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張廷玉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大家都知道張廷玉能力很強、口碑很好,卻也逃脫不了這樣的命運。康熙和雍正父子兩任皇位,先是父親故意把他連降三級,兒子卻又“不計前嫌”把他提拔重用,還讓他成為獨一無二配享太廟的漢臣??梢哉f是給一棒子,再給個甜棗的典型案例,只不過這個甜棗明顯有點大到讓人難以想像。
康熙在治國理政的過程中,也很是用了不少能臣,然而到了后期,一方面他本人有點懈怠,另一方面有些人居功自傲,為此貪腐現(xiàn)象層出不窮。對此很感無奈的康熙,就想到了張廷玉,于是就讓他出來做這件出力不討好的活。在康熙皇帝看來,反正他只不過是個漢臣,真的惹起眾怒,殺了也不可惜。
然而讓康熙沒有想到的是,張廷玉很有手腕,力度也大,不僅把那些貪官治得服服帖帖,而且官場風氣有了很大的好轉。此時的康熙,自然就消除了偏見,對他很是重用。當然他一開始被皇帝賞識,與他的父親原本就是朝廷重臣也有關系。在皇帝看來,這個漢臣很是不錯,辦的很多事,就連那些滿人大臣也辦不好。
然而康熙臨終的時候,卻忽然來了個翻臉不認人,把他的官職連降三級。沒想到這個消息傳出后,張廷玉卻像連升三級那樣高興。他告訴大惑不解的兒子,此事對自己很有好處。雍正當上皇帝以后,出于用人的角度考慮,就覺得父皇已經(jīng)給了對方懲戒,自己是把他提拔起來使用的時候了。
皇帝認為,這樣張廷玉就更對自己感恩戴德,肯定會心甘情愿地為自己效力。其實對于康熙父子玩的這套把戲,張廷玉是心知肚明,當然他作為臣子,還是兢兢業(yè)業(yè)地做好自己的本分。由于他做的確實是相當出色,使得雍正不僅拋棄了對他的成見,而且還允許他配享太廟。
要知道這在清朝的漢臣中,是絕無僅有的一位了,即使是滿清那些王公大臣,絕大多數(shù)都沒有這樣的資格。當然這與張廷玉的所作所為,比如對于刑法的改革,以及對于流民的安置等等,此外還有康熙字典的修編等等功績不無關系,雍正給他的賞賜,是完全應該的。
張廷玉是什么人,為何能享有太廟的待遇呢?
雖然到康熙去世的三兩年前,張廷玉先后被授予刑部左侍郎、民部左侍郎和院士,但其一直在最高權力中心當秘書長,也說明康熙對他非常重視??梢哉f,張廷玉是康熙為雍正準備的一個大人才。雍正登基后,張廷玉就一直處于高位。張廷玉比雍正大六歲,他們是兄弟。他的父親張英曾是胤禛的老師之一,也就是太子的兒子。
同一家族的友誼促成了雍正對張廷玉的倚重。"清史稿-張廷玉傳 "說。"雍正元年,直隸南學","廷玉周敏勤申,特上倚之"。雍正元年,曾賜張廷玉一官,升禮部尚書,加太子太保,代理御史大夫,兼管院士院書院,調任戶部尚書,任四朝史總裁。后連授文淵閣學士,進文華殿學士、保和殿學士,仍主管戶部、民政部事務,一度成為內閣首輔。
在乾隆帝繼位之初對張廷玉也是重用有加,每次出巡遜興,總要將他留在北京的宰相,但張廷玉的作風在雍正帝時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他一改過去 "沉默寡言 "的狀態(tài),或直言反對皇帝,或傳訊 "動之以情",甚至在上面與鄂爾泰發(fā)生爭執(zhí),引起乾隆帝猜疑和不滿。后來,張廷玉意識到自己 "得罪 "了于乾隆,于是主動請辭。乾隆二十年(1755年),張廷玉在故鄉(xiāng)桐城去世,享年83歲。死后,乾隆赦免了他以前所有的 "罪過",允許他享受寺廟的待遇。雍正認為,張廷玉按照自己的初衷寫出了自己的指示,做了很大的貢獻。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么問題可以在評論區(qū)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里有不對的地方,大家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02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