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和小編一起走進了解項羽的故事。
項羽從垓下之圍逃出后,身邊僅剩十八騎,一代霸王落到此種地步,不得不說令人唏噓。項羽曾說,自己大小經(jīng)歷過七十余場戰(zhàn)斗,未嘗一敗??梢娙粽摯蛘?,霸王還真沒服過誰。
項羽與劉邦先后打過三次大戰(zhàn),每次都是項羽贏,可第四次劉邦就將項羽打趴在地,起不來了,這又是為何?關(guān)鍵原因便是項羽有一致命缺陷——處事不夠圓滑,司馬遷評價項羽: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yè),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太史公的意思是,項羽打算以“強力”奪取天下。
我們一點點說,先說楚漢的四次大戰(zhàn)。第一次,齊國田橫、田榮反楚,項羽率兵親征,劉邦趁機偷了項羽老家彭城。劉邦可不是一個人來的,他將沿途的五路諸侯都拉上自己的戰(zhàn)車,組成一個反楚聯(lián)盟。
劉邦等人占據(jù)彭城后,沒想到項羽會甩開大軍,獨自殺回來,項羽回到彭城創(chuàng)造一場3萬人擊敗56萬人的神話。第一次楚漢交鋒,劉邦大敗,丟了士兵、丟了尊嚴、丟了老婆孩子,不過對劉邦來說,只要自己的命還在,這些都不重要。
諸侯看劉邦大敗,扭頭投降了項羽,趕緊把鍋推給劉邦:都是劉邦那個黑心的家伙強迫我們,我們沒想背叛大王啊。劉邦算是看透這幫子諸侯了,打仗的本事沒有,見風使舵倒是快,想擊敗項羽,還得找更厲害的人,這個人就是英布。
劉邦從彭城逃到滎陽,準備在滎陽與項羽慢慢對峙,這是楚漢第二次交鋒。在項羽的進攻下,劉邦沒占得絲毫便宜,反而糧草沒了。正面打不過,劉邦開始玩起陰謀。他用陳平的計謀,離間楚國君臣,使得范增離開了項羽。劉邦的“圓滑”之一,這條路走不通,立馬換另一條路。
離間計只是拖延了項羽的腳步,局勢對劉邦依然不利,他只能帶著幾個親信,化妝之后趁亂逃出滎陽。
漢四年,劉邦打算再次出關(guān)中,東出消滅項羽。袁生勸說劉邦:“您上次從函谷關(guān)出兵,沒占到便宜,何不從南邊的武關(guān)試試呢?”劉邦的“圓滑”之二,能聽進別人的勸。
劉邦本想以自己為餌,牽扯住項羽,等韓信、彭越、京布取得各自的戰(zhàn)場勝利后,圍殺項羽。項羽再一次獨自領(lǐng)兵出戰(zhàn),他令一部分人留守成皋,自己去攻打彭越、英布等人。正是在這一時期,韓信拿下齊地,隨后要挾劉邦,想當假齊王(假是代理的意思)。劉邦故作大方的說:當什么假的,要當就當真齊王。劉邦的“圓滑”之三,不會為了眼前利益放棄長遠利益。
對劉邦來說,項羽才是心腹大患,其他人、其他事都不重要。他拉攏其他諸侯,也是先保證對方現(xiàn)有利益,既而承若滅掉項羽后,再分其他的好處。
成皋之戰(zhàn),劉邦贏了楚國,卻輸給了項羽,項羽仍是不敗的霸王。不過這時候,項羽已經(jīng)露出疲態(tài),畢竟一個人四處救火,哪怕項羽不累,他麾下士兵也會累,項羽只有一個。我們常說雙拳頭難敵四手,項羽可是要面對劉邦、韓信、彭越、京布四個人。項羽只能贏得一時,而時間越久,劉邦聯(lián)軍贏的機會越大。
項羽只相信自己,把楚國當作自己一人的楚國,好像只有自己一個人才能拯救楚國。同樣他把天下也看成項家的天下。劉邦與項羽的想法一樣,可他不會一開始便按著自己的想法去做。天下沒有平定,若過分暴露自己的意圖,只會成為諸侯王的靶子。
