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肀R綰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在這場毫無勝算的王權(quán)爭奪戰(zhàn)中,劉邦手下的兄弟立下了汗馬功勞??梢哉f劉邦的皇位是在眾人的信任上建立起來的。其中作為與劉邦住同鄉(xiāng),生同日,學同師的發(fā)小盧綰來說,劉邦一直將他視為自己的心腹之人,劉邦對他十分信任。
但在劉邦死后,劉邦的這位發(fā)小盧綰卻投降了匈奴,與大漢為敵。不禁讓人感慨為何劉邦如此信任的人還要背叛他,究竟是劉邦做錯了什么還是盧綰恩將仇報?這對曾經(jīng)情同手足的兄弟為何反目成仇?
一劉邦與盧綰到底有多親
最好的總要留給自己最親的人,但有人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對于劉邦來說雖然手下對他忠誠的人很多,但并不代表劉邦與他們都親近,人這一生可以分為四種關(guān)系,近而不親,親而不近,不近不親,既親且近。劉邦和盧綰的關(guān)系也屬于第四種,既親且近,為何這樣說,首先盧綰自幼與劉邦一起長大且盧綰的父輩與劉邦的父親劉太公關(guān)系十分親近。
《史記》原文:盧綰者,豐人也,與高祖同里。盧綰親與高祖太上皇相愛,及生男,高祖、盧綰同日生,里中持羊酒賀兩家。及高祖、盧綰壯,俱學書,又相愛也。里中嘉兩家親相愛,生子同日,壯又相愛,復賀兩家羊酒。
盧綰影視劇形象
從《史記》的這段記載就可以看出盧綰從小就與劉邦十分親近,無論是個人還是家庭之間,兩家人互親互愛。再來說劉邦的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核心成員基本都是由沛縣老家的人組成的,如蕭何、樊噲、曹參等人,但是唯獨盧綰是這些人不能比的,雖然同為老家沛縣的人,但盧綰卻是其他人不能比較的。
《史記》 從東擊項籍,以太尉常從,出入臥內(nèi),衣被飲食賞賜,髃臣莫敢望,雖蕭曹等,特以事見禮,至其親幸,莫及盧綰。
我們史記上這段簡短的描述可以進一步得知,盧綰到底與劉邦有多親,上面的話大概意思就是說盧綰可以自由出入劉邦的臥室,這些都是蕭何,曹參等人不能及的,由此可以看出盧綰才是劉邦最親近的人。
二野心膨脹,誤入歧途
劉邦與盧綰的關(guān)系不用講,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西漢開國以后,劉邦為了穩(wěn)定當時的統(tǒng)一局面不得不下令分封諸侯,一共分封了八位,楚王韓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趙王張敖、燕王臧荼、閩粵王亡諸、韓王信、長沙王吳芮。而蕭何,盧綰等人未被封侯,而是留在了京都任職。
在漢五年七月的時候,燕王臧荼起兵謀反,劉邦親自率軍討伐(此時劉邦已稱帝)。劉邦借此機會,命盧綰隨行,叛亂平息后,燕王位置空缺,盧綰順理成章地被封為了燕王。至此,劉邦的好哥們也算是有了自己的封土,成為了一方諸侯,可以說劉邦也算是盡心盡力了。
漢高祖十一年,秋天,異姓諸侯王陳豨在代地反漢。劉邦再一次親率大軍到邯鄲,從南面進攻陳豨。派燕王盧綰率領(lǐng)大軍從代國的東北方向攻打陳豨。也正是這次叛亂讓盧綰再也無法回頭,步入了歧途之中。
三諸侯反叛,君臣疑懼
在平定陳豨叛亂時,盧綰卻做錯了決定,在劉邦與陳豨之間選擇了陳豨,因為雖然劉邦盧綰情同手足,但是他們不僅是兄弟關(guān)系,他們還是君臣關(guān)系。先說異性諸侯王為何紛紛反叛劉邦,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因為韓信,為什么說是韓信呢?
