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的歷史很悠久。在中國,扇子到底是什么時候開始有的,要回答這個問題,還真的有點困難。
文獻上來看,晉代崔豹的《古今注·輿服》上“五明扇”可能是關于“扇子”最早的記載。書上說:“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堯禪廣開視聽,求賢人以自輔,故作五明扇焉。秦漢公卿大夫皆得用之。魏晉非乘輿不得用?!?/p>
五明扇古稱為“箑”,形狀如“闔”。扇面像一扇門,需要由他人舉著,圍在身旁,表示廣開求賢之門。我們都見過,古裝劇中,精彩會出現這樣的鏡頭,帝王端坐中央,旁邊有兩個宮女拿著“扇子”在背后交叉。所以說,最開始的扇子不是扇風的,五明扇是古代儀仗中用的一種障扇。到周王朝的時候,這種障扇的排場跟爵位聯系起來,規(guī)定了尊卑等級:“天子八扇,諸侯六扇,大夫四扇,士二扇”。
從考古學上來看,目前所見較早的扇子形象是東周、戰(zhàn)國銅器上刻畫的兩件長柄大扇,以及江陵天星觀楚墓出土的木柄羽扇殘件。從使用方面看,由奴隸仆從執(zhí)掌,為主人障風蔽日,象征權威的成分多于實際應用。來源于沈從文先生的《扇子史話》一書?,F存最早的完整扇子實物是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篾絲編木制長柄扇。
那么,最早的扇子是用什么制成的?
用禽獸的羽毛制成扇子主要是南方。在古代,南方湖泊眾多,棲息著很多野禽,于是當地人就用這些禽鳥的翎羽制成的扇子,這樣的扇子稱之為“羽扇”。
羽扇流行還有一個說法,據說當年楚襄王與各路諸侯會面的時候,楚大夫宋玉手持一柄用白鶴羽毛制成的扇子。宋玉我們很熟悉,他是歷史上著名的大帥哥,他人長得帥,而且才華橫溢,在他的帶領下,自然風靡一時。
三國的時候,羽扇更加流行了。蘇軾那句“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是對羽扇最大的推廣。歷史上使用羽毛扇最有名的人物大概就是諸葛亮了,諸葛亮使用“羽扇”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很難想象,在《空城計》等很多場景中,手里沒有羽毛扇的諸葛亮會是個什么樣子。
其實,頭戴綸巾、手執(zhí)羽扇是魏晉時期的流行裝扮?!稌x書·顧榮傳》記載了顧榮平亂的故事,當時顧榮一揮羽扇,叛軍隨即潰敗,“榮麾以羽扇,其眾潰散”,可見羽扇在當時還是一種大將風度。
跟羽扇一樣很早出現的是竹扇。竹扇主要流行于中部地區(qū),中部盛產竹子,用作器物很正常。
紈扇也是一種使用較早的扇子。杜牧的“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边@里面的說的“小扇”就是紈扇。
紈扇,又稱團扇,“宮扇”、“合歡扇”。主要以竹木為骨架,制成種種形狀,并用薄絲綢糊成。
唐宋時期,團扇十分流行,流行的原因主要是功能豐富。一是可以遮面,“團扇,團扇,美人病來遮面”,這使得團扇深的閨房少女們的喜歡。其次,團扇可以題詩作畫和刺繡。古人在團扇上面繪山水樓臺、草蟲花鳥,精巧雅致,綾羅綢緞,工筆花鳥,刺繡緙絲。繪畫與刺繡,逐漸使團扇變得越來越豐富、唯美,具有極高的美學欣賞價值。
這當然流行了,陸游說:“吳中近事君知否,團扇家家畫放翁”,由此可見當年團扇的行銷使用盛況。
除了羽扇、竹扇、紈扇之外,較早使用、范圍較廣的扇子還有“芭蕉扇”。
