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雍正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滿清皇陵有三座,一座是清東陵,一座是清西陵,一座是關外陵。
關外陵位于遼寧省,是滿清的老祖陵,里面埋的是皇太極、努爾哈赤以及努爾哈赤的先祖?zhèn)儭?/p>
清東陵位于河北遵化,里面埋的是順治、康熙、乾隆和慈禧等等。
清西陵位于河北保定,里面埋的是雍正、嘉慶、道光等等。
在雍正之前,幾位死去的皇帝都埋在了清東陵,然而到了雍正,卻違反祖制,另辟蹊徑地選擇了百里之外的清西陵,這是為何呢?
有人說,雍正心中有鬼,他擔心死了之后,康熙找他算賬,因為他害死了九阿哥,還篡改了遺昭,將本該屬于十四阿哥的皇位,偷到了他的手里。
當然,這都是人云亦云了,到底為何雍正不愿葬在清東陵呢,這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啦!
當年,雍正為了換墓地,可謂是大費周章,為了避人口舌,他先是故作姿態(tài),命風水大師在清東陵找來找去,算來算去,可就是找不到一塊風水寶地。
這么大的陵區(qū),居然找不到一塊安葬之地,連三歲孩子也不相信啊,做臣子的終于明白雍正的真實意圖了,于是在清西陵附近找了塊風水絕佳之地,據說山靈水秀,龍氣升騰。
雍正故作推辭地說,“這樣不好吧,離父皇太遠了,我心塞啊!”
大臣們引經據典,找了許多歷代帝王的先例,如唐朝高祖、太宗、高宗分別葬在三個地方,又紛紛勸道:“皇上,請您以萬世基業(yè)著想,早日將陵墓定在西陵吧?”
雍正這才“朕心始安”。
然而,乾隆繼位之后,故意和老爹反著來,他又將陵墓選在了清東陵,這是為何呢?
乾隆自己解釋說:“子孫都葬在清西陵,以后清東陵就冷落了,這樣不好吧,我覺得要兩者兼顧。”他定了一個“兆葬之制”,說白了就是“東埋一個西埋一個”,孫子隨爺爺安葬。
乾隆這么做,倒是避免了以后出現(xiàn)南陵、北陵,但是他管得了自己,管不了身后之事,到了后來,越來越亂,嘉慶葬在西陵,道光本該葬在東陵,可是他認為東陵漏水,于是移到了西陵;慈禧太后本該葬在西陵,后來改到了東陵。
最后,不管清東陵,還是清西陵,都被盜墓賊翻了個底朝天。
中國自公元前475年進入封建 社會 后的2000多年,無論 歷史 風云變幻,朝代更迭,但封建帝王們對至高無上皇權的追逐和維持都是竭盡全力的?!百F為天子”的帝王們,生前不遺余力追尋長生不老的仙丹,企盼永享榮華富貴,死后亦難舍奢華的氣派,把皇陵建造得勝似金鑾殿。我國的帝王陵寢,不僅 歷史 悠久,數量眾多,而且規(guī)模浩大,建筑宏偉,工藝精湛,具有獨特的風格與象征意義,明清兩朝帝王的陵墓更是突出的代表。
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朝,自入關后分別位于河北的遵化和易縣修建了東西兩大王陵, 清東陵于1661年(順治十八年)開始修建,歷時247年,陸續(xù)建成217座宮殿牌樓,組成大小15座陵園。陵區(qū)南北長12.5公里、寬20公里,埋葬了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和同治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嬪、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宏大、體系最完整、布局最得體的帝王陵墓建筑群。
