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朱元璋的后裔,有姓沒名而且世世代代都是囚徒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砻鞒首宓奈恼?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p>
明朝時期,有一群特殊人群
,他們既不用從事生產勞動
,也不需要繳納賦稅
,卻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因為他們是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后裔,也就是所謂的宗室
。朱元璋稱帝后,就制定了嚴格的封藩制度
,他的子孫“世世皆食歲祿
,不授職任事”
。

然而
,在這些天潢貴胄中,有一批人命運卻很悲慘
,他們也是朱元璋的后裔,卻有姓沒名
,而且世世代代都是囚徒
,受到官府的嚴格監(jiān)控
,甚至連婚姻嫁娶
,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那么他們到底是誰呢?
這些人在明朝有一個特殊的稱呼
,就是“庶人”?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笆恕痹饩褪菦]有官爵的普通百姓,但在明朝卻不一樣
,他們是朱元璋的后裔
,本來是有爵位的,可是由于各種原因被廢為“庶人”
,不過他們并沒有自由,而是被囚禁到鳳陽等地
,受到官府的監(jiān)管
。
按照明朝的規(guī)定
,宗室成員生下兒子
,不能自己隨意取名,要通過復雜的程序
,向朝廷申請,由皇帝親自賜名
。賜名之后
,就會被寫入玉牒
,才能享受各種宗室所享有權力
。由于“庶人”是罪宗
,皇帝不可能賜名
,所以他們有姓氏
,卻沒有名字。
按照成為被廢為“庶人”的原因
,這些人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因政治原因被廢
,典型代表就是“建庶人”、“吳庶人”
。靖難之役后
,皇位由朱標一脈轉到朱棣一脈,朱棣在成為皇帝后
,將建文帝的弟弟朱允熥、兒子朱文圭囚禁到到鳳陽高墻
。
朱允熥原先的封爵是吳王
,所以他本人以及他的子孫后裔被統(tǒng)稱為“吳庶人”
。建文帝的兒子朱文圭則被稱為“建庶人”
。這些人被關押了五十五年,直到天順年間
,明英宗才下詔將兩家人釋放“聽于軍民之家
,自擇婚配”
。不過
,“吳庶人”、“建庶人”的行動依然受到官府的嚴密監(jiān)控
。
第二類,因圖謀不軌被廢
,典型人物是“齊庶人”
、“谷庶人”
。朱榑是朱元璋的第七子
,被封為齊王;谷王朱橞是朱元璋的第十九子,當年就是他打開金川門
,迎接朱棣進入南京的
。兩人在永樂年間,因被告發(fā)圖謀不軌
,被廢為庶人。
宣德三年
,朱榑
、朱橞暴死于南京
。雖然朱橞絕后,但朱榑子孫后代眾多
,到明朝后期,達到上千人之多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褒R庶人”(都沒名字)人數(shù)眾多,他們在南京為非作歹
,欺男霸女,名聲很差
,“齊宗人多兇狡”
,連官府都不敢招惹
。
第三類
,因犯罪被廢
,這類人數(shù)最多
。明朝宗室仗著自己是皇帝的后裔,經(jīng)常做出許多不法行為
,雖然朝廷對他們比較縱容,但也會做出懲罰
。比如之前說的伊王朱典楧
,公開霸占官府土地
,強搶民女多達上千人
,引起了洛陽全城的恐慌。嘉靖帝三番五次做出指示
,但朱典楧不予理睬
。
最后,嘉靖帝削去朱典楧的爵位
,將其廢為庶人,關押到了開封
。還比如唐王朱聿鍵
,他是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的后裔
,在崇禎年間
,因私自率軍離開封地,前去勤王
,被崇禎帝廢掉。不過他因禍得福
,后來成為南明的皇帝
,即隆武帝
。
總而言之
,明朝時期,被廢為庶人的“罪宗”始終是一批比較特殊的人群
,他們之中既有非常可憐的
,也有罪有應得的
。
參考資料:1.《明史》;2.《明太宗實錄》;3.《明英宗實錄》;4.《明憲宗實錄》
趙匡胤的后代奪回王位明朝偉大的皇帝朱元璋到底有幾個后代?
