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秦始皇的遺詔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根據(jù)《史記》當中的記載,秦始皇嬴政在臨終前,寫下了讓扶蘇回到咸陽主持大局的遺詔,雖然沒有明白寫下讓扶蘇繼承皇位,但是這樣的安排已經(jīng)足夠說明一切了,只是后來被趙高篡改,毀了秦朝的未來。不過,雖然《史記》是這樣記載的,但是那份遺詔畢竟司馬遷也沒見過,究竟遺詔上面真的寫了這樣的話嗎?
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在第五次也最后一次巡行途中去世。五次巡行也是秦始皇行程最遠、歷時最長、最為壯觀的一次。
秦始皇是巡行到平原津后病倒了,得了什么病歷史上沒有記載,《史記》記載死亡的日子是“七月丙寅”。由于病情不斷惡化,他開始準備遺囑?;实鄣倪z囑稱“遺詔”?!妒酚洝だ钏沽袀鳌酚涊d,秦始皇寫給長子扶蘇的信只有十二個字:“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眱热莘浅:唵危@是皇帝的臨終遺囑,意義重大。
扶蘇因在焚書坑儒時勸諫秦始皇而被貶到北邊的上郡,負責監(jiān)視指揮修建直道的蒙恬。秦始皇給扶蘇所下遺詔的意思是:“把軍隊委托給蒙恬,到咸陽與我的靈柩相會,然后將我埋葬。”秦始皇大概已經(jīng)意識到自己的病不可能捱到回咸陽。如果死在巡行途中,遺體要被送回咸陽。秦始皇的巡行路線是從北邊的長城經(jīng)直道回到咸陽。蒙恬和扶蘇所在的上郡就在這條路線上,讓他們趕到咸陽與死去的秦始皇相見并不是件困難的事情。
秦始皇想將自己的靈柩和葬禮儀式都委托給扶蘇,讓蒙恬將軍的軍事勢力作做的后盾。喪禮是在棺前舉行一系列儀式,葬禮則是將棺埋入墓穴的儀式。在古代中國,喪禮同時也是太子即位皇帝的場合。埋葬時將棺埋入地下,用版筑夯實墓穴,在地上修筑墳丘。此前的建設工程是征發(fā)刑徒進行的,下葬則由征調的士兵完成。秦始皇原本也希望這件事由蒙恬率領的軍隊來完成。
總之,這份遺詔認可長子扶蘇為秦始皇的繼承人。
但是《史記》也記載,秦始皇臨死前給長子扶蘇的遺詔被趙高銷毀了,在他死后,趙高偽造了兩份遺詔,這對秦始皇死后的政治形勢產(chǎn)生了決定性影響。
秦始皇死后,趙高、胡亥、李斯三人進行了秘密活動。他們將秦始皇在沙丘立的遺詔毀掉,偽造了新的詔書。偽詔有兩個,一是立胡亥為太子,一是分別賜扶蘇、蒙恬死罪。由于秦始皇已經(jīng)死了,用秦始皇的璽印在新寫的文書上封印并不是一件難事。
趙高等人用辒辌車(密閉的箱形車,通過開閉小窗調節(jié)溫度)運載秦始皇的遺體,知道這件事的只有趙高等三人和近臣五六人。在秦始皇生前服侍他的宦者仍同乘一輛車,跟秦始皇活著時一樣奉上膳食,并裁決上奏文書。他們載著秦始皇遺體,偽裝成和秦始皇活著時一樣,按照原來的路線繼續(xù)巡行。巡行隊伍從井陘穿過太行山脈,甚至特意北上到北邊長城所在的九原郡,由于天氣炎熱,尸體開始散發(fā)出腐臭味。于是他們在車上放了一石(30千克)鮑魚,以掩蓋尸臭味。