而到了雍正皇帝執(zhí)掌政權第一年 的 雍正初年,就將他死后的棲身之處確定在遵化境內的清東陵九鳳朝陽山,并運去了大量建筑材料開始修建陵寢。然而到了1729年(雍正七年),雍正皇帝以那里“規(guī)模雖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帶砂石”為借口,將原址廢掉,復于河北省易縣泰寧山下重新選址,營建其死后的“萬年吉地” 泰陵 。
由于雍正在位時勵精圖治、銳意改革,雖然勤勉, 但是得罪了許多人,口碑不好,所以民間傳說,認為雍正是篡改康熙遺詔而上位的,死后不敢去見他的父親,才在西陵另建墳墓,自此才有“東陵”、“西陵”之分。
為了平衡東陵和西陵的關系,1796年(嘉慶元年)已經傳位給兒子嘉慶的乾隆太上皇弘歷,諭令以后各帝陵按宗廟制度的昭穆次序在東、西兩陵分建。實際上皇帝們也是不聽祖宗的話,本該埋在東陵的道光卻埋在西陵,而應該埋在西陵的同治帝,其生母慈禧就把他埋在了東陵,因為咸豐帝的陵寢在東陵,慈禧也在東陵為自己修建了奢豪的陵寢, 在陰間也要一家團聚。
西陵所在地易縣,是個十分古老和人文深厚的地方,從夏朝就有記載,這里是“風蕭蕭兮易水寒”,荊珂刺秦王的故事發(fā)生地,這里還有老子道德經和九大名關之一的紫荊關而聞名,也是抗日戰(zhàn)爭狼牙山五壯士故事的發(fā)生地。
始建于1730年的清西陵, 歷經186年, 埋葬了雍正、嘉慶、道光與光緒四個皇帝, 9個皇后,56個妃嬪及王公、公主等共76人。 占地面積達800平方公里,建筑面積達58萬平方米,殿宇巍峨,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最完整的皇家陵墓群之一,也是中國兩千年來陵寢建筑藝術最杰出的代表。除了陵寢輝煌的建筑,西陵四周山川秀美,古松參天,風水上佳,古代建筑與環(huán)境的完美結合,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高度贊譽為:“人類創(chuàng)造性的天才杰作”。
雍正的清泰陵是西陵的主體建筑,規(guī)模宏大,體系完整,以泰陵為中心,其余各陵分布在它的東西兩側,規(guī)制與 清東陵基本相同。過一座聯(lián)拱式的五孔橋,進入陵區(qū),前有三座精美高大的石牌坊和一條寬十余米、長5華里的神道貫穿陵區(qū)全部。依次建造石牌坊、大紅門、具服殿、圣德神功碑樓、七孔石拱橋、石像生、隆恩門、隆恩殿、方城明樓和寶頂 等一系列建筑和石雕刻。與其他帝陵不同的是,三座石牌坊一座面南,兩座東西,與北面的大紅門相對應,形成一個寬敞的四合院,這種入陵的結構形式,在歷代帝陵中是惟一的。
泰陵的主體建筑隆恩殿建造精美壯觀,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重檐歇山黃瓦頂,木結構卯榫對接。明柱瀝粉貼金包裹,殿頂有旋子彩畫,梁枋裝飾金線點金,枋心彩畫“江山統(tǒng)一”和“普照乾坤”,色彩調和,殿宇金碧輝煌。
