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曹休的故事,歡迎關(guān)注哦。
曹休是三國時期曹魏名將,被曹操稱贊為曹家的千里駒,委以重任,統(tǒng)領(lǐng)精銳騎兵虎豹騎。漢中之戰(zhàn)時,曹休識破張飛之計,擊敗吳蘭,成為曹魏后期的中流砥柱。
然而,在石亭之戰(zhàn)中,曹休因為輕敵大意,中了吳軍之計,慘敗,當(dāng)時,吳軍追擊,情況萬分危急,如果不是他帶兵救援,曹休就全軍覆沒了,而這個人救了曹休之后,曹休居然還對他恩將仇報,毫不領(lǐng)情。
那么,這個救曹休的人是誰呢?曹休是怎么死的呢?
太和二年(228年),東吳的鄱陽太守周魴假稱得罪了孫權(quán),要棄吳投魏。曹休于是率兵約十萬前往皖縣(今安徽省潛山縣)去接應(yīng)周魴。
正是因為這一決定,曹休輕敵大意,中了吳軍之計,當(dāng)曹休率軍進至石亭,在那里遭到東吳陸遜、朱桓、全琮共約九萬人的突然襲擊,曹休軍沒有防備,受到重創(chuàng)。
曹休退軍時,吳軍緊緊追擊,魏軍被斬殺萬余人,丟棄輜重?zé)o數(shù)。曹休突圍至夾石,但退路已被孫權(quán)阻斷,曹軍前無退路,后有追兵,驚慌失措,潰不成軍。
情況萬分危急之時,有人帶兵來救曹休,這個人名字叫賈逵,當(dāng)賈逵的軍隊到達夾石,吳軍不知虛實,以為魏國救援主力來到,于是見好就收,迅速撤軍。賈逵不僅救了曹休,還給曹休軍提供糧草等后勤補給,可以說,當(dāng)時如果不是賈逵救援,曹休就全軍覆沒了。
《三國志 賈逵傳》記載:逵度賊無東關(guān)之備,必并軍於皖;休深入與賊戰(zhàn),必敗。乃部署諸將,水陸并進,行二百里,得生賊,言休戰(zhàn)敗,權(quán)遣兵斷夾石。諸將不知所出,或欲待后軍。逵曰:“休兵敗於外,路絕於內(nèi),進不能戰(zhàn),退不得還,安危之機,不及終日。賊以軍無后繼,故至此;今疾進,出其不意,此所謂先人以奪其心也,賊見吾兵必走。若待后軍,賊已斷險,兵雖多何益!”乃兼道進軍,多設(shè)旗鼓為疑兵,賊見逵軍,遂退。逵據(jù)夾石,以兵糧給休,休軍乃振。
雖然賈逵救了曹休,但是,曹休不但不領(lǐng)情,還恩將仇報。
當(dāng)賈逵帶兵趕到時,曹休不僅不感謝,居然還埋怨賈逵來遲了,曹休很生氣,以大司馬的名義命令身為豫州刺史的賈逵給他撿棄仗,以羞辱賈逵,而賈逵也不甘受辱,他心中無愧,當(dāng)即頂了回去,說,我是為國家擔(dān)任豫州刺史,不是給你撿棄仗的,說完就帶兵走了。
回去之后,曹休心里還是很生氣,便上表彈劾賈逵,而賈逵也不是好惹的,也上表彈劾曹休。魏明帝曹叡知道賈逵是個很正直的人,錯在曹休,可是,曹休又是曹氏宗族重臣,國家還要依仗他,于是,便和稀泥,說兩人都沒錯,其實,這明顯是在偏袒曹休。
和曹休的恩將仇報相比,賈逵就顯得光明磊落了很多,其實,在這之前,曹休因為自己是曹魏宗族重臣,一向看不起賈逵,沒把賈逵放在眼里,魏文帝曹丕曾想授予賈逵符節(jié),曹休便說賈逵的壞話,曹休對曹丕說,賈逵這個人性格不好,一向輕視諸將,這種人不堪大任,不能都督一方,于是,曹丕便打消了這個念頭,曹休狠狠地坑了一把賈逵,而賈逵卻大公無私,在石亭之戰(zhàn)時,還是不計前嫌,奮力救援曹休。
《三國志 賈逵傳》記載:初,逵與休不善。黃初中,文帝欲假逵節(jié),休曰:“逵性剛,素侮易諸將,不可為督?!钡勰酥?。及夾石之?dāng)?,微逵,休軍幾無救也。
值得注意的是,曹休在石亭之戰(zhàn)中慘敗,氣憤交加,不久,因背上長了一個大毒瘡,毒瘡發(fā)作死去。
