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雍正的故事,歡迎關(guān)注哦。
抓周,是個很有意思的傳統(tǒng),每逢寶寶周歲之時,家里人會將一些筆墨紙硯、算盤、珠寶、胭脂、錢幣放在寶寶面前,當(dāng)然現(xiàn)代人還有放鼠標(biāo)、手機之類的。
周歲寶寶剛剛會爬,喜歡亂抓東西,抓到了文具,說明以后喜歡讀書;抓到了算盤,說明以后會過日子;抓到了錢幣,說明以后能賺錢;抓到了手機,完了,這孩子要玩物喪志了。
賈寶玉當(dāng)年抓的是胭脂,所以一輩子泡在女人堆里,和女人糾纏一生一世,剪不斷理還亂。
其實,抓周這個游戲是孫權(quán)大帝發(fā)明的,當(dāng)年孫權(quán)突發(fā)奇想,將幾個寶寶放在一起,前面放了些翡翠、珠寶、犀牛角等等亂七八糟的東西,結(jié)果有的寶寶抓了翡翠,有的抓了珠寶,只有孫皓一手抓了簡冊,一手抓過綬帶,后來孫皓果然成了吳國的皇帝。
康熙自然知道抓周的典故,有一天,他心血來潮,也想學(xué)學(xué)孫權(quán)大帝,試探一下兒子,當(dāng)時胤禛剛剛滿月,康熙就讓他抓周,結(jié)果小胤禛沒抓書,沒抓珠寶,而是抓了支毛筆。
康熙大喜,笑道:“這孩子有出息,以后定能成為大書法家啊!”
哪知道小胤禛拿著毛筆畫來畫去,竟然畫出了漢字的模樣,康熙走進(jìn)一看,大驚失色,居然畫的有幾分像是“敕”字,這個字可是御用之字,平時皇帝批改奏章之時,經(jīng)常用這個字。
難道這個小胤禛以后能成為天子?康熙想了想,覺得不太可能,他已經(jīng)立了二兒子胤礽為太子,又怎么可能再立一個呢?
之后,康熙也沒有多想。
時間一晃而過,轉(zhuǎn)眼間,阿哥們都長大了。然而,長大后的胤礽卻越來越不討康熙喜歡,因為胤礽變得驕橫跋扈、目無尊長,康熙很生氣,經(jīng)常教訓(xùn)他,哪知道胤礽不知悔改,反而變本加厲。
有一次,康熙外出打獵,晚上住在帳篷里,夜里胤礽悄悄地靠近帳篷,企圖偷聽康熙講話,康熙發(fā)現(xiàn)之后,忍無可忍,回去之后就廢掉了胤礽。
廢掉太子之后,太子之位就空閑出來了,眾位阿哥眼見有了機會,紛紛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爭相拉幫結(jié)派,斗得不可開交。
然而,四阿哥胤禛卻顯得格外與眾不同,別人忙著搶奪太子之位,只有他閑云野鶴,不爭不斗,仿佛置身于事外一樣。
康熙覺得這個兒子不一般,于是再三觀察他,后來發(fā)現(xiàn)四阿哥遇事冷靜、行事果決,對兄弟友愛,對父皇尊敬,而且公私分明,胸懷天下,實在是儲君的不二人選啊,康熙又聯(lián)想起之前的抓周事件,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于是,康熙不再猶豫,就寫下了遺詔,將皇位傳于四阿哥胤禛。
雍正抓周的時候,寫了一個?敕?字 差氣死康熙,抓周在中國是流傳了很久的一個習(xí)俗,每個孩子都要在小時候經(jīng)歷一次抓周。
雍正是出生在紫禁城的皇家子弟,自然小時候也是要抓周的,據(jù)說當(dāng)時抓周的時候,雍正面前琳瑯滿目的物件,偏偏拿起了毛筆寫了個?敕?字,這個字究竟有什么含義呢,原來這個字是皇帝在奏章的時候才寫的一個字,怪不得龍顏大怒,當(dāng)然這個也是一個小插曲,畢竟在今天看來抓周也是有些迷信的。
可能是冥冥之中的注定,雖然雍正在眾皇子之中不是最受寵愛的那個,但是在皇位的廝殺爭奪一番之后,登上皇位的是雍正,雍正登基之謎至今未解,有人說是雍正毒死了自己的父親奪得皇位,但是后來有人推翻過這個說法,皇帝吃東西前可不比普通人,是有太監(jiān)試吃的,安全方可進(jìn)食的,雖然康熙很喜歡十四阿哥,但是十四阿哥沒有雍正成熟穩(wěn)重,康熙乃一代明君,自然要把國家交給一個可靠的接班人手中。
