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于郭昕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滿城白發(fā)兵,怎敢忘大唐?
這支軍隊,是大唐最后的驕傲,亦是大唐的最后的榮光。
世人皆知郭子儀為汾陽郡王,卻不知子儀公家族還有一位鐵血郡王,那就是郭子儀的侄子郭昕。
唐德宗時爵封武威郡王,官拜安西大都護兼安西四鎮(zhèn)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右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左仆射。
而后郭昕為大唐書寫了最后的榮光,平安史之亂,名震天下。
安史之亂后,大唐由勝轉衰,曾經(jīng)讓天下萬國來朝的大唐王朝已經(jīng)滿目瘡痍。
因為平定安史之亂,大批西域守軍被調(diào)往內(nèi)地,導致唐朝在西域防守大為減弱。
安西都護府,派遣了三路大軍支援內(nèi)地平定叛亂,僅剩郭昕率領萬余部隊留守西域。
此時吐蕃對河西走廊本覬覦許久,只是無奈唐朝長期屯駐重兵防守河西走廊,才無法得手。
唐朝將河西走廊與駐防西域的守軍調(diào)回平叛,對吐蕃而言簡直天賜良機,于是吐蕃趁機出兵,攻下河西走廊。
因此斷掉了內(nèi)地與安西都護府的道路,安西都護府此時已經(jīng)和大唐隔絕,成為了吐蕃的目標。
郭昕面對數(shù)倍于己的吐蕃大軍,堅守安西四鎮(zhèn)。
在困守之際,還一直試圖與遠在長安的朝廷取得聯(lián)系,不斷派出人馬向長安進發(fā)。
郭昕派出自己最為信得過的士兵,讓他們帶著自己的口信前往唐王朝。
781年,終于有信使回到了長安,與長安失聯(lián)近十六年的西域,再次與朝廷取得了聯(lián)絡。
告訴皇帝:“他們這些人還存在,并沒有戰(zhàn)死和投降。”
朝野上下皆被他們“舍身報國”的精神感動,朝野哭聲一片,為這位鐵血部隊感動至極。
連唐德宗本人都為之欽佩,特意下詔激勵西域將士,并拜郭昕為安西大都護、安西四鎮(zhèn)節(jié)度使,加封武威郡王。
然而此時的大唐,內(nèi)有藩鎮(zhèn)割據(jù),外有吐蕃虎視眈眈,除了精神鼓勵,哪還有軍隊去支援安西都護府?
無奈之下,郭昕依舊只能獨立堅守。
但是,隨著北庭都護府的失陷,吐蕃大軍將安西都護府重重包圍,此時已經(jīng)是公元808年。
自公元766年至今已經(jīng)過去了四十余年,朝廷未派一兵一卒。
西域的唐軍只剩下了最后一個可以據(jù)守的城池—龜茲。
吐蕃最后的進攻,也是西域唐軍最后的榮光,這個時候的唐軍都是堅守了將近半個世紀的老兵。
那一年,西域萬里疆土上,只有龜茲這座孤城上還飄揚著大唐的旗幟,堅守近五十年的大唐軍隊,明光重鎧早已破裂,鋒利的橫刀早已經(jīng)缺口連連。
然而,滿城白發(fā)兵,怎敢忘大唐?
安西都護府對吐蕃進行了最后一戰(zhàn)。
郭昕率領所部所有唐軍將士,最后一次舉起大唐旗幟,戰(zhàn)劍一揮,率領所部向吐蕃大軍發(fā)起了最后一次沖鋒!
郭昕率領全部唐軍壯烈殉國,他們用生命書寫了大唐最后的榮光!
滿城盡白發(fā),死不丟陌刀。
獨抗五十載,怎敢忘大唐?
如此悲壯的歷史,應該被世人永遠銘記!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84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