賈逵雖然大公無私,但是,他卻生了一個壞兒子,就是賈充。
那么,賈充是誰呢?賈充就是受司馬昭指使,教唆成濟殺死魏國皇帝曹髦的那個人。
賈充一心向著司馬氏,給司馬昭出謀劃策,篡奪曹魏江山,如果賈逵知道,肯定死不瞑目。
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張飛遭害 雪弟恨先主興兵
劉備不聽趙云、秦宓、孔明之勸發(fā)兵七十五萬伐吳。張飛鞭撻末將范疆、張達,范、
張割張飛首級獻東吳。先主出征,吳班為先鋒,關(guān)興,張苞護駕。孫權(quán)使諸葛謹(jǐn)說劉
備與東吳和好共討曹丕。
第八十二回 孫權(quán)降魏受九錫 先主征吳賞六軍
諸葛謹(jǐn)勸劉備罷征而不得,回江南。孫權(quán)差中大夫趙咨見魏帝丕,丕欲坐觀虎斗,封
孫權(quán)為吳王,加九錫。劉備大敗吳兵,從巫峽建平起,直接彝陵界口,七百余里結(jié)連
四十余寨。
第八十三回 戰(zhàn)虎亭先主得仇人 奪江口書生得大將
黃忠私自出戰(zhàn)斬吳將史跡,后中埋伏中箭回營身亡。先主大戰(zhàn)虎亭。關(guān)興斬潘璋首級
而歸,糜芳、傅士仁來降被剮。孫權(quán)求和不得,筑支拜陸遜為大都督,遜令諸將堅守
勿戰(zhàn)。先主求戰(zhàn)不得,移寨于山林樹木間避暑。
第八十四回陸遜營燒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陣圖
周泰等請戰(zhàn),陸遜以前面山路有伏兵不讓出擊,三日后,伏兵不得其便果出。陸遜等
其兵疲意困,后發(fā)制人;吳主領(lǐng)兵應(yīng),曹丕派兵襲東吳??酌髅R良速叫劉備改屯諸
營,但已為時晚矣。陸遜先使淳于丹探險明蜀兵虛實,夜里借東南風(fēng)放火,劉備敗走,
被趙云救入白帝城。陸遜追備,誤入八陣圖之死門,諸葛亮岳父黃承彥引其出生門。
陸遜懼魏裘吳,不敢深入西川。
第八十五回 劉先主遺詔托孤兒 諸葛亮安居平五路
魏主出三路兵伐吳,皆被擊敗。先主把白帝城館驛改為永安宮,染病不起,托孤于孔
明??酌饔趧渌篮罅⒍U為帝。曹丕趁備亡用五路大兵夾攻之。后主親往相府請孔
明理事,孔明言四路兵皆已退,唯余吳一路,又秦明后主,派鄧芝往結(jié)東吳,消除舊
怨,共拒操魏。
第八十六回 難張溫秦宓逞天辯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鄧芝不懼油煎往說吳主決意與蜀通好,吳主派張溫同鄧芝赴蜀。張溫至蜀甚傲,秦宓
席間難之,溫不能對,孔明以善言解之,又令鄧芝與張溫同去吳答禮吳蜀通好。曹丕
親自伐吳,大敗而回。
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興師 抗天兵蠻王初受執(zhí)
孔明不顧勸阻,堅意南征??酌飨仁狗撮g計,破三路蠻兵。馬謖建議孔明攻心為上,
攻城為下??酌魇刮貉印②w云深入蠻地,戰(zhàn)敗孟獲三洞元帥,孟獲親自出戰(zhàn)。被魏延
活捉,孔明盡釋其將士,待來日再決雌雄。
第八十八回 渡瀘水再縛番王 識詐降三擒孟獲
孔明命前來送解署藥并糧草的馬岱引三千軍去瀘河下游渡河截糧,軍士因中毒半渡而
死,后知半夜水冷毒散方渡無事。馬岱于夾山峪奪了蠻糧。二洞主擒孟獲見孔明,獲
不服,孔明再釋。孟獲教弟孟優(yōu)以詐降進寶于孔明以里應(yīng)外合,孔明用藥麻翻孟優(yōu),
孟獲被扮做蠻兵的馬岱所捉。孟獲不服,孔明放回,謂眾將三擒三縱,“誠欲服其心,不欲滅其類也”。
