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歷史,王朝更迭往往伴隨著血腥殺戮,前朝皇族也大多難逃身死族滅的下場。當然,也有一些亡國之君能夠獲得新王朝的善待,比如蜀漢后主劉禪和后周恭帝柴宗訓。不過如果要說亡國后不僅獲得新政權善待,還能使家族順利繁衍千年的亡國之君有誰,五千年來或許只有漢獻帝劉協(xié)一人。
作為東漢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劉協(xié)從登基伊始到被迫禪位,一直都是權臣手中的傀儡。當然,這并非是由于其能力存在問題,畢竟時勢變化不是一人能夠決定的,早在他還未登上皇帝寶座之時,漢朝各地割據(jù)軍閥的實力便已不受中央控制。事實上,陳留王劉協(xié)之所以能夠位登九五,其實也是軍閥擁立的結果。但不論如何,這種生活總是不太快樂的。司空董卓視他為牛馬,隨意地呼來喝去,只是靠他來攫取權位。董卓伏誅后,他又受董卓部將李傕和郭汜挾持。
后來在楊奉和董承護送下,劉協(xié)逃出都城一路東行,后來依附于兗州牧曹操,算是“才離虎穴又入狼窩”。曹操視他為木偶,借他的名義來號令天下,征伐不臣。在傀儡生涯中,劉協(xié)一直不曾屈服,在長安時,他趁西涼軍內亂,秘密策劃還都洛陽;在曹操手中,他又策動董承和伏完起兵反曹,以振興漢室。曹操死后,魏王曹丕命群臣逼其禪位,結束了他的傀儡生涯。劉協(xié)禪位后,被魏文帝曹丕降封為山陽公,允許他在其封地奉漢正朔和服色,建漢宗廟以奉漢祀。此外,曹丕特命其無故不得入京。
幾十年的沉浮,生死邊緣的數(shù)次徘徊,或許使劉協(xié)徹底看透。前往山陽就藩的劉協(xié)沒有萬念俱灰,轉而以另一種姿態(tài)迎接新生活。他專心經(jīng)營自己的封地,放開手腳地施行仁政,展現(xiàn)出一代明君的風采。說起來,劉協(xié)的待遇在歷代亡國之君中并不算低,其封邑有一萬戶百姓,數(shù)量在各地諸侯王之上,向皇帝奏事可不稱臣,受詔亦可不拜,還能禮儀如舊地祭祀歷代先帝。劉協(xié)對民間疾苦深有體會,經(jīng)常巡視地方、減免賦稅,還利用高明醫(yī)術為當?shù)匕傩彰赓M解除疑難雜癥,受到山陽民眾的廣泛愛戴。
劉協(xié)死后,無數(shù)百姓憂傷不已,一時哭聲震天,接連數(shù)月都面含悲戚之色,而且還有人自發(fā)為其看守陵墓。由于劉協(xié)廣施仁義,事跡家喻戶曉,因此數(shù)千年來盜墓賊都不愿動其陵墓。劉協(xié)生前,因為擔心曹魏會將漢室血脈趕盡殺絕,于是要求除嫡長孫劉康一脈留下承襲爵位外,其余子孫均遠赴別地生存,此后一直作為家訓。西晉太康十年(公元289年),劉協(xié)玄孫劉阿知帶領家眷、族人、隨從、工匠等2000余人東渡扶桑。東渡之后十年,西晉覆滅,山陽公國也隨之消亡,神州大地進入一個空前黑暗動蕩的時代。
劉阿知抵達倭國之后,受到應神天皇的盛情款待和崇高禮遇。由于漢朝是倭國人眼里的天朝上邦,劉阿知等人被應神天皇冊封“東漢使主”,稱劉阿知為“阿知王”,其子為“都賀王”。劉阿知帶去的工匠,為倭國的發(fā)展做出巨大貢獻。應神天皇乃至整個國家,都對劉阿知一行感激不盡。后來,劉阿知的曾孫與皇室成員通婚,生有坂上、大藏和內藏三個兒子,他們逐漸發(fā)展成為日本歷史上非常顯赫的三大家族。坂上家族之中,曾有人擔任征夷大將軍,掌握全國軍事大權,并演化出丹波等姓氏;大藏家族則長期掌握日本財政大權,后裔中有原田、高橋、波多江等姓氏;內藏家族一直負責內政,日本內務省的名稱就源于內藏。
劉阿知東渡之后,千年時光里,子孫繁衍傳承不知幾何,許多子孫雖然遷居世界各地,但仍記得祖先來自中國,并以自己的漢室血脈為榮。漢太公廟與阿知宮遍布各地,成為這些劉姓血親的紐帶。不得不說,劉協(xié)經(jīng)歷過大起大落,最終認識到了天命歸屬,他遵循天道放棄了恢復漢室的執(zhí)著,活出別樣人生。劉氏家族能夠傳承千年并發(fā)揚光大,或許正是因為劉協(xié)順應天道,廣施仁義的善果。
在中國古代的朝代更替過程中,衍生出許多亡國皇帝,其下場不是被殺就是自盡,情況好些的也是流放、幽禁之類的,死后往往也留下惡名。然而在這群“可憐人”中,卻有一位皇帝不但在亡國后安享晚年,還留下千古美名,他就是東漢末帶皇帝劉協(xié)。