秘密運送遺體的一行人,從蒙恬剛剛竣工的軍事道路直道急速返回咸陽。這是秦始皇第一次走直道,卻是在死后。在最后這段行程中,胡亥、趙高、李斯按照秦始皇活著時的樣子侍奉已經(jīng)死去的秦始皇,因此那些不明真相的人都以為秦始皇還活著。他們若能騙過同行的臣下,地方上的人就更不可能知道。他們在長城一定做出了威懾匈奴的舉動—如果匈奴知道秦始皇已經(jīng)死了,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會越過長城來。騙過匈奴人后,一行人進入直道,一口氣直奔咸陽。
趙高一行人是否經(jīng)過扶蘇和蒙恬所在的上郡呢?他們確實偽造了兩份詔書,一份詔書立胡亥為太子,一份詔書派使者到扶蘇、蒙恬那兒賜他們死罪。扶蘇根本沒有想到這時父親已經(jīng)死了,趙高他們以“扶蘇曾向父親進諫屬于不孝之舉”為理由,賜劍給他,扶蘇毫不遲疑自殺了。蒙恬感覺事情蹊蹺,被監(jiān)禁在陽周。趙高一行回到咸陽后立即發(fā)喪,隨后舉行了大行的喪禮?;实鬯篮笊形创_定謚號時稱“大行”。做了太子的胡亥即位,成為新的皇帝?!岸馈笔侨〈u號的死后稱號,胡亥當時的稱呼就是“皇帝”,而眼前躺在靈柩里的秦始皇卻是“大行”,他被正式埋葬后才開始被稱作“秦始皇”。
司馬遷本人是一個治學非常嚴謹?shù)娜?,他為了真實記載歷史,甚至不惜得罪漢武帝,而受宮刑(閹割),所以他肯定不會編造歷史和篡改歷史。
胡亥把大秦弄亡了,殺扶蘇也是事實,蒙恬也是被胡亥矯詔賜死的,于是二世矯詔登基似乎也就成了事實。
歷史真相真的是這樣嗎?如果胡亥真的是矯詔登基的話,那歷史上的漏洞就太多了。
我們試著來分析一下:
1.公元前209年7月,陳涉吳廣開始造反了。打出的口號是:“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史記陳涉世家)。陳勝,吳廣是怎么知道遺詔是立扶蘇為帝的事的?胡亥是在公元前210年9月份繼位,
第2年,公元前209年7月,陳勝吳廣便開始造反了。
并打出了是自己公子扶蘇部下的旗號
史記陳涉世家:當立者乃公子扶蘇,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
陳涉(陳勝)只是一個偏遠農(nóng)村的普通農(nóng)民,他怎么會知道如此機密的皇宮秘事呢?
這有兩種可能:
第一:遺詔傳位公子扶蘇,這種說法是廣為流傳的。
第二:遺詔傳位扶蘇,這種說法是陳勝自己杜撰的出來的。
我們先假設第一種情況:這種說法是流傳出來的。
那問題來了,疑問一:
秦二世登基剛滿10個月,他矯詔登基,這種說法已經(jīng)在天下人盡皆知了,連陳勝這種偏遠地區(qū)農(nóng)村的農(nóng)民都知道了。是誰將事實真相流傳出來的?