第八十九回 武鄉(xiāng)侯四番用計 南蠻王五次遭擒
孔明于多洱河畔設(shè)寨,堅守不出,待獲兵疲乏而四擒四縱。禿龍洞洞主以的毒之四泉
(啞泉,滅泉,黑泉,柔泉)敗蜀兵。孟獲之兄孟節(jié)為蜀兵解毒,蜀兵掘地得水。蠻
方二十一洞主楊鋒擒孟獲獻孔明,孔明五縱之去。
第九十回 驅(qū)巨獸六破蠻兵 燒藤甲七擒孟獲
蜀軍士壘土越墻得三江城。孔明計擒孟獲妻子祝融夫人,換回被俘蜀將。孔明驅(qū)敗巨
獸孟獲,孟獲詐降欲擒孔明,被孔明識破后擒獲,六縱而去??酌髟O(shè)計誘烏戈國之藤
甲兵至盤蛇谷中盡燒之,孟獲被馬岱生擒活捉。孟獲拜服,孔明讓其自治。
第九十一回 祭滬水漢相班師 伐中原武侯上表
孔明祭瀘水入師回成都。曹丕崩,曹睿立。司馬懿被封為驃騎大將軍,提督雍、涼等
處兵馬??酌鞲鶕?jù)參軍馬謖建議使反間計,曹睿把司馬懿削職回鄉(xiāng)??酌魃媳矸ノ?,
譙周諫阻不聽。曹睿封夏侯淵之子夏侯楙為大都督,司徒王朗諫勸不聽。楙率兵二十
余萬,星夜到長安。
第九十二回趙子龍力斬五將 諸葛亮智取三城
孔明不用魏延長驅(qū)直入之計,從隴右取平坦大路,依法進兵。趙云殺死西涼大半韓德
父子五人,大敗魏軍,楙退入南安郡。諸葛亮計取南安郡和安定都,擒夏侯楙。
第九十三回 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xiāng)侯罵死王朗
天水太守馬遵部下姜維,破孔明計并使趙云中計??酌髟O(shè)計得姜維、得天水、上圭、
冀成,前山祁山,兵臨渭水。曹睿命曹真為大都督,與蜀軍戰(zhàn)。軍師王朗被孔明罵死
陣前,曹真郭淮亦被殺敗。
第九十四回 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馬懿克日擒孟達
魏軍與西羌結(jié)連,西羌鐵車兵大敗蜀兵??酌鞒颂旖荡笱?,誘西羌鐵車兵陷入坑塹而
大敗之。曹真兩路先鋒被趙云、魏延所斬,上表乞授。鐘繇保舉司馬懿,曹睿加懿為
平西都督,使由宛城赴長安。司馬懿得孟達造反信,不奏朝延,先予征除,后見曹睿,
舉張合為先鋒,往破蜀兵。
第九十五回 馬謖拒諫失街亭 琥侯彈琴退仲達
司馬懿要取漢中之咽喉街亭和列柳城。馬謖自告奮勇守街亭,他不聽王平之勸,于山
上林木深處下寨。懿領(lǐng)兵圍山,謖下山而逃。懿先于郭淮得列柳城,后兵出箕谷???br>明見街亭、列柳城已失,安排退兵之計。司馬懿引兵襲西城,諸葛亮只得演空城計,
懿兵退后離西城往漢中而走。司馬懿嘆不如孔明。
第九十六回 孔明揮淚斬馬謖 周魴斷發(fā)賺曹休
尚書孫資建議曹睿分兵守險要,養(yǎng)精蓄銳,以圖吳蜀,曹睿駕回洛陽。趙云不少一將
一卒而歸,孔明賞賜。孔明揮淚斬馬謖.孔明上表后主,自求貶丞相之職,讓諸將“勤攻吾之闕,責(zé)吾之短”。東吳鄱陽大守周魴詐降曹魏,乞兵征伐,司馬懿領(lǐng)兵助曹休南
下,曹休被賺入石亭,被陸遜打敗。
第九十七回 討魏國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維詐獻書
孔明再上表伐魏。使陳倉守將郝昭同鄉(xiāng)靳祥兩番說郝來降,郝斷然拒絕??酌鲙状喂?br>城不下,向姜維求計。姜維詐降曹真,費耀替曹真出征,中計自刎,蜀兵三至祁山。
第九十八回 追漢軍王雙受誅 襲陳倉武侯取勝
司馬懿深識諸葛亮之法,認(rèn)為蜀兵利在速戰(zhàn),魏兵則宜久守??酌麟m然以火攻大敗魏
軍,但還是安排退軍之計,等到曹真知曉,蜀兵已去二日。魏延受諸葛密計,斬追將王雙。東吳孫權(quán)稱帝,后主聽孔明言,赍禮作賀,陸遜虛張聲勢以伐魏。孔明出漢中,
