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武則天還政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中國古代封建思想影響下,當(dāng)時的女人被認為只能在家中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自小不被允許讀書,而是培養(yǎng)她們做女工,學(xué)習(xí)三從四德,嫁人后也只能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如果犯了七出,還會被休掉。她們一輩子過著相夫教子的生活,生活遠遠沒有現(xiàn)代女性那樣豐富而自由。
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卻還是誕生了中國古代唯一的女皇武則天,對于這樣一位女皇帝,后世一直有褒有貶,但是她能挑戰(zhàn)封建思想,沖破世俗枷鎖,足以證明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中國古代很少有她這樣追求最高權(quán)力和地位的女人,能真正坐穩(wěn)江山并做出不俗政績的,更是只有武則天一個。
武則天上位后,為了確保自己的地位,不可避免地對李家進行了打壓。或許當(dāng)時的大臣和老百姓們都以為武則天會徹底斬斷李家的統(tǒng)治,讓武家人繼承江山,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武則天在去世前將天下還給了李家。那么,武則天臨死前,為什么反而把皇位還給李家?看完才明白,武則天不愧是一代女皇!
首先,當(dāng)年的李治對武則天的感情很真摯,李治對武則天的恩寵,讓武則天心懷感恩,假如她選擇武家人繼位,其他武家人不會和武則天一樣心懷一絲感恩和惻隱,勢必對李家趕盡殺絕,所以她還是希望李家后代可以繼位。
第二點原因,武則天侄子一家以前在武則天父親去世家道中落后欺負過武則天的和她的母親的,他們對于武則天而言之間的情感沒有那么深。第三點原因,如果她讓武家人繼位,她死后受到的待遇等級也是遠遠不如讓位給李家,讓位給李家可以讓她被厚葬,牌位也在李家祖廟里。第四點原因,當(dāng)時的朝中大臣的意見,也是大多數(shù)傾向于選擇李顯繼位,這樣的選擇讓朝臣沒有二心。
導(dǎo)語:武則天早在臨死前,其實就已經(jīng)想通了,與其死了排位被扔出宗廟,還不如把皇位傳給自己那個不爭氣的兒子李顯。李顯的確夠不爭氣的,第一次登基就提拔自己的外戚力量,結(jié)果被武則天給廢了。
第二次登基把大權(quán)都給了韋后和上官婉兒,結(jié)果導(dǎo)致自己失去權(quán)力之后,被老婆女兒給毒死了。這么一個人,肯定是不會進入武則天繼承人的考慮范圍的。那么武則天為什么會在生命的最后關(guān)頭,選擇讓李顯登基呢?
?
82歲的武則天已經(jīng)是老朽,經(jīng)不起張柬之這幫人的折騰。要說武則天完全是主動傳位給李顯,那么神龍政變這些主角兒肯定是不會答應(yīng)的。因為神龍政變的主要作用就是奪取武則天的權(quán)力,改立唐中宗李顯為皇帝。并且覆滅武周王朝,重造李唐江山。這場政變的主角兒是宰相張柬之、前任宰相姚崇等人作為領(lǐng)導(dǎo),各路御林軍將領(lǐng)為其開路。
最終成功逼迫武則天下崗,李顯再次登上皇位。這一次政變并沒有多少流血事件發(fā)生,被殺的只有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倆兄弟。本身政變的由頭是,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謀反,誅殺他們以后,張柬之覺得還不過癮,又分析了當(dāng)時的局勢,武則天已經(jīng)無人可以依靠。太子疑,不出,同皎曰:?先帝以神器付殿下,橫遭幽廢,人神同憤,二十三年矣。
今天誘其衷,北門、南牙,同心協(xié)力,以誅兇豎,復(fù)李氏社稷,愿殿下暫至玄武門以副眾望。?太子曰:?兇豎誠當(dāng)夷滅,然上體不安,得無驚怛!諸公更為后圖。?李湛曰:?諸將相不顧家族以徇社稷,殿下奈何欲納之鼎鑊乎!請殿下自出止之。?太子乃出。---《資治通鑒》
所以張柬之帶著人馬沖到了武則天的住處,將武則天拉下神壇。逼迫武則天傳位給李顯,由此可見,武則天從始至終,并沒有真正表態(tài)。她是否真的愿意將皇位傳給李顯,從神龍政變中,我們完全看不出來。因為政變的直接結(jié)果是導(dǎo)致李顯登基,而政變中武則天的態(tài)度,絲毫沒有體現(xiàn)出來。
武則天當(dāng)時已經(jīng)82歲了,她的男寵們也都被張柬之給誅殺了,這個時候讓武則天拿什么跟張柬之和御林軍斗呢?其實大家就是看武則天老的不中用了,所以紛紛更換門庭。這場政變中,哪有什么真正的忠臣,全都是權(quán)衡利弊之后的結(jié)果罷了。
?
