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秦孝公還在商鞅會死嗎?至少不會被五馬分尸吧!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縱觀中國歷史,王朝崛起之路可謂是波瀾壯闊。在動蕩變革的五百多年的戰(zhàn)國歷史中,秦國無疑是崛起的代名詞。正如歌手陳冰在《崛起》一歌中所唱的“男兒壯懷賽柔腸, 秦川自古帝王鄉(xiāng)?!鼻貒绕鹬吩缫炎C明:秦川自古帝王鄉(xiāng)。
而成就秦國崛起的,當(dāng)屬商鞅變法。而商鞅變法中最為關(guān)鍵的有兩個人物,那便是秦孝公和商鞅。秦孝公以一篇《求賢令》而結(jié)識了商鞅,商鞅因一篇《求賢令》而選擇了秦國。最終,秦孝公與商鞅兩人嘔心瀝血、披荊斬棘地在秦國開創(chuàng)了一個變法時代,秦國的歷史從此翻開了新的篇章。
然而,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因病去世,年僅43歲,可謂是英年早逝,中道崩殂。秦孝公逝世后,對秦國政壇的影響是毀滅性的,國內(nèi)保守派勢力瞬間得以浮生,最后逼迫剛剛繼位的秦惠文君嬴駟車裂了商鞅。商鞅之死,對于商鞅而言,無疑是一場悲劇。
此時,我們不僅要問:假如秦孝公沒有英年早逝,那么商鞅是否能夠得到善終呢?這個問題,便是本文要重點探討的內(nèi)容:
首先,本人認為:即使秦孝公不英年早逝,商鞅也不能善終,但至少不會是車裂而死。以下是本人如此論斷的原因:
其一:在王權(quán)和皇權(quán)社會,變法者未能善終是一條歷史鐵律
正如古語所云: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這是一條歷史的鐵律,在中國歷史上幾乎是屢試不爽。而變法者在中國歷史上不能善終,同樣也是一條歷史鐵律,這主要是因為變法改革必定觸犯權(quán)貴群體的既得利益,勢必會引起保守勢力的觸底反彈。前有吳起之死,后有張居正死后被抄家,皆是明證。
商鞅雖在變法期間一直得到了秦孝公的強力支持,但變法完成后的秦國,已經(jīng)不需要商鞅這樣一位改變秦國命運之人了。換言之,秦國的發(fā)展戰(zhàn)略和未來走向已經(jīng)基本確定,法治框架和國家體制已經(jīng)基本成型,商鞅的作用自然與初來秦國之時不可同日而語。
因此,某種意義上來說,秦國變法成功之日,便是商鞅作用消解之時,便是商鞅悲劇到來之時。這一點,不僅適用于商鞅,也適用于中國古代歷史上那些為變法而死的改革變法者。于整個歷史格局來看,這不僅是一條鐵律,更是一場悲劇。而歷史鐵律,非人力即使是君主,也未能改變。
其二:為鞏固自己兒子嬴駟的王位,秦孝公也必然會除掉商鞅
即使秦孝公不英年早逝,即使秦孝公死在商鞅之后,商鞅也難逃一死。原因很簡單,在“家天下”的古代社會,最高權(quán)力的傳承無疑是一個王朝最為重要的問題。
商鞅憑一人之力而改變了秦國的歷史,以一人之才能確立了秦國耕戰(zhàn)并重的國家戰(zhàn)略。于秦孝公個人而言,商鞅是一位杰出的好兄弟、一位大恩人;而于秦孝公這個帝王身份而言,商鞅則是一個大威脅,至少對于他兒子嬴駟以后的統(tǒng)治而言是一個大威脅。為此,秦孝公必不敢因私廢公,而必定要除掉商鞅。但出于個人情感的因素,秦孝公肯定不會以車裂這樣殘忍的方式對待商鞅,充其量也就是逼商鞅自盡而死。
以上兩點,便是本人認為即使秦孝公不英年早逝,商鞅也不得善終的緣由。事實上,商鞅之死與商鞅變法之間本身就存在著一種必然關(guān)系,變法成功之日,商鞅死期也就不遠了。對商鞅而言,這是一場悲劇。但對秦國而言,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幸運呢?睿智的秦惠文王通過商鞅之死,借機徹底鏟除了秦國的保守勢力,想必九泉之下的秦孝公和商鞅都會安息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92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盤點古代的四位神童,他們有何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