù)據(jù),也算恰如其分,只多不低了。
三國時期,劉備屬于是沒有背景的,但是他為何能脫穎而出成為蜀漢之王的呢?一來是他打著“光復漢室”的旗號招兵買馬,有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的輔佐,另一方面就是他的“賢德”,得民心而得天下。
放眼整個歷史,在籠絡人心這塊兒,劉備敢說第二,恐怕很少有人自認為是第一了吧,不然靠著他編草鞋的能力,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混出個樣子也難,更別提可以和眾多諸侯分庭抗禮了。
在整個三國,不管是敵是友,對于劉備的名聲都是認可的,這其中包括曹操,但是認可歸認可,在這些人當中,有一個人曾經(jīng)苦苦追隨劉備24年,最終卻在劉備最輝煌的時候投靠到了東吳孫權那里,可以說是典型的同患難不能共富貴,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蜀漢典型的三起投降事件在東吳和蜀漢的激烈爭斗之中,有著三起典型的投降事件,讓蜀漢損失慘重,之后也都記錄在了史冊當中,這三起投降事件分別是“郝普的零陵投降”“士仁的公安投降”“糜芳的江陵投降”,在這其中士仁和糜芳的投降,徹底讓荊州易主,而關羽也為此斷送了性命。
要說別人投降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其中唯獨糜芳的投降是最讓人捉摸不透,為什么這樣說呢?這是因為除了君臣關系之外,糜家和劉備還有著親情關系,在劉備入主徐州之后,糜家的糜竺和糜芳就跟隨劉備效力,之后即便是曹操推舉兩人做官,但是這兩個人還是死心塌地的跟隨劉備。
直到之后劉備被呂布攻占了徐州之后,糜家還是一如既往的支持劉備,將自家的財產(chǎn)全部拿出來無條件支持劉備,讓劉備重振旗鼓,才有了往后的輝煌,甚至還將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劉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糜夫人。
在早年間糜芳跟隨劉備征戰(zhàn)沙場24年之久,而且有著親情關系所在,按理來說是不會背叛劉備的。更何況劉備對于糜芳也是非常的信任,他被劉備拜為南郡太守,掌握了江陵一帶。但是因為他的投降,讓大意失荊州的關羽沒有了退兵之處,最終身亡,可謂是損失非常的慘重。
那么糜芳為什么會背叛劉備,選擇投靠了東吳呢?我們不妨一一來做出分析。
第一點就是戰(zhàn)爭局勢當時蜀漢和東吳之間的抗爭已經(jīng)不可調(diào)和,蜀漢當時想到東吳已經(jīng)占據(jù)了長江一帶,不會對荊州產(chǎn)生吞并之意,因此荊州一直對東吳也是沒有太多的防備,更沒有料到東吳會突然起兵來襲擊荊州。
而且當時劉備得到漢中之后,就在當?shù)卮罅Πl(fā)展基礎建設,勞民傷財,而不顧當時荊州的死活,當時關羽在襄樊之戰(zhàn)中,根本沒有多少援助,全是孤軍苦苦奮戰(zhàn),讓很多將士都感到寒心。
第二點就是關羽的性格關羽在人際交往中處理得太差,不把任何人放在眼中,即便是當時黃忠、馬超這樣的名將都不放在眼中,更別提是糜芳他們了。
因此在荊州的內(nèi)部當時有各種矛盾的產(chǎn)生,人們早已對關羽不滿,其中從士仁主動投降東吳,并勸降糜芳就可以看出來,他們對關羽的敵意。
第三點就是糜芳的考量當時關羽襄樊之戰(zhàn)中抽調(diào)走了大批的軍隊,讓荊州內(nèi)部空虛,糧草也都支援給了前線,在東吳來襲擊的時候,糜芳在城內(nèi)根本沒有抵抗的能力。
這個時候要么是逃跑,要么是投降,不過當時關羽走時曾放話,如果回來就治糜芳的罪,而關羽有先斬后奏的權力,讓糜芳心理負擔很重,如果逃跑抓回來也是被治罪,弄不好會被殺頭,最終糜芳還是選擇了投降。
到后來,關羽戰(zhàn)敗,孫權竟然直接殺了關羽,這也讓東吳和蜀漢徹底對立,糜芳在東吳也就沒辦法回頭了,當然,這也是后話了。
關圣帝君簡介_以下文字資料是由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后發(fā)布的內(nèi)容,讓我們趕快一起來看一下吧!