因為韓信是漢朝開國以后殺掉的第一個功臣,而且是在無憑無據(jù)的情況下,就將韓信貶為了淮陰侯,不久后又以韓信謀反的罪名將韓信處死,并夷滅三族。這對于其他異姓諸侯王來說是一種威懾更是警報。不得不讓眾人感到,劉邦有一絲要卸磨殺驢的意思。
這同樣也是盧綰所擔心的,所以盧綰一方面與陳豨聯(lián)絡,另一方面還與匈奴勾結(jié),希望從匈奴方面得到幫助,穩(wěn)固燕王位置。盧綰要的其實并不多,就想安安穩(wěn)穩(wěn)地做好自己的燕王,但他站錯了隊伍。
在手下使者張勝的勸說下決定反叛劉邦,盧綰的反叛其實都是因為君臣之間的疑懼,疑,雙方都互相懷疑,懼,二人又都害怕,劉邦害怕自己的好哥們背叛自己,畢竟以前的好兄弟們接連背叛。
也是對劉邦不小的打擊,還有就是盧綰對劉邦的恐懼,害怕代國陳豨死后下一個就是自己燕王盧綰。就這樣盧綰與劉邦這對曾經(jīng)的手足兄弟之間就出現(xiàn)了裂痕。
四為求自保,卻無后退之路
盧綰與劉邦之間,畢竟還是有感情存在的,其中有一點可以證明,那就是盧綰曾經(jīng)懷疑使者張勝投降匈奴,還為此向劉邦舉報要求滅其全族。
但后來又在張勝的勸說下,改變了注意,隨后又向劉邦打了圓場。但是此時劉邦在匈奴的降軍口中得知盧綰與匈奴互通的消息,并派遣大將樊噲掛帥(后改為周勃)去討伐燕王盧綰。
此時的盧綰還沒有決定真的投降匈奴,當是盧綰聽說劉邦生病后,還率領(lǐng)家眷親信等千人去往長安,希望等劉邦病好以后親自和劉邦說清楚,但是沒有等到劉邦痊愈,四月份劉邦就死了。而當時朝中是呂后當政,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quán),以各種理由殺掉異姓諸侯王和曾經(jīng)的有功之臣。
迫于這種情況,本來就是想自保,依靠匈奴人的力量,坐穩(wěn)燕王的位置,最后誤會沒解開,反而要面臨滅頂之災,不得不帶領(lǐng)親人投靠匈奴,投降匈奴后,匈奴人封盧綰為東胡廬王。公元前194年死于匈奴,卒年六十三。
司馬遷曾經(jīng)這樣評價盧綰和韓信
韓信、盧綰并不是一向積德累善的世家,而是僥幸于一時隨機應變,以欺詐和暴力獲得成功,正趕上漢朝剛剛建立,所以才能夠分封領(lǐng)土,南面為王。在內(nèi)由于勢力強大而被懷疑,在外倚仗著外族作援助。因此,日益被皇帝疏遠,自陷危境,走投無路,無計可施,最終迫不得已投奔匈奴,難道不可悲嗎
也許這才是歷史真正的歸宿,這世界上沒有永恒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而是我們社會中的人心在不斷的變化,人們在利益和金錢面前變得貪婪,變得失去本性。或許只有等到人生已是末路時,腦海中才會想起我們曾經(jīng)是朋友,我們曾經(jīng)是血緣關(guān)系的親人。
盧綰和劉邦是沛縣的兄弟,兩個人在沛縣一同出世,一同起兵反秦。因此兩個人的關(guān)系很好。到后邊分封制列侯時,盧綰的功勞非常明顯是比不上高漸離彭越英布等人的。甚至比劉邦手底下曹參、灌嬰等的功勞還需要低,可是劉邦卻把她受封燕王,而只是將曹參、灌嬰等封王。因此從這個角度看來,劉邦對盧綰是相當好的!可是盧綰最后卻投降了匈奴人,投降之后一年后去世了。這又是怎么回事?
劉邦家中兄弟四人,那時候哥哥劉伯早亡,二哥劉仲每日種地,小兄弟劉表年紀尚小,而劉邦狂放不羈,造成家人抵觸,因而與自家兄弟之間的關(guān)系并不是那么好。盧綰就不一樣了,他始終跟隨著劉邦。那時候,劉邦犯了糾紛案迫不得已逃跑,盧綰不緊急避險危,“常隨進出左右”。因此可以說,劉邦、盧綰之間的感情比兄弟還需要親。
漢五年九月,劉邦率軍平定縣了燕王臧荼的叛變,他下詔要臣子舉薦新一任燕王候選人,“擇臣子有功者認為燕王”。在這以前,劉邦早已作出暗示著,他準備冊立盧綰為王,但盧綰的功勞根本沒辦法與蕭何、曹參這群人對比,才搞了那么一招。臣子搞清楚劉邦心思,一致舉薦盧綰,“縣尉長安侯盧綰常從平定天下,功較多,可吳艷?!?/p>
遺憾盧綰,原本是有機會表述,能夠不投降匈奴人,卻因為自己和形式的迫不得已,造成自毀前程。
有一個人,跟漢高祖同一年同月同日生,或是同一個“里”的,“里”是西漢時的一種機關(guān)事業(yè)單位,類似現(xiàn)今村屯、堡子、圩等,不僅同“里”,并且好些,他的爸爸也好些,因此他們由小到大,都是在一塊玩。
這一叫盧綰,一直跟隨劉邦,劉邦于沛縣舉事,他更是生死相隨,她在沛公軍內(nèi)地位很滄藍,與劉交相仿,而劉交是劉邦同母異父的弟弟,都是劉邦親弟兄中唯一一個追隨劉邦打江山的。劉邦被封為漢王后,盧綰的崗位是大將,迅速也就成了縣尉,而縣尉是總督居首,之后劉邦即位,盧綰也被封為燕王,漢國家在很長時間內(nèi)沒了縣尉的崗位。
就是這樣一個一直跟隨劉邦又被劉邦厚待的人,最后竟然背叛了劉邦,投奔了匈奴人,做起了匈奴人的王,這是什么情況?