四座皇陵中,雍正的泰陵占地最大也最豪華,而占地最小的光緒崇陵,則是唯一被盜墓,因此是可以參觀地宮的地方。 崇陵是清朝最后一座帝王陵墓,也是整個漫長封建 社會 的最后一座皇帝陵寢,地宮里埋葬了光緒帝和他的隆?;屎?,附近妃園還埋葬了光緒最喜愛但被慈禧嫉恨而害死的珍妃。因慈禧親生兒子同治帝早逝,光緒作為慈禧妹妹的兒子,4歲時被立為清朝皇帝,但是光緒帝從他繼位到退位的34年,基本上都是慈禧的傀儡,始終無法真正執(zhí)掌整個大清王朝,并因實行 “戊戌變法 ”得罪了慈禧遭到軟禁,在慈禧臨死前把他給謀害了。 光緒是個有抱負的皇帝,但生不逢時,遇到慈禧這個禍國殃民的皇太后,無法施展抱負才華而抱恨終天。
與其他皇帝一上臺就馬上著手修建陵寢不同,光緒的陵址雖然在他生前就已經選好,但是卻因為慈禧的原因始終不能動工修建,直到1908他去世三個月以后才開始修建,但未及修好,三年后就發(fā)生了辛亥革命,清帝退位,后來根據民國政府的續(xù)修協(xié)議撥出修陵的資金和依靠一幫前朝遺老的努力及捐助資金,直到1913年才修建完工。不幸的是,1938年日寇侵華兵荒馬亂時候,崇陵遭到盜掘,地宮的隨葬品被盜一空。1980年經過清理后對游客開放,這也是清西陵中唯一一座開放地宮的陵寢。崇陵的規(guī)模雖遠不如雍正、嘉慶的陵墓那樣龐大,沒有大碑樓、石像生等建筑,但它除繼承清代建陵規(guī)制,吸取了我國古代建筑設計的精華,具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崇陵的隆恩殿內有四根金柱采用瀝粉貼金的盤龍裝飾,為清帝陵的獨到之處,構架用質地堅硬的銅藻、鐵藻木建成,有“銅梁鐵柱”之稱。
清西陵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博物館,四座帝陵中除崇陵地宮被盜外,均保存完整,泰陵的三座石牌坊、昌陵隆恩殿內的花斑石墁地、慕陵的 金絲楠木 大殿、昌西陵的回音壁、祟陵的銅梁鐵柱等,都是清陵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珍品。432座古建筑、數以千計的雕刻作品和彩繪作品,從不同側面展示了18世紀30年代至20世紀初,中國陵寢建筑藝術風格及皇家宗教信仰的重大發(fā)展和變化,同時中國的皇陵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不可多得的世界文化遺產。
清西陵四座帝陵及其附屬陵寢的建筑,無論在規(guī)模和形制上,都反映 了清王朝由盛至衰的演變過程。泰陵、昌陵完整宏偉的陵寢規(guī)模,反映了清王朝鼎盛時期的輝煌,到了道光皇帝的慕陵,因國內外憂患重重,國力大不如前,陵寢的建筑進行了全面的裁減,清朝陵寢中第一個裁去圣德神功碑樓、石像生、明樓、寶城等、而到了光緒帝的崇陵,陵寢規(guī)模更進一步的減小和簡化,真實地記錄了清王朝從強盛走向衰亡,由封建 社會 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 歷史 軌跡,清西陵也成了燕趙大地上譜就的一曲封建 社會 衰亡的挽歌。
清朝的皇陵也是歷史上的一座迷宮,在清朝皇陵下面埋葬著很多的財富,有物質上的財富,也有文化上的財富,更埋葬這個很多皇室中的傳奇和秘密。而清朝皇陵的建筑也是當時時代最高水平的建筑,能夠體現(xiàn)出清朝的文化和建筑風格。
對于清朝皇陵很多都已經被盜墓賊打開,更是被洗劫一空,而其中有一位皇帝的陵墓卻沒有被打開,原因是打不開,這個皇帝就是雍正。那么雍正的墓為什么不打開呢?他的墓里有什么秘密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有著很多不解之謎的陵墓究竟怎么回事?