關圣帝君簡介
關圣帝君
關圣帝君名「羽字云長,本字長生,三國時河東人。為蜀漢大將,輔佐劉備成大業(yè),曾大破曹軍,威震一時。官歷「前將軍、「漢壽亭侯,后吳將呂蒙襲破荊州,被殺。謚「壯繆侯。因其為人忠直仁義,廣受民間崇祀,尊其為「關公、「關夫子。歷朝皆有加封,宋時封為「武安王,明封「協(xié)天護國忠義大帝,清乾隆間詔改其謚為忠義。亦稱為「關帝、「關圣、「關圣帝君、「武圣。
關羽幼年時,熟讀左傳,美髯,人稱「美髯公。中平元年,關羽在家鄉(xiāng)犯法,逃亡到涿郡,時逢劉備在招兵買馬,與其相談,甚為投機,便投到了劉備的旗下。接著他隨劉備和張飛一起轉戰(zhàn)南北,參加數(shù)十次大小戰(zhàn)斗,從來都不怕艱難。劉備顛沛流離,他也從無怨言。建安元年劉備投奔曹操后,一次與曹操外出打獵,在眾人散開后,關羽曾要求劉備準他殺掉曹操,劉備沒同意。建安四年,劉備反曹,逃至徐州,由關羽鎮(zhèn)守下邳城,代理太守。建安五年,曹操攻破徐州,劉備、張飛敗逃后不知去向。關羽為保護劉備的妻子,被逼降曹。曹操對關羽甚為親近,拜為偏將軍。又讓張遼去了解關羽的真正想法,關羽明確地說:「我確實很清楚曹公對我很好,但我曾受過劉將軍的厚恩,曾發(fā)誓要同生死,這是不能背叛的。所以我最終還是要去找劉將軍,不過在我走之前一定要立功來報效曹公。曹操知道后,深感關羽很講義氣,也沒有追究。官渡之戰(zhàn)前,袁紹派大將顏良率軍在白馬攻打曹操的東郡太守劉延,形勢危急。曹操派張遼與關羽為先鋒,前往解救。到了陣前,關羽遠遠望見顏良的麾蓋,即策馬速沖上前,斬顏良首級。大破顏良。曹操知道后,為留下關羽,上表漢獻帝封關于為漢壽亭侯。建安五年底,關羽知道了劉備的下落,即封其所受的賞賜,留書,掛印告辭而去。曹操的部將們都主張追擊關羽,但曹操說:「各為其主,不追了。
關羽在汝南找到了劉備,又隨劉備轉戰(zhàn)南北,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赤壁之戰(zhàn)兵敗之后,劉備憑借關羽,張飛,趙云的武力,趕在東吳之前,收復了江南諸郡,劉備封關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建安十六年劉備入蜀,留諸葛亮與關羽鎮(zhèn)守荊州,約一年后又調(diào)諸葛亮等入蜀,獨留關羽坐鎮(zhèn)荊州。
建安二十年春,孫權向劉備要荊州不成,便派呂蒙奪取了長沙,桂陽二郡,并圍攻零郡。同年五月,劉備率軍五萬到荊州,欲奪回二郡,令關羽率兵三萬到益陽。這時,東吳也做好了迎戰(zhàn)的準備,又用計騙降了一直堅守零陵的郝普,占領零陵郡。東吳大將魯肅也率軍屯益陽。魯肅在益陽時,邀關羽相會,關羽按約將軍隊停與百步之外,只帶二三各隨從單刀赴會,并全身而退。
此后東吳一直想攻占荊州。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稱漢中王,認命關羽為前將軍,假節(jié)鉞。七月,關羽不顧來自東吳的威脅,率軍攻打樊城的曹仁。并派人深入曹魏的占領地區(qū)策反,擾亂敵人后方。曹操派大將于禁助戰(zhàn),關羽借漢水淹曹魏七軍,生擒于禁,威震華夏,曹操打算遷都以避關羽之銳。司馬懿等建議聯(lián)合孫權,要孫權從關羽背后襲擊。曹操采用此策。孫權派呂蒙等做好了準備,并在十月出軍,而且將要進攻的戰(zhàn)略告訴曹操。但曹操的謀臣董昭卻認為,應當把東吳的打算泄漏出去,這樣可以讓關羽早日退兵,而且也可以讓關羽和東吳相斗,曹魏作收魚人之利。曹操命人寫成文字,用箭射到關羽營中。但關羽看到了之后,猶豫不決,又耽誤了時間。
關羽的手下守南郡的太守糜芳,將軍士人平常皆受關羽的輕視感到不滿,孫權派人來誘降,二人便投降了孫權。吳軍以蜀軍將士的家屬為人質(zhì),出兵配合曹軍,前后淹擊蜀軍,蜀軍潰敗。
