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尚之信的故事,歡迎關(guān)注哦。
三藩之亂是清朝前期規(guī)模最大的一場叛亂,所謂“三藩”指的是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三藩之亂持續(xù)時間長、影響范圍廣,對清朝而言,三個反王都是叛逆,然而其中有一位卻堪稱冤枉!因為他不僅幫助清朝平叛,立下戰(zhàn)功,還被康熙帝羅織罪名,蓄意害死,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這位“三藩”中最冤枉的王爺就是平南王尚之信!尚之信是老平南王尚可喜的長子,出生于1636年,那一年尚可喜被皇太極封為智順王。尚之信出身將門,深受影響,長大后隨父征戰(zhàn),勇猛善戰(zhàn),堪稱是一員猛將。順治十一年,尚之信作為人質(zhì),來到北京,成為宮廷侍衛(wèi),深得順治帝的賞識。
順治帝對尚之信很好,“出入必從,時呼為諳達(dá)”,還授予他太子太保的頭銜,以及公爵的爵位。然而,人質(zhì)畢竟是還是人質(zhì),尚之信渴望回到廣州,但他的父親卻沒有這種打算。直到康熙十一年,尚之信才結(jié)束人質(zhì)生活,返回廣州。但此時父子之間嫌隙已生,尚之信遭到父親尚可喜的排擠。
康熙十二年,尚可喜上書要求歸老遼東,留尚之信繼續(xù)鎮(zhèn)守廣東。但康熙帝卻趁機下詔撤藩,于是引發(fā)了吳三桂的叛亂。吳三桂在云南起兵后,孫延齡叛于廣西,羅森、鄭蛟麟、吳之茂叛于四川,耿精忠叛于福建,但尚可喜、尚之信父子并沒有參加叛亂。然而在這時候,吳三桂利用尚氏父子的矛盾,進(jìn)軍廣東。
叛軍先后攻下廣東的許多州縣,尚氏在廣東的統(tǒng)治岌岌可危,面臨著崩潰,就在這個時候,尚之信利用這個時機,發(fā)動兵變,囚禁尚可喜,向吳三桂投降。其實尚之信參與叛亂有兩個目的:其一,保住尚氏家族在廣東額地位;其二,自己奪取王位,取得實權(quán)。也就是說尚之信并沒有幫吳三桂奪取天下的意思,他參加叛亂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不過尚之信錯打了算盤,吳三桂向尚之信要錢要糧,還要援兵,甚至還派自己的親信進(jìn)入廣東地區(qū),這引起了尚之信的不滿。在叛亂不到一年后,尚之信與清朝搭上了關(guān)系,他再度歸降清朝,并得到了康熙帝的諒解,“上優(yōu)容之,命之信襲平南親王”。之后,尚之信非常賣力,幫助清朝平叛。
尚之信一方面穩(wěn)定廣東的局勢,率兵鎮(zhèn)壓廣東境內(nèi)的叛軍,比如祖澤清等人;另一方面,他還牽制著吳三桂的叛軍,親自率軍攻入廣西地區(qū)??滴跏拍?,叛軍敗局已定,康熙帝也開始下手解決尚之信。康熙帝羅織罪名,派人前往前線,將尚之信擒獲。面對朝廷的使者,尚之信并沒有反抗,而是主動下馬受縛。
當(dāng)時廣東的局勢復(fù)雜,康熙帝并沒有讓人將尚之信帶到北京,既不審理,也不調(diào)查,直接下旨賜死。耿精忠是主動參加叛亂,兵敗后被迫降清的,而尚之信是主動歸降清朝,而且立下不少戰(zhàn)功,也得到了康熙帝免罪的許諾。但康熙帝為了徹底根除平南藩,才對尚之信下手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84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