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允諾韓信的“三不殺”是什么?為何韓信最后還是死了?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對于高祖皇帝允諾韓信的三不殺。大多出現(xiàn)在演義以及戲曲之中,因此現(xiàn)在對種說法真假程度不得而知,假設劉邦賜予韓信三不殺,呂后最終依舊將韓信殺死,呂后在殺韓信的過程中是否違抗了劉邦的旨意呢?
首先張良有沒有為保韓信向劉邦提意見
張良與韓信的關系還算不錯,韓信的能力是張良與蕭何一同發(fā)掘出來的,他的能力最終也在擊敗項羽的大舞臺上展現(xiàn)出來,對于張良是否有想保護過韓信的措施,很抱歉我在各大史書中并沒有發(fā)現(xiàn)。
因此張良想要設計保護韓信的事件實則是子虛烏有,對于劉邦賜韓信三不殺的事件,只是在戲曲中廣有流傳,正史中卻從未有過提及,因此我并不贊同張良曾相劉邦設計保護劉備。
對于劉邦賜韓信三不死,是為了表彰韓信滅三秦,降大楚的曠世功勛而賜予他的,與張良并無太大的關系,韓信的能力確實讓劉邦驚訝,然而隨之不久而來的便是恐懼,韓信功高震主,不知收斂。
劉邦不想落下殺功臣的罵名,因此這件事情只有呂后才能夠幫助劉邦,呂后是一位極其富有心機的 女人,韓信怕劉邦而不懼呂后,最終卻被呂后殺死。
其次來說呂后殺韓信
漢高祖十一年,異姓王陳豨造反,劉邦御駕親征,呂雉留守長安,而陳豨于韓信一直有書信來往,多是勸韓信一同謀反,但韓信十分猶豫,當時劉邦當了皇帝后開始殺功臣,導致人人自危。但即使在當時,韓信仍沒有決定要謀反。
此后韓信手下有一人犯了錯誤,準備要殺頭,這個人的弟弟知道后,向呂雉通風報信,說韓信準備謀反,于是呂后找來蕭何商量,蕭何出了一個主意,就說劉邦已經(jīng)滅了陳豨。
群臣慶祝,邀請韓信前去,當時交通不發(fā)達,韓信也不知道前方戰(zhàn)事,欣然前往長樂宮。 當韓信進入宮中后,呂后讓預先埋伏的武士將韓信捆起來,韓信破口大罵,才發(fā)現(xiàn)上來蕭何的當,于是有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千古名句。
呂后當機立斷,把韓信殺了,并將韓信父族、母族、妻族三族的人全部殺光。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歷史上開國大將多沒有好下場,可以共患難,但不可同享福,連漢王朝開國第一功臣韓信,都被誣謀反蒙冤被殺,可想而知其它開國大將的下場。
再次來說呂后殺韓信的詳細過程,由此來分析其是否抗旨
公元前196年,韓信被召入長樂宮中,呂后一想三不殺該當如何處置,蕭何建議還是不殺韓信為好,可呂后為了大漢江山只能動手,最毒不過婦人心,韓信入宮后,被呂后斥責,韓信出眼不遜,呂后大怒。
命武士將韓信綁起來放入麻袋中掛在大殿之上,用竹子將韓信的血放干后,才將其放下來,如此說來呂后并沒有抵抗劉邦的旨意。三不殺是指: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呂后將其放到麻袋里并沒有看見天。
將其吊在宮中的大殿上也沒有見地,至于殺韓信使用竹子放血使其致死的因此也沒有見鐵。因此我認為呂后并沒有抗旨。
綜上所述:我認為根本沒有三不殺,即使有呂后也會想盡辦法將這位功高震主的韓信殺死,并且不會留下把柄,對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81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