校易搜收集整理的下列文字材料中
,明太祖朱元璋的后代有多少
?讓讓我們快速瀏覽一下!
朱元璋的后裔
,明太祖太祖朱元璋,是漢人
,濠州鐘離人群甚遠
。他是明朝的開國皇帝。398年
,朱元璋在應天病死
,享年71歲
。這座寺廟被命名為王子
。朱元璋的后代是誰?
朱元璋的后裔朱棣
朱元璋有26個兒子
。考慮到子孫眾多
,子孫的名字可能會重復出現(xiàn)
。所以他給每個兒子兩個十字作為派語
,依次衍生出來
。每個人一生有20個字,從孫子開始,依次寫下來
。還規(guī)定每五個字要按火
、土、金
、木的順序命名
。反過來,要用偏旁命名
。每一句話都是一生。所有兒孫出生后
,要按照世界的順序取兩個名字
。前一個雙名是明太祖取的
,后一個詞必須是火
、土、金
、水、木五種元素
。比如
,火是朱元璋的根的孫子。
在朱元璋的后代中
,我國宰相朱姬的名氣比其他皇帝都大
。朱姬是湖南長沙人
。他屬于朱元璋夏侯_的第十八個兒子
,閔莊的王鑄。這樣
,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直系后裔,也是朱元璋的第19代孫
。按照當年的排名表
,朱元璋親自拿了字在朱姬600年前的名字
。
朱元璋的后代中
,據(jù)已發(fā)現(xiàn)并確認的,一直延續(xù)到朱元璋第23代的孫子
。許多人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一些關于朱元璋的線索在他們的家譜中有s的后代,但他們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驗證
。有意思的是,一位法國名將給出了四個證據(jù)來證明自己可能是朱元璋的后代:1
。聽說我的祖先在中國登基
,卻被他們的親戚抓走了,所以我逃到了波斯
,后來又去了法國。2.我在自己家里保存了很多明朝的宮廷物品
。3.家里的老人總說自己的家鄉(xiāng)在遠東
。保留下來的家庭習俗與中國非常相似
。
太祖朱元璋
,原名朱仲巴,是中國古代明朝的開國皇帝
。與歷史上很多著名的開國皇帝不同,朱元璋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叛逆皇帝
。他年輕的時候家里窮
,曾經(jīng)把牛送給地主。
朱元璋畫像
元末政治越來越腐敗
,天災人禍不斷
,貧民增多
。為了生存
,朱元璋剃了光頭,出家50天
。廟里的食物用完之后,他被迫以乞討為生
。三年的流浪生活艱辛而又痛苦
,不僅開闊了他的視野和胸懷
,也鍛煉了他剛毅的性格
。也給他的人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為他晚年殘忍多疑的行為埋下了伏筆
。
為了反抗元朝的暴政,朱元璋在25歲時加入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
。由于他的勇敢和戰(zhàn)斗技巧
,他受到了郭子興的賞識
。他不僅把養(yǎng)女馬史許配給他
,還正式給他取名為朱元璋
。這段馬史就是后來我們常說的大腳馬皇后。作為朱元璋的第一任妻子
,他們在一起生活了幾十年
,感情很深
。
郭子興死后
,朱元璋接管了他的軍隊。他知人善任
,是個領袖,手下聚集了一批勇敢足智多謀的得力干將
。朱元璋采納了謀士朱升的建議
,實行了筑墻積糧慢慢稱王的巧妙政治策略
,韜光養(yǎng)晦,暗中擴張
。打敗陳友諒,然后消滅張士誠
,然后消滅方國珍
。公元1368年
,朱元璋終于成功消滅了各種殘余起義軍
,在應天府稱王,成為明朝
。
朱元璋在美國統(tǒng)治時期,他是明智和有遠見的
。通過各種有效措施
,社會和生產逐漸回到正軌
。后世稱之為吳鴻的統(tǒng)治
。洼地
朱元璋的發(fā)掘作為阿明王子的陵墓,朱元璋死后葬在哪里也引起了很多關注
。其中一個熱門話題是朱元璋是否的陵墓已經(jīng)被挖掘出來了。最近有關于朱元璋的發(fā)掘新聞的墳墓
。
朱元璋墓
現(xiàn)在大家都聽說朱元璋明陵位于南京東郊紫金山南麓
。朱元璋陵園位于茅山西側
,東臨中山陵
,南臨梅花山。建于1383年
,是南京最大的皇陵,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皇陵之一
。自1383年以來