雍正還是皇子的時候在門口就有三座牌樓和兩個石獅子,雍正自己認為自己能夠當上皇帝就是因為這些東西,所以在建立清西陵的時候,雍正就按照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建立了清西陵,在清西陵門口就是三個石頭做的牌樓和兩個麒麟。
雍正所住的泰陵是整個皇陵中最神秘也最核心的地方,這個地方充滿了神奇的色彩,因為這個地宮從來沒有被打開過,所以就被蒙上了一層非常神秘的面紗,沒有人知道這個帝陵究竟是什么樣的。
根據清朝宮檔的記載,泰陵地面是由473塊金磚鋪成的,或許和乾隆的地宮一樣,也是布滿了佛文雕像,也可能是遵循景陵建造的?;实墼谒篮蠖紩泻芏嗟呐阍崞芬黄鹇裨?,相信在雍正的地宮中也有很多的陪葬品,只是這些東西究竟是什么沒有人知道,這些也只是大家的猜測而已。
雍正為什么葬在清西陵 本來,清王朝入關后已選定河北遵化昌瑞山麓為陵區(qū),為什么順治帝的孫子雍正又另選陵址呢?對這個問題有種種傳說,一種說法是雍正派人去東陵查勘,認為沒有理想的地方,于是派人另找,便找到易縣這塊地方。另一種說法是雍正之所以能當上皇帝,是篡改了父親康熙的遺詔,因此不敢葬在父皇的旁邊,找個借口另辟陵址。 實際上,雍正的陵址本來確實是選在清東陵九鳳朝陽山,但他認為那里“規(guī)模雖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帶砂石,實不可用”,因而將原址廢掉,命另選“萬年吉地”。選陵址者奏稱,易縣永寧山下是“乾坤聚秀之區(qū),陰陽匯合之所,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咸備?!庇赫实塾[奏后十分高興,也認為這里“山脈水法,條理詳明,洵為上吉之壤”。 到乾隆時,又規(guī)定以后父、子不葬一地,相間在東、西兩兩陵選址建陵,因此,東西兩陵的規(guī)模大體相當。自此,清各代皇帝便間隔分葬于遵化和易縣東、西兩大陵墓。
首先,雍正繼承皇位的合法性,這絕非是因為《康熙遺詔》。需知道,康熙遺詔不是康熙親自書寫的遺詔,而是雍正登基后,由其親信經過特意的潤色與編寫,繼而頒行于天下。因此,簡單的說,康熙遺詔代表的不是康熙本人的意思,而是雍正想要表達的意思。
現(xiàn)今,大家質疑雍正皇位的合法性,并不是因為那道詔書,而是他那撲朔迷離,及自相矛盾的繼位過程。就是說,雍正的皇位之所以會被質疑缺乏合法性,其根本原因就是因為雍正的繼位過程,是真的有問題。
第一、雍正元年,雍正初繼位時,朝野上下就流傳雍正“矯詔襲位”的議論,但此時雍正卻并沒有給出任何的解釋,而是任由其這種議論流傳于坊間。試問,若雍正真的沒有問題,他為何不站出來解釋?去向世人嚴正聲明自己皇位的正統(tǒng)性呢?當然,這里定會有人說,那是因為雍正不屑去解釋,他一個九五之尊,有必要向臣民去解釋自己的皇位是否正統(tǒng)呢?是的,若是雍正一直都不去解釋,那這種不屑解釋的理由倒是也能說得通。
可是,事實上雍正卻并沒有做到不屑去解釋。雍正七年,雍正特意親自編著了《大義覺迷錄 》一書,將其頒行于全國,在這本書中,雍正開始為自己辯解,用自己的話訴說著其繼位的合法性。到這里,大家肯定都有這樣一個疑惑,為什么雍正在自己帝位還不穩(wěn)固之時,不站出來為自己解釋,反而要等到自己帝位已經很穩(wěn)固的時候,才站出來解釋呢?這不是有些輕重不分了嗎?