奪取陳倉,三出祁山,魏帝封司馬懿為大都督抗蜀。
第九十九回諸葛亮大破魏兵 司馬懿入寇西蜀
司馬懿派郭淮、孫禮速戰(zhàn),諸葛早有防備;當(dāng)晚司馬懿派人劫蜀寨,卻又中了諸葛亮
之計。張苞身死,孔明回成都養(yǎng)病。司馬懿班師。建興八年秋七月,睿即拜曹真為大
司馬、征西大都督,司馬懿為大將軍、征西副都督,劉曄為軍師。引四十萬大兵,來
取漢中。大雨連降三十日,馬無草料,死者無數(shù),軍士怨聲不絕,司馬懿退兵。
第一百回 漢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陣辱仲達
孔明四出祁山。魏延、陳式不聽孔明“防魏伏兵,不可輕進”的命令,領(lǐng)兵出箕谷,
被魏兵殺敗。蜀兵劫曹真寨,司馬懿救曹真??酌鲾仃愂搅粑貉?。又作書送曹真,曹
真見書疾重而亡。孔明與懿斗陣,大敗魏軍。后主中司馬懿反間計,召孔明回成都。
孔明增灶減兵而退,魏兵不敢追。
A 阿會喃:八十七回,孟獲管下第三洞洞主,蜀軍南征被張翼所擒,釋后為獲所殺。 B
鮑信:三回,初為濟北相。剿青州黃巾軍,被害。
鮑忠:五回,鮑信之弟。為華雄斬。
鮑隆:五十二回,桂陽管軍校尉,獵戶出身,為趙云所殺。
鮑素:一百十一回,蜀將,姜維帳下。
邊讓:十回,九江太守,為夏侯敦截殺。
邊洪:三十八回,孫翊從人,殺孫翊后。被斬。
卞喜:二十七回,并州人,汜水關(guān)守將,善使流星錘,為關(guān)羽殺。
卞氏:六十八回,曹操妻,生曹丕等四子,被立魏王后。
步騭:四十三回,字子山,東吳謀士。
步闡:一百二十回,晉西陵太守,為陸抗殺。
邴原:六十六回,與華歆、管寧善,號為龍腹。
卑衍:一百六回,公孫淵將,為夏侯霸殺。
畢軌:一百六回,曹爽門客,字昭先。為司馬懿斬
白壽:九十七回,蜀將,病亡。 C
陳蕃:一回,漢靈帝時太傅。
陳耽:二回,司徒,為十常侍害。
陳琳:二回,袁紹主簿,字孔璋。降曹。
陳宮:四回,字公臺,初為中牟縣令。離操后為東郡從事,后投張邈,再助呂布,為徐晃擒,殺。
陳翔:六回,汝南人,字仲麟,江夏八俊之一。
陳生:七回,襄陽人,黃祖部將,為韓當(dāng)斬。
陳登:十一回,廣陵人,字云龍。
陳煒:十一回,太中大夫。
陳武:十五回,字子烈,廬江松滋人。東吳將,為龐德斬。
陳蘭:十五回,袁術(shù)將,
陳珪:十六回,陳登父。
陳紀(jì):十七回,袁術(shù)將,操擒殺。
陳震:二十六回,南陽人,字孝起,袁紹謀士。歸劉,
陳橫:十五回,劉繇部將,為蔣欽射死。
陳孫:三十四回,江夏賊,為張飛殺。
陳氏:三十四回,劉表前妻,生子劉琦。
陳就:三十八回,黃祖將,為呂蒙斬。
陳矯:五十一回,曹將,為劉備軍擒放,后為兵部尚書。
陳應(yīng):五十二回,桂陽管軍校尉,會使飛叉,為趙云斬。
陳群:五十八回,字長文,治書侍御史、鎮(zhèn)軍大將軍,司空。
陳式:七十一回,蜀軍牙將,為夏侯淵擒,后放回。后取箕谷,兵敗,為諸葛亮斬。
陳造:九十五回,魏將,為馬岱斬。
陳泰:一百七回,魏尚書。
陳泰:一百七回,郭淮副將。
陳騫:一百十一回,魏安東將軍。
陳俊:一百十二回,魏將。
陳元:一百二十回,羊祜部將。
程曠:一回,十常待之一。
程遠(yuǎn)志:一回,黃巾軍,為關(guān)羽所殺。
程普:五回,右北平土垠人,字德謀,使鐵脊蛇矛。
程昱:十回,東郡東阿人,字仲德。
程秉:三十八回,字德樞,汝陽人。東吳謀士。
程咨:四十四回,程普長子。
程銀:五十八回,韓遂將,為曹軍殺。
程畿:八十一回,蜀軍參謀。兵敗,自刎亂軍中。
程武:九十二回,程昱子,參軍。
