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戰(zhàn)神是什么樣的?
中國古代曾經發(fā)生過多次戰(zhàn)爭,出現過許多為了保家衛(wèi)國而名垂青史的武將。這些將領除了擁有杰出的軍事才能之外,多少還是會一些武藝,這樣才可以應對戰(zhàn)場上突發(fā)的危險。
但是歷史上曾有這樣一批投筆從戎的書生,他們雖然沒有高超的武功,但是比起一般武將更讓敵人害怕,后人甚至尊稱他們?yōu)閼?zhàn)神。這些由一屆書生逐漸蛻變成的將軍都有哪些人呢?
1.陳慶之
魏晉南北朝時期可以說是我國戰(zhàn)爭最為頻繁的時代之一,因此也涌現出了許多為后世所知的天才將領,白袍將軍陳慶之就是這樣一個傳奇人物。
陳慶之是南梁著名的將領,他雖然出身寒門,但是年少之時就成為了梁武帝的隨從,非常受皇帝的信任。
他雖然剛開始只是一介小官吏,但是始終夢想著有一天可以為朝廷效力,但是直到中年時期才開始涉足軍事,是一個大器晚成的軍事天才。
陳慶之的成名戰(zhàn)役是渦陽之戰(zhàn),當時他的麾下僅僅有200騎兵,竟然通過出其不意的突襲攻破了北魏的前鋒,又依靠著城里的防御工事和敵人相持許久。
后來北魏發(fā)生了內亂,權臣爾朱榮開始屠殺北魏皇室,當時的北海王元顥因為朝堂大亂而決定歸降南梁,請求梁朝出兵幫助他平定國內叛臣。
于是陳慶之作為使節(jié)護送元顥返回北方,他僅僅憑借著5000人馬就抵御了魏將上萬人的進攻,甚至在一日之間攻破了三座城池,因此也被加封為徐州刺史和前軍大都督。
當時的魏軍號稱30萬人,當時的魏將元天穆率領大軍打算對梁軍進行合圍,這讓人數只有幾千的梁軍將士都感到非常恐慌。但是陳慶之為了穩(wěn)定軍心,親自擂鼓攻城,最終奇跡般的攻破了滎陽城的防守,而且收繳了大批物資。
之后梁軍又乘勝追擊,一連攻破了32座城池,元天穆迫于情勢只能向陳慶之投降。自此陳慶之聲名遠揚,因為他在前線作戰(zhàn)時總是身穿白袍,所以又被稱為白袍將軍。
2.虞允文
虞允文原本是南宋時期的進士,曾經當過中書舍人,他雖然是文人出身但是非常關心國家的安危。
公元1161年,當時的金帝完顏亮率領60萬大軍南下,此時的南宋缺乏有經驗的將領,前線的將士眼看著節(jié)節(jié)敗退。
這時虞允文主動請戰(zhàn),以參謀的身份指揮大軍,甚至親自上到前線在將士們面前鼓舞士氣,最終奇跡般地以少勝多,在采石成功阻擋了完顏亮的進攻。
但是金軍還保存著充足的兵力,完顏亮下令必須在三天內渡過長江,直取南方富庶之地。他的殘暴終于激發(fā)了兵變,竟然被自己的部下殺死,而南宋終于轉危為安,這場戰(zhàn)役也是虞允文的成名之戰(zhàn)。
3.陸遜
三國時期英雄輩出,說起用兵如神大家都會想起諸葛亮,但是東吳還有這樣一位書生出身的軍事家,他就是曾經擊敗劉備的陸遜。
他出身于江東的世家大族,后來進入了孫權的幕府,最初一直擔任文職工作。后來在鄱陽地區(qū)出現了叛臣,陸遜率領軍隊配合當地的武裝解除了威脅,從此正式成為孫權的近臣。后來關羽奉命守衛(wèi)荊州,陸遜專門寫信給他,讓關羽徹底放松了對于東吳的警惕,所以才會出現大意失荊州的遺憾。
但是真正讓他聲名鵲起的是夷陵之戰(zhàn),當時劉備準備集結蜀國的兵力為項羽報仇,陸遜被任命為大都督,挑選將領抵抗蜀漢的進攻。然而這時他的資歷還比較淺,所以有些老將和貴族出身的將領不太聽從他的約束。
在這種內外交困的情形下,陸遜通過探子的情報得知,諸葛亮沒有隨軍一起來,所以想出火攻的計策。正是因為陸遜的這招火燒連營,劉備大軍潰敗不得已逃回了白帝城,經此一役蜀漢的元氣大傷,而原先不服氣的將領終于對他另眼相看。
這三位書生出身的將軍雖然自身沒有出色的武藝,但是都憑著過人的軍事才能成為了青史留名的杰出將領。
雖然中國自宋代以來將文人和武將完全區(qū)分開來,認為讀書之人應該專注學問和國家治理,然而一旦遭遇外敵入侵,依然還是會有許多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選擇投身軍旅。
這些能夠上馬驅逐敵軍,下馬治理天下的書生將軍,才真正當得起一句文武雙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95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