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在逃跑途中一次次將兒女踹下車,夏侯嬰為何舍命相救?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陳平背楚投漢的第一計,便是叫劉邦直取彭城。
劉邦原本的計劃是,一點點把其他小諸侯王吃掉,最后再跟西楚霸王項羽一決雄雌。聽了陳平的主張后,劉邦認為,此計甚妙。
攜節(jié)節(jié)勝利的優(yōu)勢,趁項羽深陷齊地,直接攻占項羽的大本營彭城,重挫項羽。
于是,劉邦劫掠五諸侯兵,合計五十六萬人,浩浩蕩蕩地開赴彭城。
出乎所有人的預(yù)料,項羽竟然沒有從齊地回師彭城,原本打算在彭城跟項羽較量一番的劉邦,沒遇到什么像樣的抵抗,就進城了。勝利來得太突然,劉邦飄了,飄了的劉邦被項羽有如從天而降的三萬精兵打了個落花流水。
劉邦沒有辦法,只好跑跑跑。
劉邦逃跑的路線也很奇怪,照一般的,吃了敗仗,肯定得抄近道往自己的大本營跑啊,然而劉邦卻是朝著自己的老家沛縣跑。
跑著跑著,劉邦看到了留守在沛縣的一雙兒女,劉邦趕緊展現(xiàn)出強大的父愛,命令車夫停車,把一雙兒女抱上馬車,然后繼續(xù)跑。
跑啊跑,劉邦感覺楚軍越來越近,心里也就越來越怕。
劉邦越是害怕,腦子越是高速旋轉(zhuǎn),腦子越是高速旋轉(zhuǎn),鬼點子越多,臟點子也越多,其中一個臟點子是,把兩個孩子推下馬車,為馬車減負,這樣,即便馬跑的速度不能提上來,至少馬能多跑一段時間。
說干就干,該無情的時候就得無情。劉邦當(dāng)當(dāng)兩腳,把一雙兒女踹下了馬車。
接下來發(fā)生的事情,卻讓很多人驚掉下巴。
車夫夏侯嬰像一個真正父親那樣,把兩個被劉邦踹下馬車的孩子抱上馬車,劉邦像一個喪心病狂的繼父甚至仇人一樣,再次當(dāng)當(dāng)兩腳,把兩個孩子踹下馬車,夏侯嬰再次像一個真正的父親那樣,把兩個孩子抱上馬車……
司馬遷說,“如是者三”,就是說,劉邦和夏侯嬰兩人的行為,反復(fù)重復(fù)了很多次,兩個孩子像皮球一樣,被劉邦一次次踹下馬車,又一次次被夏侯嬰抱上馬車。
我們就不討論劉邦為什么要一次次把兩個孩子踹下馬車了,我們只討論一下,為什么夏侯嬰會一次次地對兩個孩子舍命相救。
為什么劉邦一次次地放棄,夏侯嬰?yún)s一次次地相救呢?
因為帶家人一起逃是劉邦原本就定下的方案。
如果不是為了回沛縣找家人,劉邦也就不會從彭城往沛縣跑了,而是會直接抄近道往大本營滎陽跑。
但是,劉邦回到沛縣的時候,劉邦的家人也都跟劉邦一樣,跑路了,劉邦并沒有找到家人,劉邦只好繼續(xù)跑,跑著跑著,劉邦就遇到了一雙兒女。
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劉邦趕緊把一雙兒女帶上車,繼續(xù)跑。
夏侯嬰并未料到,劉邦會在逃跑的途中突然改變主意,置一雙兒女的生死于不顧,夏侯嬰覺得,劉邦是心急如焚才做出了如此不理智的事情,夏侯嬰擔(dān)心,清醒過來的劉邦會后悔自己的不理智,于是,夏侯嬰一次次地救兩個被劉邦踹下馬車的孩子。
夏侯嬰的選擇是正確的,劉邦安全回到關(guān)中之后,立即立被夏侯嬰救下來的劉盈為太子。
文|飛魚說史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各路諸侯蠢蠢欲動,在秦始皇的絕對統(tǒng)治下,他們被壓抑了太久。
不過只要秦始皇還活著,這些諸侯就不敢亂來,畢竟敢和秦始皇叫板的人,幾乎都丟失了家業(yè),甚至不少連帶著把小命都給搭進去了。
但是秦始皇去世后,造反這件事情就變得簡單了,而秦二世和趙高的邪惡統(tǒng)治,最終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不過率先起義的人,并不是聲名顯赫的諸侯,而是兩個不堪被壓榨的農(nóng)民——陳勝和吳廣。
可是揭竿而起的他們,只是為別人做了嫁衣,這里的別人自然指的就是楚漢爭霸的兩位主人公,劉邦和項羽,確切地說是劉邦,畢竟他笑到了最后,成為了人生的大贏家,開創(chuàng)的漢朝在歷史上更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那么自身各方面都不如項羽的劉邦,為何能笑到最后呢,原因是因為劉邦夠腹黑,畢竟為了逃命連自己的兒女都能踢下車的人,誰又能輕易打敗他呢?