但陳豨謀反后,盧綰輕信了奸險小人饞言,覺得假如解決陳豨,自身也就失去了用途,劉邦自然就會騰出手來收拾自己了,為了有用途,最好的方法就是存著陳豨。
之后,劉邦平訂了陳豨的叛變,但并沒有對盧綰著手,盧綰知道不對,就要遮蓋曾和陳豨換氣事情。再后來,劉邦越越發(fā)老,平英布一戰(zhàn),又受到了很重箭傷,基本上只有躲到深宮中靜養(yǎng)了,而盧綰對于皇宮里發(fā)生的事情,卻不太清楚。
此刻,有些人舉報盧綰造反,劉邦不相信,派兵前往檢查,有了一些直接證據(jù)以后,又想要召盧綰入京訊問個搞清楚,盧綰擔心,覺得劉邦早已病的很危險了,如今有些人以借著劉邦名義搞他,盧綰覺得,這個人就是呂雉,由于前去檢查他的人是審食其,審食其是呂雉的情人。
盧綰思來想要去,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因此就跑了,跑進長城下,琢磨著直到劉邦痊愈,再跟劉邦好好談一談,終歸是好兄弟,總不會有急事的。
結(jié)論盧綰只等待了劉邦離世的信息,盧綰覺得呂雉終不容易容他,于是便逃來到匈奴人,在匈奴人做起了王,但盧綰在突厥的日子并不快樂,一直思念中原,一年多后就因憂心忡忡而過世。
劉邦對盧綰的兄弟之情可謂是真摯的,不然也不會在消除壯漢異姓諸侯王時,還封盧綰為王,能夠得到劉邦這般注重的,只有一個盧綰罷了。遺憾,劉邦、盧綰直至臨終也沒有機會再見另一方一面,調(diào)解也就成為了奢求,不難看出,再深的友誼也經(jīng)不起權(quán)力磨練,假如盧綰只是一個富貴閑人,或許二人的友誼將會成為一段朝臣相為的美談。
漢高帝劉邦從起兵到創(chuàng)建帝國,有一幫情同手足的人始終追隨其左右,在戰(zhàn)場上為他出生入死,最終也都成了開國元勛。在這幫被劉邦視為兄弟的功臣們當中,跟他關(guān)系最鐵、爵位最高之人,非燕王盧綰莫屬。但讓劉邦萬萬沒想到的時,他對盧綰提攜備至,對方卻叛變投敵,讓他傷透了心。那么,盧綰為何叛變?他最終的結(jié)局如何?
