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吳三桂為什么不選擇養(yǎng)老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清軍問鼎中原后,明朝的殘余勢力都退縮到廣東、云南、福建等地,這些地方的地形非常復雜,朝廷不愿意動用很大精力進行大規(guī)模清繳,但也不能不管。由于滿清貴族和八旗都不愿意到偏遠地區(qū),朝廷只好將幾位漢人異姓王派遣過去。
經(jīng)過幾次調(diào)整,就形成“三藩”的格局:平西王吳三桂駐守云南、靖南王鎮(zhèn)守福建、平南王鎮(zhèn)守廣東。
吳三桂
康熙元年,吳三桂打進緬甸,抓捕了南明的永歷帝,除掉了清朝的心腹大患。朝廷為了嘉獎吳三桂,又晉封吳三桂為平西親王,連同貴州也一并劃給他。
爵位多了一個“親”字,意義就不一樣了,這是朝廷在表明,與吳三桂稱兄道弟了,也是在告訴天下人,三桂雖然是漢人,但不是外人。
朝廷下令,云貴督、撫皆由吳三桂節(jié)制,地方人事安排也聽他的。吳三桂本人也沒講客氣,對于賞賜,他是照單全收。
吳三桂
吳三桂在各地安插自己人,手下的都統(tǒng)吳應期是他的侄兒,他的女婿胡國柱、夏國相以及郭壯圖也都是都統(tǒng),許多高級將領也是其舊部。
正是由于吳三桂擁有大量軍事力量以及各種行政權,才會形成獨立王國。甚至當?shù)卦S多百姓,只知道有平西王,不知道有帝王。
“三藩”養(yǎng)著大量軍隊,但他們卻不自掏腰包,而是要求朝廷撥款。朝廷僅就“三藩”的花銷問題,就不堪重負。
康熙
康熙除掉鰲拜后,“三藩”就成了他的當務之急。為了牽制三藩的權力,康熙委派大量人員出任云南、貴州、廣東、福建的地方官。吳三桂看出康熙的意圖,為了麻痹這位年輕皇帝,他借口“眼睛有毛病”,要求朝廷解除他云貴事務。康熙立即下令表彰其功勞,還表示慰問。
康熙一邊安插人手,將三藩的部分權力收歸朝廷;一邊又擺出信任三藩的姿態(tài),籠絡他們。1668年,康熙將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提拔為太子太傅,平南王、靖南王的子孫也被獎賞,此外,還派吳應熊回云南探親。
吳應熊
歷史上鳥盡弓藏的事情層出不窮,三位藩王也提心吊膽,為了留后路,他們采取一系列的應對策略,并在適當?shù)亟怀霾糠謾嗔?。盡管如此,但最重要的軍事問題依舊沒有被觸動,吳三桂等人還是土皇帝,這對朝廷的安定是個大的隱患。
就在此時,尚可喜突然提出,想回家養(yǎng)老??滴蹩吹缴锌上驳米嗾?,甚為高興,借坡下驢地裁撤尚可喜,為下一步裁撤吳三桂做準備。
尚可喜
吳三桂見勢不妙,也上書表示自己想退休,主要是為了試探康熙的態(tài)度。他覺得自己有汗馬功勞,與先帝有盟約,自己也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做后盾,只要自請“撤藩安插”,向朝廷表明自己沒有“賊心”就能大消康熙的猜忌,讓他永遠駐守云南。
然而,令他沒想到的是,康熙動真格了,你吳三桂要養(yǎng)老,那我就準你所請吧,還給你發(fā)養(yǎng)老金。接著,康熙迅速派遣欽差大臣進駐三藩,商討權力交接。
康熙的“撤藩令”讓吳三桂措手不及,擺在他眼前的只有兩條路可選:一是配合康熙的命令,做好交接工作;二是抗旨不遵,與康熙撕破臉,也就是謀反。
康熙
吳三桂的榮華富貴,都是依靠軍隊打下來的,一旦失去軍權,他就只能接受人走茶涼的現(xiàn)實,搞不好還會人頭落地。這種失去權利造就的不安全感,讓吳三桂不得不認真考慮。