項羽滅楚后分封天下,哪怕楚國的地盤是諸侯中最大的,也不夠劉邦諸侯聯(lián)軍分的,換句話說,滅楚帶來的收益,不足以滿足諸侯,可諸侯為何還愿意跟著劉邦一同出兵?不就是項羽的做法太霸道,諸侯們知道,自己終究會遭到項羽“清算”,還不如趁著現(xiàn)在,搏上一搏。
劉邦的做法就“圓滑”多了,打不下項羽,隨意允諾:拿下關(guān)東之后,地盤我不要,全封給立下大功的人。劉邦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滅掉項羽后,依然是燕王、趙王、淮南王、梁王、楚王。不過這些王,等到劉邦羽翼豐滿,找借口一個個收拾掉了。
正是劉邦“圓滑”做法,在楚漢第四次交鋒,即垓下之圍中,將不敗的霸王打落凡塵。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性格的幫助,同樣,失敗也離不開性格的阻礙。項羽的過分自信,是他戰(zhàn)無不勝的原因。項羽以無敵自信姿態(tài),感染全軍士兵,造就了無敵的楚軍,若一個“圓滑”的人,事事想的是如何不自保,怎么會表現(xiàn)出無敵霸氣?
現(xiàn)代社會環(huán)境,更為復雜多變,我們需要“圓滑”些,來取得更大的成功。不過,我們不能“圓滑”過度,變成一個畏手畏腳的人。劉邦雖然圓滑,可該“剛”的時候,一點也沒慫。
項羽與劉邦戰(zhàn)前談話,項羽趁機射了劉邦一箭,射中劉邦胸口。若劉邦稍微露一點怯,漢軍可能會被楚軍趁機擊敗,他忍痛嘲笑項羽:你箭法不行啊,才射中我腳趾頭。正是劉邦隨機應(yīng)變的本事,數(shù)次挽救他的性命。
項羽只是戰(zhàn)場上的霸王,現(xiàn)實中的贏家,只有能團結(jié)更多的人,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這需要劉邦的“圓滑”手段。
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軍事家孫子說:不打無準備之仗,方能立于不敗之地?。垓下之戰(zhàn),項羽毫無應(yīng)戰(zhàn)防備,而劉邦、韓信、彭越、英布等人早已布下天羅地網(wǎng),請君入甕,因此項羽必然會失敗。
一、彭城之戰(zhàn)項羽獲勝的原因。
劉邦奪取彭城后,一改以往的假仁假義,早將入關(guān)時親自制定的?約法三章?拋到了九霄云外,露出了貪婪的本性,他將項羽的財寶美人一并囊獲,酒色沉迷,夜夜笙歌。劉邦自顧得意忘形,可他低估了項羽的實力。
漢皆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妒酚洝?/p>
項羽在得知彭城被劉邦占據(jù)后,立即進行周密的部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回彭城。
劉幫的隊伍是諸侯聯(lián)軍,毫無凝聚力,而項羽的所率領(lǐng)的3萬騎兵乃久經(jīng)沙場的精兵強將,不等開戰(zhàn),便陣營大亂,諸侯紛紛逃竄,彭城之戰(zhàn),即使韓信指揮戰(zhàn)斗,也不可能取勝。
項羽率3萬大軍,僅半日之內(nèi)便打敗了劉邦56萬聯(lián)軍,這樣短平快的戰(zhàn)斗,在中國戰(zhàn)爭史上也是罕見的。