蒲葵,棕櫚科、常綠喬木,樹冠傘形、葉大如扇,是熱帶、亞熱帶的常見綠化樹種,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廣東、福建一帶。蒲扇特點是材料價廉,式樣樸素,既可扇,又可墊坐或遮日擋雨。既便宜又使用,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魏晉時期已經成批生產。
芭蕉扇的流行跟謝安有關?!稌x書》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謝安有一個朋友告老還鄉(xiāng),為了籌措旅費而售賣蒲葵扇,生意慘淡。謝安知道后,什么也沒說,只是開始隨身攜帶一把蒲葵扇,手談清議間,風流自現。有了東晉一哥謝安的代言,芭蕉扇的扇價自然激增數倍,此人返鄉(xiāng)路費便解決了。
唐宋時期,還有一種扇子很流行,那就是折扇。
首先,以前的羽扇、竹扇、紈扇,雖有方形、圓形、六角形以及梅花形、扁形等各種形狀,但其扇面一般都是固定的,不能折疊。而折扇扇面可折疊,開合自如,需用時散開,不用時合攏。使用、攜帶十分方便,也便于收藏。
其次,折扇跟團扇一樣,扇面也可以書畫,雕花刻字,還可以掛吊墜,變成一件藝術品。
關于折扇的來源,有人說是我們中國自己發(fā)明的,也有人說是從高麗傳入的,而高麗的折扇也可能是來自日本的,也就是說起源于日本。
起源于中國,是有史料支撐的,《與兄平原書》上說:“一日案行并視曹公器物、床薦席具,有扇如吳扇、要扇亦在?!薄稏|宮舊事》上說:“(晉)皇太子初拜,供漆要扇、青竹扇各一。”這兩則史料顯示漢末及魏晉時期腰扇已在使用了?!把取奔凑郫B扇。
為什么又流傳折扇起源于日本的說法呢?主要是因為日本、高麗精美的折扇源源不斷流入中國,而中國折扇因為簡陋,最后只好反而淹沒無聞了,這就是為什么有人說折扇是舶來品的原因。
《宋史》記載,公元988年,端拱元年,日本僧侶嘉因覲見宋太宗時獻上檜扇二十把、蝙蝠扇兩把。而檜扇和蝙蝠扇都是折扇。我國宋代的匠師在學習日本、朝鮮折扇長處的同時,又結合我國盛產竹子、宣紙的特點以及雕刻、書畫等傳統(tǒng)藝術特色加以發(fā)展。
折扇雖然興于宋代,但宋元這段時間并非折扇的鼎盛時期,折扇的鼎盛時期在明代,尤其是明朝永樂年間,“永樂間始盛行于中國”。明朝永樂帝命令內務府大量制作,并在扇面上題詩賦詞,分贈于大臣。一時折扇大貴,成為一種時尚。
明代官紳所用折扇用料考究,扇柄刻鏤精致,除刻詩詞字畫外,有的甚至鏤空填以異香,柄下飾以玉墜流蘇。明代折扇不僅工藝水平高,又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當時已能大量出口日本,且傳入歐洲。
清朝,折扇之隨處可見,簡直登峰造極到有泛濫的地步了。
小小的扇子除日用外,蘊藏著中華文化藝術的智慧,凝聚了古今工藝美術之精華,是民族傳統(tǒng)文物中的藝術瑰寶。
扇子是人們消暑納涼的工具。在炎熱的夏季,它能給人帶來陣陣清涼。但是自古以來,中國的扇子就帶著藝術品的風韻,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
大約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時期,中國就有扇子了。
中國扇子
的種類非常多,有
紙扇
、絹扇、
葵扇
、
羽毛扇
、竹編扇、
麥秸扇
等。扇子的形狀也有方有圓,還有梅花、海棠、葵花形的。
我國的扇子名目繁多,千姿百態(tài)。有
竹扇
、
麥扇
、檳榔扇、
蒲葵扇
、絲綢扇、
羽扇
、木雕扇、玉雕扇、
牙雕
扇、
檀香木
扇、折扇、
團扇
、紈扇、絹扇、蒲葵扇、、繭扇、火
畫扇
、
竹絲扇
、印花紙扇、塑料扇等。都以造型優(yōu)美、工藝精湛,馳名中外,成為不可多得的
工藝美術品
。