此外,吳三桂的手下,都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老兵,李定國、孫可望的舊部也對他忠心耿耿,他的黨羽遍布各地,陜西提督王輔臣、四川總兵吳之茂、貴州提督李本深都是他的心腹。而清廷這邊的軍備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八旗兵的戰(zhàn)斗力已經(jīng)大不如從前。
坐轎子的吳三桂不愿意停,抬轎子的人也不愿意停。吳三桂周圍的人,對于朝廷裁撤三藩也極其不滿。他們跟隨吳三桂多年,也都升官發(fā)財了,并且還在云南安居樂業(yè)。如今要他們離開四季如春的云南回遼東,談何容易。他們紛紛鼓動吳三桂,只要揭竿而起,必然天下震驚。
吳三桂
吳三桂有個謀士叫方光琛,此人文韜武略,自比管樂,與吳三桂是世交,兩人經(jīng)常討論天下形勢。吳三桂對是否起兵還猶豫不決時,去找他咨詢。
第一天登門拜訪,吳三桂稍微表達謀反的心意,方光琛笑而不語;
第二天再次拜訪,吳三桂明確表達謀反的意思,方光琛還是不張口;
第三次天還沒亮,方光琛還未起床,吳三桂已經(jīng)坐在他身邊,迫不及待地詢問謀反之事。方光琛覺得吳三桂反意已絕,就開始與其討論朝廷與三藩的力量對比。吳三桂聽得很激動,立刻拜其為學士中書,專門為其出謀劃策。
吳三桂
既然決定反清,就要開始準備工作。吳三桂派親信把守云南的交通要道與關隘,所有來往的人員只許進不許出,與外界嚴密隔絕。臺面上,他假意配合朝廷撤藩工作,還派人安敷衍差大臣,但背地里一再拖延。
為了與部下形成統(tǒng)一意見,吳三桂特地設宴招待將領,并發(fā)表煽情的演說,大打感情牌。這些將領都是吳三桂的心腹,彼此的利益緊密相連,自然是愿聽吳王差遣。
籠絡了部下,還需要民心,要對抗康熙,還需要借口。所以,吳三桂舉起了明朝的旗幟,企圖激起漢人對故國的思念之情,從而加入到他的陣營。
吳三桂
起兵的那天,吳三桂與將領全部換上明朝服飾,齊聚永歷陵墓前痛哭,陳述當年是出于無奈而降清,而朝廷卻背信棄義,才會有現(xiàn)在的局面。
隨后,吳三桂在郊外檢閱士兵,誓師反清。他披甲上馬,連發(fā)三箭,皆中靶心,顯示自己寶刀不老。接著又拿朱國治祭旗,將朝廷派來的兩位欽差大臣一并軟禁。
一切準備好后,吳三桂自封“天下都討兵馬大元帥”,還發(fā)布一道討清檄文,號召天下英雄反清。
秋媚說:吳三桂反清,一方面是想維護既有的榮華富貴,畢竟辛苦了一輩子,誰也不愿意風燭殘年;另一方面也是被康熙給逼反的,康熙裁撤三藩的力度過大,節(jié)奏過快,下手過狠,讓吳三桂感覺從溫水突然跳入了開水,不得不“跳”起來反清。
吳三桂對明朝的忠誠是毋庸置疑的。清兵入塞后吳三桂投降滿清。吳三桂投奔滿清之后,他要么消滅了明朝的殘余,要么后來反抗了清朝,甚至自封為皇帝。根本原因是利潤。坦白說,清兵入塞之后,吳三桂沒有信仰,沒有忠誠。已經(jīng)變成了?利益動物?。吳三桂出身于一個軍人家庭,在家族的影響下,吳三桂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吳三桂大半生都獻給了明朝。特別是在明末,因為吳三桂等人保衛(wèi)了山海關,滿族軍隊被遏制了。讓明朝延續(xù)了這么久。否則,明朝可能會更快滅亡。不像吳三桂,他在許多電影和電視節(jié)目中,被描繪成一個叛徒。
從歷史上看,吳三桂效忠于明朝?;实蹖侨鸷苡行判?。明朝末年,李自成的軍隊逼近,吳三桂成為崇禎皇帝和滿族的最后希望。但是等到吳三桂和他的軍隊趕來營救他們時,崇禎自殺了,城市被毀了,明朝也滅亡了。清兵入塞后,吳三桂成了孤兒。所以在這個時期,吳三桂面臨前往滿族或李自成的前景。但在吳三桂的心里,他還是想加入李自成,畢竟,李自成雖然叛亂,但打敗了,李自成摧毀了明朝,將有能力取代他們。此外,畢竟,李自成仍然是一個中國政權。吳三桂一直在和滿族人戰(zhàn)斗,吳三桂擔心加入滿族人會遭到報復。吳三桂,另一方面,擔心投降,滿洲軍隊將使他無用。
