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孫權(quán)的故事,歡迎關(guān)注哦。
從孫權(quán)繼位到其執(zhí)政后期,在孫氏宗族眾多成員之中出現(xiàn)了四位奸佞之徒。他們不僅是孫權(quán)的至親,而且其中三位還是一家人。
第一位:孫輔。按族親論,孫輔是孫權(quán)的堂兄,孫羌的次子。而孫羌跟孫堅是一母同胞。按照族系排列,孫輔與孫權(quán)屬于同一支脈的血親。這層關(guān)系,除了孫權(quán)的兄弟外,在宗族當(dāng)中是最親近的人。
據(jù)《三國志宗室傳》載,孫輔早年喪父,由兄長孫賁一手撫養(yǎng)長大。孫堅在長沙舉兵時,孫賁攜帶家眷遠赴投靠。此后,孫賁在叔父孫堅的提攜和照顧下,屢建功績,位列帳下諸將之首。孫堅陣亡后,所部兵馬全部歸孫賁統(tǒng)領(lǐng)。對于孫賁而言,孫堅跟他不僅是至親,更有養(yǎng)育、知遇之恩。所以,孫策東渡時,孫賁不惜拋妻棄子,舍棄袁術(shù)給予的高官厚祿,毅然率部投靠孫策,輔佐其建立功業(yè)。
鑒于這一層血親關(guān)系以及孫賁早期做出的貢獻和犧牲,孫賁的弟弟孫輔成年后,自然也得到了孫策的照顧和器重。孫輔起初以揚武校尉統(tǒng)兵,孫策出征時一直將他帶在身邊,令其在戰(zhàn)斗中成長、建功。孫輔跟隨孫策期間的戰(zhàn)績非常突出,征討陵陽,生擒祖郎;進擊劉勛,攻占廬州。孫輔憑借著出色的戰(zhàn)績,被先后晉升為廬陵太守、平南將軍,授假節(jié)、交州刺史。
從這個角度看,孫策父子對孫輔兄弟都有知遇之恩。但是,孫策逝世后不久,孫輔卻沒能像他兄長那樣繼續(xù)輔佐孫權(quán)定鼎大業(yè)。據(jù)《典略》載,當(dāng)時孫輔認為孫權(quán)無法掌控東吳,于是遣使者送信給曹操,希望曹操帶兵南征平定江東。不過,送信的使者并沒能將信件交給從曹操,而是在途中被東吳士卒活捉,此信也落入了孫權(quán)之手。孫權(quán)念及血親之情沒有處決孫輔,而是把他幽禁起來,直至去世。
第二位:孫暠。按族親論,孫暠是孫權(quán)的堂兄,孫靜的長子。孫靜是孫堅最小的弟弟,按照族系排列,孫暠和孫輔一樣,都是跟孫權(quán)同一支脈的血親。據(jù)《吳書》載,孫權(quán)為孫策治喪期間,駐守烏程縣的定武中郎將孫暠,竟然趁機公然起兵叛逆,想要占據(jù)會稽,進而圖謀整個江東地區(qū)。
不過,孫暠的企圖未能得逞。孫暠行進至富春時。時任富春長的虞翻說出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措辭,并誓死捍衛(wèi)孫權(quán),結(jié)果將孫暠逼退。孫暠的結(jié)局如何,史料中沒有記載。不過,孫暠的叛逆行為,倒是對他的家族影響深遠。因為孫氏族子中的兩大巨奸,都是他的孫子。
第三位:孫峻。據(jù)《三國志孫靜傳》載,孫峻是孫暠的第三子孫恭的兒子。按照族系排列,孫峻是孫權(quán)的堂侄孫。據(jù)《三國志孫峻傳》載,孫峻繼承了先輩們的優(yōu)點,少年時便弓馬嫻熟,很有大將風(fēng)范。但是他本性惡劣,依仗宗親貴族的身份,在當(dāng)?shù)睾鞣菫椤⒆鲪憾喽恕?/p>
孫權(quán)在世時,孫峻還稍有忌諱,在孫權(quán)面前表現(xiàn)出一副忠君為國的模樣,致使孫權(quán)看走了眼,生前對他十分的信任和器重。孫權(quán)病重時,還特意將孫峻列入太子輔臣之中。
孫權(quán)病逝之后,孫峻沒有了約束,原形畢露,借機鏟除首輔大臣諸葛恪,從此獨霸東吳軍政大權(quán),成了東吳后期的第一大權(quán)臣。孫峻在任期間,毒殺太子,迫害忠良,惡事做盡,滿朝文武敢怒不敢言,宗族子弟幾次鋤奸都沒有得手。不過,孫峻最終也得到了報應(yīng),做了一場噩夢,活生生把自己給嚇?biāo)懒?,死時三十.