二、項羽性格優(yōu)柔寡斷,剛愎自用,有勇無謀,錯失了爭奪天下的先機,最終導致英雄末路,慘敗垓下。
1、劉邦先項羽一步入關(guān),項羽違約自立為王(楚懷王約定,先入關(guān)者為王),項羽恢復了分封制,封劉邦為漢王,入主漢中,劉邦雖不服氣,敢怒不敢言,實力不允許??!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歸鄉(xiāng)彭城。楚漢割據(jù),諸侯分封權(quán)益不均,心懷怨恨,劉邦當殺不殺,留下了很大的隱患。
2、項羽被?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所迷惑,對其放松了監(jiān)管,劉邦的實力漸漸的壯大起來。項羽殺義帝謀皇位的行為,引起了諸侯們的不滿,劉邦借機蠱惑煽動,促成諸侯聯(lián)合反叛,項羽只好親自率軍平叛,劉幫趁機奪取了關(guān)中,贏得了天下大勢。
項羽剛愎自用,目中無人,自認為以己之神勇無所不能,因此身邊缺少謀士,他錯失韓信、彭越,英布也被劉邦?挖走?,最終都成了索他性命的幫兇。
公元前206年,楚漢之間進行了長達四年的爭奪帝位戰(zhàn)爭。我們稱之為楚漢之爭。楚漢之爭開始之時,項羽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劉邦處于絕對劣勢。但是弱小的劉邦最終卻戰(zhàn)勝了強大的項羽。楚漢之爭中項羽幾乎贏下了正面戰(zhàn)場上的所有戰(zhàn)役,最后卻輸?shù)袅诉@場戰(zhàn)爭,也因此失去了江山。楚漢之爭期間,項羽在勝利之中消耗了自己,劉邦卻在一次又一次失敗中成功壯大了自己。
現(xiàn)在許多人說起項羽還是會舉起大拇指,都認為項羽是大英雄。他們認為像項羽這樣的英雄不應(yīng)該失去江山。是劉邦使用了許多陰謀詭計才打敗了項羽。加上史學家司馬遷的渲染,大家更認為項羽具有英雄主義悲壯色彩。
現(xiàn)實情況真的是這樣嗎?英雄的項羽為什么什么落了個五人分尸的下場?痞子劉邦為什么完成逆襲建立大漢王朝?我們來一起看一下。
首先,性格上有缺陷。項羽驕傲自負,自尊心極強,卻經(jīng)不住打擊。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出身貴族,是典型官三代。名門之后的項羽為人處事光明磊落,卻也帶有貴族天生的嬌氣。項羽則承受不了失敗的打擊,失敗之后不是重整旗鼓而是想一死了之,結(jié)果成為永遠的敗者。
其次,勇有余而智不足。韓信曾經(jīng)這樣評價過項羽?!绊椡踵硱哼尺?,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羽確實非常勇敢,誅殺殷通時一個人就砍了好幾百個,烏江決戰(zhàn)又是一個人殺了好幾百。項羽能破釜沉舟擊敗五十萬秦軍,也能奇襲彭城擊敗五十六萬漢軍。不過項羽打勝仗靠的往往是力而不是智。項羽特別迷信武力,而不擅長使用智謀。最后善于用力的項羽輸給了善于用智的劉邦。
第三,婦人之仁。韓信說:“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表n信的評價非常正確,項羽確實對該仁慈的人不仁慈,對不該仁慈的人仁慈。項羽對應(yīng)該殘忍的劉邦則心懷仁義之心。先是在鴻門宴中放過劉邦一馬,再是分封的時候仁慈地把漢中劃給劉邦,又在陣前因為仁慈放過劉邦的家人。所以項羽是典型的婦人之仁。