但是李自成做了件蠢事。當他圍捕吳三桂的家人,并威脅吳三桂投降時,他觸到了吳三桂的極限。李自成的手下偷走了吳三桂的妾陳元元。這使吳三桂憤怒地向滿族求助。吳三桂本人最初并不想加入滿族,他只是想利用滿族來消滅李自成。但滿清也不是傻瓜。滿清直接逼迫吳三桂投降,否則他們就會一起進攻吳三桂,也不會幫助吳三桂奪回家人。吳三桂別無選擇,只能向滿清王朝投降。起初吳三桂想到滿清避難,等待時機支持明王朝對抗清朝,恢復明朝。結果,明朝官員向清朝投降。吳三桂也放棄了支持李明王子的想法。自從吳三桂下臺后,他保持了很高的自治權。
所以吳三桂被滿族人所懼怕和懷疑。為了自救,吳三桂無法開始幫助滿族人平定叛亂和恢復視力的軍隊。吳三桂思想和行為的變化,使得清朝中央政府對他的依賴性增強,對他的懷疑減少。順治十四年,吳三桂代替將軍平定滿清,攻打明朝最后一個政權,廣西王永利政權。此后,吳三桂留在云南,成為?云南王?。在康熙皇帝統(tǒng)治時期,皇帝覺得附庸城市太大了。于是康熙開始推翻藩屬國,吳三桂自然不愿交出軍權。于是吳三桂與清廷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滴跏旰螅瑓侨鸷凸⒕粗覙酚诼?lián)合,他們發(fā)動了叛亂。然后想出了口號?岡崎抓捕俘虜?.一開始吳三桂是個大人物,有跡象表明他被取代了。但吳三桂成為皇帝并獨立后不久,吳三桂的軟弱開始顯現(xiàn)。缺乏軍事和財政資源是吳三桂的主要問題。再加上吳三桂的追隨者,隨后的疏遠,導致吳三桂的叛亂以悲劇收場。
在康熙繼位并鏟除權臣鰲拜之后,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等地方割據(jù)勢力就成了康熙帝眼中的下一個目標。
首先清廷供養(yǎng)三藩的花費過于龐大,是每年財政上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
其次,三藩均為漢臣,各自掌兵駐守邊陲,尾大不掉,是一個潛在的安全隱患。
因此,當三藩中的尚可喜以歸老遼東為由試探朝廷的反應時,康熙帝毫不猶豫地令其移藩,并且也準許同期申請撤藩的耿精忠和吳三桂??滴跞绱藳Q絕而果斷的決定,讓本來還抱著世守云南的吳三桂如夢方醒,怒不可遏。他認為自己當初引清軍入關,之后又替清朝南征北戰(zhàn),沒有功勞也有苦勞?,F(xiàn)在康熙的所作所為,無疑是過河拆橋,兔死狗烹。一旦真的撤藩,吳三桂賴以生存的軍事實力就會化為烏有,任人宰割。不起兵反清的話,遲早會如鰲拜等人一樣被康熙鏟除。
同時,吳三桂認為康熙帝初登大位,統(tǒng)治基礎還不牢靠。而滿清軍隊自入關以來生日日趨腐化,戰(zhàn)斗力嚴重下降,自己的部隊則厲兵秣馬多年,可謂是精銳中的精銳。同時吳三桂還有尚可喜、耿精忠相助,實力足可和康熙帝分庭抗禮。而且,清廷各處還有鄭成功、朱三太子、王輔臣、天地會、察哈爾部等潛在隱患,一旦他樹起反清旗幟,必然天下響應,最不濟也可同清廷劃江而治。因此,惱羞成怒的吳三桂立刻撕破臉皮,起兵反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95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揭秘,項羽為什么要坑殺投降的數(shù)十萬秦···
下一篇: 多爾袞為什么不廢掉福臨自己當皇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