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諸葛亮的扇子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nèi)容。
導語:諸葛亮千百年來都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完美形象,當年27歲的他被劉備請出山后,憑借雄辯的口才促成劉孫兩家聯(lián)盟,不久后又用一場赤壁之戰(zhàn)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為此劉備才能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拿下荊州和益州。劉備死后諸葛亮更是成為蜀漢的實際統(tǒng)治者,但他卻沒有取而代之,而是盡心盡力輔佐后主劉禪,繼續(xù)當蜀漢的參天大樹。很多人不理解,諸葛亮為何總是拿著一把扇子?其實這把扇子里面暗藏玄機,而且對他還有特殊的意義。到底是什么呢?我們繼續(xù)往下看。
原來諸葛亮少年時期就已經(jīng)在水鏡先生司馬徽那里學習,他和徐庶、龐統(tǒng)、崔州平等人都是同窗。但這些人的才華都比不上諸葛亮,為此年輕氣盛的諸葛亮有一種盛氣凌人的感覺。司馬徽知道驕傲會讓人墮落,于是提點諸葛亮讓他收下自己的態(tài)度,記得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的道理,不然以后他的成就將會有限。諸葛亮知道司馬徽說的意思,于是開始刻意壓制自己的姿態(tài),開始借助扇子來使自己靜心,因為扇子是文人墨客的標配,經(jīng)常拿著也不會覺得突兀。
諸葛亮嘗試這么做以后發(fā)現(xiàn)效果出奇的好,他每次想反駁人家,想刺激人家的時候都會下意識壓制自己的欲望,扇扇子就可以成功克制,由此已經(jīng)離不開扇子的輔助,哪怕刮風下雨都要拿著它。后來他結(jié)識荊州著名才女黃月英,她是大儒黃承彥的掌上明珠,兩人情投意合于是喜結(jié)連理。黃月英自然知道扇子對諸葛亮的意義,于是送一把蒲扇給諸葛亮,相當于兩人的信物,也就是后來諸葛亮一直拿的那把扇子。
加入劉備陣營后,因為經(jīng)常要隨軍出征,劉備建議他拿一把劍防身,但諸葛亮卻拒絕。因為他對自己的定位是一個軍師,軍師永遠不需要上陣殺敵,用劍沒有意義。假如敵軍可以破解自己的策略,攻破我方的陣營到他面前的話,那就意味著諸葛亮能力有限,不堪當此重任,送命也是怪不了別人。而且他拿著扇子可以讓將士們覺得一切都在他掌控之中,將士們安心了,制定出的策略也就能得到很好的執(zhí)行。
最后則是為了維系一個特殊的形象,因為戰(zhàn)亂年代所有征戰(zhàn)沙場的人都是標配著刀劍和鎧甲,兩軍對敵時壓根認不出誰是誰。但諸葛亮不僅要拿扇子,而且還要做輪椅車,這個顯眼的裝扮目的就是告訴敵人他在這里。因為他的名氣已經(jīng)很大而且智謀高超,不擔心被人攻破防線,這樣子還能起到打擊敵軍士氣的作用。
結(jié)語:看諸葛亮一生,雖然手無縛雞之力,但憑借胸中的韜略,總是可以把強于他數(shù)倍的敵人玩弄于股掌之間。哪怕是兵力強于他數(shù)倍的曹操,在諸葛亮的策略下也只能含恨敗北;哪怕是才華橫溢的司馬懿,在面對諸葛亮的時都表現(xiàn)出了深深的無力感,空有強悍的兵力都使不上勁。所以一個人的實力如何,并不是要看他帶了什么裝備,而且取決于他的謀略,他的城府還有他的統(tǒng)御力,諸葛亮被稱為古今第一完人名副其實。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93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