第四、不能聚攏人才。項羽對手下不能做到賞罰分明,只知道重用項氏家族成員。項羽尊稱范增為“亞父”,卻不信任范增。一個拙劣的不能再拙劣的反間計,輕而易舉地離間了項羽和范增。項羽不信任鐘離昧,導致鐘離昧不能有效發(fā)揮自己的才智。項羽不能重用陳平和韓信,最終兩人為劉邦所用。項羽只知道重用項家人以及對項家有恩之人。重用項伯,項伯卻多次做了間諜。重用司馬欣和龍且,最終司馬欣和龍且全軍覆滅。由于項羽善于猜忌,且識人不明。所以造成集團人才大量流失,結(jié)果留在自己身邊的都是正直的廢物。
第五、殺心太重失去民心。項羽攻打襄城的時候,下令屠殺了襄城的老百姓。項羽擊敗秦軍以后,又在新安坑殺了二十萬秦軍。項羽進入關(guān)中之后,大肆屠殺嬴氏后裔,而且火燒秦宮。韓生勸阻遷都,項羽卻煮了韓生。項羽尊楚懷王為義帝之后,又派人刺殺義帝。由于項羽一次次殘暴屠殺,他逐漸失去了天下民心。天下許多老百姓都希望項羽早點滅亡。即使項羽過了江東,未必得到江東百姓支持,也未必有江東弟子愿意跟著他卷土重來。項羽從來不知道民心不可欺。
第六、政治格局低。項羽是舊貴族舊勢力的代表,他希望回到春秋戰(zhàn)國時代,希望建立屬于自己的霸業(yè),而不是帝業(yè)。所以當項羽執(zhí)天下牛耳的時候,他沒有建元稱帝而是大肆分封諸侯,自己只滿足于霸王的名號。
就算項羽是英雄,也是一個有明顯缺陷的英雄,一個不適合做皇帝的英雄。項羽的失敗并不是英雄的悲劇,而是歷史的必然。
垓下之戰(zhàn)是楚漢相爭中決定雙方最終命運歸屬的一戰(zhàn)。
在垓下之戰(zhàn)前,楚漢對峙于廣武,楚霸王項羽因為糧草將盡而與劉邦議和,雙方劃定以鴻溝為界,共分天下。
但就在項羽班師準備返回楚地之時,劉邦卻在張良和陳平的勸說下撕毀和議,偷襲楚軍,但卻在固陵被項羽擊敗。
為了一舉消滅項羽,劉邦不惜以裂土封王為代價,約韓信、彭越、英布和劉賈出兵,包圍項羽。
劉邦的五路大軍共計六十萬,是當時項羽所統(tǒng)率的十萬楚軍的六倍,且項羽的軍隊糧草不濟、師老兵疲,而韓信和彭越等人卻是養(yǎng)精蓄銳已久,所以項羽被迫退守垓下。
但即便如此,在兩軍交戰(zhàn)之初,英勇善戰(zhàn)的楚軍卻在逆境下奮起迎擊,與漢軍打了個旗鼓相當。
不過在交戰(zhàn)后的夜間,漢軍卻在楚軍營地附近派人假扮楚人,用四面楚歌的奇計瓦解了楚軍的斗志,最終導致項羽變成了孤家寡人,在烏江邊自刎。
綜合來看,項羽失敗的原因如下:
一、身邊沒有類似范增之類的策略家,處處被劉邦及其手下的智謀之士玩弄于股掌之上。同時手下也沒有足以抵擋韓信等人的大將,僅憑一人之勇,終究無用。
二、勞師襲遠,不注重后勤保障,因此被彭越和英布等人不斷偷襲糧道,造成大軍無法打持久戰(zhàn)。同時因為項羽本身的殘暴和獨斷獨行,使得項羽在當時根本得不到其他勢力的幫助,等于是以一人之力抵擋天下。同時項羽盡失民心,這從他垓下突圍后,被田父錯指逃生之路就可見一斑。
三、項羽性格上有著致命的弱點,容易輕信他人,且在失敗后容易悲觀絕望。可以說打敗他的其實就是他自己。在被圍垓下的時候,不思考如何突出重圍、擺脫逆境,卷土重來,卻選擇一心求死,最終成就了劉邦的大業(yè)。
殊不知成大事者,必需擁有超越常人的忍耐力和承受力,這樣才能在失敗的逆境中扭轉(zhuǎn)乾坤。
如劉邦,在同項羽的作戰(zhàn)中屢戰(zhàn)屢敗,卻能繼續(xù)堅持到底,最后垓下一戰(zhàn)反敗為勝,奠定大漢基業(yè)。