岑晊:六回,南陽人,字公孝,江夏八俊之一。
岑壁:三十二回,袁譚將,為呂曠斬。
岑威:一百二回,魏鎮(zhèn)遠(yuǎn)將軍,為王平斬。
岑昏:一百二十回,吳中常侍。為眾臣碎割。
成廉:十一回,呂布將。為樂進射殺。
成宜:五十八回,韓遂將,為夏侯淵殺。
成何:七十四回,于禁督將。
成倅:一百十二回,魏將。為司馬昭斬。
成濟:一百十四回,魏將。為司馬昭斬。
曹節(jié):一回,十常待之一。
曹操:一回,沛國譙郡人,字孟德,小字阿瞞。遇鬼驚風(fēng)病故。
曹嵩:一回,操父,本姓夏侯,曹騰養(yǎng)子。為張闿亂軍所殺。
曹騰:一回,中常侍。
曹仁:五回,字子孝,病亡。
曹洪:五回,字子廉,
曹德:十回,曹嵩之弟。為張闿亂軍所殺。
曹豹:十回,呂布之泰山,為張飛殺。
曹性:十一回,呂布將,射瞎夏侯敦一眼,為其所殺。
曹氏:十六回,曹豹女,呂布次妻。
曹昂、十六回,曹操長子,張繡軍殺。
曹安民:十六回,曹操侄,張繡軍殺。
曹丕:三十二回,字子桓,卞氏長子。廢獻帝為王。后感寒疾亡。
曹植:三十四回,卞氏三子。字子建。
曹氏:六十六回,曹操女,獻帝貴妃,伏后死,為后。 曹純:五十一回,曹仁弟,
曹休:五十六回,大將軍,大司馬,兵敗石亭,疽發(fā)背而亡。
曹永:五十八回,曹仁部將,為龐德殺。
曹彰:六十八回,卞氏次子,字子文。黃須兒,勇而無謀。
曹熊:六十八回,卞氏四子,曹操死不奔喪,自縊。
曹真:八十四回,大將軍,大司馬,字子丹,為諸葛亮氣死。
曹睿:九十一回,字元仲,為甄氏生,魏明帝。遇冤魂索命,病亡。
曹遵:九十三回,曹真宗弟,為魏延斬。
曹宇:一百六回,曹丕子,燕王
曹芳:一百六回,曹睿乞養(yǎng)之子,字蘭卿,為王。被司馬師廢。
曹爽:一百六回,曹真子,字昭伯,大將軍,為司馬懿斬。
曹羲:一百六回,曹爽弟,中領(lǐng)軍。為司馬懿斬
曹訓(xùn):一百六回,曹爽弟,武衛(wèi)將軍。為司馬懿斬
曹彥:一百六回,曹爽弟,散騎常侍。為司馬懿斬
曹文叔:一百七回,曹爽從弟。
曹據(jù):一百九回,曹睿弟,彭城王。
曹髦:一百九回,字士彥,曹霖子。高貴鄉(xiāng)公,為王。為成濟殺。
曹霖:一百九回,曹丕孫,曹髦父,東海定王。
曹奐:一百十四回,曹宇子,原名璜,字景明,司馬昭立為王。為司馬炎廢為陳留王。
蔡邕:一回,議朗、侍中,字伯喈。王允縊死。
蔡瑁:六回,襄陽人,赤壁之戰(zhàn)為曹操殺。
蔡陽:二十六回,曹將,為關(guān)羽所殺。
蔡氏:三十四回,蔡瑁姊,劉表妻,劉琮母。為于禁軍殺。
蔡中:三十四回,蔡瑁族弟,為甘寧殺。
蔡和:三十四回,蔡瑁族弟,為周瑜祭旗。
蔡勛:三十四回,蔡瑁族弟。
蔡(王熏):四十五回,蔡瑁弟,為甘寧殺。
蔡琰:七十一回,即蔡文姬,蔡邕女。
蔡林:一百八回,吳都督,降魏。
淳于瓊:三回,左軍校尉,袁紹將。失烏巢,為紹斬。
淳于導(dǎo):四十一回,曹仁部將,為趙云殺。
淳于丹:八十四回,吳將。
崔毅:三回,十常侍亂政辭官歸莊,救獻帝。
崔烈:三回,崔毅兄。死于國難。
崔勇:十三回,郭汜將,為徐晃殺。
崔琰:三十三回,字季珪,清河?xùn)|武人,青州別駕,為操待為上賓。后不滿操為魏王,杖殺獄中。
崔州平:三十七回,博陵人,諸葛亮友。
崔禹:八十二回,朱然部將,為張苞擒,斬。
崔諒:九十二回,魏安定太守,兵敗詐降,為張苞殺。
崔夫人:一百十八回,劉諶妻。
昌豨:十八回,泰山寇,
昌奇:六十七回,楊任部將,為夏侯淵斬。
單于:三十三回,烏桓老大。
車胄:二十回,曹將,車騎將軍。為關(guān)羽殺。
常雕:八十五回,曹仁將,為朱桓殺。