,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
事實上
,明十三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馬史的陵墓。因皇后孝順
,故取名孝陵
。2003年7月3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將十三陵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
但是
,有傳言說毛的三個洞窟年代的圖靈沒有葬在十三陵,所以關于朱元璋的發(fā)掘的消息近幾年來
,漢墓不斷被曝光。在中國
,考古的原則是盡可能保持原有的結構特征
,除非必要
,否則不會進行發(fā)掘
。因為無論做什么,每一次挖掘都等于毀滅
。從商業(yè)角度來說,如果出土的墓葬已經(jīng)被盜
,墓葬的真實價值也會降低
。因此
,十三陵并沒有被大規(guī)模挖掘
。在十三陵中,除定陵外
,沒有發(fā)掘過其他墓葬。歷代都清楚地記錄了它的許多帝王陵墓
。但國家只是規(guī)定帝王陵墓不能隨意挖掘
。不僅僅是為了保護文物
,還因為技術不足,害怕破壞墓葬
。
朱元璋秦始皇的陵墓是否被挖掘出來是一個歷史謎
。因為我們可以我找不到埋葬坑
。即使有高科技手段
,也沒發(fā)現(xiàn)什么
。唯一能證明小玲的就是沒有被偷
。
朱元璋談到朱元璋的祖籍的祖籍
,眾說紛紜,有的在鳳陽
,有的在沛縣,有的在句容
。眾說紛紜
。但是,按照民間的看法
,一個人他的祖籍應該是他的出生地或他三代以上的家族居住地。
朱元璋雕像
朱元璋曾經(jīng)回憶過他的家族
,他的祖籍應該是句容朱嘉翔。但是
,明史不我不這么認為
。據(jù)說朱元璋夏侯_的祖先應該是沛縣的農民,所以朱元璋的祖籍應該是沛縣
。北宋出兵后
,朱元璋他的祖先朱帶著妻兒逃到句容。當朱嘉翔活到朱元璋的祖父
,朱楚彝,朱元璋的祖父
,不能被政府壓迫和剝削
,所以他不得不躲在泗州開荒。后來
,朱元璋祖父去世后,他的家庭又變得窮困潦倒了
。為了避免繁重的勞動
,朱元璋夏侯_的父親不得不收留朱元璋一家人東躲西藏
,四處逃亡
,成為一代又一代遷徙的流亡家庭。
但是,根據(jù)碑文
,朱元璋的三代人他的祖先住在句容,葬在句容朱嘉翔
。后來
,在朱元璋繼承王位后
,他帶著他的大臣們去朱嘉翔尋找墓地
。跟著古書在這里燒香祭祖格雷夫斯。作為朱元璋的祖籍
,朱元璋后來登基,選擇金陵作為帝都
,很可能是出于榮耀祖先的想法
。他曾想在句容建一座祖墳,但他沒能做到因為找不到
,所以他放棄了。
朱元璋是怎么死的大家都很好奇開國皇帝朱元璋是怎么死的
。作為開國皇帝
,他做了別人沒有做過的事
,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那么朱元璋是怎么死的呢?接下來我就詳細介紹一下朱元璋是怎么死的
。
圖為朱元璋畫像。
朱元璋出生于1328年
。大家都叫他仲巴
。他年輕的時候,家里很窮
。他曾經(jīng)是一個牧童,但他不一樣
,因為他是一個孩子
,永遠是一個孩子的國王
,他很獨立
。朱崇巴一直在貧窮的邊緣掙扎
。后來家鄉(xiāng)爆發(fā)瘟疫
,父母雙亡,其他家人被迫逃亡
。它元朝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
后來,在奧德
民間傳言明成祖即將出世
,加上內亂不斷,當?shù)仄鹆x不斷
。也是為了開創(chuàng)事業(yè)
,他決定去當兵。25歲開始參加紅巾軍起義
。當兵三年,因表現(xiàn)突出
,指揮能力強
,被尊為吳公。后期
,朱仲巴整頓軍紀
,安撫民心中國人民逐漸統(tǒng)一了分裂的國家,建立了明朝
。
他做了皇帝之后,一切都在進行
,他試圖整頓朝綱
,尤其是他打擊腐敗的決心
,和他出身貧寒有關
。傳聞朱仲巴當了皇帝后并不怎么奢侈,時常想起清貧的日子
。由于他的努力,民風
、民的心和經(jīng)濟逐漸恢復
,朱元璋積勞成疾而死
。
朱元璋死后誰繼任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感謝朱元璋在他的努力下,明朝開國的艱難時期過去了
。那么朱元璋死后誰繼承了皇位呢?他死后繼承的不是兒子而是孫子
,不是第一個孫子
,是第二個孫子
。為什么會這樣
?
