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為何反對包拯當“財政部長”?歐陽修和包拯什么關系?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一、
包拯一定沒想到,千載之后他的名氣如此之大。歷史上的清官那么多,唯獨包青天成了他們中間最走紅的形象大使。
雖說是演義小說和電視劇捧紅了包拯,可人家在自己的時代就已經(jīng)聲望很高了。
包拯出生的時候,是西元紀年的幸運三連號999年,宋真宗咸平二年。包拯的老家在廬州合肥。
1007年,包拯八歲。合肥往西三千里的綿州,一個年過半百的小軍官歐陽觀老來得子,大文豪歐陽修剛剛來到人世。
包拯和歐陽修的性格迥然不同,若干年后,他們同在汴京朝堂做官,但沒什么交集。
兩人唯一一次產(chǎn)生某種聯(lián)系,卻是歐陽修反對包拯升官,包拯選擇了退避三舍。
二、
包拯二十八歲那年考中了進士,有了這個金光閃爍的出身,只要不出大差錯,必定前程錦繡。
宋代的進士比唐代幸福多了,無需再考試就能分配工作。包拯成為宋帝國最高司法部的委員(大理評事),又接到上級指示,讓他以此頭銜擔任建昌縣長。
建昌在江西。包拯是個大孝子,不愿讓年邁的爹娘跟著自己受旅途之苦。他向組織上提出,想離父母近一點。
上級研究決定,讓包拯改任和州鹽稅官,也就是縣城鹽稅局長。
和州就是如今的安徽和縣,離合肥也有近300里地。包拯的爹娘很憂愁,對他說:“兒啊,你要是去那么遠,我們怎么辦?”
于是包拯很干脆地辭職了,就宅在家里伺候父母。
包拯辭職的時候,歐陽修二十歲了。他先前兩次參加公務員考試都慘遭淘汰,正在補習功課。
天圣七年(1029年),歐陽修得到翰林學士、同時也是他的未來岳丈胥偃的保舉,獲準參加汴京國子監(jiān)的考試。加上次年的禮部會考,歐陽修連中三元,大出風頭。他二十三歲就擁有了進士出身。
歐陽修先是在西京洛陽工作,和他的好友們度過了幾年快樂時光。然后他被調(diào)到京城皇家圖書館校訂典籍。
放眼整個北宋朝堂,能被歐陽修瞧上眼的還真沒幾個人。范仲淹算一個,因為他們有個共同的特點,一身熱血,眼里揉不得沙子。
1036年,歐陽修幫著范仲淹對抗宰相呂夷簡,被打發(fā)到湖北夷陵當縣長,一干就是四年。
三、
歐陽修被貶官的時候,包拯正在為父母守喪,老兩口一前一后去世了。
包拯在爹娘的墳邊蓋了間茅屋,天天住在那里。他一直沉浸在悲痛中,守喪期滿了,他還是不愿離開爹娘的墳邊。
1037年,在鄉(xiāng)親們的勸說下,包拯戀戀不舍地離開了茅屋,一步三回頭。生活還是得繼續(xù)。他奉命去汴京聽侯工作安排。
包拯劇照
包拯的第一份工作是天長縣長,在如今的安徽境內(nèi)。
宋仁宗慶歷元年(1041年),包拯升了官,赴任端州知府。就是那個以端硯聞名天下的地方。
端州的歷任知府都會大量索取硯臺,超過進貢朝廷數(shù)量的幾十倍,用來送禮物走門路或者謀取私利。只有包公在這里干了一年多,連一塊硯臺也沒拿。
北宋的公務員待遇是歷代王朝中最高的。包拯是知府,只要不揮霍,根本花不完。當然,就算工資很低,他也不會貪一分錢。
這么清廉的公務員,當然會引起關注。1043年,包拯得到舉薦,成為監(jiān)察御史,負責糾察百官的行為。
另一邊,歐陽修也回京任職三年了,時任知制誥,負責起草皇帝的詔書。
歐陽修在文壇已經(jīng)聲名鵲起。因為說話犀利,不怕得罪人,他在官場也大大有名,被時人稱為慶歷年間的四賢臣之一。
包拯悶頭干活,話不太多,所以他的官運比歐陽修順暢一些。
包拯嫉惡如仇,以鐵面無私著稱,但他能夠容忍百官的小過失,只要不是貪腐或者大問題,他不愿檢舉別人。他還建議朝廷派出的巡查組不要對地方官吹毛求疵。
在京師那幾年,包拯和歐陽修和雖然經(jīng)常見面,卻沒什么共同語言,一直形同陌路。直到十幾年后,歐陽修因故寫了一封奏書,批評包拯。
四、
這十幾年間,歐陽修屢遭排擠,在滁州、揚州等地做過好幾年地方官。官場失意卻讓歐陽修的文采大爆發(fā),寫下了大量名篇佳作。
包拯干過的職務更多,財政部門(戶部)、交通部門(轉(zhuǎn)運使)、司法部門他都去歷練過,也做過知州。
期間,包拯有兩個頭銜或者職務最為人熟知,一個是龍圖閣直學士,另一個是權(quán)知開封府(代理職務)。包龍圖和包青天的稱號就是這么來的。
包拯代管開封府只有一年半,卻贏得了千年的美譽。這當然歸功于他的秉公執(zhí)法、剛正無私。
包拯總是神情莊重,不茍言笑,京師百姓為此編了個段子,說包拯一笑黃河清。當時包拯在民間的名號是個官銜,男女老少都稱他為“包待制”,因為他曾是天章閣待制。