至于為什么民間一直有流傳雍正皇位來歷不明的謠言,也有人分析過,說雍正早年間樹敵太多,得罪了很多文人,為了報復(fù)雍正就說雍正壞話,一傳十十傳百,就這樣傳開了。歷史現(xiàn)在無從考究,后人也只是根據(jù)一些古籍推測,雍正雖然心狠手辣對自己的兄弟也是毫不留情,但是作為皇帝確實勵精圖治,把大清朝治理得繁榮富強,對康乾盛世做出來巨大的貢獻(xiàn),雍正的去世也頗為離奇,經(jīng)歷一場中暑,突然過了些時日就駕崩了,也有人認(rèn)為是長期高強度的工作導(dǎo)致的,流傳下雍正批閱過的奏章也說極多。雍正也是一代明君,了解民間百姓疾苦,深受百姓愛戴。
允禮為何聽聞康熙駕崩,四哥即位,為何會嚇得臉變色,一口氣騎馬跑回府邸的這樣的舉動,我覺得原因應(yīng)該有幾個。
第一 康熙駕崩,一聽見就有萬種感情,害怕,傷心,恐懼,驚訝?wèi)?yīng)該都有,因為康熙這次生病先期為了靜養(yǎng)或許也有不想兒子們在他病塌之前爭權(quán)奪利,也不想傷心,是不留兒子在跟前照顧的,只留近侍和隆科多在眼前照顧,而兒子們每次請安問候的折子,康熙時批復(fù)的,就是說一些,朕已經(jīng)好多了,朕安之類的話安撫眾兒子。允禮應(yīng)該也是在這些情況或者信息上知道父皇的情況,康熙駕崩那天,他正好在大內(nèi)值班,一聽見父皇駕崩,第一反應(yīng)應(yīng)該無所適從,傷心。皇家的父子的 情感 和普通的人家是不一樣的,但作為一個兒子肯定會傷心。
第二 驚懼恐懼,為何呢!父皇畢竟是自己父親,他也沒有奪位的念頭,做一個太平賢王在父親手里應(yīng)該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新皇帝即位,一朝天子一朝臣,未知的恐懼總是伴隨著皇位的變化,而且他目睹皇八子九子十子已經(jīng)在摩拳擦掌的造勢,準(zhǔn)備要大鬧大內(nèi)的樣子,對于他比較年幼的皇子,他沒有多少力量去對抗這些紛爭,他除了走路,現(xiàn)在站隊?wèi)?yīng)該是很危險的,他也只避一避以求自保。他政治資本除了自己是父親的兒子,沒有其他的政治資本,他走也是為了保全自己。我不覺得他瘋狂失態(tài),而是上策??!據(jù)說,他馬上連夜求見四哥,他應(yīng)該是知道順勢而為的人。
第三 雍正即位應(yīng)該在他眼里順理成章,因為康熙駕崩之時,正是隆冬季節(jié),因為康熙病重,冬至祭天大禮就是由當(dāng)時的雍親王代為祭祀的,而祭天這種大禮,一般都是帝王親自做的,康熙也從來沒有委托他人,而雍親王去祭天,是不是冥冥之中也是上天和這位新皇的一次邂逅呢!就在祭天前后,老皇帝龍馭賓天了。
回答/撰文/日堯居zr
一,
這個問題不但在百度百科是查不到,電視劇《雍正王朝》中也沒有表述,原因是這位康熙帝的十七阿哥胤禮參與或者見證了雍正帝登基的過程,很有可能還掌握了雍正帝登基的秘密,但不是他一位阿哥。
康熙帝的十七阿哥胤禮雖然沒有什么能力,但是此人背景深厚,由于身體欠佳,所以他從不張揚而避其鋒芒,他需要的是明哲保身,所以在雍正帝登基不久就被晉封為“果親王”。
果親王,十七阿哥胤禮本身就是皇子,可是他的福晉(老婆)那邊的背景也是相當(dāng)豪橫;他的岳父是“阿靈阿”,福晉的外公就是康熙帝輔政四大臣的“遏必隆”,這就說明康熙帝的“孝昭仁皇后”又是他岳父阿靈阿的親姐姐,而遏必隆又是康熙帝的十阿哥胤?的外公,這就是十七阿哥胤禮的政治背景。
哎;清王朝皇族的姻緣太亂,難怪有“臭漢,臟唐,埋汰宋,明遢喇,清鼻涕”之說,實在難以捋順!