狄仁杰對武則天的影響,或許改變過武則天的想法。狄仁杰一直以來都是武則天時期最重要的大臣,就連武則天本人,對狄仁杰也是恭敬有禮。因為狄仁杰是一個是非分明的人,誰來做皇帝并不重要,能夠保證國家穩(wěn)定,那這個皇帝就是好皇帝。狄仁杰肯定是做出過分析,武三思登基能夠保證國家穩(wěn)定嗎?
他是武則天侄兒,跟武則天有血緣關(guān)系,在朝中也是權(quán)傾一時??墒俏淙疾皇抢罴业娜?,也沒有足夠的能力服眾。他登基以后,一方面會再次引發(fā)李家人的反對,必然又是一場血腥的屠殺。另一方面忠于李家的那些人也會伺機而動,總之武三思上臺,李唐江山必然千瘡百孔。所以狄仁杰認為,只有李顯登基,才能穩(wěn)住國家內(nèi)政。
他是李家子孫,又是武則天的兒子。不管是武則天的忠臣還是李家的忠臣,對李顯都不會有任何冒犯之心。狄仁杰每從容言于太后曰:?文皇帝櫛風(fēng)沐雨,親冒鋒鏑,以定天下,傳之子孫。太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無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后,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祔姑于廟者也。?太后曰:?此朕家事,卿勿預(yù)知。?---《資治通鑒》
只是李顯的能力也不行,跟武則天比起來,在座的各位,都沒有勝任皇位的可能。只能說狄仁杰是權(quán)衡再三以后,覺得選擇李顯是最佳方案了。所以狄仁杰告訴武則天,如果選侄子做皇帝沒什么大不了,只是從古至今,沒聽說過侄兒會把姑姑供奉在宗廟之中祭拜的。武則天恍然大悟,她認為自己死后,也必須要得到后人的祭拜,這么一來,選擇李顯做皇帝,就是顯而易見的事情了。所以李顯被召回,重新做了8年皇太子。
?
神龍政變,或許就是一個爭寵的笑話。從狄仁杰對武則天的影響來看,武則天的確有傳位給李顯的想法。而且武則天也付諸實踐,將李顯立為了皇太子。那神龍政變這是要干嘛?難道沒有這場政變,武則天就會改立武三思做皇帝了嗎?光靠張易之張昌宗倆兄弟,真的可以改變李唐江山的未來?
我覺得并不能,只能說這兩位男寵當(dāng)時掌握著宮中部分禁衛(wèi)軍,可是他們翻不起什么大浪來。李顯始終是皇太子,始終有資格繼承皇位,沒有任何明詔是讓武三思登基的。那么我們就要思考一件事了,神龍政變是為了什么?唐中宗李顯事后為什要打擊幫助他上位的五位功臣呢?
同皎扶抱太子上馬,從至玄武門,斬關(guān)而入。太后在迎仙宮,柬之等斬易之、昌宗于廡下,進至太后所寢長生殿,環(huán)繞侍衛(wèi)。太后驚起,問曰:?亂者誰邪??對曰:?張易之、昌守謀反,臣等奉太子令誅之,恐有漏泄,故不敢以聞。稱兵宮禁,罪當(dāng)萬死!?太后見太子曰:?乃汝邪?小子既誅,可還東宮。?---《資治通鑒》
這并不是貶低張柬之等人的為人,而是我發(fā)現(xiàn),張柬之就算不發(fā)動神龍政變,也不會改變歷史。這場政變唯一改變的,其實只有他們幾個人的命運。在神龍政變過后,武則天宣布禪讓大位給李顯,而李顯為了彰顯這些功臣的功勞,將其中五位主要領(lǐng)導(dǎo)者封為了王爵。
比如說張柬之就是漢陽郡王,崔玄暐被封為博陵郡王??墒沁@些人在不久之后,全部被貶謫到了外地,有些甚至被一擼到底,什么官職都沒了。這又是為什么呢?我認為這就是李顯的能力所在。
?