盧綰是劉邦的“發(fā)小”,兩人情同手足
盧綰是劉邦的發(fā)小,不僅同時出生,同在一條胡同里長大,同在一起讀書學習,而且脾氣相投、形影不離,好到同穿一條褲子的程度。盧、劉兩家是世交,關(guān)系本來就好,如今劉邦又和盧綰成了鐵哥們,老鄉(xiāng)們羨慕之余,都牽著羊、帶著酒到兩家祝賀,一時間成為美談。
盧綰親與高祖太上皇相愛,及生男,高祖、盧綰同日生,里中持羊酒賀兩家。及高祖、盧綰壯,俱學書,又相愛也。里中嘉兩家親相愛,生子同日,壯又相愛,復賀兩家羊酒。見《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
劉邦在沛縣起兵后,盧綰以賓客的身份相隨,雖然幾乎沒上過戰(zhàn)場,但官卻是越做越大。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后,盧綰追隨他進入漢中,雖然身為將軍,但更多的時間里則是以侍中身份伺候劉邦的起居,依然不過是個白吃飯不干活的閑散將領(lǐng)。劉邦與項羽撕破臉后,率軍攻取關(guān)中,隨即出關(guān)與項羽爭奪天下。此時,盧綰繼續(xù)追隨劉邦,但此時他的官職已升任太尉,成為最高的軍事主官。
盧綰一直追隨劉邦,兩人關(guān)系非同一般
雖然盧綰才能一般,基本上也沒有什么戰(zhàn)功,但僅憑著跟劉邦是“發(fā)小”的關(guān)系,依然享受著極為特殊的禮遇。據(jù)正史記載,盧綰的衣物、飲食標準極高,所受的賞賜也遠遠超過其他將領(lǐng),而且還能自由出入劉邦的寢室。功臣蕭何、曹參雖然受到劉邦的禮遇,但以親密關(guān)系和被寵信程度而論,他們還是遠不及盧綰。
從東擊項籍,以太尉常從,出入臥內(nèi),衣被飲食賞賜,群臣莫敢望,雖蕭曹等,特以事見禮,至其親幸,莫及盧綰。引文同上。
劉邦擊滅項羽后稱帝,又在同年擊滅燕王臧荼,為提拔“鐵哥們”盧綰,便封他做了燕王。盧綰雖然跟韓信、彭越、英布等人都是諸侯王,但所受到的寵遇依然遠遠超過他們(“諸侯王得幸莫如燕王?!币耐希?。要說劉邦對盧綰,那可真是夠意思。
劉邦擊滅燕王臧荼后,封盧綰為燕王
但世上沒有永恒的敵人,也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一旦地位、形勢發(fā)生變化,先前“刎頸之交”的好朋友也可能走向?qū)α⒚?,這是一條亙古不變的“鐵律”。很不幸的是,劉邦和盧綰最終也為這條“鐵律”作了注腳。
劉邦稱帝后誅殺功臣,先后以謀逆的罪名處決韓信、彭越,逼反英布并將其擊殺,一時間令功臣人心惶惶。盧綰雖然跟劉邦關(guān)系交好,但此時也不免心生疑慮。此時,盧綰正奉命攻打在代地叛亂的陳豨,并派使者張勝到匈奴求援,結(jié)果張勝卻被寄居在匈奴的臧衍(臧荼的兒子)說服,回國后勸說盧綰緩攻陳豨,并且在陳豨、匈奴以及盧綰之間造成“連兵不決”的情勢,使?jié)h朝不敢對燕國采取行動。
韓信之死讓盧綰內(nèi)心不安,最終叛變
盧綰認為張勝的說法很有道理,便派人與匈奴、陳豨暗中勾結(jié),意圖聯(lián)合抗衡漢朝,但不久這些陰謀便被陳豨的降將告訴給劉邦。劉邦聞訊既傷心又生氣,于是派使者征召盧綰到長安解釋,結(jié)果盧綰非但不肯奉命,還同臣屬議論劉邦、呂后的殘忍。劉邦得知這一切后更加憤怒,命樊噲攻討盧綰,迫使后者兵敗逃亡。
劉邦此時已是病入膏肓,派人捎信給盧綰,希望能再見老朋友最后一面。盧綰回憶起兩人一生相伴的經(jīng)歷,也不禁悔恨落淚,于是便帶領(lǐng)家屬、宮人、親信等共數(shù)千騎,在長城下等候,希望劉邦病愈之后,能親自入長安謝罪。然而不久,劉邦駕崩的消息傳來,令盧綰喪失了最后一絲希望。
劉邦直到駕崩,都沒能見盧綰最后一面
盧綰自知無法得到呂后的寬恕,于是在大哭一場后,帶著部眾投奔匈奴,被后者封為東胡廬王。就在劉邦去世后的第二年(前194年),終日懷念老友、悔恨不已的盧綰也離開人世,虛齡六十三歲。隨著劉邦、盧綰的相繼離世,這對老朋友間的各種恩恩怨怨也隨之化為過往云煙。
燕王綰悉將其宮人家屬騎數(shù)千居長城下,候伺,幸上病愈,自入謝。四月,高祖崩,盧綰遂將其眾亡入匈奴,匈奴以為東胡盧王。綰為蠻夷所侵奪,常思復歸。居歲馀,死胡中。引文同上。
盧綰是劉邦的好友,從小長到大的那種,為何最后他寧愿投靠了匈奴也不要在劉邦手下任職呢?盧綰和劉邦到底是什么關(guān)系,他的后人們最后是死是活呢?