朱元璋的繼承人朱軍還活著。
朱元璋很早就立長子朱標為太子
。朱標和朱元璋是在長期戰(zhàn)爭中成長起來的,享有很高的威望
。什么更重要的是
,他不像他父親那樣嚴厲,而是溫和的
,他是一個非?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犊娜?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朱元璋對他的太子非常滿意
,雖然他在很多地方不同意他的政治觀點。但是它沒有不會持續(xù)太久
。朱標37歲就去世了,這讓朱元璋很難過
,于是希望把皇位傳給朱標的兒子
,而是朱彪他的大兒子很早就被封了,他的二兒子朱軍做得很好
,所以他被確立為曾孫。
朱元璋死后誰來繼承皇位
?那一定是朱軍
,明朝的第二個皇帝
。文健皇帝也是一位慷慨仁慈的君主
。在位期間,他修正了祖父的很多錯誤政策
,真正讓明朝走上了正軌
。
如果文健繼續(xù)當皇帝,整個中國的歷史都將被改寫
,但僅僅在位四年,皇位就被他的叔叔朱蒂奪走了
。朱棣是一個非常能干的人
。他最像朱元璋的兒子
,但他沒有我得不到王位。朱元璋朱棣死后
,朱棣起義并最終奪取了天下
,但朱元璋的繼承人朱軍卻從此失蹤,至今仍是一個謎
。
明史專欄(一),龍生九子九子不同,朱元璋的那些兒子們簡介
為此 歷史 君專門開一期專欄
,簡單介紹下朱明王朝歷代皇帝一脈的皇子皇孫們。因本人 歷史 知識畢竟有限
,難免會有些疏漏或錯誤,期望各位對于錯誤能給予指正
。
本期介紹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
,年號洪武)的兒子們。
老大朱標(1355-1392年)
朱元璋耗盡半生心血培養(yǎng)的皇位繼承人
,他的老師團隊幾乎囊括了明太祖一大半的文臣武將,可惜英年早逝
,死在老爸朱元璋的前面
;由此也引發(fā)了后來的靖難之役
,讓四弟得了便宜
,自己的兒子們沒一個善終,尤其是朱允炆的下落成了千古之謎
,給后世史學家留下了大麻煩
。
朱標死后謚懿文太子,南明朱由崧稱其孝康皇帝
,是明朝一天皇位也沒坐卻有皇帝稱號的人
。
老二朱樉(1356-1395年)
1370年封秦王
,1378年就藩西安
,成為明朝九大邊塞王之一。
身為老二本該為弟弟們做表率
,明太祖也對他給予厚望,才將其封到了邊塞要地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墒撬麑嵲诓怀善?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到了藩地后為非作歹
,干了不少荒唐事,屢次要大哥朱標為他說情
。即使是這樣,也還是被明太祖弄回南京管教了好長一段時間
。
他的壽命也不長
,死在了明太祖之前。
老三朱棡(1358-1398年)
1370年封晉王
,1378年就藩太原,成為明朝九大邊塞王之一
。
他和老二十分相似
,在藩地也干了不少違法亂紀的事,經(jīng)常惹明太祖生氣
,靠著老大朱標保著他。
同樣死在了明太祖之前
。
老四朱棣(1360年-1424年)
1370年封燕王
,1380年就藩北平
。
朱棣性格秉性最像明太祖朱元璋