爨習(xí):九十一回,蜀偏將軍。
徹里吉:九十四回,西羌國王 D
董卓:二回,隴西臨洮人,字仲穎。
董重:二回,國舅,驃騎將軍。自刎。
董太后:二回,劉萇之妻,漢靈帝之母。為何后廢害。
董旻:三回,董卓弟。
董璜:八回,董卓侄。
董母:九回,董卓母。
董承:十三回,國舅。衣帶詔事發(fā),為操殺。
董昭:十四回,濟陰定陶人,字公仁,洛陽令。進言加九錫。
董襲:十五回,字元代,會稽余姚人。東吳將,濡須戰(zhàn),淹死江中。
董貴妃:二十四回,董承妹,為操縊死。
董和:六十四回,劉璋將,益州太守,字幼宰,南郡枝江人,
董祀:七十一回,蔡琰夫。
董衡:七十四回,曹操七軍領(lǐng)軍將校,為龐德斬。
董超:七十四回,曹操七軍領(lǐng)軍將校,為龐德斬。
董治:七十九回,治曹操陵事。
董允:八十五回,蜀黃門侍郎。
董厥:八十七回,蜀掾吏。國亡憂死。
董荼那:八十七回,孟獲第二洞元帥。為張嶷擒。釋后為獲所殺。
董禧:九十二回,曹將,為關(guān)興殺。
董尋:一百五回,魏司徒,諫言被廢為庶人。
董朝:一百十三回,吳中書郎。
丁原:三回,字建陽,荊州刺史,為呂布?xì)ⅰ?
丁管:四回,尚書,為董卓害。
丁奉:三十八回,廬江人,字承淵。
丁斐:五十八回,渭南縣令。
丁夫人:六十八回,曹操元配,無出,被黜。
丁儀:七十九回,字正禮,與丁廙兄弟,曹植友,沛郡人,為許褚擒,曹丕殺。
丁廙:七十九回,字敬禮,與丁儀兄弟,曹植友,沛郡人,為許褚擒,曹丕殺。
丁咸:九十一回,蜀篤信中郎將。
丁立:九十七回,蜀將,病亡。
丁謐:一百六回,曹爽門客,字彥靖。為司馬懿斬
丁封:一百十七回,吳將,
典韋:十回,陳留人。張繡軍殺。
典滿:十七回,典韋子。
鄧茂:一回,黃巾軍副將,為張飛所殺。
鄧龍:三十八回,黃祖將,為甘寧殺。
鄧義:四十回,荊州治中。降曹。
鄧芝:六十五回,蜀將,降劉。義陽新野人,字伯苗,漢司馬鄧禹之后。為田續(xù)殺。
鄧銅:九十七回,蜀將,病亡。
鄧飏:一百六回,曹爽門客,字玄茂,鄧禹之后。為司馬懿斬。
鄧艾:一百七回,義陽人,字士載,口吃。
鄧忠:一百十一回,鄧艾子,
鄧程:一百十三回,吳官。
鄧敦:一百十五回,魏前將軍。為司馬昭斬。
鄧良:一百十八回,蜀駙馬都尉。降魏。
鄧賢:六十回,劉璋將,為黃忠射殺。
鄧賢:九十四回,孟達甥,出首孟達。
杜遠(yuǎn):二十七回,廖化同伴,為其所殺。
杜襲:六十六回,漢侍中。
杜襲:七十一回,夏侯淵部將,
杜瓊:八十回,蜀議曹、諫議大夫。
杜路:八十二回,洞溪漢將,兵敗降吳。
杜微:九十一回,蜀尚書。
杜義:九十一回,蜀裨將軍。
杜祺:九十一回,蜀武略中郎將。
杜睿:一百二回,蜀將。
杜預(yù):一百二十回,晉鎮(zhèn)南大將軍。
段珪:一回,十常待之一。為閔貢殺。
段煨:十七回,殺李傕有功封漢蕩寇將軍。
戴員:三十八回,丹陽督將,謀殺孫翊,為傅嬰、孫高殺。
戴陵:九十九回,魏將,
竇武:一回,漢靈帝時大將軍。
督郵:二回,官名。
貂嬋:八回,王允歌伎,呂布妾。
黨均:一百十三回,魏官,襄陽人。
朵思大王:八十九回,禿龍洞洞主,死于亂軍。
帶來洞主:九十回,孟獲妻弟,八番部長。
大喬:二十九回,孫策妻。
歷史劇《虎嘯龍吟》中,公元228年,東吳的大都督陸遜利用地形優(yōu)勢,以區(qū)區(qū)五萬人馬在石亭擊敗曹休的十余萬大軍,直接將曹丕的四位托孤大臣干死一位,也為司馬懿掃滅了一個政敵,看到這里,我就對這位于荊州計擒關(guān)羽、于夷陵燒敗劉備致其抑郁而死的東吳名將推崇備至,同時我更期待蜀國的諸葛亮拖死司馬懿的另一政敵曹真,直至冢虎司馬懿與臥龍諸葛亮的巔峰對決!