劉邦和盧綰兩家是鄰居,兩家的大人都是好朋友,生下的兩個孩子劉邦和盧綰也是好朋友,關(guān)系鐵的沒話說。劉邦每次闖禍了,惹了官司了,都是盧綰幫著他打掩護才能逃走的。劉邦起事后,盧綰也是二話沒說就幫助劉邦去了,兄弟義氣在他們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可是后來,地位越高,權(quán)勢越大,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人要考慮的東西就多了,有的人變成了另一個人,面對他的時候,你心中的那種感覺已經(jīng)不是從前那般輕松。
盧綰從劉邦剛剛舉起反秦大旗的時候就跟隨著了劉邦,可以說是和蕭何等人有著一樣的資歷,但是和蕭何、張良等人不同的是,劉邦對盧綰的態(tài)度是親人般的親近,對蕭何等人只是感激和對下屬的信任。甚至就是因為兩人情同手足,劉邦還愿意讓盧綰隨意出入自己的營帳。要知道在一個軍營,作為首領(lǐng),無時無刻都在擔心會不會有人突然沖出來刺殺,會不會有奸細在自己身邊,說不定下一秒自己就性命不保。營帳是軍事戰(zhàn)爭中的秘密基地,大家討論戰(zhàn)術(shù)時也基本都會在主將的營帳內(nèi),所以軍事部署圖,戰(zhàn)略計劃之類的都在主營中。劉邦一定是對盧綰有著絕對的信任所以才敢于給盧綰這個特許。對于盧綰,劉邦舍得賞賜東西,而且往往是那些最好的。蕭何等人是因為才智過人,幫助劉邦取得了天下,而盧綰則是因為和劉邦的感情好,得到劉邦的禮遇。
當初要按功行賞的時候,劉邦很想立盧綰一個王侯來當,但是他怕自己提出來會遭到群臣的反對和不服,因為盧綰要說功勞的話其實比不上蕭何、韓信、張良等人,若是盧綰都當上了王侯,那么許多大臣也就都有資格當王了。擊敗項羽以后,劉邦派盧綰去攻打臨江王共尉大勝而歸,隨后劉邦又讓盧綰跟自己一起攻打燕王臧荼,使得燕王臧荼不得不投降。最后他分封了七個不是劉姓的異姓王,他提出要分封一個有功勞的平定燕王之亂的人,大臣們都知道劉邦想封的人是盧綰,這些人不愧是人精,一個個都說立盧綰為諸侯王,因為盧綰不但立下了很多戰(zhàn)功,這次平定燕王也有很大的功勞。劉邦如愿以償封盧綰這個好兄弟為燕王,取代了燕王曾經(jīng)的土地和封國,成為一名西漢的異姓王。其他的異姓王有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敖、韓王韓信、長沙王吳芮。
西漢時期,公元前196年,陳造反,高祖劉邦帶兵平亂,燕王盧綰也輔助劉邦從東北部攻擊陳。兩面夾擊之下,陳軍潰敗,于是陳派王黃到匈奴去搬救兵。盧綰知道這件事后,也派了一個使者張勝到匈奴去,騙匈奴說陳的軍隊已經(jīng)被消滅了,這樣一來匈奴就不會出兵幫助沒有任何利用價值的陳。
前燕王臧荼的兒子臧衍當時就躲在匈奴,他見到了盧綰的使者張勝,勸說張勝不要為西漢賣命,不要為劉邦賣命,他說張勝如今之所以受到重用僅僅是因為戰(zhàn)爭時期缺少像他這樣的對匈奴熟悉的人,如果燕王盧綰和漢高祖劉邦一下子就滅掉了陳,那么下一個就會輪到燕國被滅。既然這樣你何不回去勸燕王盧綰和我們匈奴交好,不要讓劉邦滅了陳,這樣一來燕國就會一直存在下去,如果兩方交戰(zhàn)了,燕王也可以保住燕國。就這樣,張勝被說服,暗中讓匈奴幫助陳來襲擊燕國。盧綰以為張勝已經(jīng)背叛了自己,發(fā)誓要殺了張勝。誰知最后見到張勝,張勝說了一番話,讓他醍醐灌頂,害怕劉邦像對付韓信、彭越等人一樣來對付自己,最后他成為了匈奴、陳、漢朝之間的三面間諜。劉邦偶然間知道了盧綰竟然幫助陳和匈奴的事情,在劉邦死后,盧綰一家就轉(zhuǎn)移到匈奴去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03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