二,
關(guān)于雍正帝繼位之說,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的演繹看似刀光劍影,你爭我奪的緊張氣氛,實則這種皇位繼承人之爭已經(jīng)在康熙五十一年,甚至更早就已經(jīng)拉開架勢對這個康熙帝的皇位虎視眈眈。
當(dāng)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廢以后,明眼人都看出了這次太子的被廢是徹底涼涼了,那么康熙帝在此一個時期處分了繼位主張立儲的大臣后,心里開始把考慮自己的皇位繼承人的是拿到了意識日程,最終他確立了皇十四子胤禎(胤禵)。
康熙五十七年,青海,西藏一帶的準(zhǔn)噶爾部的策妄阿拉布坦發(fā)生叛亂,朝廷派大軍反而兵敗,于是康熙帝派“恂郡王”十四阿哥胤禎為大將軍,并且于康熙五十七年十月二十六日發(fā)出上諭交議政大臣:
通過看康熙帝這一系列舉動幾乎向外界表明了皇位繼承人的人選,用正黃旗纛;這是代表天子親征一樣,以這樣的軍旗昭示:“大將軍,王”!這還用明說嗎?
三,
清《世宗實錄》有記載;皇四子胤禛,康熙十七年出生于暢春園,此皇子深沉內(nèi)斂,尖酸刻薄,注重依照打扮和修理邊幅,“絲毫不漏行跡”,所以康熙帝給他一個考語;“喜怒無常?!庇锌滴醯劭颊Z記錄:
康熙帝對于四阿哥胤禛的這種考語昭示以后,似乎四阿哥胤禛就沒有入繼大統(tǒng)的機會,眾兄弟們也心照不宣??墒撬寄钸^胤禛在暗中并沒有放棄,并且不動聲色地按照自己的計劃布局。
到了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傳來了康熙帝于暢春園病重的消息,四阿哥胤禛寸步不離左右,只當(dāng)日一天時間就進(jìn)入康熙帝病榻前探視五次之多,此時的圣祖必勸皇四子胤禛“好自為之,”我們從官方書籍及野史也可找出痕跡,特別是官方出版的《世宗實錄》記載了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的情形:
四,
那么康熙帝駕崩時,究竟都有誰在場?皇子及相關(guān)大臣都有哪些分工?有私家記載《永憲錄》做出了較為詳細(xì)的說法,并且說明了“十二皇子胤裪”聽說四阿哥胤禛即皇帝位后有驚慌失措狀態(tài),并且有“瘋狂”狀態(tài)。
當(dāng)時康熙帝駕崩那一刻除了皇五子恒親王胤祺因為冬至在孝東陵祭祀未歸以外,有誠親王胤祉,雍親王胤禛,入內(nèi)康熙帝榻前,其余廉親王胤祀,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莊親王胤祿,果親王胤禮,貝勒胤禑,貝子胤祎等等俱在康熙帝寢宮外跪候。
而此刻上書房大臣中靠前的還是“馬齊”,次之有張廷玉,當(dāng)隆科多進(jìn)入康熙帝寢宮時宣布康熙帝遺詔:
如此說來,果親王胤禮已經(jīng)在康熙帝寢宮外跪候,豈能不知四阿哥胤禛繼位之理?那果親王胤禮“瘋迷”什么?只有一條解釋:那就是他聽隆科多宣布的皇位繼承人不是他想象的人,特別是由四阿哥胤禛繼位是他驚慌失措,原因呢?
五,
十二阿哥胤裪干嘛去了?原來在康熙帝病重期間,命十二阿哥胤裪于乾清宮敷設(shè)為康熙帝祈福幾筵而未知康熙帝已經(jīng)晏駕,那時候他的封號還是固山貝子,當(dāng)皇十二子胤裪從乾清宮回家路過西直門時,正好碰到嫌棄從暢春園進(jìn)城的隆科多,當(dāng)他從隆科多處得知傳位四阿哥胤禛有雍正帝這樣的諭旨:
實際上,果親王胤禮和十二阿哥胤裪一樣,聞聽雍正帝繼位無不驚駭萬分,其中緣故很好解釋;首先是感到太意外;其次是他們明白他們的四哥做了皇帝,以他的性格和他鐵面無私的嚴(yán)苛,恐怕未來的好日子到頭了!
