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齊哀公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一個開國功臣姜子牙的后人一一齊哀公,在姜子牙死后竟被君王以烹殺的殘忍方式離開了這個世界,很多學者提出君主的做法合理。不過從史料記載上看,這明顯是一起冤案。那造成這起冤案的周夷王為何會如此干凈利落手段極其殘忍,這冤案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所致?
兄弟內(nèi)斗
齊哀公有個同父異母的兄弟公子靜。此人因齊哀公繼任齊侯而心生嫉妒之心,他認為只要讓齊哀公因為錯誤而位置不保,他就有會機會上位一展宏圖。
于是他悄悄找了當時國力強盛的紀國國君煬候,過了不久,兩人開始人肉齊哀公,到處搜集齊哀公的黑料。最后搜集到一些黑料后,便立即在天子周夷王耳邊煽風點火,舉報齊哀公特別喜歡打獵,而打獵這種方式屬于是需要組織紀律的活動,在周夷王眼中成了齊哀公不當?shù)男袨椤?/p>
周王室與紀國的博弈
還有這么一說。紀國自商朝以來,一直都是姜姓大國,而其地界也隸屬于姜太公二兒子的封地。自周夷王開始,紀國就有蠢蠢欲動的跡象,與其說是周夷王跟齊哀公之間的恩怨,倒不如說是周王室與姜氏之間的斗爭。況且當時周王室跟諸姜又是姻親,明面上周夷王是不會動諸姜,但心中卻有另一番小算盤,肯定也會有所不滿。
而齊哀公事情的出現(xiàn),正好讓周夷王找到了由頭可以動姜氏,齊哀公的死就是對紀國的警告,以為這樣就可以加強對紀國的控制。所以無論證據(jù)是否有些蒼白,齊哀公的結局都是一定會死,可以說非常無奈,就是周王室跟紀國博弈的犧牲品。
周王室的尊嚴之戰(zhàn)
還有一種說法,這其實從頭至尾都是周夷王的自尊心作祟。自周穆王之后,周國的國力日益衰弱,而當時的齊國實力強大,規(guī)模和財力上已經(jīng)達到大國的標準。在周夷王登基之時,作為姻親又是大國的齊國,做法極其不尋常,竟是連著兩年不給齊國進貢,那些拜高踩低的其他諸侯國,也開始學習齊國開始一個個不進貢。這下子可惹惱了周夷王,他認為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當時是齊侯的齊哀公。
正是因為齊國的表率,這才造成了其他諸侯國的效仿。恰逢當時有齊哀公有造反的謠言,所以雙重夾擊之下周夷王為了周王室的自尊,也為了自己大國的地位,用齊哀公的死亡殺雞儆猴,警告其他的諸侯國。
以上便是姜子牙后人齊哀公死亡的原因,讀書使人明智你會更傾向于哪一種說法呢?或許這些都是造成齊哀公冤死的因素,不過好在周夷王想要立威的目的,最后的結果是并沒有達到,齊國和周國勢不兩立,也沒能夠阻擋西周越來越弱的勢力,可以說真是得不償失!
齊哀公,名如其人,非常的悲哀!
作為齊國國君,姜子牙的第五世孫,齊哀公的死實在是太冤了,只做了12年的諸侯王就被周天子扔進鍋里給活活地煮了,而煮他的理由既然是因為他2年沒給周天子上貢?
有人可能會覺得臣子必須要朝貢天子啊,齊哀公2年不來就是他不對嘛??墒窃谥苄鯐r期,魯國的魯武公12年才來見一次周天子,而且當時的周宣王還把這件事當成是一次盛大的慶典,并記載于史料中。一位是2年不來就被煮了,另一位12年才來一次被當成貴賓招待,這待遇差距不是一般大?。?/p>
周天子為何要煮齊哀公
齊哀公時期,周家天下由周夷王執(zhí)掌,當時的周家勢力已經(jīng)開始走下坡路,因為分封制的弊端已經(jīng)開始顯現(xiàn)出來,各諸侯國的實力日益強大,開始不再服從周天子的管束。周夷王登基后也非常迫切的希望能夠扭轉(zhuǎn)這個局面,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總是希望做點實事出來。
就在這個時候,紀(Jǐ)國的國君紀侯在周天子面前嚼舌根說壞話,他說齊國的齊哀公想造反,兩年都不來朝貢天子,而且他的名字叫不辰,分明就是不想做“臣”子的意思。周夷王一聽頓時無名火起!于時馬上召集眾諸侯前來,并在眾諸侯面前立一口大鼎,里面煮著沸騰的油水,然后把齊哀公押進來,列舉了一大堆莫須有的罪名,當著眾諸侯的面把齊哀公扔進大鼎之中!可憐的齊哀公都還沒明白怎么回事,就成為了鼎中冤魂。
周天子煮齊哀公無非是想在眾諸侯面前立一個威嚴,有點“殺雞給猴看”的意思。紀國君的小報告正好給了周天子一個機會,但也因此與齊國結下了梁子,在九世之后齊國把紀國滅了,就是為了報當初殺君之仇!這也是歷史上著名的“九世之仇”
從這個歷史事件來看,齊哀公固然冤枉,其實還有其他不講理的地方:比如紀侯打小報告給周天子,說齊哀公的名字是不辰,就是不想做臣子,那應該找齊哀公的爸爸啊,這是他取的名字,跟齊哀公有什么關系呢?還有齊國的九世之仇,應該找周家算啊,雖然紀國是打小報告的人,但兇手是周天子。
大約在公元前870年,也算是比較有成就、穩(wěn)定了一時政局的周天子姬辟方駕崩,在史書上,他的謚號是“孝王”,不錯啦,也算是告慰先父之靈,他是做得可以了啦!