劉協(xié)生下來不滿一月,母親就去世了,于是他從小由祖母董太后撫養(yǎng)長大,按照常理,劉協(xié)其實是沒機會做皇帝的。在漢靈帝劉宏死后死后,其子劉辯登基,是為漢少帝。在東漢末年,因宦官專權、各地諸侯割據(jù)自立,朝廷亂成了一鍋粥,董卓被外戚兼大將軍何進請入洛陽,一舉消滅宦官集團,把持了東漢朝政??紤]到劉協(xié)沒有母親,董太后又是族人,比較方便控制,董卓遂于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廢黜劉辯,改立其同父異母弟劉協(xié)為帝,此時后者年僅9歲。
劉協(xié)天資聰穎,頗有愛民之心。興平元年(公元194年),京畿三輔突遇大旱,糧食價格飛漲,居然達到了一斛稻谷50萬錢的高價(折合約2萬錢一斤),長安城內竟然發(fā)生了易子相食的慘劇。得知此事后,劉協(xié)委派侍御史侯汶負責開倉賑濟,將太倉內的大米、豆子無償提供給饑民,然而仍有許多人餓死。劉協(xié)于是懷疑侯汶趁機中飽私囊,遂取米、豆各五升親自熬粥,最后煮出了整整兩大盆,坐實了侯汶的罪名,于是對侯汶施以重刑,隨后長安城內的饑民陸續(xù)得到救濟。
成年后,劉協(xié)不滿于做個傀儡皇帝,暗中積蓄力量準備與權臣斗爭,可是由于缺乏根基最終失敗,被迫走上逃亡之路,最終被曹操“救下”,后者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表面上,劉協(xié)屈服于曹操,暗地里仍然謀求起事,但屢遭失敗。為讓劉協(xié)死了這份心,曹操誅殺了劉協(xié)的皇后和兩個兒子,將女兒曹節(jié)許配給他做皇后,自己就搖身一變成為了“國丈”。雖然曹操有些殘暴,但是在中原動亂的年代,他對漢獻帝還算不錯,提供的待遇也還過得去。
就這樣,劉協(xié)做了三十多年的傀儡皇帝,早已學會了察言觀色,在曹操死后,他自知漢朝大勢已去,就主動將皇位讓給了曹丕。曹丕見他如此識時務,又是自己親姐夫,便封他為山陽公,還劃了一片封地,這就是存世89年卻很少為后世知曉的“山陽公國”。
或許是看過了太多的生死富貴、爾虞我詐,劉協(xié)到任后再也沒有了稱王之心,安心在河南山陽住了下來,平靜的生活反而讓他當了一回仁者。他愛護百姓,減免賦稅,甚至紆尊降貴,將所學醫(yī)術用以救人。救治病人他只收一點草藥成本,看診、針灸、拔罐之類的則都不收費。當?shù)匕傩崭卸饔谒娜收?,在其死后自發(fā)保護其陵墓,還代代相傳劉協(xié)的功績,因此他的墓地從未遭到盜掘。
此外,劉協(xié)也清楚地意識到,如果自己去世或曹魏滅亡,后代子孫很可能或橫遭劫難,于是他告誡子孫要低調處世,最好能遠徙他鄉(xiāng)。西晉太康十年(公元289年),劉協(xié)重孫劉阿知帶領家眷族人、隨從等上千人乘船到達日本,被應神天皇奉為座上賓,還加封劉阿知及其子分別為阿知王、都賀王,冊封為“東漢使主”,其后人遂以“東漢”作為姓氏。此后,劉協(xié)后人就在日本扎下了根基,并逐漸衍生出高橋、原田、大藏、坂上等姓氏,成為了日本的大家族。
幾千年過去了,劉協(xié)后裔有很多已移民到世界各地,但是他們始終還記得自己是漢室子孫,紛紛還在居住地修建了“漢太公廟”、“阿知宮”。說起來,誰也不曾想到一位末代皇帝能如此子孫繁盛,這顯然應歸功于劉協(xié)當初的深謀遠慮。
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雖然出身比較低,但是由于做了皇帝,后宮佳麗三千,所以后代就有很多了。如今,劉姓在中國可以說是一個大姓,至今還有很多人認劉邦為祖宗,往自己臉上貼金。我們中國人認劉邦祖宗還能理解,但是有群日本人也說自己是劉邦后代,這可就讓人納悶兒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漢獻帝劉協(xié)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就是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那位天子),漢獻帝劉協(xié)雖然貴為皇帝,但是由于三國時期天下混戰(zhàn),劉協(xié)又沒有什么特殊的本事,所以便被曹操所挾持。曹操死后,獻帝將皇位“禪讓”給了曹操的兒子曹丕,曹丕對待這個漢朝末代皇帝也還算不錯,劉協(xié)退位之后,曹丕封她為山陽公,封地在兗州山陽郡。雖然做不成皇帝了,但被封為一個公爵,有自己的封地,能夠安享晚年,也還是不錯的。
