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鐘會密謀成功會怎么樣,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guān)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姜維心里很清楚,跟鐘會聯(lián)合,是蜀漢復(fù)國唯一的出路。擺在姜維面前的選擇并不多。一方面劉禪的投降詔書已經(jīng)下發(fā)到了姜維手里,他要么拼死一戰(zhàn),要么就是選擇投降。
另一方面姜維手里只有8萬人馬,而鐘會大軍20萬,在斷了后援糧草的情況下,姜維在劍閣道壓根就堅持不了多久。
思來想去的姜維,還是決定投降鐘會,不過他不是真心投降,他是希望策反鐘會,讓鐘會選擇自立為王。
01野心家鐘會,的確有做梟雄的潛質(zhì)。
鐘會聰明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他的才思敏捷早就聞名天下??墒窃诮S面前,他還是顯得有點嫩。畢竟姜維是久經(jīng)戰(zhàn)陣的老將,早在諸葛亮?xí)r期,姜維就已經(jīng)嶄露頭角,這二十多年的磨練,更是讓姜維成為了大家聞風(fēng)喪膽的人物。
鐘會雖然聰明,可畢竟江湖經(jīng)驗比不上姜維。在第一次見面的時候,鐘會就顯得特別激動,過去的偶像,今天總算是見到真人了。
姜維的確不容易,他一輩子能夠調(diào)動的兵馬,最多也就八九萬人。可是他卻要癡心完成一統(tǒng)天下的大業(yè),而且還跟曹魏大軍打得不相伯仲。
魏大將軍鍾會至漢城,與斌書曰:“巴蜀賢智文武之士多矣。至於足下、諸葛思遠,譬諸草木,吾氣類也。桑梓之敬,古今所敦。西到,欲奉瞻尊大君公侯墓,當灑掃墳塋,奉祠致敬。原告其所在!”斌答書曰:“知惟臭味意眷之隆,雅讬通流,未拒來謂也。亡考昔遭疾疢,亡於涪縣,卜云其吉,遂安厝之。知君西邁,乃欲屈駕脩敬墳?zāi)埂R曈瑾q父,顏子之仁也,聞命感愴,以增情思?!睍帽髸鴪?,嘉嘆意義。---《三國志》
曹魏境內(nèi)不管是哪位將領(lǐng),聽到姜維的名字,那都要豎起大拇指。鐘會也是從小就聽著姜維的名聲長大的,自然是對偶像百般敬重。
這個時候姜維為鐘會指出了一條路,那就是在成都自立為王,鐘會心思敏捷,他立刻意識到了姜維這個計劃的可行性。
換句話說,鐘會早就有了在蜀地稱王的打算,最差也能做一個劉備,這是他的心里話。這個計劃可真狠,因為鐘會全家老小全部在曹魏境內(nèi)做官,一旦鐘會謀反,那鐘會全家都要跟著遭殃。
鐘會自己在蜀地可以獲得榮華富貴,可他的家人們卻要受到株連罪責(zé)??梢婄姇怯谐蔀闂n雄的潛質(zhì)的,只是計劃不夠周密,結(jié)果被泄露出去了。
02如果鐘會跟姜維合作成功的話,那么蜀漢還有希望嗎?