1.項羽不能用人唯賢,唯才是舉。這是項羽致命的缺點,恰恰是項羽的敵人劉邦的優(yōu)勢。
2.項羽不能兼聽則明察納雅言。以人為鏡可以之得失。劉邦做到了。項羽根本不做。
3.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而劉邦做到了。項羽根本不做。分封制是歷史的倒退。諸侯割據(jù)則天下大亂。諸侯封疆裂土就會導致內(nèi)戰(zhàn)不息,干戈不止。諸侯為爭奪地盤而發(fā)不義之戰(zhàn)。其導致百姓流離失所。將士血流成河。秦國統(tǒng)一中國順應(yīng)歷史潮流。秦國君昏臣奸窮奢極欲國家不堪重負。故而二世而亡。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同理:滅項羽者,項羽也,非劉邦也。如果項羽能夠唯才是舉,察納雅言,立郡縣廢分封何至于眾叛親離?
(項羽輸是輸給劉邦。但項羽是很能打仗的。巨鹿之戰(zhàn)消滅秦軍主力就表現(xiàn)出了這一點。滎陽之戰(zhàn),項羽也知道固守。就是項羽不懂用人。所以說項羽是將才。而韓信十面埋伏滅了項羽所以說韓信也是將才。但論武功,韓信不如項羽。所以在將才方面項羽與韓信旗鼓相當。
再說帥才。為什么說論帥才韓信遠遠高于項羽?道理很簡單。劉邦曾經(jīng)問韓信:我可以帶多少兵去打仗?韓信說:十萬。劉邦又問:那么你可以帶多少兵去打仗?韓信說: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劉邦傻了。韓信說:主公,您老是統(tǒng)領(lǐng)將帥的。我是統(tǒng)領(lǐng)軍隊的。這說明劉邦用人都是用大人才國家之棟梁。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名臣良將。而韓信用的人才則是保家衛(wèi)國的勇士,沖鋒陷陣的英雄。而項羽無論是大人才國家之棟梁。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名臣良將如范增還是保家衛(wèi)國的勇士,沖鋒陷陣的英雄如鐘離昧都不能用。所以項羽敗了。如果項羽信用范增就可以滅了劉邦,項羽信用鐘離昧就可以守住滎陽。可惜項羽一個都不用,所以項羽敗了。
論帝王之道,項羽與韓信都不如劉邦。項羽的敗不僅僅敗在韓信。而是韓信、蕭何、張良、陳平等將帥謀士共同齊心協(xié)力努力的結(jié)果。而將這些棟梁名臣良將聚合起來讓他們各盡所能,各司其職的人正是劉邦。劉邦善于用人,察納雅言所以才獲得最后的成功。
所以綜上所述,項羽是個好將軍好先鋒官但不是一個好元帥更不是一個英明的皇帝。
韓信雖然不是好先鋒官,但韓信是個好將軍好元帥,卻也不是個英明的皇帝。
劉邦即不能當先鋒官,做個將軍馬馬虎虎,元帥也當不好,但絕對是個英明的皇帝。
那看你如何看這兩個人。論將才兩個人旗鼓相當,論帥才韓信遠遠高于項羽,論帝王之道,項羽與韓信都不如劉邦。什么叫將才。就是帶兵打仗。項羽輸是輸給劉邦。但項羽是很能打仗的。巨鹿之戰(zhàn)消滅秦軍主力就表現(xiàn)出了這一點。滎陽之戰(zhàn),項羽也知道固守。就是項羽不懂用人。所以說項羽是將才。而韓信十面埋伏滅了項羽所以說韓信也是將才。但論武功,韓信不如項羽。所以在將才方面項羽與韓信旗鼓相當。再說帥才。為什么說論帥才韓信遠遠高于項羽?道理很簡單。