關羽僅帶著少量的隨從向蜀軍控制的上庸撤退,他們?nèi)找辜娉?連續(xù)數(shù)日未休息,十分疲累。在接近蜀境關羽竟被吳軍的一個小將馬忠生擒。關羽被擒后,堅決不降,被東吳斬殺,死時約五十六歲。
關羽失荊州的原因很多,當時丟下東吳這個主要的對手不顧,去進攻曹軍,犯了方向性,戰(zhàn)略性的錯誤。同時諸葛亮的「東和孫吳的戰(zhàn)略有關。
而關羽的一生,最重情義,誓言。自年輕時投奔劉備,便終生不變初衷,至死不渝。他是我國「義的典型。
關羽也是唯一被佛,道,儒三家崇拜的神,佛教把他當成是護法。道家儒家把他當成是「忠義的象征,尊稱為「關圣帝君。至今,全國各地的「關帝廟仍香火鼎盛。
呂蒙是東漢未三國時期東吳統(tǒng)帥魯肅之后的繼任者。他發(fā)憤勤學的事跡,成為中國古代將領勤能補拙、篤志力學的代表,流傳至今的有“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吳下阿蒙”等成語。但呂蒙之所以成名,還是因為其擒殺了當時威震華夏如日中天的蜀漢“五虎上將”之首、后世的“武圣”關羽。這一回書評就來看看這個“吳下阿蒙”的精彩故事。
呂蒙(179年—220年),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人,東漢末三國時期吳國名將。
呂蒙年少時由姐夫鄧當撫養(yǎng)成人,后來成為孫策戰(zhàn)將。以膽大而著稱,封別部司馬。孫權掌政后逐漸受到重用,在攻破黃祖的戰(zhàn)斗中身先士卒,立下戰(zhàn)功。后來跟隨周瑜圍攻南郡的曹仁,在皖城之戰(zhàn)中擊敗朱光,拜廬江太守。在和關羽的爭戰(zhàn)中攻占荊南三郡,計降關羽手下大將郝普。
魯肅去世后,呂蒙代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拜為南郡太守,封孱(音chán,纏)陵侯。不久之后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一歲。
呂蒙去世之后,孫權將其葬在了自己的封地南昌(襄樊之戰(zhàn)后,孫權被曹操封為南昌侯),只不過隨著時間流逝,呂蒙之墓的位置雖有記載,卻早已廢棄。
膽大心細累立戰(zhàn)功。呂蒙早年是孫策手下的將軍。孫策遇刺身亡后孫權接掌江東大權,著手對部隊調(diào)整合并,呂蒙所帶部隊就在被整合之列。呂蒙趕緊進行操練,被檢閱時其部隊陳列赫然,孫權十分高興,馬上增加了他的兵員。208年,孫權采納甘寧建議,以呂蒙為先鋒第三次進攻夏口的黃祖,黃祖被殺,孫權大獲全勝,呂蒙因為戰(zhàn)功封為橫野中郎將。
208年十月,呂蒙跟隨周瑜、程普等人在赤壁大破曹操,曹操引軍北歸,留下曹仁等駐守江陵。周瑜采納呂蒙建議,大破曹軍于夷陵城下。曹仁孤軍無援,在近一年的交戰(zhàn)中屢戰(zhàn)失利,損失慘重,被迫放棄江陵城。周瑜占領江陵后被孫權任命為南郡太守,東吳控制了長江中游地帶。呂蒙因功被任命為偏將軍,兼任尋陽令。214年,呂蒙建議孫權進攻曹操派到皖城軍屯的太守朱光,以使其不能建立穩(wěn)固的根據(jù)地。孫權當即采納,并派呂蒙隨同甘寧負責實施。甘寧身先士卒,呂蒙以精銳緊隨登城,僅一頓飯功夫就將城池攻破,生擒朱光,俘獲數(shù)萬人。
吳下阿蒙刮目相看。早年時候,孫權經(jīng)常勸呂蒙和蔣欽說:“你們想成就大事業(yè),就必須刻苦鉆研學問。”呂蒙苦笑著說:“現(xiàn)在軍務這么繁忙,哪兒有時間讀書學習?。 睂O權生氣地說:“我又不是讓你倆去當老學究,只是要你們多讀書開闊眼界。諸家兵書等一定要多讀,你們沒有看到我們的老對手曹操都自稱老而好學嗎?年紀輕輕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學習?”