第四位:孫綝。據(jù)《三國志孫靜傳》載,孫綝是孫暠的長子,孫綽的兒子,孫峻的堂弟。按照族系排列,孫綝也是孫權(quán)的堂侄孫。
據(jù)《三國志孫綝傳》載,孫峻在臨死之前,把二十六歲的孫綝扶上了位。別看孫綝年紀(jì)不大,作惡的手段一點不比孫峻差。孫綝為了穩(wěn)固自己的地位,剛上位就誅殺了名將呂據(jù)、朱異及當(dāng)朝重臣滕胤等人,就連孫權(quán)的大女兒孫魯班也沒能逃脫噩運。吳少帝孫亮與姑母孫魯班密謀,想要鏟除孫綝這個奸佞,但是事情敗露,孫魯班被發(fā)配至建業(yè),最后郁郁而終。此后,孫綝又于太平三年(公元258年),廢除吳少帝孫亮,擁立孫休登基稱帝。
但是,有一點令孫綝始料未及。孫休在登基前,早就對孫綝的行徑恨之入骨。孫休登基沒多久,就與十二虎臣中的丁奉密謀,以祭祀為借口,在中途誅殺了孫綝。孫休鏟除奸佞之后,羞于跟孫峻、孫綝兩兄弟為伍,于是下令將二人從孫氏族譜中移除。
水滸傳四大奸臣分別是高俅、童貫、蔡京、楊戩。
高俅被稱為高太尉。太尉是一種高級官職。在秦漢時期,太尉是最高軍事長官;到了北宋,太尉的地位和實權(quán)有所下降,卻依然是高級別武官。宋徽宗對武官制度進行了重新修訂后,太尉成為武階官員之首,品級為正二品。高俅以太尉的身份,掌管禁軍,有很大的實權(quán)。
童貫是宦官出身,官至樞密使,領(lǐng)樞密院事。樞密院是最高軍事部門,管理著軍政事務(wù),是以一個相當(dāng)有實權(quán)的部門。樞密使的品級也為正二品,可地位在太尉之上。
值得一提的是,童貫在平定方臘起義后,曾經(jīng)因功遷升為太師,位居三公之首,人稱“媼相”。后來,童貫又以百萬貫贖回燕京,被宋徽宗封為廣陽郡王。童貫因而成為宋朝唯一被封王的宦官。
蔡京是進士出身,在四大奸臣里文化水平最高,先后四次任宰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任期累計達17年,為文武百官之長,品級為正二品。同時,蔡京被加官為正一品的太師,位居三公之首,被宋徽宗賜“公相之印”,自稱“公相”。
蔡京由于沒有外出作戰(zhàn),獲得軍功,因而封爵僅為魯國公。蔡京“一人得道雞犬升天”,4個兒子1個孫子,都官至大學(xué)士。連他家的仆役,都有做大官的。
楊戩與童貫一樣,也是宦官出身,由于善于揣摩宋徽宗的心思,得到重用,官至從二品的節(jié)度使,加官為正一品的太傅。太傅雖然位居三公之列,但地位低于太師,高于太保。
綜上而言,官職最大、最有實權(quán)的當(dāng)屬蔡京,其次是童貫、楊戩,高俅的官職和實權(quán)最小。童貫得到了廣陽郡王的封爵,高于蔡京的魯國公。童貫、楊戩則沒有得到封爵。
在水滸中,奸賊佞臣和貪官污吏可謂有不少,上至朝廷,下至縣衙,從小小的孔目、押司,到縣令、知府乃至于太尉、太師,比比皆是。要說最有名的,還是要說蔡京、高俅、童貫和楊戩這四位。其實,北宋末有著名的六賊,不過水滸中,只著重表現(xiàn)了蔡京、高俅、童貫和楊戩四人。
那么,這四人的結(jié)局怎么樣呢?是逃過了懲戒得以善終,還是得到了應(yīng)有的懲罰?
