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司馬昭伐蜀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司馬昭掌權(quán)以后,率先發(fā)動了滅蜀之戰(zhàn),為何魏國的首選目標是蜀漢而不是東吳呢?可能在很多人眼里,當時蜀漢國力是不如東吳的,但蜀漢的地理優(yōu)勢讓他很難在短時間內(nèi)被突圍,而且蜀漢兵力也在10萬上下,已經(jīng)不算一個小數(shù)字了。其實司馬昭會做這樣的選擇,也是根據(jù)當時的情況而定。下面就從四個方面為大家簡單分析下,當時魏國是如何看待吳蜀兩國的,一起來看看吧。
一
首先,俗話說得好,柿子要撿軟的捏。對于司馬昭來說,想要通過消滅三國中的一方來建功立業(yè),顯然不會一上來就挑一個難度高的。相對于東吳,司馬昭消滅蜀漢的難度相對較低。一方面,就蜀漢來說,在兵力、人口上都要落后于東吳。根據(jù)《三國志》、《晉書》等史料的記載,在三國后期,曹魏的人口約為450萬人,按照10:1的比例,曹魏擁有45萬左右的大軍。在曹魏之后,東吳的人口在230萬左右,也即其擁有20多萬的大軍。與此相對應的是,就蜀漢來說,巔峰時期的人口只有95萬左右,也即其兵力,最多只有10萬人。
二
由此,在魏蜀吳三國中,蜀漢的實力最為弱小的。對于掌握曹魏大權(quán)的司馬昭,消滅蜀漢的難度顯然是相對較低的。同時,對于公元263年前后的蜀漢,可謂人才凋零,缺乏一流的文臣武將。就蜀漢丞相諸葛亮來說,早在公元234年就病逝五丈原了。雖然諸葛亮留下了蔣琬、費祎、董允等人才,但是,公元263年時,這些人才大部分都去世了。而就姜維來說,其頻繁的北伐中原不僅沒有取得較大的戰(zhàn)果,也給了曹魏討伐蜀漢的借口,也即正是因為姜維的多次襲擾曹魏邊境,曹魏才出師有名,以此發(fā)動大軍來進攻蜀漢。
三
進一步來說,就蜀漢內(nèi)部來說,后主劉禪即便不是“扶不起的阿斗”,但是,其至少不是一位非常有才干和作為的皇帝。并且,后主劉禪對于黃皓等奸臣的寵信,客觀上削弱了蜀漢的實力,這也是鄧艾兵臨成都時,蜀漢后主劉禪立即放棄抵抗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就司馬昭掌控的曹魏,如果要發(fā)動消滅東吳的戰(zhàn)爭,必須要建造一大批船只,以此越過東吳的長江天險,也即曹魏進攻東吳,需要一支訓練有素的水師。而進攻蜀漢來說,則不需要借助于水師,只需要原來的步兵、騎兵就可以了。換而言之,曹魏進攻蜀漢的成本要小于進攻東吳的。
四
最后,眾所周知,巴蜀之戰(zhàn)處在長江流域的上游,而東吳則處在長江流域的中下游,比如今湖北、江西、安徽、江蘇等地,就屬于三國時期東吳的疆域。由此,對于司馬昭來說,一旦消滅了蜀漢,那么,其也將擁有巴蜀之地了。在此基礎上,等到司馬昭想要進攻東吳的時候,不僅可以從中原地區(qū)發(fā)兵進攻東吳的側(cè)面,還可以從巴蜀之地出兵,也即派遣一支水師從長江上游出發(fā),以此進攻長江中下游的東吳。而這,無疑會讓東吳腹背受敵,從而降低消滅東吳的難度。早在戰(zhàn)國時期,秦國之所以可以不斷蠶食楚國的疆域,就是因為其搶先占據(jù)了巴蜀之地,以此實現(xiàn)了對楚國地理位置上的優(yōu)勢。同理,司馬昭先滅蜀漢,也可能是出于這一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94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