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唐朝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如果說李世民開了唐朝政變奪位的先例,那么李隆基則開了唐朝皇帝逃跑的先例。先例一開,追隨者紛至沓來。安史之亂讓盛唐的榮光化為泡影,從此唐朝迎來了“國都六陷、天子九遷”悲痛史。
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的前半生是英明神武的,他把大唐從近十年的內(nèi)亂泥潭中脫離出來,讓大唐達到了史無前例的輝煌,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開元盛世”。但是,他在皇帝位子上坐久了,斗志再不如從前,再加上身邊有心人(李林甫、楊國忠們)的蒙蔽,逐漸年邁的李隆基變得昏庸而懦弱。755年,三鎮(zhèn)節(jié)度使安祿山以范陽為根據(jù)地起兵造反,不過半年多的時間,長安城就陷落在即。唐玄宗命人收拾了東西趁夜就出逃了,地點就是楊國忠的四川老家。這一天是756年6月12日,五天后,長安城陷落。李隆基這一跑,自己的天子之位也沒有了,馬嵬兵變間接的讓李隆基成為了太上皇。
唐代宗李豫:安史之亂剛剛平定,李豫還沒有來得及喘口氣,西部的吐蕃就來犯了。當初威懾吐蕃的河西軍和隴右軍都被撤回來對抗安史叛軍,以至于吐蕃找到了機會進攻大唐。763年的十月,他們很快就占領(lǐng)了陜西鳳翔和奉天等地。而當時宦官當政,宦官程元振隱瞞不報,等吐蕃軍兵臨長安城下的時候,唐代宗慌了,然后跑到了陜州,下詔讓在徐州的李光弼到陜州去,但是全程參與指揮平定安史之亂的李光弼看到宦官當政害怕自己會被宦官設(shè)計,于是拒絕救駕。李豫只得重新啟用郭子儀。郭子儀巧布疑兵,吐蕃在占領(lǐng)長安城十五天之后撤出。
唐德宗李適:李適的出逃是因為一場士兵嘩變,即“涇原兵變”。安史之亂后,各鎮(zhèn)節(jié)度使開始擁兵自重,逐漸脫離唐王朝的控制,不斷出現(xiàn)叛亂的事情。淮西節(jié)度使李希烈也聯(lián)合四個節(jié)度使稱王反唐。783年,唐德宗李適派大軍討伐李希烈,但在開始并沒有占到便宜,反而讓李希烈把襄陽城給圍住了,為了解襄陽之圍,李適繼續(xù)安排兵馬,并令涇原諸道兵馬援救襄城。涇原節(jié)度使姚令言率5000兵馬在10月到達長安,當時正是天寒地凍的時候,士兵經(jīng)過長時間的跋涉,可謂又累又餓,而京兆尹卻只給士兵們提供了一些粗飯,這與大家原來設(shè)想的豐厚的賞賜差了十萬八千里。于是士兵嘩變,搶劫京師府庫財物,李適倉皇出逃奉天,而涇原兵則擁立朱泚為帝。第二年,李晟擊敗叛軍,李適才得以回到長安。
唐僖宗李儇:李儇在12歲的時候被宦官田令孜扶上了皇位,從來就開始事事聽從田令孜的。一生中有兩次被田令孜帶著逃出了長安。在李儇做了七年少年天子后,黃巢起義爆發(fā)了。田令孜帶著李儇在500名神策軍的保護下去了四川,一去就是四年。第二次出逃則是因為田令孜和節(jié)度使政權(quán),引來節(jié)度使混戰(zhàn),田令孜又帶著李儇出逃了。
唐昭宗李曄:李曄主動或者被動離開了長安四次,最后一次再也沒有回來。李曄在位的時候,地方割據(jù)勢力已成,五代十國時期著名的朱溫、李克用、李茂貞都已經(jīng)登場,他們之間爭權(quán)奪勢,唐昭宗李曄就成為他們爭奪或者棄用的一枚棋子。最終,李曄被朱溫遷到了洛陽,然后幾年之后又被朱溫殺死。
我們看大唐從755年安史之亂開始一直到907年朱溫滅唐建梁,期間有150年的歷史。這段歷史中各種各樣的叛亂迭起,節(jié)度使擁兵自重、宦官當政、藩鎮(zhèn)割據(jù)、天子式微,但即便如此,大唐還是頑強的存在了這么久的時間,這是不是也算是一個奇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8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劉備東征的時候如果帶上諸葛亮,結(jié)局還···
下一篇: 中國第一位猶太進士左唐,他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