根據(jù)《史記李斯列傳》中記載:當時參與矯詔的人只有趙高,李斯和胡亥這三個人。我們用排除法,
首先:我們將胡亥排除掉。
其次:我們將趙高排除。(因為按史記中的說法,趙高是整個事件的始作俑者,是他挑起了秦二世篡位的心,并威逼利誘李斯來一起做這個事。所以趙高不可能對任何人講這個事情)。
最后:排除了上面兩人,剩下只有一個李斯。
但又出了一個新的問題,疑問二:
假如是李斯流傳出來的話,等到流傳的結果天下皆知的時候(包括陳勝這個偏遠山區(qū)農(nóng)民都知道的時候),我們有理由相信趙高和胡亥肯定也知道這個事。
而以趙高和胡亥的性格,像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一旦有流傳出去的苗頭,他們一定會早早的把李斯家所有人殺光,以求杜絕消息流傳和死無對證。
可事實的真相是:
陳勝是公元前209年7月份開始造反(那個時候已經(jīng)流傳出了二世矯詔登基的說法)
李斯是一年后,公元前208年7月被殺的(這其間他的長子李由還在三川郡抵抗過陳勝的叛軍)。
說到這兒,我們基本上可以把李斯的嫌疑給排除了。
最有可能泄露矯詔秘密的三個重要人物,秦二世胡亥和李斯都被排除了。
那就只剩下一個事實:即陳勝所說的遺詔傳位給公子扶蘇,是他自己杜撰的,為給造反找一個由頭!
2.我們既然排除了李斯和趙高矯詔篡位的可能,那是不是就是說秦始皇遺詔就是讓胡亥登基?從史記李斯列傳里,我們可以看出秦始皇給扶蘇的信內容是這樣的:“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
這句話的意思說:讓扶蘇把軍權交給蒙恬,讓扶蘇自己到咸陽來參加秦始皇的葬禮。沒有明確說讓扶蘇來做太子,或者說死后登基這樣的話。
那個時候秦始皇的身體已經(jīng)油盡燈枯了,如果他說他真的想傳位給扶蘇,他怎么可能在如此緊急的事情上說法含糊呢?
那會不會是因為秦始皇已經(jīng)快死了,沒有時間來寫清楚讓扶蘇登基這樣的話呢?
但《史記》里有這樣的話:書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就是說,秦始皇已經(jīng)說完了他想說的話,信也都已經(jīng)封裝好了,只是沒有交給送信的人,然后秦始皇死了),
看來并不是說秦始皇沒有時間將帝位傳給扶蘇這樣的話寫在信上,而是他根本沒有這么做!
于是事實的真相漸漸浮現(xiàn)在我們面前:始皇帝嬴政也確實把皇位傳給了胡亥了。秦二世胡亥,李斯,趙高的確是矯詔了,但矯詔的內容是賜死長公子扶蘇以及帶兵大將蒙恬。
秦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tǒng)王朝,卻經(jīng)二世而亡。如此雄武壯麗的王朝猝然倒地,很多人說因為趙高和李斯合謀篡改秦始皇遺詔,并且矯詔賜死了長子扶蘇的緣故。因為本性純良的扶蘇如果繼位,說不能會改弦易張,修改秦朝的政治制度,把秦朝變得更人性化一些,使秦朝的國祚可以延續(xù)長久一點。不過,大家做上述設想的時候,似乎都忽略了一個問題:秦始皇真的想傳位給扶蘇嗎?
大家之所以認為秦始皇會傳位給扶蘇,無非是因為秦始皇的臨終詔書。依照司馬遷《史記》記載,始皇帝臨終前留下一封加蓋玉璽的詔書,詔書上說:召長子扶蘇回咸陽參加葬禮。由此,大家就認為,這封詔書是秦始皇在暗示由扶蘇繼位。然而,秦始皇想立個繼承人,還需要暗示這么復雜嗎?
秦始皇是一統(tǒng)六國的雄君圣主,他13歲繼位秦王,21歲親政,擊破王弟成蟜和長信侯嫪毐的叛亂,驅逐權傾朝野的呂不韋。焚過書,坑過儒,長城頂上斗地主。如此英雄人物,他如果想立扶蘇為二世皇帝,用得著?暗示??而除了詔書之外,其實還有一個程序問題。經(jīng)歷過數(shù)次殘酷政治斗爭的秦始皇,怎會不知繼承人傳承的厲害?如果真的是要立扶蘇為太子,怎么就只寫了個讓扶蘇回京奔喪的詔書。以秦始皇篤信法家的作風,至少要召集隨駕的大臣宗親貴族,發(fā)明詔以正扶蘇的太子之位,然而這些手續(xù)都沒有。
或許有人說,秦始皇病情緊急,來不及召集大臣,只能匆匆留下詔書。然而就算是病情緊急,能留下?與喪會咸陽而葬?,卻不能在寫?立扶蘇為太子??豈不是很滑稽!因此,秦始皇并沒有想要傳位給扶蘇。那他為什么還要單獨給扶蘇下一道?與喪會咸陽而葬?的詔書呢,這豈不是在做無用功?如此雄才大略的君主,自然不會做無用功,而他的這道臨終詔書,確實也是意味深長。
秦始皇的臨終詔書到底有幾個意思?
