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宋朝柴氏的地位怎么樣?歡迎閱讀哦~
盡管宋太祖趙匡胤因為陳橋兵變這件事名聲狼藉,但說實話,趙匡胤還算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在兵變以后,進攻后周都城時,與宰相約定了善待柴榮之子,柴宗訓(xùn)以及后周皇后。
若是換成了其他人,雖然立下了盟約,但一旦后周被攻破,便是會立馬翻臉不認人的,趙匡胤還算有良心,沒有如何為難后周皇族,即使是真的奪得天下了,依舊讓柴宗訓(xùn)做了鄭王(盡管柴宗訓(xùn)與后周皇后結(jié)局也不咋地)。
之所以有人會認為柴家在宋朝的時候基本上能夠橫著走,想必多半是受了水滸傳的影響,
在水滸傳中,柴進正是柴榮的后人,柴進本人有著太祖皇帝賜下的丹書鐵卷,在大宋境內(nèi)基本上能夠橫著走,廣交義士,過的也算是風光無比了。
除了水滸傳中的,太祖皇帝的確也留下過太祖誓碑,碑文上留下了三條祖訓(xùn),第一條就是善待柴氏子孫,不得對柴氏子孫加立罪名。
留下了這樣的祖訓(xùn),大宋后世子孫也自然再也不可能私自對柴氏子孫動刑,柴氏子孫自然也可以囂張跋扈。
橫著走,基本上是可以的,只要不做的太過分,只要鬧到了皇帝那里,自然不可能出什么大亂子,但前提條件也很明顯,那就是不能做的太過分。
所以說,認為柴氏子孫在大宋境內(nèi)能夠橫著走(若是真的不顧及家族安危),其實也是可以的。
只不過,盡管趙匡胤可能還是個信守諾言的皇帝,但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可就不一定了。
為何大宋軍隊羸弱不堪,一擊即潰?說到底,就是因為趙光義。
相較于趙匡胤而言,趙光義更側(cè)重于文,在趙光義的管理下,整個大宋開始重文輕武,即使是趙匡胤剛?cè)ナ滥菚?,宋軍尚有?zhàn)力,卻因為趙光義害怕手下再來個陳橋兵變,不許手下擅自動兵,只能等待趙光義的一步步命令行事,最終導(dǎo)致重兵壓境,卻只能狼狽撤回。
且在很多野史記載中,趙光義還是私自篡改了趙匡胤的遺詔當?shù)幕实郏腔芭c皇后說好了不殺趙匡胤的兒子,也尊皇后為太后,但事成之后,卻忘恩負義,將諾言拋擲腦后。
而這邊的后周皇后,以及柴榮的兒子柴宗訓(xùn)又如何?柴宗訓(xùn)七歲做了皇帝,八歲就亡國,同年成為了趙匡胤的階下囚,只不過趙匡胤對柴宗訓(xùn)還不錯。
十二年后,柴宗訓(xùn)在二十歲的時候莫名其妙的就去世了,后周太后也削發(fā)做了尼姑,其中發(fā)生了什么沒人知道。
綜合而言,柴氏子弟,雖然在宋朝有一塊天然的免罪金牌,但若不是碰到了不得的大事,絕無敢用的,若是敢用,若是碰上了趙光義那樣的皇帝,必然死無葬身之地。
趙匡胤于公元960年發(fā)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從后周柴氏手中奪得政權(quán),做了皇帝。循中國歷史故例,本當斬草除根,以絕后患。可趙匡胤終其一生,對柴氏一門優(yōu)禮有加。臨終尚不忘以“政治遺囑”的形式提醒后世嗣君不可虧待柴氏后人。后來《水滸傳》中的小旋風柴進根本不把國家法度放在眼里,靠的也是所遺丹書鐵券。
趙匡胤以前是柴榮的手下,趙匡胤并不是第一個黃袍加身的人,在他還是柴榮的手下的時候,柴榮就用此計篡位建立周國。后來柴榮的兒子無能,柴榮死后,趙匡胤學他的大哥柴榮在陳橋驛黃袍加身,推翻了周建立了宋。
不過周世宗柴榮的兒子們結(jié)局很悲慘。除了周恭帝柴宗訓(xùn),柴榮還有三個兒子:曹王熙讓、紀王熙謹、蘄王熙悔。乾德二年十月,當時最多也不過就是六七歲年紀的柴熙謹不明原因地夭折。熙讓和熙悔也在不久之后陸續(xù)“不知其所終”。
之后,柴榮的兒子就剩柴宗訓(xùn)一人了。自宋王朝建立后,周恭帝被廢為周鄭王,他先是和繼母小符氏一起幽居西宮。建隆三年,年剛九歲的柴宗訓(xùn)被貶居房州,那是一個貶放廢帝廢太子的好地方,在大巴山和秦嶺之間,想當年唐中宗李顯貶居房州,又成功地咸魚翻生重登帝位。只是李顯的經(jīng)歷沒有在柴宗訓(xùn)身上重演。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最繁榮的王朝,而他的開拓者趙匡胤卻給自己的子孫后代留下了一條很奇怪的規(guī)定,那就是不能殺柴氏的子孫,柴式的子孫是南周皇室的后代,他們對于趙匡胤有著知遇之恩,但是由于當時他們的統(tǒng)治力并沒有像趙匡胤那么強,如果說趙匡胤不接手國家,那么肯定會繼續(xù)混亂下去,因此趙匡胤在這樣的情況下讓柴氏退位,自己做了皇帝。
但是前朝皇帝對趙匡胤有知遇之恩,當年趙匡胤還只是一個普通人,而正是前朝的皇帝對他的賞識,讓他有機會坐上將軍執(zhí)掌兵馬,這樣他才能建立起今天的功業(yè),因此他對于前朝的皇帝是非常感激的,也決定不能對他的子孫后代進行殺戮,如果說他的子孫后代有謀反之心,也僅僅是在獄中賜死,而不是會讓他們當眾出丑。
雖然說宋朝的軍事力量比較羸弱,但是趙匡胤的人品還是不可置疑的,很多皇帝在功成名就之后都采用的是殺死開國功臣的政策,而趙匡胤則不一樣,他對于開國功臣是非常重視的,并且給了他們很多的賞賜,從這里就可以看出趙匡胤確實是一個很講義氣的人。
雖然說趙匡胤廢除了他們皇家的地位,但是依然給他們皇家的待遇,所有皇上使用的貢品,這家人都能使用到,所以說他們的地位在宋朝還是非常高的,也正是因為趙匡胤這樣的人品后世的人才對他這么稱頌。
1、趙匡胤受禪后,降柴宗訓(xùn)為鄭王,符太后為周太后。后柴宗訓(xùn)母子被遷往房州,北宋開寶六年(公元973年)逝世,終年20歲,被謚為恭帝。
2、趙匡胤建立宋朝,在一塊石碑上留下三條遺訓(xùn),其中有一條就是,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于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宋朝的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誓碑遺訓(xùn),從柴家子孫與南宋共存亡,以及在新舊黨爭當中失勢的官員并沒有被殺,還可能會隨著政局的演變由罷黜而回到中央這兩點就可以證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95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