不過曹魏存在的時間也不長,短短幾十年間,曹魏政權就像當初曹操控制大漢政權那樣被司馬家族所控制,不久之后,曹魏滅亡。在劉協(xié)的玄孫輩中,有一個叫劉阿知的人,他自己雖為漢朝后裔,但是已經(jīng)歷經(jīng)兩朝,晉朝統(tǒng)治者對待自己的待遇肯定比不上曹魏,所以他就一直謀劃著尋求出路。
終于,皇天不負有心人,一個機緣巧合之下,劉阿知聽說了倭國(也就是今天的日本)比較安定,沒有什么爾虞我詐,于是他便起了心思前往倭國。但是前往倭國的路途遙遠,中間又隔了茫茫大海。但是這些困難都沒有難倒他,經(jīng)過幾年的充足準備,在公元289年,劉阿知帶著全部家眷,還有府上的一些仆人、工匠一共2000余人,分別乘坐三艘大船東渡日本。
劉阿知也算是有先見之明,就在他東渡日本之后的不到20年,不但山陽公國被胡人所滅,皇室后裔無一幸免,就連西晉也沒能保住自己。從此,五胡亂華,中原又進入了戰(zhàn)亂紛爭的時代。
再回過頭來說劉阿知等一行人,雖然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到達了日本,當時日本的天皇應神天皇聽說劉阿知等一行人的到來,對他們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因為在漢朝時期,日本生產(chǎn)力低下,那時候的日本人非常崇尚中原文化,在得知劉阿知等人來自中原,應神天皇對劉阿知更是萬分的尊敬。
在劉阿知到達日本之前,日本當?shù)鼐用竦纳罘浅B浜?,正是因為有了劉阿知的到來,為他們帶來了先進的生產(chǎn)文明,也是在這個時期開始,日本人的生產(chǎn)水平開始快速提高,而且劉阿知的到來,也為中原文化在日本的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應神天皇為了感謝劉阿知對日本所做出的貢獻,稱他為“阿知王”,并封他為“東漢使主”,從此,劉阿知的后人便入鄉(xiāng)隨俗,以“東漢”為姓。
由于劉阿知來自漢朝,所以他的后人都與日本皇室保持著密切聯(lián)系,而且備受日本人尊敬,劉阿知的玄孫更是與日本皇室通婚,生下了坂上、大藏和內藏三個兒子,這三個兒子也非常有本事、有能力,他們逐漸形成了三個大家族,分別控制了日本的軍事政治和財政大權。
公元940年,日本發(fā)生了天慶之亂,大藏家族的大藏春實率兵平定了天慶之亂,便愈發(fā)的受日本天皇重視,水漲船高,大藏家族也因此地位更加的尊崇。在大藏春實之后,他們家族中又出現(xiàn)過數(shù)人在日本朝中擔任重要官員,由于家族龐大,大藏家族便遷居到了九州的原田城,后世子孫,便都以“原田”為姓氏,直至今日發(fā)展成為日本的一個大姓。
雖然距離劉阿知東渡已經(jīng)過去千年,但是劉阿知的后代們仍然記得自己來自中國,并以自己是劉邦后人為榮。從劉邦到現(xiàn)在的原田家族已經(jīng)快接近90代了,但他們仍舊保存著族譜并詳細記載著每一代人。除此之外,許多劉阿知后代都在聚居區(qū)修建了帶有宗祠性質的“漢太公廟”和“阿知宮”,定期舉行家族聯(lián)誼和祭祀先祖的典禮。
在十年前,高橋通泰等人陸續(xù)來到中國尋根問祖,正式與中原劉氏結為宗親。其實,不僅僅是劉邦的后代東渡日本,日本很多人的祖先全都是從中原大陸漂洋過海過去的,所以有很多日本人的祖先其實是中國人,日本和中國在一定程度上是同宗,但是近現(xiàn)代日本人卻做出了侵略中華這等欺宗滅祖的無恥行徑,這一點確實是豬狗不如!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780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