在姜維的計劃里,鐘會只不過是他的一個跳板而已。他真正想要的是恢復(fù)蜀漢的江山。通過奪取鐘會手里的軍權(quán),姜維極有可能達到這個愿望。
鐘會本人是想要在蜀漢立足,從而在這里建立屬于自己的帝國。他知道司馬昭本來也就是篡奪了老曹家的權(quán)力,早晚也是要篡位登基的。
維教會誅北來諸將,既死,徐欲殺會,盡坑魏兵,還復(fù)蜀祚。---《華陽國志》
既然司馬昭本來就是亂臣賊子,他鐘會為什么就不能反司馬昭呢?所以鐘會帶著大軍進入蜀地以后,便謀劃起了跟姜維一起自立的計劃。
這個計劃如果不被旁人發(fā)現(xiàn),那么他們可以順利地封鎖蜀道。這么一來只要殺光反對鐘會自立的將領(lǐng),那么鐘會就有機會自立。
但是與此同時鐘會手里的將領(lǐng)一定不夠用,既然不夠用,那就只能重用姜維的部下。這么一來鐘會大軍用不了多久就會被姜維給接管了。
會遣將軍田章等從劍閣西,徑出江由。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遂長驅(qū)而前。會與緒軍向劍閣,會欲專軍勢,密白緒畏懦不進,檻車征還。軍悉屬會。---《三國志》
別看他們?nèi)硕?,真正管理士兵,那還是將領(lǐng)。所以姜維在軍中起到了主導(dǎo)作用,這么一來鐘會極有可能被架空,甚至被殺掉。
一旦鐘會死了,群龍無首之下,士兵們只能向姜維俯首稱臣,畢竟都是為了混口飯吃,誰都不容易。
這個時候姜維就會開始打感情牌,他安撫這些士兵,表示將來一定會帶他們回家,他們都是大漢的臣民,大漢江山需要他們?nèi)タ锓?。如此一來,蜀漢復(fù)國的希望也就有了。
03坐擁雄兵三十萬,姜維想不贏都有點難。
有了鐘會的二十萬大軍,再加上自己手里的八萬多人馬,還有蜀地原來的殘兵,這聚集起來,足有三十萬人馬。
對曹魏來說,八萬多的蜀漢大軍就已經(jīng)是巨大威脅了,再來三十萬大軍,那司馬昭該如何應(yīng)付呢?唯一能夠跟姜維搏殺的鄧艾已經(jīng)死了,司馬昭手里再也沒有拿得出手的人才。
這個時候姜維趁著士氣正旺,帶著這三十萬大軍直奔長安而來,關(guān)中地區(qū)眨眼之間就會落入姜維的手里。
欲使姜維等皆將蜀兵出斜谷,會自將大眾隨其后。既至長安,令騎士從陸道,步兵從水道順流浮渭入河,以為五日可到孟津,與騎會洛陽,一旦天下可定也。---《三國志》
司馬昭避其鋒芒,或許會選擇遷都,或許會選擇拼死一搏。一旦司馬昭選擇拼死一搏,一定會調(diào)集全國軍隊跟姜維在長安地區(qū)死磕到底。
那么結(jié)局就是東吳的人馬可以趁亂北上,與姜維形成合圍之勢,這么一來司馬昭可就完蛋了。最終的結(jié)果應(yīng)該是蜀漢與東吳中分天下。
當然了,在軍備上姜維的實力要強得多,所以這種僵持的局面不會拖太久。三十萬大軍直奔東部地區(qū),東吳軍馬壓根就吃不消。
所以我認為如果姜維能夠策反鐘會成功,那么蜀漢將會迎來一個新的局面。至少可以奪取關(guān)中地區(qū)。
小結(jié):姜維需要注意一個嚴重的問題。
一切都不會那么順利,這只是理想化的一種猜測而已。因為蜀漢內(nèi)部早已民生凋敝,姜維必須要注意一點,他養(yǎng)不養(yǎng)得起這三十萬大軍,根本就養(yǎng)不起。
蜀漢能養(yǎng)二十萬人馬,就已經(jīng)是掏空了國家財政了,更別說再來十萬人馬。所以說姜維一旦拿到了這三十萬人馬,第一件事,那就是宣布北伐。
因為他口袋里的糧餉不多,他只有通過北伐去掠奪曹魏的地盤和糧草,才能夠維持這三十萬大軍的運轉(zhuǎn)。
一旦口袋里沒有糧草了,那再也不會有人愿意聽從姜維的調(diào)遣。何況人家都還是魏國的士兵,家里人都還在魏國等著他們回去。
所以說姜維要想拿下關(guān)中地區(qū),就必須要速戰(zhàn)速決。有了關(guān)中平原這塊天然的糧倉,那姜維再進軍中原,可就有了底氣了。
打仗絕不僅僅是比拼誰的火力更加兇猛,更需要比的是后勤力量是否充足。為什么劉邦把蕭何封為第一功臣?為什么劉備手下最重要的謀臣是諸葛亮?為什么曹操最信任荀彧?其實都是因為他們仨是管理后勤的高手。
只有后勤做好了充足的準備,打仗的時候才能夠沒有后顧之憂。袁紹的謀士很多,卻沒有哪個是可以管理后勤的,以至于烏巢被燒,官渡之戰(zhàn)大敗。
參考資料:《三國志》《華陽國志》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94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