不過事情總是有兩面性的,項羽的失敗,其自身也有很大的因素,剛愎自用,這四個字形容他則再也適合不過,連忠心耿耿對他的亞父范增,他都容不下,天底下的人才,他又能容得下誰呢?
打天下可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一群人的事,所幸,劉邦身邊就有這么一群人。
楚漢爭霸前期,劉邦和項羽的戰(zhàn)爭幾乎沒占過上風(fēng),有那么一次,劉邦就被打得滿地找牙,差點就成了俘虜,還好跑得快,在逃跑途中,還遇到了自己的一兒一女,不過卻多次將他們踢下車,幸虧有車夫多次相救,不然這兩個孩子小命就堪憂了。
那么劉邦為何要把一對兒女踢下車,這一對兒女是誰,為劉邦駕車的車夫又是誰呢?
我們一起來看。
項羽:劉邦你個老小子,這次跑不掉了吧公元前205年,劉邦在三秦之地站穩(wěn)了腳跟,對于項羽分封不滿的他,決定干一票大的,于是便聯(lián)合對項羽分封同樣不滿的其他諸侯,開啟了對項羽的作戰(zhàn)。
還別說,劉邦對于人心拿捏的很準(zhǔn),他一身呼喊,響應(yīng)的諸侯呼啦啦有一大片,整整湊足了56萬大軍,這年五月,劉邦趁著項羽深陷齊地?zé)o法抽身,率領(lǐng)這些諸侯一舉攻克了西楚的都城彭城。
劉邦很是開心,他盲目地認為,項羽并不難對付,于是便天天與諸侯們喝酒慶祝,就好似已經(jīng)打敗了項羽一般。
項羽見到彭城有失,自然很是憤慨,覺得劉邦這老小子太不仁義,只會做這些偷偷摸摸地勾當(dāng),二話不說,就讓大軍繼續(xù)平定齊地,而自己只帶了3萬輕騎兵回攻彭城。
正在享受勝利滋味的劉邦,根本想不到項羽還會有這樣的操作,聯(lián)軍根本沒有防備,結(jié)果被56萬大軍被項羽打得落花流水,劉邦都快被嚇尿了褲子,只有趕緊跑路。
跑路需要馬,幸好劉邦有一個好的車夫,這個車夫就是夏侯嬰,夏侯嬰憑借嫻熟的駕車技巧愣是帶劉邦沖出了楚軍的包圍圈。
劉邦:好孩子,爸爸愛你們,可是為了逃命,你們就下車吧在班固看來,劉邦能沖出包圍圈,還有另外一個因素,那就是上天眷顧,《漢書》記載,當(dāng)時被團團包圍的劉邦,本已經(jīng)放棄了抵抗,但是突然來了一陣狂風(fēng),飛沙走石,白晝都變成了黑夜,楚軍一時大亂,夏侯嬰才帶著劉邦沖出了包圍圈。
夏侯嬰和劉邦兩人一路狂奔,到了沛縣之后,發(fā)現(xiàn)他一家人都逃跑了,劉邦繼續(xù)逃跑,可是巧合的是,在劉邦逃跑的過程中,竟然遇到了自己的兩個親孩子,劉盈和魯元(本名已經(jīng)不可考,暫以后來的封號稱之)。
既然遇到了自己的孩子,那也不能不管不問,夏侯嬰就趕緊把兩個孩子抱上了車,畢竟在這兵荒馬亂的情況下,兩個小孩子很難活命。
夏侯嬰駕著車帶著三個人繼續(xù)狂奔,而楚軍一直在后面緊追不舍,眼瞅著要被楚軍追上,劉邦很急,為了讓夏侯嬰駕著車跑得更快一點,他做出了一個決定——把兩個孩子踢下車。
