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范增的故事,歡迎關(guān)注哦。
鴻門宴會之上,亞父范增多次向項羽遞眼色,還多次舉起他經(jīng)常佩戴的玉玨,這些小動作分明是在提醒項羽,是時候摔杯為號,動用刀斧手了。
而項羽則一次次用“默然不應”來回應范增,為什么項羽會“默然不應”呢?范增當著項莊的面給出的解釋是,項羽下不了狠心,所以這壞人就得由范增和項莊來做了,他讓項莊到宴席上舞劍,并借舞劍的機會謀刺劉邦。
所謂“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是也。
為什么范增非要置劉邦于死地呢?范增真的是想幫項羽除掉一大政敵,還是另有所圖呢?
我們來看《史記》對鴻門宴的記載。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沛公欲王關(guān)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范增說項羽曰:“……急擊勿失?!?/p>
這段記載顯示,最先提出殺劉邦的,是項羽本人,而非作為謀臣的范增。
范增做了什么呢?范增僅僅是在項羽對劉邦動了殺心之后,方才在那不斷地加杠,說劉邦入關(guān)后的反應和他曾經(jīng)聽說過的劉邦完全不一樣,這說明,劉邦的野心實在是太大了,為了避免養(yǎng)虎為患,應當趕緊擊殺劉邦。
也就是說,范增起初并未看出劉邦有什么問題,在項羽得到曹無傷密報之后,范增才對項羽火上澆油。
與范增的火上澆油不同,項羽的小叔父項伯追求的是滅火,讓項羽和劉邦能不起干戈便不起干戈。
項伯借口張良于他有恩,他要救張良一命,來到劉邦的軍營,張良又把項伯帶到了劉邦面前,項伯和劉邦約為兒女親家,還高高興興地一起吃吃喝喝,最后,項伯和劉邦達成口頭協(xié)議,劉邦向項羽稱臣,項伯回鴻門軍營向項羽報告,臨走前,項伯再三叮囑劉邦,一定要盡快親自到鴻門,跟項羽見一見。
項伯回到軍營之后,把他跟劉邦談論的內(nèi)容毫無保留的報告給項羽,并跟項羽說,如果擊殺劉邦,我們項家就會背上不義的罵名。
聽完項伯的匯報,項羽也認為,劉邦不能殺,并且在鴻門宴會上從頭至尾都保持了不殺劉邦的念頭。
也就是說,殺劉邦的主意,是項羽在沖動之下有的想法,而范增不但沒有像項伯一樣指出項羽太過沖動了,反而火上澆油。
待到項羽恢復理智之后,項羽已經(jīng)確定,劉邦是不能殺的,但范增依舊想讓項羽殺劉邦,讓項羽背上一個不義的罵名。
為什么范增想讓項羽背上不義的罵名呢?
因為范增想幫另一個人,那個人是楚懷王。
當初,主張擁立楚懷王的,就是他范增。擁立楚懷王之后,項梁身死定陶,范增就被楚懷王任命為北上救趙的三位將軍之一,另外兩位是項羽和宋義,宋義是楚懷王一手提拔起來的臣子,當然是楚懷王的人。
這就很有意思了,雖然我們后來經(jīng)??吹椒对龊晚椨鹪谝黄?,但范增的心很可能是在楚王室那里而不是在項羽那里,正如張良雖然經(jīng)常跟劉邦在一起,但張良的心卻始終在復韓之上。
會不會范增跟張良一樣,人生目標也是為了復國呢?張良的人生目標是復立韓國,范增的人生目標則是復立楚國。
鴻門宴發(fā)生時,楚國雖已光復,但距離楚懷王熊心手握實權(quán),還有兩大障礙,第一大障礙便是在西進途中異軍突起的劉邦,另一大障礙便是在巨鹿一戰(zhàn)封神的項羽。
項羽和劉邦手握兵權(quán),若是真心輔佐楚懷王還好,但若他們想自立為王,楚懷王是無論如何都禁止不了的。
劉邦封閉函谷關(guān)的做法,已是自立的信號了。面對劉邦自立的信號,項羽異常惱怒,這是項羽自立的信號。
所以,范增要火上澆油,要讓項羽和劉邦互相殘殺,這樣,就能一舉幫楚懷王除掉兩大障礙,這樣才配得上他范增“好奇計”的名頭。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884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