呂蒙自此開始發(fā)憤苦讀。有次魯肅與呂蒙交談后大吃一驚,用手拍著呂蒙的背說:“我光知道弟弟你原來勇敢有余而謀略不足?,F(xiàn)在一交談才知道,你學識淵博,早已經(jīng)不是當初的吳下阿蒙了?!眳蚊烧f:“士別三日,就要刮目相待。老兄臺您知道的這件事也太晚了??!”
兵不血刃計取三郡。劉備占據(jù)荊州后,派關羽鎮(zhèn)守。孫權屢次索要,劉備拒不歸還。215年,孫權派呂蒙率兩萬兵士攻取關羽管轄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呂蒙傳檄長沙、桂陽,二郡望風歸附,只有零陵太守郝普守城不降。劉備知道后,匆忙從成都趕到公安(今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坐陣,命令關羽爭奪三郡。
呂蒙平定長沙后,率兵趕赴零陵,順路找到了郝普的舊友鄧玄之,把他帶在軍中,想讓他誘降郝普。呂蒙連夜召集將領周密布置,說天亮就要攻城。布置完畢,他對鄧玄之說:“劉備在漢中被夏侯淵圍困,關羽在南郡已被孫規(guī)擊敗。如今我已安排好攻城事宜。用不了一天,就會將城攻破。你現(xiàn)在前去見郝普,向他陳明利害?!?br>
鄧玄之見到郝普后,把呂蒙的意思轉述給他。郝普信以為真,心中恐懼,馬上就投降了。等郝普投降后,才得知劉備已到公安,關羽已到益陽,方知中計,心中十分悔恨。
白衣渡江襲取荊州。呂蒙在《三國演義》中死相很慘。因為他一生中最輝煌的就是擊殺了關羽,讓正統(tǒng)思想的羅貫中心中很是不舒服。魯肅去世后由呂蒙代其為將,駐扎陸口,孫權任命呂蒙為漢昌太守。呂蒙對關羽倍加殷勤,廣施恩義,以迷惑關羽,等待時機。
219年,劉備占領漢中,關羽親率主力北攻樊城。關羽水淹七軍,俘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呂蒙偽裝病重,孫權明里召他回建業(yè)。關羽聽說后果然中計,逐漸把守備兵力調(diào)往樊城前線。
十一月,孫權任命呂蒙為前部,率軍隱蔽前出,讓精銳將士身穿白衣,化裝成商人埋伏在偽裝的商船中,晝夜兼程,向江陵進襲。駐守江防的蜀軍士兵被偽裝的吳軍所騙,猝不及防,全部成為俘虜。江陵城內(nèi)空虛,陷入混亂。呂蒙下令軍士嚴明軍紀,不得騷擾百姓。關羽被徐晃擊敗后無路可退,軍士聽說家中都平安無事,無心戀戰(zhàn),軍無斗志。關羽士卒潰散,敗走麥城(今湖北省宜昌當陽市)后被擒殺。孫權如愿以償?shù)厝〉萌壳G襄之地,馬上任命呂蒙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但不久之后呂蒙卻因勞累過度而心臟病發(fā)作身亡。孫權悲痛萬分,縮食減眠以示哀悼。
呂蒙一生為了東吳國家事業(yè)兢兢業(yè)業(yè),至于擒殺關羽是各為其主,這里頭沒有什么可指責的,尤其是他勤奮學習的勁頭,更成為后世楷模。唐朝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并為他們設廟享奠,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張遼、關羽、張飛、周瑜、呂蒙、陸遜、鄧艾、陸抗。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呂蒙也位列其中。后世評價頗多,這里簡單摘錄幾句,謹供大家參考。
孫權對呂蒙評價很高:“子明少時,孤謂不辭劇易,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議英發(fā)不及之耳。圖取關羽,勝于子敬?!?br>
《三國志》作者陳壽說:“呂蒙勇而有謀斷,識軍計,譎郝普,擒關羽,最其妙者。初雖輕果妄殺,終于克己,有國士之量,豈徒武將而已乎!”