看著自己的親爹如此狠心,兩個小孩子自然也沒有反抗之力,只能無奈下了車,夏侯嬰一看,這不行啊,萬一將來劉邦逃脫了,這兩個孩子卻不幸身亡了,那么這個會要命的鍋只能自己背。
于是他不管劉邦的呵斥,多次將兩個孩子抱上車,后來劉邦還揚言再抱孩子上車,就把夏侯嬰給殺了,夏侯嬰依然不管不顧,堅持帶著孩子逃命,最終終于逃出了楚軍的追擊。
正如《漢書》記載:漢王道逢孝惠、魯元,載行。楚騎追漢王,漢王急,推墮二子。滕公下收載,遂得脫。
夏侯嬰:我有多了解劉邦為人,救劉盈和魯元就有多拼命擺脫楚軍追擊的劉邦,把劉盈和魯元安然無恙地送到了豐邑,劉邦等人則去了滎陽,收集了被擊潰的軍隊,劉邦又振作了起來,為了表彰夏侯嬰的功勞,將祈陽賜給了夏侯嬰當(dāng)作食邑。
后來平定了項羽,誅殺了韓信,劉邦又將汝陰封給了夏侯嬰,在平定異姓王的過程中,夏侯嬰也是身先士卒,劉邦也從來沒有懷疑過他,而他的食邑也增加到了六千九百戶,這份榮耀在西漢功臣中是鳳毛麟角的。
劉邦去世之后,呂后掌握了大權(quán),而劉盈也當(dāng)上了皇帝,是為漢惠帝,呂后和劉盈很感激夏侯嬰的救命之恩,便就把緊靠在皇宮北面的一等豪宅賜給了他,為的就是讓夏侯嬰離皇帝更近一點,以此表示對他的格外恩寵。
漢惠帝去世后,夏侯嬰繼續(xù)輔佐呂后,呂后去世后,夏侯嬰依然位高權(quán)重,還和東牟侯劉興居一起廢去了少帝劉弘,立了代王為皇帝,繼續(xù)享受著榮華富貴,直到數(shù)年之后,得以善終。
由此可見,夏侯嬰因為救了劉邦的一兒一女,而得到一輩子的位高權(quán)重,對于功臣很敏感的漢王室前期的數(shù)代領(lǐng)導(dǎo)人也從來沒有懷疑過夏侯嬰的忠心。
就從這點來說,西漢的開國功臣的下場,又有幾個人能比得上為劉邦趕馬的這個車夫,可以說他是西漢臣子中最大的贏家。
對此,您認同嗎?
參考文獻:《史記》、《漢書》等。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END】
楚漢相爭,劉邦出身是一位市井混混,他在行為上確實與其他出身世家大族的人不一樣。為了自己活命,他甚至不顧兒女的安危
劉邦與項羽在彭城發(fā)生激烈的軍事沖突,結(jié)果項羽大敗劉邦,劉邦見到大事不妙,準(zhǔn)備逃跑。但是放眼望去一片混亂,正在危難之際,大將夏侯嬰駕馬車救下劉邦。
劉邦急忙跳上馬車,命夏侯嬰快馬加鞭,逃出重圍。
?駕、駕、駕?
馬車長驅(qū)奔馳,眼看著就要逃出重圍了,這時,劉邦看到前面不遠處自己的兒子和女兒還在亂軍中大聲哭泣,不知所措。
夏侯嬰立馬剎住馬車,跳下車子,雙手將劉盈和魯元公主抱起。
剛將兩位孩子安頓在車子上,正要駕著馬車?yán)^續(xù)前行時,只聽兩個孩子又哇得一聲哭起來,夏侯嬰回頭一看,原來是劉邦將兩個孩子踢下了馬車。
夏侯嬰當(dāng)場表示不理解,劉邦卻表現(xiàn)得非常從容,他說:?現(xiàn)在正是生死存亡的關(guān)鍵時刻,一旦有差錯,我就會葬身在彭城。本來馬車前進就慢,如果再帶上他們兩個,豈不是增加了重量,這樣我還怎么逃命!?