成扇可以分別鑒賞扇面書畫、扇股及其雕工,也可以作為一個整體來鑒賞。扇面書畫以精到工整為上,扇股雕工有雅俗之分,書畫扇面扇股相輔相成,扇面要“生辣”。收藏主要是折扇成扇及折扇和團扇的裱片,對收藏品要考慮的是“真、精、新”。
在扇面上題詩作畫,是中國扇子的一大特色。從古到今,中國許多著名的書法家、畫家都喜歡“題扇”、“畫扇”,留下了不少精美的佳作。
在中國最常見的是折扇,拿在手里既方便又瀟灑。中國生產折扇最有名的地方是杭州。杭州折扇往往采用名貴的材料做
扇骨
。著名的黑紙扇、
檀香扇
、
象牙扇
,不但是中國扇子中的佳品,而且在世界上也很有名。
扇子多少年來一直是人們喜聞樂見,抒情寓意的最好表達方式,也是傳承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藝術產物的見證。如
唐伯虎
、
郎世寧
的扇面都是浩瀚藝術海洋里泛起的經典浪花。
記得古裝劇里面常有古代人拿著扇子,那種扇子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折扇了。小編一直認為那種折扇是一種很有文化氣息的東西,記得拿著那種扇子的人都是古代的翩翩書生,總之拿著那種折扇,就有一種整個人很有氣度的感覺。可是,折扇到底是起源于哪里,這一點確是眾說紛紜,一直沒有個定論。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折扇都有哪些來源。
源于西漢說
馮躍利書心經折扇《漢書》記載:"然敞無威儀,時罷朝會,過走馬章臺街,自以便面駙馬。"有人據此推斷,便面是折扇。理由是"駙馬"是揚鞭抽打馬,所以才要合攏折扇才能趕馬。另一說"駙馬"是輕撫、輕拍?!妒酚洝峭蹂袀鳌?"因駙其背"?!度龂の簳の涞奂o》:"駙手歡笑"。唐代人顏師古為之作注:"便面,所以障面,蓋之類也。不欲見人,自以障面,則得其便,故曰便面,亦曰屏面。今沙門所持竹扇,上褒平而下圓,即古之便面也。"所以,這里的"便面"不是折扇,是種上方下半圓的竹扇,直到唐朝僧人依舊在使用。
源于東晉說
《扇子趣話》、《扇子的源與流》等書中認為扇子在東晉已經產生。其主要證據源于《晉書》卷二十九《文苑·袁宏》中,謝安取扇贈袁宏,袁宏答道:"輒當奉揚仁風,慰彼黎庶。"由于后來折扇又有"仁風"的雅稱,所以有人認為此處謝安所贈即為折扇。但是,這從文中并沒有充分的證據可以證明此處所贈為折扇。且魏晉時期,清淡之士盛行執(zhí)麈(zhǔ)尾(一種扇子)談玄論道?!抖吩洝吩?"六朝人清淡比用麈(zhǔ)尾。"并且,《三國志》和《晉書》中并沒有關于折扇的記述。
源于南齊說
《蕉窗話扇》中寫:"折疊扇通稱折扇,古名聚頭扇,又有稱為聚骨扇者,始于北宋,其濫觴則遠在南齊?!赌淆R書》:'褚淵以腰扇鄣日',《通鑒注》云:'腰扇即折疊扇'。不過那時還不流行。到了北宋,'如市井中所制折疊扇……展之廣尺三四,合之止兩指許',市井有制,說明它已不是少數人專用的了。"
關于折扇的來源至今也沒有一個準確的結論,但是,折扇是有一定中國特色的一種代表作品,古人把山水畫,詩歌寫在折扇上,使折扇內容更為豐富。據說,如果現在還有古代的著名詩畫家在上創(chuàng)作的扇子,現在肯定是價值連城啊。保存下的折扇也都見證了時代的發(fā)展,這些折扇上面的內容也可以反應出當時社會的風俗習慣和文化特色。
土巴兔在線免費為大家提供“各家裝修報價、1-4家本地裝修公司、3套裝修設計方案”,還有裝修避坑攻略!點擊此鏈接:【/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費領取哦~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84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