注意:隆科多在暢春園是口頭宣詔,然后先期回城進(jìn)入大內(nèi),目的是約束步軍統(tǒng)領(lǐng)衙門和封閉九門,等待剛剛繼位的雍正帝扶康熙帝梓宮靈柩回宮后進(jìn)一步研究康熙帝遺詔一事。這不是本人瞎猜,后續(xù)還有佐證跟進(jìn)。
到了雍正八年以前,怡親王,十三阿哥胤祥曾經(jīng)向雍正帝求情保奏,十七阿哥胤禮進(jìn)封果親王,并且得到了雍正帝的重用,還把最小的兒子弘膽過繼給了果親王胤禮。至于十二阿哥胤裪也并沒有被雍正帝過多責(zé)難,可能因為他的身體一直不好的因素吧!
——END——
在二月河先生的大作 《雍正皇帝》 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這是康熙臨終前的事情,雍正的首席幕僚鄔先生和其一眾親信全都暗地轉(zhuǎn)移到了十七阿哥胤禮的府中,我們要知道康熙臨終的時候,正是皇子們斗爭最激烈的時分,而雍正的心腹卻藏到了胤禮家中,這說明什么?說明胤禮是雍正的人,是值得信賴的。
當(dāng)然,二月河先生所著的《雍正皇帝》是一部小說,是經(jīng)過了文學(xué)加工的,但是二月河先生這部大作也是遍尋史料,但是在清史中,尤其以雍正的事跡最為模糊,這是因為雍正非常忌諱后人研究他上位的事情,而后來乾隆也刪減了很多史料,是因為乾隆也不想讓別人知道皇家內(nèi)斗的丑事,所以這段 歷史 亦真亦偽,我們要想了解,只能在浩瀚的史海中尋找蛛絲馬跡了,再加以分析。
不過在正史記載中,從雍正繼位后對待胤禮的態(tài)度上來看,胤禮是雍正一朝親兄弟中少有的善終者之一,并且胤禮還擔(dān)當(dāng)了大任,這就能證明胤禮是深得雍正信任的,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和小說中,雍正對胤禮的態(tài)度對上號了, 二月河先生所述,盡管有極大加工和演義,但是并非空穴來風(fēng)。
其實,胤禮根本就沒有瘋迷,這問題問的有點毛病,不過既然這個問題問出來了,咱們還是依據(jù)正史的記載, 扒一扒胤禮(雍正登基后改名允禮)吧。
雍正確實曾經(jīng)對十七阿哥胤禮有些厭煩,這是為何? 當(dāng)然這事跟甄嬛肯定是沒啥關(guān)系,甄嬛是虛構(gòu)的人物, 而胤禮活了三朝,直到乾隆年間才去世。
雍正曾經(jīng)對胤禮有些不滿,這屬于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
為什么這么說呢,雍正最恨的人是八阿哥胤禩,八阿哥勢力很大,滿朝文武大多都擁護他,而雍正在潛邸之時,大部分時間都僅僅是個“ 富貴閑人 ”,甚至連他同父同母的弟弟老十四都跑到八阿哥那邊扛大旗去了,細(xì)細(xì)琢磨琢磨,雍正當(dāng)年心里肯定也是五味雜陳。
那這關(guān)胤禮啥事???原來胤禮的大福晉他爹(準(zhǔn)老丈人)是八王爺一黨的中堅力量,胤禮的老丈人叫鈕鈷祿.阿靈阿,是遏必隆的兒子,同時還是十阿哥胤?的親舅舅,而十阿哥也是八爺黨的重要人物之一, 胤禮算來算去除了是十阿哥的親弟弟外,還是他的親表妹夫。(姑舅親)
不過,這還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是雍正和阿靈阿也有很深的親緣關(guān)系,雍正的親姨嫁給了阿靈阿,所以阿靈阿是雍正的親姨夫, 所以說胤禮除了是雍正的親弟弟外,也是他的親表妹夫。(姨表親)