,經(jīng)久沙場能征慣戰(zhàn)。建文帝繼位后
,著手削藩行動
,朱棣被逼起兵發(fā)動“靖難之役”,耗時四年終于打敗了建文帝朱允炆
,繼位為帝即明成祖
。
老五朱橚(1361-1425年)
1370年封吳王
,1378年改封周王就藩鳳陽
。
建文帝登基后,因朱橚是燕王朱棣的親弟弟
,建文帝怕他支持朱棣,特意提防他
。而朱橚本身也有謀反的野心
,所以建文帝首先對他下了手
,將他貶為庶人,流放云南
。
明成祖繼位后
,恢復了朱橚的爵位,可是他依然不老實
,被人舉報暗藏禍心,被逼走投無路的朱橚只得叩首謝罪
,主動交回三護衛(wèi)兵權
,這才讓成祖朱棣放心
。
病逝于洪熙元年
,朱橚最后也算善終了。
老六朱楨(1364-1424年)
1370年封楚王
,1381年就藩武昌。
能征慣戰(zhàn)
,大明宗人府第一任宗正
,善終。
老七朱榑(1364-1428年)
1370年封齊王
,1382年就藩青州。
他的一生比較坎坷
,早年隨朱棣多次遠征漠北
,能征善戰(zhàn)
,立下了不少戰(zhàn)功,但為人孤傲
,常常與諸將爭功,數(shù)次被明太祖訓斥
。
建文帝繼位后
,抓住了朱榑多行不法的小辮子,將他廢為庶人
,與周王關在一起。
明成祖朱棣登基后
,先是恢復了朱榑的爵位
,但是他仍舊改不了嬌縱跋扈的惡習,再次被廢為庶人
,終身監(jiān)禁直到暴亡。
老八朱梓(1369-1390年)
1370年封潭王
,1385年就藩長沙
。
《明史》記載老八是因為胡惟庸案爆發(fā),自己王妃家人被牽連其中
,他日日坐立不安
。
后來明太祖下詔召見他時,誤以為要遭到父親的清算
,因此和王妃一起自焚而亡。
但根據(jù)后世史家分析
,朱梓生性好色
,種種證據(jù)都表明他曾淫亂后宮,后被朱元璋發(fā)現(xiàn)召見
,在劫難逃,朱梓這才自焚而死
。
老九朱杞(1369-1370年)
曾封趙王
,1歲早夭。
老十朱檀(1370-1390年)
出生當年即封魯王
,1385年就藩兗州府。
朱檀十分聰明
,能寫詩能作文章
,為人也比較和善?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上孕欧缴g士
,吃金丹給毒死了,這可把明太祖給氣壞了
,稱他荒誕不經(jīng),并給他謚號“魯荒王”
。
十一子朱椿(1371-1423年)
1378年封蜀王
,1390年就藩成都。藍玉的女婿
,據(jù)傳藍玉被剝皮后,他的人皮最后被送到了蜀王府
,由藍玉的女兒收藏
。
朱椿是個典型的書生,博文強識舉止文雅
,在當時就有“蜀秀才”的美譽
。成都的文化風韻有一半要歸功于朱椿
,今天我們看到的籌邊樓、望江樓
、散花樓等標志性建筑,都是朱椿修建的
。
十二子朱柏(1371-1399年)
1378年封湘王
,1385年就藩荊州府。
朱柏自幼聰明好學
,頗具孝道。常常讀書到深夜
,并喜歡招賢納士編撰校對書籍
。而且他武力值也不錯
,臂力過人
,刀槍劍戟無所不能。
1398年明太祖過世時
,朱柏因不能參加葬禮哀痛萬分
,以致萌生棄世之意。
建文帝上位后
,朱柏被人誣告意圖謀反
、偽造寶鈔以及肆意殺人等多項罪名,當朝廷大軍將王府團團包圍后
,朱柏仰天長嘆“我豈能如此茍且求生!”說完便自焚而死
。