包拯掌管開封府時,嚴厲禁止官員走后門、找關系的鉆營手段,即便當朝權(quán)貴、仁宗皇帝身邊的親信宦官不守規(guī)矩,也會被包拯治罪。因此京師還有個傳言說,“關節(jié)不到,有閻羅包老?!?/p>
1059年,包拯六十歲。他的官位已經(jīng)比較顯赫了,身兼最高紀檢委一把手(御史中丞)、交通部部長、司法部高級法官等職。
就在這一年三月,仁宗決定任命包拯代理三司使一職。三司使相當于宋帝國財政部長,和副宰相(參知政事)平級。這是個無數(shù)官員眼紅的高位。
然而,包拯卻躲在家里遲遲不肯赴任。因為歐陽修上書表示反對。
五、
五年前,歐陽修又一次面臨貶官的時候,仁宗皇帝欣賞他的才華,讓他去《新唐書》編輯部當總編。
此后歐陽修官運日隆。這時他正以翰林學士、龍圖閣直學士的身份代理開封府。
為什么歐陽修反對包拯當財政部長呢?這事兒還得從前兩任三司使說起。
1059年三月之前,擔任宋王朝三司使的是張方平。張方平是個能臣,不過自律不太嚴,被包拯告了一狀。
當初京城有個酒莊老板劉保衡,住豪宅騎名馬,看起來財大氣粗。不過他的運作資金是從官府借貸的,企業(yè)負債率很高。幾年下來,劉保衡的貸款連本帶利滾到一百多萬錢。
捎帶著說一下。北宋的一貫錢并不是一千個,實際上是七百多個銅錢。而北宋初期一貫錢就相當于一兩白銀。
也就是說,酒莊老板劉保衡欠了大約一萬多兩白銀的貸款。三司使的官員天天跟他屁股后面催債。很明顯,劉保衡還不起了,只好宣告破產(chǎn),變賣固定資產(chǎn)抵債。
這時候三司使張方平出面了,他用很低的價格買下了劉保衡的豪宅。劉保衡有苦說不出,只好自認倒霉。
張方平趁火打劫巧取民財?shù)氖聝寒斎惶硬贿^御史中丞包拯的耳目。包拯很惱火,上書譴責張方平恬不知恥,不適合當財政部長。
仁宗皇帝馬上就把張方平撤了職,調(diào)到地方當知州。
然后,曾和歐陽修一起編寫《新唐書》的宋祁接管了財政部??墒撬纹畹哪前岩巫舆€沒坐暖,又被包拯彈劾下臺了。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宋祁的行為也不檢點。他在定州擔任知州人時候,縱容自家人拿著公款放高利貸,大發(fā)其財。掌管益州的時候,宋祁生活很奢侈,天天大辦酒宴。
總之,定州和益州都被宋祁搞得有點烏煙瘴氣。這一次,是朝廷諫官吳及首先揭發(fā)了宋祁,包拯隨即加入戰(zhàn)場。
包拯還對仁宗皇帝說:宋祁的哥哥是副宰相,怎么能讓他兄弟兩個把持兩大要害部門?于是宋祁也被撤了職。
回到1059年三月,仁宗皇帝搔著后腦,為財政部長的人選發(fā)愁。然后就想到了包拯,下詔讓包拯暫時代理帝國財長。
六、
翰林學士、代理開封府尹歐陽修旁觀很久了。他覺得包拯的做法不妥。
歐陽修寫了一封洋洋千余字的《論包拯除三司使上書》,明確反對包拯接管財政部。這篇文章在歐陽修的文集里可以讀到。
歐陽修大致說的是:“自古以來,凡是忠正的大臣都珍視自己的名節(jié)。朝廷愛惜包拯的才干沒錯,可是這時候讓他出任三司使,恐怕要毀掉他的名望。盡管前兩任三司使有錯在先,包拯卻毫不推辭就接受任命,總是擺脫不了排擠他人然后自己上位的嫌疑?!?/p>
歐陽修還提出了“蹊田奪?!钡牡涔?,意思是,如果有人牽著牛踩踏了別人的莊稼,就把他的牛兒奪走,這很過分。
歐陽修在這里指的是前兩任財長被撤職,處置得過重。所以他認為,包拯接連扳倒兩個財長,也有點過火,何況他還要自己取而代之,這怎么說的過去。
包拯起初的確沒有推辭朝廷的任命。但他得知歐陽修的抗議,頓時遲疑了,向仁宗皇帝推辭升官。
仁宗不同意,讓他趕緊去上班。包拯干脆躲在家里閉門不出。過了好一陣子,仁宗還沒找到合適的人選,又派人催促包拯。包拯迫不得已,這才慢吞吞地上任了。
包拯掌管財政部很有一套,一年多后,他從“權(quán)知”轉(zhuǎn)正,正式被任命為三司使。
這場小風波里,包拯只能退避三舍。此后他和歐陽修仍然沒有交集。他兩個都是正人君子,只不過某些理念不同。他們之間雖然沒有友誼,同樣也沒有嫌隙。
那么包拯在這件事中果真暴露了瑕疵嗎?筆者認為并不是這樣。前文說過,歷史上的包拯頗能容忍他人的小錯。但他彈劾的兩個財長恐怕真的不稱職,如果不下臺,指不定還要犯錯。
再則,既然皇帝委任包拯,他的第一反應是當仁不讓,也無可指責,因為他有才干。所以,包拯在筆者眼里仍是那個完美的形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83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