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弟弟叫李元霸還是李玄霸?“玄霸”有何含義?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nèi)容。
改名字在任何時候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要辦理很多手續(xù),而對于古代人來說,可能會出現(xiàn)很多情況,讓他們不得不改名字,比如被追殺,要隱姓埋名,或者因為自己的名字和一些大人物有同字,那么自己就需要避諱。而歷史上,李世民的弟弟李玄霸,就是改了名字之后叫做李元霸,那他又是為什么會改名字呢?
《隋唐演義》中有這樣一個人物,他叫李元霸,天生力大無比,雖然長得很瘦小,但是他十二歲時就已經(jīng)能夠舞動一對800斤的擂鼓甕金錘,如此神力不得不令人驚嘆。在小說中,他是大隋第一好漢,也是李淵的第四個兒子。但遺憾的是,如此勇武少年,僅僅15歲就因被雷電所擊中而死,倘若他沒有死于雷電,在之后李淵建立唐朝時,必然會是一員猛將。
但是小說就是小說,它的演藝性質(zhì)決定了它并不是真實的歷史,那么歷史上有沒有李元霸此人呢?我們可以看到在《隋唐演義》中出現(xiàn)的那些人物在歷史上都有原型,尉遲恭,秦瓊,徐茂公,李淵等等都是在真實歷史中有的人物,《隋唐演義》大體上還是遵循歷史事實的,所以李元霸也是有原型的,他就是歷史中唐高祖李淵的第三子李玄霸。
李玄霸是李世民的弟弟,同樣是皇后竇氏所生。根據(jù)《新唐書》和《舊唐書》記載,李玄霸的名字其實大有來路,他出生時正逢李淵因為是外戚而被貶太原,當時,李淵一家正在去往太原的路上,竇氏卻趕不及要生了,他們只能匆匆尋一道觀借住,李玄霸也因此生于道觀。李玄霸的玄即是道家的玄,他的名字就是玄門之霸之意。
但是一個如此寓意深刻的名字,在《隋唐演義》中卻被篡改為李元霸,要知道其他人物無論身份高低,都用的是原名,這是為什么呢?很簡單,就是因為避諱。我們知道《隋唐演義》這本書,成書于明末清初,是清初的小說家褚人獲所著,在當時,在位的皇帝是清康熙帝,康熙本名愛新覺羅·玄燁,中國古代通常都有避尊者諱的習慣,這一點如果扯上皇室就更加需要注意了,因為一不小心就會小命不保。褚人獲為了小命,當然要避諱“玄”字了,于是,好好的李玄霸就變成了李元霸。
李玄霸(599年—614年),字大德,唐高祖李淵第三子,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弟,母太穆皇后竇氏,隴西成紀人。李玄霸自幼辯惠。隋大業(yè)十年(614年),李玄霸去世,年僅十六歲,無子,唐高祖以李世民長孫氏次子李泰為嗣子,并加封李泰魏王。
武德元年(618年),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追封李玄霸為衛(wèi)懷王,謚號懷。=又追贈為秦州總管、司空。
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以秦王李世民第四子李泰為宜都王,作為李玄霸的后嗣。并將李玄霸改葬于芷陽。
衛(wèi)王玄霸,高祖第三子也。早薨無子。武德元年,追贈衛(wèi)王,謚曰懷。四年,封太宗子泰為宜都王以奉其祀,以禮改葬,太子以下送于郭外。泰后徙封于越,又以宗室贈西平王瓊之子保定為嗣。貞觀五年薨,無子,國除。——《舊唐書》
李元霸,原名李玄霸,唐高祖李淵與竇皇后第三子。是古典小說《說唐》與評書《興唐傳》《瓦崗英雄》《隋唐演義傳》中登場的虛擬人物。隋唐第一猛將,隋唐十八好漢之首,傳說為金翅大鵬鳥轉(zhuǎn)世。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兩臂有四象不過之力,無人能敵。使一對金錘,四百斤一個,共重八百斤。坐騎為“萬里云”,日行一萬,夜走八千。
于晉陽宮金殿之上同大隋天寶大將宇文成都比力比武,力舉金獅上殿,隋煬帝御封為“西府趙王”、“猛勇大將軍”。四明山一戰(zhàn),一人擊敗十八路反王23000大軍。揚州“反王奪魁大會”時,于天昌關殺死天下第六好漢伍天錫。紫金山一戰(zhàn),殺死宇文成都,匹馬雙錘面對185萬軍隊,兩柄鐵錘如拍蒼蠅般,只打得尸山血海,將185萬軍隊殺得只剩65萬。逼得李密獻上玉璽,各路反王遞上降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83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