清代歷史學家蔡東藩說:“關公之敗,失之過剛,呂蒙雖勝,不能無罪;親漢賊而仇漢裔,蒙亦何心?此后人之所以深嫉呂,而不能忘懷于魯子敬也?!?br>
某某某認為我們現(xiàn)在還應當以呂蒙為榜樣:“呂蒙如不折節(jié)讀書,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當東吳統(tǒng)帥?我們解放軍許多將士都是行伍出身的,不可不讀《呂蒙傳》?!?br>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先生有詩贊曰:
另一首是:
黃其軍
? ? ? 作于2018年3月19日(古歷二月初三)
白話《三國演義》第一回
讀《三國演義》談做文
知恩守信聞達天下的太史慈
甘寧——“錦帆賊”的噴怒
亡國之君的幽默大結局
古代歷史上英雄人物輩出,關羽的故事大家聽過嗎?
劉備出身貧賤,從一個“織席販履”的市井小人物,一路努力成為了鼎立三國的一方雄主;其實早在桃園結義后,劉備三兄弟一直不得志,東奔西走,四處躲藏,直到諸葛亮的出現(xiàn),外加牢牢占據(jù)荊襄后,蜀漢勢力才得以真正成長。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這是諸葛亮用兵如神,關、張、趙勇猛無敵的結果。
當然,以“荊州”為根據(jù)的策略的確有諸葛亮的功勞,以關羽為首的眾武將立也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劉備能在荊州發(fā)展也不能排除另一股勢力,那就是當?shù)氐拇蟆笆孔濉钡闹С?。這里強調(diào)一下,所謂的“士族”與“氏族”不同,“氏族”可以簡單的理解成家族,而“士族”則是當時的一些名人組成。其實這些大“士族”才是荊襄的實際控制人,其中以諸葛亮為“荊襄士族”的代表人物就不難看出;當然,在蜀漢幾十年的歲月中,諸葛亮無論在出兵打仗方面還是治理內(nèi)政方面,“荊襄士族”都占據(jù)了大半江山。
但是,一個政權內(nèi)部是不可能出現(xiàn)絕對平衡的,譬如看不起“文士”的關羽,還有蜀漢后期以法正為代表的“益州士族”與“荊州士族”之間的斗爭等。其中“關羽”絕對是一個與“荊州士族”對抗最激烈的人物代表;關羽一向心驕氣傲,仗著自己的赫赫軍功以及是劉備的“兄弟”身份,對蜀漢集團中的文臣極其瞧不起,除了諸葛亮尚能勉強壓制之外,其他文士基本都受到了關羽的打壓。尤其是在蜀軍入川后,關羽更是膨脹到了極點,不僅身邊幾乎沒有“文臣”,甚至直接與川中文士形成了對立面;再到鎮(zhèn)守“荊州”后,關羽對文士的“看不起”更是達到了頂點。
關羽對文士的厭惡已經(jīng)超出了“益州士族”和“荊州士族”的范圍,甚至對待諸葛亮的哥哥,東吳名士“諸葛瑾”的來訪也表現(xiàn)的極其無禮,一句“虎女焉可配犬子”徹底將“蜀吳聯(lián)盟”撕碎。關羽之所以這么無禮,看似在罵東吳“孫權”,其實也不排除對“諸葛瑾”這樣“東吳名士”的輕蔑侮辱。雖然“關羽之死”震動三國,但影響更大的是關羽失去了“荊州”這座能北出中原,南御東吳的戰(zhàn)略要地;可以說,“荊州之失”是關乎蜀漢命運的大事件,丟了荊州也間接造成了后世諸葛亮“六出祁山“而不得志的結果,更成了關羽一生最不可磨滅的污點。
其實無論是劉備也好,還是諸葛亮也罷,為了關羽能更好的管理荊州,特意在其身邊安排了四位曠世奇才的“名士”作為輔佐;但結果卻都被關羽打壓,排擠出“荊州”城。這四位賢能大才,無論是那一位在關羽身邊都不至于落得如此悲慘的境地;即便是關羽死后,這四位賢才也都表現(xiàn)的極為“忠義”。
其中“郝普”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郝普”是典型的荊州名士,還跟“魏延”是同鄉(xiāng);早在劉備入川之時,為了安排好退路,諸葛亮還特意安排“郝普”來鎮(zhèn)守“零陵”;諸葛亮用兵一向“未料勝先料敗”,能安排“郝普”鎮(zhèn)守全軍的歸路,足見其能力非同一般。
后來呂蒙攻取“荊州”,關羽被擒后,以“長沙”、“桂陽”等為代表的大小城池紛紛望風投降;其中唯有“郝普”鎮(zhèn)守的“零陵”城寧死不降。呂蒙屢攻不下,吳軍傷亡頗大;無奈之下,呂蒙又派“郝普”故交“鄧玄”入零陵勸降。當時“郝普”被吳兵圍得水泄不通,外界消息已然斷絕;此時鄧玄詐稱“劉備苦戰(zhàn)于漢中,關羽對峙于益陽,零陵已成孤城,若再不降,城破之時,吳軍必屠城!”