是的,這確是一個問題,按照我們正常人的作法,若要解釋肯定是在自己的位置還沒有穩(wěn)定的時候,就趕緊出來解釋,以此來穩(wěn)定局面,而不會在自己的地位已經穩(wěn)固了,再跳出來去多此一舉地向世人宣布自己皇位的合法性。那為什么,雍正卻偏偏就這么做呢?這個我們無法準確的給出正確的答案。
當然,我們雖無法給出正確的答案,但我們可以給出一個合理的猜測。眾所周知,雍正繼位后,他所面臨的最大的敵人就是八爺黨,彼時,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皇十四胤禵等皆是反對雍正繼位的,而在當時,身為皇子的他們,多多少少是掌握著普通人所不知道的雍正繼位的秘事的。因此,我們可以大膽猜測,雍正為何不在即位之初就出來解釋自己繼位是否合法,而一定要等到雍正七年之時,其根本原因就是雍正的繼位卻是有些許問題的。
在雍正七年之前,因實力問題,雍正未能徹底的控制住八爺黨,所以這時雍正需要盡可能的讓百姓忘記這件事,他懼怕自己一出來解釋此事,用了一些謊話來證明自己的合法性,八爺黨的人就會跳出來拆穿自己的謊言,所以這時他絕對不能主動站出來來解釋,只要自己不解釋,那無論八爺黨的人如何的蠱惑百姓,都不能完全否定自己的合法性。而后,到了雍正七年,隨著八爺黨的人悉數被雍正所控,此時的雍正也就不再懼怕自己的謊言會被拆穿,如此《大義覺迷錄 》也就出現(xiàn)了。
第二、對于康熙傳位于雍正,其到底是口語,還是有遺詔,雍正無法自圓其說。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在上諭中曾這樣說過:“圣祖……命朕纘承統(tǒng)緒,于去年十一月十三日倉猝之間,一言而定大計”,當時雍正是接到了康熙的口諭后,才知道自己被選為皇帝,也就是說此時雍正繼位,是康熙的口諭。
但是,在了雍正七年,雍正卻在《大義覺迷錄》中又換了另外一種說法,其在書中說道:“隆科多乃述皇考遺詔。朕聞之驚慟,昏仆于地。誠親王等向朕叩首,勸朕節(jié)哀。朕始強起辦理大事”,此時雍正卻說他當皇帝,是因為康熙的遺詔中是這樣說的。雍正在即位之初,明明說的是口諭,可是到了雍正七年,卻又說是遺詔,如此反復,實在讓人不得不懷疑,雍正的繼位真的是有貓膩的存在。此后,再預想這一年,八爺黨被雍正悉數控制,這就更讓人不得不懷疑了。
第三、對于到底都有誰在康熙的面前接受傳位于雍正的官員,雍正是反復無常。雍正五年十月,雍正在提及康熙傳位時的場景,他曾說過:“皇考升遐之日,召朕之諸兄弟及隆科多人見,面降諭旨,以大統(tǒng)付朕。是大臣之內,承旨者惟隆科多一人”,就是說當時康熙駕崩前夕,曾召見諸皇子和隆科多等人,面降諭旨,將皇位傳于雍正。當時,在不到數月后,雍正卻又說道:“圣祖仁皇帝升遐之日,隆科多并未在御前,亦未派出近御之人”,也就是在這時,雍正又否認了隆科多曾出現(xiàn)在康熙面降諭旨的場景中。此后,到了雍正七年,雍正卻又在《大義覺迷錄》中說隆科多當時也在,如此反復這實在讓人百思不得其解,若沒有問題,雍正為何要如此?
此外,在雍正五年,雍正只是說諸皇子被康熙召見,對于到底是哪幾位皇子,雍正卻并未明說。直到雍正七年,隨著八爺黨被清除干凈,雍正突然就在《大義覺迷錄》中詳細說出了是哪幾位皇子:“皇考命誠親王允祉、淳親王允祐、阿其那(即允祀)、塞思黑(允禟)、允?、允裪、怡親王允祥”。到這里,這真的就讓人很不理解,既然雍正明明知道這些皇子都有誰,他為何不在雍正五年就直截了當的說出來,而非要等到雍正七年,這個八爺黨覆滅的時間呢?
