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古代將軍造反和士兵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在我國古代,一個王朝終結的原因分很多種,但總的來說,以將領造反推翻朝廷為主。其中比較典型的,有南朝齊代宗室蕭衍推翻南齊朝廷,建立蕭梁;此外,五代時期的開國皇帝,多是將領造反。
當然,造反失敗的例子也有很多,比較典型的有唐朝安祿山、清朝吳三桂。只是,古代將軍造反的時候,為什么大多數(shù)士兵都會跟著將軍造反,而不想著效忠皇帝?
個人感覺,原因如下:
有備而來
在古代,造反的將領,在造反之前都是有備而來。以安祿山造反為例。安祿山造唐玄宗的反的時候,大唐朝廷處于朝政腐化、精銳折損于南詔的狀態(tài),而安祿山則暗中籌備造反許久,并且在軍隊中樹立了威望。
對于一個將領來說,樹立威望極為重要。威望樹立到極致,可以導致士兵只知道服從將軍,不知道服從皇帝:清朝名將年羹堯治軍嚴格,雍正帝對年羹堯的士兵發(fā)號施令,一度遭到年羹堯的士兵抗拒。
因此,只要在軍隊中樹立到這樣程度的威望,就具備造反的條件:事實上,漢代名將周亞夫以及上文提到的年羹堯,都因此引起皇帝猜忌而遭到殺害。
士兵心態(tài)
此外,古代軍隊的士兵心態(tài),也十分值得玩味。
在封建軍隊中,大多數(shù)人當兵并非源于自愿,而是來自朝廷的強制征發(fā)。而這些士兵當兵的目的,只有一個:既混日子。通俗來說,既“當兵吃糧領軍餉”。這種打工仔的心態(tài),導致皇帝在士兵心中處于虛無化的狀態(tài),直接領導自己的將軍才是士兵觀念中具體的老板。既然是打工心態(tài),那么,跟著將軍造反,成功了可以立功受獎,兵敗了找機會跑路就可以。
封建士兵的這種心態(tài),也為將軍起兵造反提供了方便。
投機心態(tài)
不過,造反在古代都是成功率極低的事情。一般來說,古代將軍造反想成功,一方面需要自己確實有點才干,另一方面,則需要朝廷方面出現(xiàn)嚴重問題。
朝廷方面出現(xiàn)問題,一般有兩種:一種既皇帝得位不正,或者德不配位,沒資格當皇帝,或者存在奸臣弄權,需要有人討伐:比如元朝權臣燕帖木兒扶植元文宗奪取元朝皇位,起兵造反的時候,就是依據這個理由。
另一種朝廷極端腐敗,出現(xiàn)覆滅跡象。比如北魏末年,高歡就通過對北魏朝政的觀察,意識到北魏動亂只在旦夕之間,于是暗地里招兵買馬,為建立北齊王朝爭取了第一桶金。
這時候士兵會產生投機心理:認為亂世既是草根建功立業(yè)的機會,萬一將軍奪位成功,自己在戰(zhàn)亂中有所建樹,沒準也能封官賜爵。于是,士兵不會拒絕為將軍賣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971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