十三子朱桂(1374-1446年)
1378年封豫王
,1392年改封代王就藩大同
,成為明朝九大邊塞王之一
。
朱桂性格暴躁,建文帝削藩行動中
,他被廢為庶人。到成祖朱棣登基后
,又恢復了他的爵位
。可是朱桂仍舊改不了他的脾氣秉性
,在封國境內多有不法被人告發(fā),朱棣曾經(jīng)屢次下詔申斥
,并削去了護衛(wèi)兵權
,到永樂十六年又恢復了護衛(wèi)。
但朱桂最終得以壽終正寢
,一直活到了正統(tǒng)年間病逝。
十四子朱楧(1376-1420年)
1378年封漢王
,1392年改封肅王
,1393年駐防平?jīng)龈?395年就藩甘州。成為明朝九大邊塞王之一
。
他的一生除了封號及駐地多變,其他還算一帆風順
,沒有其他波折
,善終。
十五子朱植(1377-1424年)
1378年封衛(wèi)王
,1392年改封遼王就藩廣寧州
,成為明朝九大邊塞王之一。
朱植雖然封地在廣寧
,但他常年駐防在大凌河北
,屬于大明的東北邊境一帶
,因此他弓馬嫻熟屢立戰(zhàn)功
。
建文帝時期,因朱植駐防離朱棣太近
,擔心他會支持朱棣,因而將他召回南京
,改封地到荊州
。
朱棣登基后,記恨“靖難時期”朱植不支持自己
,所以不待見他,將朱植的護衛(wèi)削盡
,此后朱植成了高級囚徒
。
十六子朱栴(1378-1438年)
1391年封慶王,1393年就藩寧夏
,成為明朝九大邊塞王之一。
朱栴自幼好學有才
,曾經(jīng)主持編撰多部書籍
。
朱棣登基后,為了防止別人效仿自己
,派出了大批的親信監(jiān)視自己的兄弟們
,因此后來的藩王大多沒了實權
,成了高級囚徒。
晚年的朱栴一再要求回歸家鄉(xiāng)
,但都被拒絕
。因此朱栴內心十分痛苦,唯有作詩抒發(fā)自己的悲憤之情
,勉強算善終
。
十七子朱權(1378-1448年)
1391年封寧王,1393年就藩大寧
,九大邊塞王之一。
朱權以善謀著稱
,朱棣發(fā)動“靖難之役”時
,曾許諾朱權日后平分天下,朱權被連哄帶騙挾裹著參與了靖難起兵
。可是當朱棣君臨天下時
,卻食言而肥并沒有兌現(xiàn)承諾
,還將朱權的封地改到了南昌,并趁機削了三護衛(wèi)
,后世皇帝對他一直是嚴加防范。
雖然善終
,但從永樂朝開始
,朱權無異于是被監(jiān)管的高級囚徒。
十八子朱楩(1379-1450年)
1391年封岷王于岷州
,1393年改就藩于云南。
建文帝時期
,因被西平候沐晟控告
,朱允炆將他廢為庶人,遷徙漳州
。永樂初期,成祖恢復了他的爵位
,但后來又因為朱楩多有不法
,被削去護衛(wèi)兵權。
洪熙年間
,改居武岡,最后善終
。
他的后代出了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
十九子朱橞(1379-1428年)
1391年封谷王,1395年就藩宣府,成為明朝九大邊塞王之一
。
朱橞是個典型的“騎墻派”,在建文帝與朱棣對峙初期
,他支持建文帝
。當朱棣漸漸占據(jù)優(yōu)勢的時候,他開始和燕王“眉來眼去”
,最終和李景隆一起打開了金川門,燕軍兵不血刃地進入了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