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什么要將皇位傳給孫子?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朱標是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和孝慈高皇后馬氏所生嫡長子。
朱標在朱元璋剛剛稱帝之時便被冊封為皇太子,一直到洪武二十五年去世。這二十五年里面,朱元璋對朱標始終非常信任。朱標也是大權(quán)在握,堪稱史上最有實權(quán)的皇太子。
朱標死后,按照常理長子去世,則由長孫繼承。最大的爭議其實是嫡長孫到底是繼妃呂氏所生的朱允炆,還是正妃常氏所生的朱允熥。
反過來說即使朱標死后朱元璋想傳子不傳孫,那也輪不到朱棣。按照立嫡以長的原則,應(yīng)該立次子秦王朱樉。按照立嫡以賢的原則,那朱棣前面還有第三子晉王朱棡,怎么也輪不上朱棣。
只是秦王實在不爭氣,純屬爛泥扶不上墻。而要立賢的話,第三子晉王、第四子燕王無論立誰,另一個都絕不能服氣。
所以考慮來考慮去,朱元璋最終立了沒有任何背景的朱允炆。而朱允熥背后的鄭國公常家、涼國公藍家。秦王的小舅子申國公鄧家。晉王的親家穎國公傅家,第五子周王的岳父宋國公馮家,第六子楚王的岳父定遠侯王弼這些開國勛貴,被老朱給一股腦咔嚓。
燕王的岳父魏國公徐達幸虧死的早,而信國公湯和則要感謝他女婿魯王死的早,這兩家才沒有受到牽連。
在中國歷史上,皇室成員為了爭奪皇位大打出手的事情屢屢發(fā)生。比如西晉末年的八王之亂,唐朝初年的玄武門政變,明朝初年的靖難之役。
最讓人覺得可惜的就是明朝的朱允炆,他的皇帝當?shù)煤煤玫?,卻被自己的叔叔朱棣奪了去。而之所以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情況,一個原因就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去世的時候,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孫子朱允炆,而不是他的其他兒子。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qū)е轮煸耙欢ㄒ獙⒒饰粋鹘o自己的孫子呢?
一:朱元璋的太子朱標早逝
朱元璋雖說是農(nóng)民出生,但是他對前朝的歷史還是很了解的,知道不處理好繼承人的問題,很有可能會引發(fā)朝廷的混亂。
所以對于太子的選擇,朱元璋遵循嫡長子繼承制的原則,在他登基的那一年,也就是公元1368年,就將他的嫡長子朱標立為太子,并且選拔德高望重的人輔導(dǎo)太子,自己也悉心栽培太子。
在朱元璋的教育之下,朱標雖然相比自己仁慈了一下,但總體來說還是一個合格的繼承人,并且朱元璋的其他兒子都聽太子朱標的話,將來朱標即位,明朝一定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看著日益成熟的太子,朱元璋內(nèi)心十分欣慰。然而就是這么一個優(yōu)秀的太子,卻突然染上風(fēng)寒,搶在朱元璋之前離開了人世。
二:朱元璋不管立哪個兒子都會造成混亂
太子朱標突然離世,朱元璋就要尋找新儲君。那到底是立自己的兒子還是立自己的孫子,朱元璋就犯了難了。
首先要先找年長的兒子,二兒子秦王朱樉、三兒子晉王朱棡是兩個不成器的家伙,三兒子燕王朱棣倒是有點像自己,可以立為繼承人。
于是朱元璋就詢問了眾人的意見,有一個叫劉三吾的大臣極力反對立朱棣為太子,他只說了一句話,就打動了朱元璋,他說:?即立燕王,置秦晉二王何地
劉三吾的意思是,如果朱元璋立朱棣為太子,那么秦王跟晉王肯定不服氣,等到朱元璋離世去世,明朝肯定會發(fā)生內(nèi)亂,到時候天下還姓不姓朱就難說了。朱元璋權(quán)衡再三之后,就決定按照嫡長子繼承制的原則傳給自己的孫子。
三:朱允炆的母族沒有勢力,且朱允炆招朱元璋喜歡
其實即使按照嫡長子繼承制的原則,也是輪不到朱允炆的,他不是朱元璋的嫡長孫。朱元璋的嫡長孫是朱標的大兒子朱雄英,不過這孩子比較命苦,8歲就離開了人世。
朱標的二兒子就是朱允炆,不過朱允炆的生母呂氏并不是朱標的正妻,朱標的正妻是朱雄英的母親常氏。所以就算朱標的嫡長子朱雄英早逝,朱標的嫡次子朱允熥還在。
不過因為常氏是明朝開國功臣常遇春的女兒,常家的家族影響力非常大,朱元璋擔心讓朱允熥即位會出現(xiàn)外戚專權(quán)的現(xiàn)象。
而朱允炆則不一樣,他的母族幾乎沒什么勢力。同時朱允炆十分孝順,并且在朱元璋的眼皮底下長大,朱元璋覺得朱允炆會成為一個好皇帝。所以朱元璋就在常氏死后,將朱允炆的生母呂氏扶正,就這樣朱允炆的身份就變成了朱標的嫡長子了,將皇位傳給朱允炆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為了給朱允炆掃清障礙,朱元璋就開始誅殺開國功臣藍玉、傅友德,同時還將自己的兒子們?nèi)口s到封地上去。
可是讓朱元璋沒想到的事,朱允炆最后還是輸給了自己叔叔燕王朱棣,皇位也被朱棣奪了去。
我們學(xué)過歷史,或者看過古裝影視劇的人都知道,朱元璋在繼承皇位的時候,沒有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朱元璋竟然傳給了自己的孫子朱允炆。朱元璋的做法,在當時那一時期,還是非常有謀略的,也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第一點,太子朱標死后,朱元璋就想重新立太子。朱元璋心知,一個皇帝,必須果敢,勇武,有肚量,有手段,有心機,所以,燕王朱棣都符合。在朱元璋的心里,朱允炆朱棣是合適的太子人選,他的孫子朱允炆則是第二人選,因為雖然朱允炆恭憫任善,生性純孝,只是過分的柔弱。柔弱的皇帝是不可以掌握朝政的,他擔心最后孫子朱允炆被朝臣反過來掌控了。朱允炆當時是第二選擇。
但是,所有的群臣都上書反對立燕王,他們堅持“立嫡不立長”。這你的皇長子的孫子在,怎么可以立燕王呢!朱元璋把反對的官員革職流放,但最后還是阻止不了,文官集團和朱元璋的死扛。隨后,朱元璋只能妥協(xié)了,立了朱允炆為太子,這和大臣們脫不了干系。
第二點,為了自己的孫子能夠穩(wěn)定的繼位,朱元璋開始大殺和他一起打天下的那些功臣勛貴,后來,幾乎都殺盡了,孫子的皇位坐的安穩(wěn),朱元璋也就放心了。朱元璋的兒子們可是有兵力的,特別是燕王,朱允炆曾經(jīng)說,叔叔們聽話就好好對他們,不聽話他就削藩,把他們?nèi)魅趿?,朝廷就安穩(wěn)了。朱元璋還是很放心的,他也想到一個后果,他的兒子們反了,那么就讓他們殺到最后,贏了那個人一定是個強人。
?最終,朱允炆做了皇帝。但是被朱棣造反,朱允炆最后跑了,朱棣贏得了勝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900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