捋清這個關(guān)系問題就簡單了,雍正心里肯定不痛快,親弟弟,親姨夫都不向著自己,而同為八爺黨鷹犬,反而與自己爭權(quán)奪利,處處設(shè)障,換誰都憋得慌,其實胤禮真是躺槍了, 而且胤禮這個人在康熙朝的時候,一直喜歡自己玩,拜拜佛,寫寫書法作作詩,儼然是一個方外之人,他沒有參與黨爭,但是可能對雍正也并非熱情,所以雍正就將他人為劃歸到“八爺黨”的三線人物了。
甭管幾線人物,只要沾了八爺黨的邊,就吃不了好果子, 所以說雍正曾經(jīng)的確對胤禮有看法,但是胤禮確實沒有一聽說雍正繼位,就瘋迷了,因為那是不可能的 。
胤禮本來要吃不了兜著走,多虧他是十三哥是個明白人,胤祥舉賢,胤禮上位。 雍正繼位后,本來要將胤禮罰去守陵,但是十三阿哥胤祥對這個老十七非常了解,十三爺對雍正說允禮是一個居心端正、忠于君上且深明大義的人,希望雍正要放下偏見,一切以江山社稷為重,對允禮網(wǎng)開一面,讓他好好地發(fā)揮自己的才干。
從十三爺死后的 謚號為“賢” 就可以看出來,他 不光重情重義,更是有著伯樂之能 ,而雍正別看是個認(rèn)死理的冷面皇帝,但是 雍正最聽老十三的話 ,這不光是小說里如此描述,在真實的 歷史 中也是如此,只不過在正史中,老十三并沒有領(lǐng)兵打過仗。
聽人勸吃飽飯,雍正決定按照老十三的請求原諒了胤禮并且委以重任,而胤禮也沒有辜負(fù)他十三哥的好意,確實為雍正一朝的發(fā)展嘔心瀝血。
為什么十三爺胤祥偏偏要舉薦胤禮呢?這里面也很多原因,因為十三爺和胤禮這兄弟兩都有一個共同的愛好,那就是寫書法 ,他們二人早在做阿哥的時候就經(jīng)常在一起以文會友,當(dāng)然有同樣愛好的還有一個人,那就是雍正,只不過雍正的友就老十三自己,而老十三有好幾個友而已。
所以,老十三和胤禮也是有感情基礎(chǔ)的,他明白胤禮其實只是沾包而已,他是被冤枉成八爺黨成員了,當(dāng)然有了十三爺?shù)呐e薦,允禮從此就一路高升,他在主管理藩院、宗人府、戶部、工部,以及辦理苗疆軍務(wù)的各個崗位上,都能盡職盡責(zé)且政績突出。 雍正這個人還是比較公正的,他好就好在愛是愛恨是恨,只要你成了自己人,就肯定一百個對你好,只要你一心為國,就肯定要大力提拔,果不其然,胤禮后來得到了雍正的高度信任,最終提拔成了和碩果親王 。
乾隆繼位,胤禮是雍正臨終的顧命大臣之一, 稱“總理王大臣”,胤禮還享受親王雙俸,并且可以在宴會時免跪,除了本職工作外并總理宗人府 。
尾語: 胤禮是一個非常厚道的人,他在雍正朝的時候長期給皇帝上密折,密折的內(nèi)容并非是打擊異己,而是經(jīng)常替老百姓說話,他總說有些朝廷部門對待百姓的行事過于嚴(yán)厲,有失寬仁,他時常建議朝廷要對老百姓盡顯寬柔之政,才可盡得人心。
雍正是一個好皇帝,他雖然對待政敵是很有手段的,但是他確實是愛民如子,所以他認(rèn)可胤禮的觀點,他經(jīng)??滟澵范Y“ 真心為國,操守清廉 ”乃是“ 朕之子弟及世世子孫之表范 ”。
只可惜這樣一個好王爺死后沒有留下一個子嗣,在胤禮的葬禮中,乾隆親自臨喪,這在古代絕對是至高榮譽了,后來,乾隆中年之后,更加思念這位皇叔,據(jù)說還給他立了一間城隍廟, 敕封他為“城隍神”,號“方隅”(四方) ,意思是他皇叔就是“天下第一城隍”,不必居于一所廟宇,可以隨時隨地到任何一個地方去做城隍,也叫 “熱河都城隍神” 。
寫文不易,請多多鼓勵!