出了個什么問題呢?這時的周,其實已然有所好轉(zhuǎn),據(jù)說在姬燮登上王位的初期,就連遠方的蜀國也來朝貢了,還送上瓊玉作為見面禮,這姬燮,也在黃河邊上,很是客氣地用“周禮”招待了他們。按說此時的周朝還算繁榮穩(wěn)定,可是問題很快就來了。
那便是發(fā)生在東方兩個封國之間的一番恩怨。
此時的齊國已然傳至第五代叫姜不辰的便是,按說作為周王室在東方的棟梁,他應該很受周天子的器重。可是不然,天子卻看他很不順眼,為什么呢?據(jù)說是聽信了齊國東邊另一個封國紀國君侯的讒言。
姜子牙第五代后人竟被扔進大鍋烹殺,這么殘忍的事誰干的?周天子好嘛,這個倒霉的姜不辰,就因為隔壁鄰居的這一句讒言,居然被周夷王派兵關入囚車,拉到鎬京,架起好大一只鼎??蓱z的姜不辰,也沒來不及做什么辯解,就被拋入鼎中烹殺。
冤啊!姜不辰臨死之際一定會說這個字。而在千里之外的齊國本土,姜子牙的后裔們同樣也在說一個字:“恨哪!”恨誰?恨周夷王么!齊人畢竟不敢,他們把賬記在了紀國的頭上,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齊國這個仇,一直要過三百年后才得報。眼下,他們給姜不辰這么一個謚號:“齊哀公”——好嘛,是夠哀怨的了!
回過頭來說這個周夷王,他固然能大發(fā)君威殺姜不辰,可是也只能如此而已,他還得冊封姜不辰的弟弟姜靜做新的齊君,而且因為這件事,很多諸侯就生了異心,人不來給你進貢了。
情勢已然有些不對頭,可是這位周夷王,已然沉浸在他的大國天子夢想之中。這時衛(wèi)國的國君衛(wèi)貞伯死了,兒子接班。衛(wèi)國雖然是周室的同姓親屬,當時的地盤不小,經(jīng)濟又很是不錯,可是爵位只有伯爵,這位接班人就覺得有些寒磣了。自然,他有他的辦法,這便是向周天子獻寶。也是,爵位本來就是周天子封的,要提高,自然還是周天子說了算。可是,眼下這位周夷王真的能不需要任何理由憑空調(diào)整衛(wèi)的爵位么?還真行。也不和執(zhí)政的大臣商量,更不會遵守先王規(guī)章的他,一聲令下,便把衛(wèi)國國君的爵位升格一級,原本的衛(wèi)伯便成了衛(wèi)侯,衛(wèi)貞伯的兒子便成了衛(wèi)頃侯。
周天子好嘛,這么一來,周室天下更是沸騰一片,很多諸侯從此就不來朝聘了。尤其是南方的楚國國君熊渠,人本來就對周室不太服貼,現(xiàn)在更是膽大包天了。這時楚國的本土,尚在秭歸一帶,他向北擴張,一直打到庸國,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竹山,那已經(jīng)是接近中原地帶了。當年武王伐紂那時候,庸國就曾經(jīng)作為盟軍參戰(zhàn)。而如今,庸國卻遭遇楚國的痛擊,而周卻毫無表示。
熊渠見周室沒動靜,更是囂張,他又向東討伐生活在今湖北一帶的楊越部族,一直打到一個叫做鄂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湖北鄂州。如此擴張一番,他愈發(fā)狂妄起來,索性把三個兒子封做“王”,那意思:“你們中原人不是一直瞧不起咱楚人么?好,咱也瞧不起你們一回,你們那頭目叫什么王,好嘞,咱不稀罕那個,就把這王的稱號給咱幾個兒子吧!”好么,三個兒子,老大叫句亶王,老二叫鄂王,老三叫越章王。
那么,這事,周天子知道不?
然而周天子真不知道么?你看看當時的國際形勢就該明白,即便周不知道,臨近楚的這些鄰國,也會一無所知么?當時的周,可是在漢水流域留下了一批同姓之國,專門監(jiān)視楚國的動向呢?譬如隨國、唐國、息國,那可是以“漢陽諸姬”聞名的姬姓封國集團啊!
國家日益衰弱,諸侯越來越不聽話,氣得不行的周夷王終于身體也不行了。前858年,重振西周威勢的重擔,終于落在了新一代國家領導人的肩頭,而他,便是歷史上顯赫無比的周厲王姬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87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