“郝普”自知難以抵御,最后為保零陵百姓,只得痛哭而降;后來得知自己被騙,羞愧的“郝普”幾欲自殺。后來蜀吳名義上再次和好,諸葛亮還專門要回了“郝普”繼續(xù)重用;直到“南郡”失守,“郝普”再次被擒后才不得不真正歸降“東吳”。
其次還有習氏兄弟,也是“荊州士族”的代表人物,即“習珍”、“習宏”兩兄弟。在“郝普”鎮(zhèn)守的零陵城破后,以“習氏”兄弟鎮(zhèn)守的零北諸縣就成了前沿陣地;早在關羽北伐時就將各地駐軍抽調(diào)了大半,此時“習氏”兄弟身邊的兵馬不多,根本無力與東吳大軍對抗。盡管如此,“習氏兄弟”仍堅守各郡縣,希望能為劉備保留一塊根據(jù)地,以圖后用。
可惜終究寡不敵眾,當時“習珍”恨言“受漢中王大恩,寧為漢鬼、不當吳臣!”說完就要以死報國;但弟弟“習宏”建議詐降“留有用之身歸漢!”,結果還是被“習珍”拒絕。盡管弟弟“習宏”曾提出“詐降”,但真正自己被俘后,表現(xiàn)的卻是極為“忠義”,一句話不說。直到孫劉和好“以湘水為界、平分零陵”,不得不承認,這都是“習氏兄弟”的功勞。
最后一位最具代表性,那就是“荊州士族”中的杰出代表人物——潘浚。潘浚素有才名,當時身為“建安七子”的王粲都對潘浚之才贊嘆不已;潘浚在二十多歲就曾被最初的荊州之主“劉表”任命鎮(zhèn)守江夏,就連當時不可一世的“江夏太守”黃祖都對潘浚忌憚三分。
再到劉備得“荊襄”后,潘浚更被拜為“治中”,其官職僅次于諸葛亮等蜀中風云人物;足證潘浚之才,以及劉備對他的重視程度。只可惜,潘浚雖有大才但剛正不阿的性格與不可一世的關羽正好對立,兩人幾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后來關羽為了打壓潘浚,竟將其架空,幾乎成了無所事事的“閑人”。
后來呂蒙平南郡,投降的大小官員都去參拜孫權,唯有潘浚感念劉備的恩情,拒絕外出;后來還是孫權親自登門去請,潘浚這才歸順。別看潘浚在關羽身邊是閑人一個,但自從歸降“東吳”后,先滅“武陵”,再收“零陵”,凡是關羽當初所管轄的“荊襄”之地,幾乎都是潘浚親自帶兵平滅;這也算給了已死的關羽狠狠的一個耳光??梢哉f正是潘浚的出現(xiàn),東吳才會在短時間內(nèi)占領整個“荊襄”諸郡,以及長江以南的各處戰(zhàn)略要地;這也造成了蜀漢以后不能從“荊襄”這條捷徑出四川的窘境。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四位不能僅僅定義為“忠臣”,更是荊襄當?shù)刂馁t才,如果當初關羽能善加利用,至少不至于造成以后諸葛亮出川進退兩難的局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764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