純屬胡扯。
康熙去世當(dāng)夜,胤禮甚至都不在康熙身邊,是誰記載的他陷入“瘋迷狀態(tài)”?把史料原文拿出來讓大家開開眼。
誰是哪個在康熙去世當(dāng)夜,見證了雍正繼承皇位的人呢?
這在《清實錄》中有完整的記載:
最終,陪在康熙身邊的皇子有:
三阿哥 胤祉 、雍正、七阿哥 胤祐 、八阿哥 胤禩 、九阿哥 胤禟 、十阿哥 胤? 、十二阿哥 胤祹 、十三阿哥 胤祥 。
十七阿哥胤禮根本就不在名單當(dāng)中,所謂“瘋迷狀態(tài)”于史無載。
再者說,從胤禮和雍正的關(guān)系來看,這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老皇帝去世,你陷入“瘋迷狀態(tài)”,這種夸張表現(xiàn)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你不認(rèn)可新皇帝的合法性,這是什么罪過?
但是,胤禮是雍正最寵愛、最重用的幾個弟弟之一。雍正元年(1723),胤禮(已經(jīng)改名為允禮)被封為 多羅果郡王 ,雍正六年(1728)晉為 和碩果親王 ,先后掌管理藩院及戶部三庫。
這份寵愛可不是一般人能夠獲得的,就不要胡說八道他會做出這種讓雍正猜忌的舉動出來了。
總而言之,沒有證據(jù)的事不要胡扯。
其實這是一場政治 游戲 ,是雍正清算敵對勢力的一個手段。下面咱們來還原這個那場權(quán)力斗爭。
公元1730年5月4日,怡親王胤祥死去,7日,雍正悲痛下諭懷念怡親王,9日,又下一諭,通篇懷念胤祥,把他如何如何忠心能干夸得上了天,最后還順帶說了一下年羹堯與隆科多被他弄死了。
(雍正劇照)
這份諭旨中,雍正提到康熙在世前的“九子奪嫡”中,他不知道果親王胤禮是站在哪一方,又聽人說果親王被引誘加入了八爺黨。
及至他雍正登基后,清算敵對勢力時,手下的狗腿子隆科多開始到處咬人,尤其是咬到果親王時。
隆科多說:當(dāng)初圣祖(康熙)死時,臣先回京城,果親王在皇宮大內(nèi)值班,聽到圣祖死了的消息,他立馬跑出了皇宮;等到臣領(lǐng)了遺詔后出去,在西直門大街上撞見了果親王,臣跟果親王說遺詔中指定是圣上(雍正)繼位,果親王一聽到是這個結(jié)果,立馬神色大變,狀若瘋狂,直接奔回他家,并未在皇宮內(nèi)守候。
注意,果親王一聽到結(jié)果立馬神色大變,是暗指他可能是八爺黨。
當(dāng)然這是隆科多的一面之詞,是專門咬果親王的,畢竟沒有人證,果親王有沒有神色大變,有沒有狀若瘋狂誰都不知,全憑他一個人說了算,那時候的隆科多還是雍正的寵臣,正是可以放肆攻擊政敵的時候。
(果親王劇照)
隆科多與果親王并沒有過矛盾,他不可能無緣無故的攻擊一個王爺。因此,這必定是得到了雍正的授意,直接用隆科多去試探、攻擊果親王,這是寧可殺錯,不愿放過的做法。
當(dāng)雍正準(zhǔn)備干掉果親王時,怡親王胤祥出面了,他勸止了雍正的做法,極力幫果親王撇清八爺黨的嫌疑,并推薦重用果親王。
因此,而果親王也果然不負(fù)雍正所望,他被撇清了八爺黨的嫌疑后,轉(zhuǎn)頭直接攻擊八爺廉親王,為雍正肅清政敵立下大功,這功勞立得雍正也不得不開心的贊他 “公忠為國,誠敬不欺” 。
(八爺廉親王)
至于果親王攻擊八爺?shù)氖妨嫌涊d,見于:
這些都是雍正在用了果親王之后才有的事情,至于用那隆科多攻擊果親王“神色乖張,有類瘋狂”,亦是他的手筆,一句話,都是為了肅清政敵。
在肅清政敵勢力后,雍正為了泄憤,把允禩改為“阿其那”,是滿語“akina”的音譯,意思指狗,又把允禟改為“塞思黑”,滿語“seshe”的音譯,意思指豬。
可見,雍正為了打擊政敵兄弟們,多么的不擇手段。
文:梁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97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