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手下第一猛將在演義中被嚴重詆毀!麴義最后是怎么死的?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談到三國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官渡之戰(zhàn)當排首位,曹操以巨大劣勢戰(zhàn)勝了袁紹,一舉成為了北方霸主,在《三國演義》中,袁紹手下最猛的當屬“河北四庭柱”,即顏良、文丑、張郃、高覽;前兩者為關羽所斬,后兩者則跳槽投降,袁紹的失敗是注定的,但是袁紹手下第一猛將其實并不是他們,而是被《三國演義》里嚴重詆毀的麴義。
提起顏良、文丑,其實知名度還是很高的,畢竟在《三國演義》里他們是關羽的背景板,成就了關羽斬顏良誅文丑的佳話,正史中則對他倆的記載不多,孔融曾說他倆是“勇冠三軍”,這個倒也沒什么毛病,要不然也不能成為“河北四庭柱”,但是在荀彧眼中,他倆不過是匹夫之勇,分分鐘就可以被搞定,事實也證明如此。
“河北四庭柱”中發(fā)展最好的當屬張郃了,深受曹操信任,后來也成為了一代名將,但是相比麴義來說,還是差了那么一截。
麴義這個人在很多不太熟悉三國歷史的人們眼中可能并不出名,甚至根本沒有聽說過,但是其早期在袁紹集團中有著重要作用,是為袁紹成就北方霸業(yè)立下了汗馬功勞的。
麴義從小就在涼州生活,這個地方在漢朝屬于邊疆,有許多羌人,民風十分彪悍,馬上功夫都十分了得,所以這地方的人才都在騎兵戰(zhàn)上有優(yōu)勢,大家都聽過西涼馬超的大名,那都是騎兵戰(zhàn)無敵的選手,麴義也是如此,在那個冷兵器時代,騎兵天克步兵。
而麴義這個人還是個富二代,加上東漢末年的亂世,他也就開始了招兵買馬,但是始終達不到一定規(guī)模,后來就干脆帶著自己的小弟們投靠了冀州牧韓馥,可惜韓馥這個人沒什么大志向,屬于那種不思進取的人,所以麴義越來越看不上他,正好袁紹有意吞并冀州,他直接就跳槽到了袁紹手下。
韓馥雖然不思進取,但是碰到這種事還是要發(fā)發(fā)威,要不然怎么出來混,就派兵攻打麴義,結果還沒打過。這還不算什么,韓馥手握大軍卻把冀州城拱手讓給了袁紹,果然亂世不適合老實人,最后自己憂懼之下自殺了,那是后話。
麴義跟了袁紹之后,可以說是如魚得水,先是替袁紹大敗匈奴,后來又連續(xù)擊敗公孫瓚。
說到跟公孫瓚的戰(zhàn)斗,就要提他率八百精兵破公孫瓚兩萬步兵、一萬騎兵的故事了, 當時這白馬將軍公孫瓚也是北方的一大勢力,不亞于袁紹,兩軍在界橋交鋒,公孫瓚派出自己的白馬義從,這可是公孫瓚的精銳部隊,而麴義則以八百精兵為先鋒,左右各配一千弓弩手支援,準備來一招以逸待勞。
公孫瓚見袁紹這邊人少,便想著一鼓作氣用白馬義從碾壓袁紹,結果在麴義的帶領下,八百精兵都伏在盾牌下,等對方騎兵沖至幾十步的時候,先萬箭齊發(fā),瞬間擾亂了敵軍攻勢,后率軍發(fā)起反沖鋒,大敗公孫瓚,斬白馬義從數(shù)千人,另將大將嚴綱也斬于馬下,麴義一戰(zhàn)封神。
后來數(shù)次擊敗公孫瓚,打的公孫瓚不敢出城,圍了一年,直到后來因糧草不濟才被殺退。
如此能征善戰(zhàn)的將領完全就是為亂世而生,可惜這樣的人往往會犯一個錯誤,那就是居功自傲,立下了功勞之后就開始飄了,完全不明白明哲保身之道,可能是因為跟羌人相處慣了的緣故,因此,引發(fā)了袁紹的不滿。
麴義作為一個有前科的人,袁紹可不想成為第二個韓馥,因此設計叫他前來見面,直接將其擒殺,并吞并了他的部隊,袁紹手下第一猛將就這樣死了,不禁讓人唏噓。這樣的袁紹要是不失敗,那真是沒有天理了。
麴義在正史中是袁紹手下第一猛將,但是在《三國演義》中卻成為了趙云的背景板,羅貫中為了凸顯趙子龍的英雄形象,竟然讓麴義幾個回合之下就被趙云刺死了,所以這個猛將也就不被大家所熟悉了,畢竟《三國演義》太有影響力,以至于大家都忽略了正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83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