北伐的諸葛亮
不過,鑒于電視劇播出緩慢,所以探討的是十余年后的公元245年,建功立業(yè)頗多的陸遜卻被吳帝孫權(quán)逼死!
在石亭大敗曹休的東吳名將陸遜
這是為什么呢?
本人認(rèn)為,孫權(quán)逼死陸遜,主要在于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晚年的孫權(quán)性情暴戾猜忌嗜殺,而早年能對孫權(quán)獵虎、酗酒、一意孤行等不當(dāng)行為進行勸阻的張昭、顧雍、諸葛瑾等大臣們早已逝世,這導(dǎo)致孫權(quán)對內(nèi)瘋狂殺人時更加肆無忌憚。
青壯年時的孫權(quán)于即位初期,在用兵上雖進攻不足但防守有余,在治國上雖越漢粗安但和諧安定,在用人上雖軍權(quán)旁落但知人善任,在外交上雖朝魏暮蜀但左右逢源。
壯年時意氣風(fēng)發(fā)的孫權(quán)
在統(tǒng)兵作戰(zhàn)方面,孫權(quán)有周瑜統(tǒng)兵先詐降再火攻,則奸雄曹操鎩羽于赤壁;有呂蒙統(tǒng)兵先示弱再偷襲,則悍將關(guān)羽兵敗身死于荊州;有陸遜統(tǒng)兵先誘敵再后發(fā)制人,則梟雄劉備、宿將曹休先后敗愧致死;有賀齊、諸葛恪統(tǒng)兵,則久平不定的山越集體投降化敵為友……
直言敢諫的骨鯁老臣張昭
在生活作風(fēng)方面,孫權(quán)之有張昭,猶如唐太宗之有魏徵,壯年氣盛的他,雖有熱衷獵虎之弊習(xí),卻無太康失國之患;雖有酗酒無度之歪風(fēng),卻無紂王飲酒誤國之禍;雖有一意孤行致使將士枉死遼東之愚舉,卻無惱羞成怒冤殺賢臣之惡行……
一言以蔽之,生子當(dāng)如孫仲謀,這是當(dāng)時最牛的曹操對壯年孫權(quán)的高度評價,也是對孫權(quán)前半生的精確概括。
然而,是人都會老,是老都會昏庸。晚年的曹操如此(對付關(guān)羽時想遷都),晚年的劉備如此(對付陸遜時大意),晚年的孫權(quán),更是難以例外。
晚年的孫權(quán),重用校事呂壹監(jiān)視百官,搞得朝野上下人人自危;既立太子又寵愛魯王,導(dǎo)致朝野百官結(jié)黨互斗家國不寧;廢掉賢德儲君冊立孤弱幼子埋下死后亂國禍源;借兩宮之爭大肆屠殺江東豪族埋下亡國禍根……
懂得與孫權(quán)相處的賢相顧雍
可惜,晚年的孫權(quán)在胡作非為時,已沒有張昭、顧雍、諸葛瑾等賢臣勸諫規(guī)正,而老資歷的陸遜在頻繁上疏勸諫孫權(quán)時,孫權(quán)感受到的不是張昭那種倚老賣老不聽不敬老不愛賢的無可奈何,不是顧雍那種沉靜規(guī)諫老成謀國的心安理得,不是諸葛瑾那種肝膽相照生死不負(fù)的君臣相得。相反,晚年猜忌成性的孫權(quán),感受到的是陸遜倚仗軍功仗勢欺人的氣勢咄咄,感受到的是陸遜干預(yù)帝王家事意圖將來圖謀不軌的磨刀霍霍,感受到的是陸遜勾結(jié)諸多江東豪族結(jié)黨營私的暗影綽綽。
千里駒大將曹休的一生是怎樣的
千里駒大將曹休的一生是怎樣的,曹休字文烈,是曹操的族子,曹操對他如同親兒子,稱贊他是”千里駒“,他具有軍事才能,統(tǒng)帥虎豹營,在多次戰(zhàn)爭中大放異彩,是不可多得的將才,無愧與千里駒的稱號。
千里駒大將曹休的一生是怎樣的1 曹休字文烈,是曹操的族子。
曹操早年起兵討伐董卓時,曹休就前往投奔。所以,曹操對待曹休如同親生兒子一般,還稱贊他為“千里駒”。
公元218年,曹操任命曹休為參軍協(xié)助曹洪,攻打鎮(zhèn)守在下辨的蜀軍將領(lǐng)吳蘭。此戰(zhàn)中,曹休向曹洪獻上疑兵之計,成功拿下吳蘭,擊破蜀軍。
公元220年曹丕稱帝后,任命曹休為領(lǐng)軍將軍,封東陽亭侯。魏國大將軍夏侯惇去世后,曹丕任命曹休為鎮(zhèn)南將軍,接替夏侯惇屯駐汝南郡召陵縣抵御孫權(quán)。曹休到任后,立即率軍燒掉吳軍設(shè)在蕪湖的數(shù)千軍營。