同時,在這份皇子名單中,有一個人的到底在不在,是存疑的,這個人就是果親王允禮,當時雍正在《大義覺迷錄》一書中說;“果親王允禮.....在寢宮外祗候”,也就是說在康熙傳位于雍正時,果親王允禮也在寢宮外候旨。但是,在隆科多的訴說中,果親王允禮卻并沒有候在寢宮外,他這樣說道:“圣祖皇帝賓天之日,臣先回京城,果親王在內值班,聞大事出,與臣遇于西直門大街,告以皇上紹登大位之言,果親王神色乖張,有類瘋狂,聞其奔回邸,并未在宮迎駕伺候”,就是說當時果親王允禮根本不在宮中,而是在聽聞雍正登基后,瘋瘋癲癲的逃回皇城外的王府中了。
由此,試想,連一個允禮是否在外伺候,君臣之間就存在著兩種說法,這難道不讓人懷疑嗎?雖說這并不能肯定就是雍正在說謊,但是存在著這個歧義,也就說明雍正的繼位絕非是百分之百的合法的,還是有可能存在著問題的。
第四、雍正對于事先是否知道康熙要傳位于他的事情,他無法自圓其說。雍正七年,雍正在《大義覺迷錄》這樣說道:“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冬至之前,朕奉皇考之命,代祀南郊。時皇考圣躬不豫,靜攝于暢春園?!潦?,皇考召朕于齋所。
朕未至暢春園之先,皇考命誠親王允祉、淳親王允祐、阿其那(即允祀)、塞思黑(允禟)、允?、允裪、怡親王允祥、原任理藩院尚書隆科多至御榻前,諭曰:‘皇四子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tǒng),著繼朕即皇帝位?!菚r,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貝勒允禑,貝子允祎在寢宮外祗候。及朕馳至問安,皇考告以癥候日增之故,朕含淚勸慰。其夜戌時,龍馭上賓。朕哀慟呼號,實不欲生,隆科多乃述皇考遺詔。朕聞之驚慟,昏仆于地。誠親王等向朕叩首,勸朕節(jié)哀。朕始強起辦理大事”。
照以上的記載所說,雍正事先是不知道自己要繼位的消息的,當時誠親王允祉、淳親王允祐、阿其那(即允祀)、塞思黑(允禟)、允?、允裪、怡親王允祥等諸皇子要比他早知道許久,而自己直到隆科多宣讀詔書后,他才知道自己要繼位的消息。試問這種情況有可能出現(xiàn)嗎?這絕對不可能,若是諸皇子提前得到消息,、阿其那(即允祀)、塞思黑(允禟)、允?、允等這些皇子不提前告知他,這倒是能理解,可怡親王允祥這個雍正的死黨,卻也是異常冷靜,絲毫沒有向雍正透露康熙的遺詔,這不是讓人費解嘛?
第五、以隆科多的地位和身份,他顯然沒有那個資格去以那唯一外臣的身份去接受康熙的面授遺詔,并代替康熙宣讀遺詔。康熙駕崩前夕,隆科多的身份和地位就注定他是沒有資格去單獨接受康熙的遺詔的,當時馬奇等人,要遠比隆科多有資格,再怎么排,也輪不到隆科多去,可為何在雍正的口中,自己的親信隆科多就成為了唯一接受遺詔的外臣呢?這種做法,實在是讓人不得不懷疑雍正的繼位確實存在著貓膩的。
此外,除了這傳位的過程,讓雍正皇帝的正統(tǒng)身份充斥著各種疑點,從之后雍正的表現(xiàn)來看,這更是讓人不得不懷疑雍正真的是篡位的。首先,自雍正登基后,他就從來沒去過一次避暑山莊,這個康熙皇帝的駕崩之處。其次,雍正在位時,就決定不將自己的陵寢放在康熙所葬的清東陵,而是要另選他處,去另建清西陵來作為自己的安眠之所。
總的說,雍正繼位的合法性,他會被質疑,這是有原因的,因為雍正的繼位真的是存在著種種讓人解不開的疑惑,這之中有著太多太多讓人不理解的地方,也有太多太多互相矛盾的地方,這些漏洞,讓人不得不懷疑雍正的皇位真的是篡位而來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978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