我們想要弄明白秦始皇臨終詔書到底有幾個意思,就必須先搞清楚為什么秦始皇不想立扶蘇為太子。秦朝以法家(商鞅)變法而發(fā)跡,繼而又因為李斯、尉繚等法家傳承者的加入而愈發(fā)強大。因此,統(tǒng)一六國之后的秦始皇篤信法家,對于其他學說是不屑一顧的,甚至還做出過焚書坑儒的事情。與秦始皇不同的是,他的長子扶蘇本性寬仁,很欣賞儒家的政治思想。于是,在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他就站出來替儒家說話,但也因此被始皇帝責罰前往邊疆戍關。
所以,秦始皇不想立扶蘇為太子,根本的原因是政見不同。秦朝是靠法家得了天下,秦始皇自然而然認為法家能得天下,自然也能治理天下。為此,秦始皇在官員任命上,就傾向于任命法家一系的官員。同時,為了貫徹法家思想,秦始皇還要求秦朝的各級官員必須學習律法,仕子則必須向官員學習法律。由此,由秦始皇親自指導,李斯等人密切配合執(zhí)行,秦朝構建了從官員到預備官員,再到社會各階層的嚴密法學體系。
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始皇帝的臨終遺詔,就有點細思極恐了。在始皇帝周圍一圈官員都是法家派系的情況下,要召一個儒家學派的嫡長子回來參加葬禮,是什么意思?其目的,就在于提醒身邊的法家派系:我要升天了,你們的皇長子就要回來了,他是儒家學派的,我沒有立他當太子。該怎么辦,你們自己想去吧!
始皇帝這招玩的漂亮?。≈雷约河捅M燈枯,而?廢長立幼?顯然不是倉促間可以完成的,主要的大臣是不是要談一下,宗親貴族是不是要談一下,好讓大家都統(tǒng)一一下思想。然而這個過程太漫長,可能大臣們還沒有到,始皇帝就咽氣了。于是,他玩了這么一個把戲,發(fā)出了一封似是而非、含含糊糊的詔書。既尊重了嫡長子制度,還沒有承擔殺子的壞名聲,最妙的是還沒有真的立扶蘇為太子。
小編想到這里的時候,也希望是小編自己的意淫,小編也希望臨終前的始皇帝更愿意立一個寬仁的皇子,以此來彌補自己苛政的過失。然而小編又想,如果秦始皇真是這樣想的話,他只要在遺詔里說一句?立扶蘇為太子?,李斯還敢和趙高合謀么?正是因為遺詔本身似是而非、含含糊糊,李斯才能被趙高成功的拉下水,而被他們冊立的秦二世胡亥,難道不是完全繼承了始皇帝的法家國策么?從結果來看,繼位的皇帝完全忠實于自己定下的國策,難道不是始皇帝想要的么?
我們或許真的錯怪了李斯,或許當趙高找到李斯的時候,李斯就已經(jīng)明白了始皇帝的真正遺詔。只是他也沒有想到,秦二世這么快就能毀掉這諾大帝國。正所謂: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922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楊玉環(huán)到底有多漂亮楊玉環(huán)嫁給唐玄宗后···
下一篇: 許褚,金剛大力士,一生救了曹操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