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古代客卿的故事,歡迎關(guān)注哦。
我們現(xiàn)代社會已經(jīng)高度的國際化,很多跨國公司都會聘請其他國家的員工來工作或者擔(dān)任高管,其實這種類似的模式在中國古代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過了,當(dāng)時這個職位就叫客卿??颓溥@個官職的意思就是請其他諸侯國的人來本國當(dāng)官,可見當(dāng)時有才華的人各國還是會選擇搶著要的,而且比較自由。當(dāng)時秦國的客卿都很厲害,但是他們的下場卻有點令人唏噓,畢竟一旦混入一個間諜什么的就麻煩了。
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前,甚為貧窮與落后。一則,自晉秦崤之戰(zhàn)后,秦國東出之路便被晉(魏)國所阻斷,而與東方諸侯往來不便。各諸侯強國,都是在互相交流與碰撞中,才得以進步與成長。秦國卻缺少這種歷練,以致其漸漸遠離了華夏諸侯的文明圈,而被東方諸侯視為戎狄。二則,自春秋邁入戰(zhàn)國這段期間,秦國由于君位長期動蕩而使國力漸為疲弱。
秦孝公正是鑒於秦國落后、諸侯卑秦的現(xiàn)狀,才痛定思痛。不吝疆土之封、爵位之賞,而下詔求賢。衛(wèi)鞅(商鞅)聽聞秦國求賢,便西入秦國,而在秦孝公的信任與支持之下,實行變法,使秦國為之煥然一新,日益強盛起來。但是,商鞅的最終卻被誣以謀反,慘遭車裂而死。
有人認(rèn)為商鞅之死,只是秦國君位更替所致,并不能說明秦國對客卿的過河拆橋。但商鞅之后,張儀、范雎(張祿,據(jù)《睡虎地秦簡》,昭王五十二年,王稽、張祿死)、呂不韋、李斯等這些宰輔級的客卿,無一能在秦國獲得善終。從中看來,張儀被秦武王一腳踹開(張儀使計),并最終死在了魏國,算是秦國宰輔級客卿中下場較為完美的了。難道這些都是秦國的君位更替,權(quán)力斗爭所致?這顯然說不過去。
戰(zhàn)國時期的變法主題,都是圍繞著加強君主集權(quán)而展開的。而最為重要措施便是削弱國內(nèi)封君的勢力,以實行縣制(郡制),此即廢除西周以來的“世卿世祿”制(卿大夫有世襲封地、私兵、獨立的政令,實際上為國中之國)。
而商鞅變法的核心,便是打破“世卿世祿”制,而建立“軍功授爵”制。秦國連幾百年的世襲貴族(通常也都有幾世之勛)都能徹底拋棄,更何況是僅有一世之功的外來客卿。故而,秦國對外來客卿過河拆橋,在心理上更是可以做到面不紅、心不跳。
再則,客卿在秦國并無深厚的根基,故只能盡心為秦國王室服務(wù)。而秦國也是通過不斷重用外來客卿,以抑制與削弱本土世卿的勢力,進而加強君主集權(quán)。秦國對外來客卿過河拆橋,一則是外來客卿通常充當(dāng)秦王“鷹犬”的角色,盡情撕咬秦國本土世卿。以致秦國本土世卿勢力對外來客卿,恨入骨髓。故而,適時地拋棄外來客卿,能緩解本土世卿的不滿情緒。二則,又能有效預(yù)防外來客卿,衍生成秦國的本土世卿。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04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李廣到底為什么不被重用背后有何原因
下一篇: 大臣罵皇帝是禽獸,沒被處死還連升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