夏侯嬰看著地上哭泣的孩子心有不忍,他再次跳下馬車,將兩人抱了起來。
劉邦依然如故,又把兩個孩子踹下馬車。
這次,夏侯嬰有點生氣了,他沒有征詢劉邦的意見,徑直下車,將孩子抱起,打去身上的泥土,為他們擦干眼淚,放置在馬車內(nèi)。
并義正辭嚴(yán)地對劉邦說:?公已經(jīng)拋棄孩子兩回,如果再把他們從馬車上扔下去,那么我也和他們一起下車,我去保護他們,公自便,可自己駕車逃去!?
劉邦沒有駕車的本領(lǐng),所以聽到夏侯嬰的話后不再作聲了,只得默許表示同意。
夏侯嬰駕車急速奔襲,終于讓劉邦脫離了險境。
有人通過這件事情認為劉邦是一個極端利己的人,只要對自己不利的事情,他絕對不會做,哪怕是關(guān)系到自己骨肉至親的安危。
當(dāng)然,也有人認為,劉邦是在保護兩個孩子,畢竟跟著他敵人會一直追上來,反倒不利于孩子逃生。
不過,無論如何,一而再再而三將自己的孩子往馬車下踹的舉動確實不是一般的人能夠做出來的,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成大事者,不拘小節(jié)??
其實,在劉邦的一生中,這樣不顧家人安危的做法還有很多,幾乎可以說是一種習(xí)以為常的常規(guī)操作。
劉邦在做泗水亭長時,要帶著服勞役的百姓前往北方修筑長城。但是由于管理不善,修筑工作辛苦,再加上氣候不適應(yīng)等因素,有很多的人偷偷逃跑了。
劉邦眼看著隊伍里的人越來越少,心想,如果這么下去,最后即便是到達了修筑前線,也會因為跑了勞役,人數(shù)不夠而被懲罰,甚至還有可能丟了性命,于是他自作主張,將所有的勞役百姓都放走了。
《史記》在講述這一段故事的時候還插入了一個小花絮,那就是經(jīng)典的高祖斬蛇的故事。劉邦醉酒,面對擋路的蟒蛇,他毫不畏懼,拔劍斬蛇,一刀兩斷。《史記》通過這個故事想烘托和反應(yīng)劉邦的勇武。與前面放走百姓的事情一起,來體現(xiàn)劉邦既有仁愛的心,又有勇氣和膽識。
但是,我們仔細回味劉邦放走勞役百姓這件事情就發(fā)現(xiàn),站在當(dāng)事普通人的立場,私放勞役會牽連家人,甚至可能給全家?guī)頊珥斨疄?zāi)。而且,他要放走的這些人最后居然沒有走,而是要跟著他?鬧革命?,準(zhǔn)備推翻秦王朝。這在秦國律法中就是謀逆大罪,是必然要株連家人的??墒?,劉邦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顯然沒有顧忌到這一點。史書上對他大加贊揚,但實際這樣莽撞的行為背后有無窮隱患。
當(dāng)時,劉邦的父母都還在沛縣村莊,他的妻子呂雉也溫柔賢淑,并且已經(jīng)為他生了兩個孩子。史書中記載,劉邦在做決定的時候似乎完全都沒有考慮這些。如果不是因為史書想通過故事刻意塑造劉邦形象的話,那么劉邦其人的處世之法確實是常人理解不了的。
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劉邦最后成了漢高祖,他的這些在常人看來無法理解的做法也就被冠上了各種似乎合理的解釋。所謂,?成大事者,不拘小節(jié)?,仿佛讓人以為,就是因為他不同于一般人的行事作風(fēng),所以他才能夠打下江山。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81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如何評價漢武帝漢武帝劉徹有哪些功與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