公元222年,曹休跟隨曹丕征討東吳,多次大勝吳軍。魏明帝曹叡即位后,曹休進封長平侯,官至大司馬,成為曹魏軍隊的最高統(tǒng)帥。公元228年,曹休因為在石亭之戰(zhàn)中大敗而憂郁煩悶,導(dǎo)致背上毒瘡發(fā)作,不久便含恨去世。曹休作為曹家千里駒,馳騁疆場,鮮有敗績,卻因為一次戰(zhàn)敗最終抑郁而亡,實在令人惋惜。
千里駒大將曹休的一生是怎樣的2 大多數(shù)喜歡三國故事的朋友都知道,曹魏有很多將領(lǐng)都是曹操的本家。比如著名的曹洪、曹仁,還有夏侯氏的夏侯淵、夏侯惇,都是曹操的自家人。而我們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也是曹操宗族中的一位將領(lǐng)。他是曹操的子侄輩,曹休。相對于他叔叔們的聲名顯赫,曹休顯得略微默默無聞,而真實的歷史之中,曹休又是怎么樣一個人呢?今天我們就根據(jù)真實的史料,描述曹休的一生,希望給讀者們一個線索。
曹休雖然輩分較小,但是他嶄露頭角的時候卻不早。早在黃巾作亂時期,剛過十歲的曹休就攜母到吳郡避難。公元189年,曹操起兵。曹休不遠(yuǎn)千里從吳郡投靠曹操。曹操非常喜歡這個遠(yuǎn)房侄子,覺得他異于常人必成大器,將他稱作曹家的千里駒,讓他和曹丕共處。
年少的曹休一直跟隨曹操南征北戰(zhàn),而當(dāng)虎豹騎建立后,曹操也讓他加入了這支軍隊。
統(tǒng)帥虎豹騎,被稱為千里駒,曹休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到了漢中之戰(zhàn),曹休隨軍出征。部隊的統(tǒng)帥是曹洪,但曹操卻讓曹休成為真正的主帥。在面對萬人敵的張飛之時,曹洪根據(jù)曹休的.意見,揮軍擊敗了吳蘭,張飛也因此退走。這也讓這場戰(zhàn)斗中的曹休大放異彩。
曹丕稱帝之后,委任曹休為鎮(zhèn)南將軍。此時沒多久關(guān)羽敗亡,魏吳兩國已經(jīng)出現(xiàn)關(guān)系裂痕。孫權(quán)有所圖謀后,曹休立刻出兵擊敗吳將全琮。緊接著,曹丕三路伐吳,曹休所率部隊擊敗呂范,由于其他兩路部隊?wèi)?zhàn)況不佳,最終撤兵。
三年后,曹丕病逝。曹休與曹真、陳群、司馬懿成為輔政大臣。與此同時,曹休不斷對吳用兵,攻下了皖城,不斷有吳國將領(lǐng)投降。而由于其突出的貢獻,曹休被朝廷加封為大司馬,成為了全國最高軍事統(tǒng)帥。
然后忍辱了很久的吳國君臣還是策劃了一場陰謀。周魴前后寫了七封情真意切的信給曹休聲稱自己要投降。而此時的曹休在連續(xù)的勝利之后心態(tài)不免有些膨脹,于是決定甘愿冒這個險,去接受投降。
曹休在上書曹叡之后,領(lǐng)兵出征。曹休很快就深入石亭,被等待已久的陸遜等人埋伏,自恃兵強馬壯的曹休并沒有立刻退兵,而是選擇了與吳軍鏖戰(zhàn)。但畢竟是突襲,很快曹軍就開始潰退,被吳軍俘殺上萬人。而在曹休部將王凌的拼命突圍之下,曹休與賈逵會和,擊退了追擊的吳軍。
回到揚州的曹休仿佛一下子老了十歲,即使曹叡下了詔書表達了寬慰,曹休仍然很快抑郁病發(fā)而亡。
曹休少年英才,十多歲便被曹操稱為千里駒。三十多年的戎馬生涯,南征北戰(zhàn)幾乎沒有敗績,稱他作一句名將,與曹魏甚至整個三國對比,也不遑多讓了。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種從無敗績,才讓曹休在面對真正的失敗的時候,如此脆弱,不堪一擊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919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