先要說明的是,水滸并沒有說到北宋滅亡,連宋欽宗都沒提到,所以這四人的結(jié)局也沒有提及。要想知道,必須從歷史上來了解。
首先是蔡京
蔡京這個人,書法好,當(dāng)年四大字體,蘇、黃、米、蔡就有蔡京的一席之位。不過,有人說,因為蔡京人品不好,所以后來被換成了蔡襄。不管怎么說,蔡京書法好,這是不爭的事實。
早在哲宗朝,蔡京就已經(jīng)被皇帝重用,與章惇、曾布等同朝為官,他一度升到龍圖閣直學(xué)士,再知成都。宋徽宗繼位初,蔡京曾被貶職,蔡京很生氣,拖延不肯赴任,結(jié)果連官職也被免了。
不過,后來蔡京再次被皇帝起用。大觀元年(1107年)時,他終于從太尉一躍成為太師,當(dāng)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其實在此之前,他就提拔了童貫、楊戩等人。
但蔡京沒得意太久,因為他太仗勢欺人了,連自家的婢女都讓皇帝封為夫人?;兆陔m然昏庸,也不傻,以后逐漸不再寵幸蔡京,甚至逼他辭官。1127年,徽宗禪位于欽宗,已經(jīng)人人喊打的蔡京被欽宗貶到韶、儋二州,還沒到就餓死了,因為大家都恨他,蔡京連吃飯都買不到。
其次是童貫
童貫是被蔡京一手提拔的,他雖然是個太監(jiān),但卻有點本事,不但長了幾根胡須,還能領(lǐng)兵打仗。他曾討伐溪哥臧征,收復(fù)積石軍、洮州等地,立下不少戰(zhàn)功,歷史上的方臘,就是童貫帶兵征剿的。
有趣的是,童貫因為不男不女,還被人稱為“媼相”。
不過,童貫后期在聯(lián)金抗遼戰(zhàn)役中,攻打燕京不成,竟然祈求金人打下燕京,又花了百萬重金買下已經(jīng)被金人劫掠的空城?;剡^頭來,童貫就跟皇帝說是自己的功勞,實在無恥至極!
童貫結(jié)局還不如蔡京,徽宗難逃時,童貫不肯留下守衛(wèi)東京,跟著一起跑。為了避免路上被人阻擋,他還射死很多部下。最后童貫被殺,梟首示眾。
接著是高俅
歷史上,高俅沒有水滸中那么多惡劣的事跡,相反,他得到蘇軾的幫助而登上太尉后,反而在蘇軾被貶時,幫襯蘇家。
不過,他總管禁軍時,不提高軍隊作戰(zhàn)能力,只是一味地收錢玩花架子,后來東京幾十萬禁軍,很快被金人攻破,與高俅有很大關(guān)系。幸運的是,高俅后來被難逃的童貫等人甩了,留在了四洲,他因此沒被降罪,更沒有被殺。
比起蔡京和童貫,高俅結(jié)局算很好了。
最后是楊戩
相對于蔡京、童貫,楊戩名氣小,他甚至還沒有高俅的影響大。當(dāng)然,這可能是因為神話人物二郎神的緣故吧。
因為受徽宗寵信,楊戩干了不少壞事,但因為死得早,所以徽宗加封他為太師、吳國公。但楊戩最后也得到了應(yīng)有的懲罰,《宋史》記載,楊戩最后被奪回官爵,賜死后被抄家。
北宋的?四大奸臣?分別是蔡京、童貫、高俅、楊戩,除了童貫被斬了以外,其余的三位結(jié)局都算比較好的,不太符合他們奸臣的身份。蔡京是老年的時候被貶官,最終因為舟車勞頓病死在路上的。蔡京這個人雖然品德不好但非常的有才華,不僅在北宋擔(dān)任了將近二十年的宰相,書法也是當(dāng)時的一絕。只是后來蔡京作惡實在是太多了,君王便把蔡京給貶官到了一個很遙遠的地方。最終八十多歲的蔡京身體很不好,病死在了半路上。
童貫是率軍與金兵打仗打敗,最后君王逃跑的時候氣不過,把童貫給斬了的。童貫其實是一個宦官,但是由于這個人眼色非常的好,也很會來事,深得宋朝君王的喜愛。后來童貫便成為了君王最信任的人,而且還掌握了軍權(quán)。不過畢竟童貫沒有什么真才實學(xué),領(lǐng)兵出征的時候被金兵打得打敗。后來隨君王一起跑路的時候,君王一氣之下便把童貫給砍了。
高俅也是病死的,這主要是他的運氣太好而逃過了君王的大刀。高俅原本只是一個蹴鞠的高手,機緣巧合的情況下結(jié)識了權(quán)貴后便一發(fā)不可收拾的飛黃騰達了。由于童貫非常的不喜歡高俅,在高俅和君王一起跑路的時候童貫便想辦法把高俅給排擠走了。后來高俅躲過了君王的大刀,又活了很久才病死的。
楊戩也是做了很多的壞事,但還沒被君王制裁便病死了。楊戩也是一個會看眼色行事的人,深得君王的喜愛,為了討好君王楊戩也是損害了很多普通老百姓的利益。不過楊戩的身體不好,年紀(jì)輕輕的就病死了,當(dāng)時的君王非常的傷心還給了楊戩很多的追封。不過后來的君王非常不喜歡楊戩,便追回了對楊戩的追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937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