劉邦曾經(jīng)問韓信:我可以帶多少兵去打仗?韓信說:十萬。劉邦又問:那么你可以帶多少兵去打仗?韓信說: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劉邦傻了。韓信說:主公,您老是統(tǒng)領(lǐng)將帥的。我是統(tǒng)領(lǐng)軍隊的。這說明劉邦用人都是用大人才國家之棟梁。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名臣良將。而韓信用的人才則是保家衛(wèi)國的勇士,沖鋒陷陣的英雄。而項羽無論是大人才國家之棟梁。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名臣良將如范增還是保家衛(wèi)國的勇士,沖鋒陷陣的英雄如鐘離昧都不能用。所以項羽敗了。如果項羽信用范增就可以滅了劉邦,項羽信用鐘離昧就可以守住滎陽??上ы椨鹨粋€都不用,所以項羽敗了。論帝王之道,項羽與韓信都不如劉邦。項羽的敗不僅僅敗在韓信。而是韓信、蕭何、張良、陳平等將帥謀士共同齊心協(xié)力努力的結(jié)果。而將這些棟梁名臣良將聚合起來讓他們各盡所能,各司其職的人正是劉邦。劉邦善于用人,察納雅言所以才獲得最后的成功。所以綜上所述,項羽是個好將軍好先鋒官但不是一個好元帥更不是一個英明的皇帝。韓信雖然不是好先鋒官,但韓信是個好將軍好元帥,卻也不是個英明的皇帝。劉邦即不能當先鋒官,做個將軍馬馬虎虎,元帥也當不好,但絕對是個英明的皇帝。 歷史上的項羽并不滿足于做一位將軍。如果項羽僅僅是個決戰(zhàn)疆場的將軍,我相信他的戰(zhàn)果絕不亞于衛(wèi)青、霍去病、廉頗、李牧、王翦、白起甚至不亞于孫武、孫臏、岳飛、關(guān)羽、張飛、薛仁貴等這些名將??身椨鹗钦l??!僅僅是個戰(zhàn)將將軍嗎?項羽看見秦始皇的儀仗隊時 ,項羽站在人堆里看著秦始皇說:“彼可取而代之!”滅秦后,項羽自稱西楚霸王。項羽這個西楚霸王相當于皇帝而不是將軍。項羽做個將軍應(yīng)該說是合格的但做皇帝就不合格。項羽是善于用兵。但善于用兵只是戰(zhàn)術(shù)方面,所以,項羽可以說是戰(zhàn)術(shù)家。但戰(zhàn)爭最關(guān)鍵的是戰(zhàn)略方面。韓信也許在戰(zhàn)術(shù)上不如項羽??身n信能夠?qū)彆r度勢并且有戰(zhàn)略眼光,所以韓信最后戰(zhàn)勝了項羽。所以韓信是軍事家。而劉邦雖然沒有戰(zhàn)略眼光,也不懂兵法戰(zhàn)術(shù)。但他懂得唯才是舉,他能夠善于用人,使人才各盡所能 。所以他可以做領(lǐng)袖做皇帝是個偉大的政治家。所以劉邦是合格的皇帝。而項羽只是合格的將軍,而韓信是合格的元帥。而項羽的悲劇就在于他雖然是合格的將軍卻不愿意僅僅做個將軍而要做西楚霸王。這就是項羽致命的錯誤。本來他做西楚霸王就不合格,而西楚霸王更是違背歷史進程。自從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中國就應(yīng)該采取大一統(tǒng)的郡縣制??身椨鹌惴址飧愕雇?,項羽逆歷史潮流而動就注定了他必定失?。。?/p>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95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