?總結(jié):李顯從來不是個廢人,只是被周圍的強人給弱化了。李顯掌權(quán)以后,十分清楚神龍政變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他極有可能不是武則天親自選定的接班人。就算他是名正言順的接班人,現(xiàn)在也失去了這種名正言順。而這一切,其實都是這五位所謂的幫助他奪位的功臣,所帶給他的。
這五位功臣表面上對李唐王朝那叫一個忠心,實際上卻為自己贏得了擁立之功。李顯恨透了這五個人,可是在表面上還要將他們各種嘉獎。但是事實就是事實,李顯不會讓他們真的憑借擁立之功就奪取朝政大權(quán)。這一出手,便將這些所謂的功臣,全都給趕出了朝堂。
對于神龍政變的定性,其實自古以來都有很多不同的看法,這只是我的一種看法罷了。張柬之的為人我們不清楚,可是政治手段比較低級。李隆基登基以后,將排擠張柬之等人的罪責(zé),全都賴給了武三思和韋后,其實這是不對的。李顯真的就那么沒用嗎?李顯當(dāng)時已經(jīng)死了,歷史就隨李隆基怎么書寫了。
參考資料:《舊唐書》
其實原因很簡,一是守不住,二是傳不下去。守不住的原因就是個人權(quán)威隨著年紀而衰減,最后被一場“神龍政變”搞成風(fēng)中的蠟燭。至于傳不下去,則有兩個因素,一個來自外部,一個來自內(nèi)部。所謂外部因素,自然就是反對武則天將皇位傳給武家人的那幫人,既包括朝中大臣,也包括以武則天兒女為代表的李姓宗室。所謂內(nèi)部因素,就是指武家人沒有當(dāng)皇帝的料。
一、為了當(dāng)上皇后,將曾經(jīng)的恩人王皇后與曾經(jīng)的對手蕭淑妃一并做成“人彘”。對漢朝歷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人彘”是呂后首創(chuàng),殘忍程度讓人毛骨悚然。如果沒有王皇后出手,武則天的余生可能就只能在感業(yè)寺消磨殆盡了。據(jù)說,武則天第一次陷害王皇后的手段是掐死剛出生不久的女兒,以嫁禍對方。
二、毒死長子李弘。李弘是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生的第一個兒子,被立為太子,于公元675年猝死。李弘從小體弱多病,但《新唐書》與《唐會要》則記載他被武則天暗中毒殺。值得一提的是,李弘很反感、抵觸武則天的作風(fēng),因此存在被下毒的可能。
三、武力鎮(zhèn)壓反對她的人。武則天稱帝后,李家宗室激烈反對,徐茂公(李勣)的孫子徐敬業(yè)首先起兵討伐。結(jié)果,無論是宗室王侯,還是徐敬業(yè)一伙,均被殺的一個不剩。武則天為了泄憤,還將早已成為冢中枯骨的徐茂公挫骨揚灰。
四、推行酷吏政治,實行恐怖統(tǒng)治。武則天平息叛亂之后,朝中大臣多有不服,怎么辦呢?很簡單,打到服為止。于是一批專門為武則天服務(wù)的酷吏應(yīng)運而生,比如來俊臣、周興、索元禮等等,均是活閻王一樣的狠人。他們不管大臣們有沒有罪,只要被瞧上或無端受別人檢舉的,直接抓到大牢,打到他認罪為止,于是造成冤假錯案層出不窮。
對于這些情況,武則天心知肚明,但她故意裝糊涂,她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所有大臣們從骨頭里臣服,而為實現(xiàn)這個目標,她從不計算成本。等到火候差不多了,她再把酷吏們一一處死,理由是大臣們之所以遭難,全是她受這些酷吏的蒙蔽所致,如今殺他們,一是告慰死去的冤魂,一是安撫幸存大臣們受傷的心靈??傊?,武則天里里外外都要做好人。
五、樹立威嚴,六情不認。武則天為當(dāng)皇帝,除毒死長子李弘外,還將次子李賢先流放,后逼殺。三子李顯當(dāng)了一個多月皇帝,被武則天流放了15年。至于四子李旦,直接圈禁起來,猶如養(yǎng)在籠子里的動物。
綜上所述,武則天通過“三位一體”的手段,不惜一切代價,打造起了自己的權(quán)威。因此,無論是大臣們,還是自己的親生子女,對她都是俯首帖耳,絕對的順從,就像見了老虎一般。但是,老虎終究有變老或生病的一天,到時候,老虎就成了病貓,所以也就沒人怕它了。
武則天晚年身體每況愈下,身邊一直有張宗昌及張易之兩個兄弟陪在身邊侍奉。公元705年年初,武則天病情加重,所以宰相張柬之等一幫大臣與太子李顯就借誅殺“二張”向武則天逼宮了,史稱“神龍政變”。武則天讓位于兒子李顯后,成了真正的風(fēng)燭殘年,同年年底,便駕鶴西去。
值得一提的是,后來發(fā)動“神龍政變”的張柬之、崔玄暐、敬暉、桓彥范、袁恕己等人大都是狄仁杰直接或間接提拔起來的。總之,還政李唐是“臣心所向”,不是武則天想不想還,而是必須得還。如果武則天把皇位傳給武家人會是什么樣的結(jié)果呢?無論是于國家,還是于武姓族人,肯定是禍,而不是福。
武則天還政李唐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對武姓族人的不自信。當(dāng)時,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與武三思被視為熱門人選,但是兩個人基本沒什么政治才能。特別是武承嗣的心理素質(zhì)極差,再得知武則天迎回三子李顯準備立太子的消息后,居然很快就郁郁而終了。實際上,李顯從被迎回立為太子,再到坐上皇位,又經(jīng)歷了七年時間。
反觀武三思搞陰謀詭詐確實有一套,后來還把中宗李顯的女人上官婉兒與韋皇后來了個“一箭雙雕”,但是他只善于蠅營狗茍方面的伎倆與算計,缺乏一種凌駕大事的能力氣魄及遠見。因此,面對一個是“玻璃心”,一個是“市井流氓”的兩個侄子,迫使精明過人的武則天不得不謹慎行事。
歷史證明,通過還政李唐,武則天保住了一定的名聲,否則后世對她的評價,絕不會是如今在某種意義上備受推崇的“一代女皇”。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01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