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上英雄人物輩出,胤禩的故事大家聽過嗎?
康熙皇帝的第八子胤禩,號“八賢王”。 康熙皇帝的第四子胤禛,號“冷面王”。胤禩是火,胤禛是水,二者相生,卻又相克。胤禩的生母良妃是康熙皇帝的寵妃,良妃知書達禮、通曉人情事故,為人圓潤溫和,有菩薩之像,康熙賜她一個“良”字,足見良妃的優(yōu)秀異于常人。
自幼聰明伶俐的胤禩在母親良妃,與養(yǎng)母惠妃的教導下,文采出眾,溫良賢明,深受康熙的喜愛。 胤禩的氣質(zhì)儒雅,眉目清秀,為人寬宏,和藹可親,深受朝中大臣和一眾阿哥的青睞。 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這四位龍子,便是胤禩的死黨。
歷史上的八阿哥胤禩,能力的確是非常的出眾,就連雍正皇帝都曾評價其曰:
“胤禩為人聰明強干,才具優(yōu)裕,朕深知其能辦大事?!?/p>
而胤禩不僅僅是能力強,獲得的支持呼聲也是最高的,胤禩的名聲在諸位阿哥中是最好的,滿朝文武皆稱呼胤禩為“八賢王”。他的人際關(guān)系,上至親王貝勒,下至官員文人,個個都喜歡他。包括當時權(quán)臣佟國維、馬齊、阿靈阿、鄂倫岱、揆敘、王鴻緒等人,都在支持八阿哥。
連康熙敬重的二哥——裕親王福全,對胤禩也是大力稱贊,經(jīng)常在和康熙聊天的時候有意無意地表揚胤禩:“聰明能干,有才有德”。甚至在康熙朝很多來華的傳教士,也都或多或少地在自己的回憶錄里寫著胤禩有多好,有多棒。
不過以我之見,凡是人緣越好的人,心思便越重,因為我就是這種人, 胤禩的“賢”,并非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賢”,而且建立在“謀取皇位”的基礎(chǔ)上。 胤禩的心里明白,世界上最難駕馭的東西不是權(quán)力,而是人心。
只要得到滿朝文武的人心,還愁得不到皇位嗎? “謀取人心”。這是胤禩最高明的地方,也是胤禩最失敗的地方。 執(zhí)掌天下的康熙皇帝,恐怕比你我更加了解人性。
俗話說的好:“無事獻殷勤者,非奸即盜?!?胤禩為什么一再的討好滿朝文武? 胤禩為什么一味的展示自身的賢明? 胤禩如此煞費苦心的包裝自己,到底是為了什么?
“名大震天,功高震主者,不得生也?!?/p>
胤禩的好名聲威脅到了康熙皇帝的統(tǒng)治地位,所以康熙皇帝決定試探一下虛實,于是康熙著胤禩到江南賑災。
胤禩知道,江南的賑災款被鹽道、御史和當?shù)毓賳T私吞了三分二,胤禩之所以不去管,是因為他怕得罪人。胤禩推了差事之后,康熙派胤禛去了。
于是康熙又委派胤禩追討戶部的欠款。戶部的欠款是由一眾王公大臣借走的,追款勢必會得罪滿朝文武,所以胤禩又把差事退了,康熙又派胤禛了??滴趸实劢o了胤禩兩次證明自我的機會,胤禩都因為害怕得罪人,而沒有好好去把握,反倒讓胤禛大顯身手。
康熙在委派胤禛辦事之前,都是先找的胤禩,但胤禩畏首畏尾、顧慮太多,失去了博得康熙皇帝信任的機會。 胤禩雖然得到了文武百官的心,卻失去了康熙的心。
丟了西瓜撿芝麻,過分的愛惜羽毛,這正是胤禩的失敗之處。
從此之后,康熙便認為胤禩是一個習慣偷奸耍滑、眼高手低、沽名釣譽的不正之人。這便是康熙皇帝沒有選擇胤禩繼位的根本原因,和優(yōu)秀無關(guān)。
你必須承認,胤禩確實很聰明,知道審時度勢,知道如何給自己減少麻煩。但是康熙需要得不是這樣繼承人,他需要得是有擔當,敢于直面問題得人,畢竟大清交到其手里之后,這些諸多的問題是需要解決的,逃避是不可能的。
晚年的康熙很清楚,雖然他的一生文治武功很厲害,除鰲拜、平三藩、收臺灣,簽訂尼布楚條約,平定準噶爾丹,可以說是功勛赫赫了。
但是康熙晚年的官吏卻非常的腐敗,國庫極度的空虛,同時當時朝廷的派系很多,很多當年立下汗馬功勞的老臣,及其子女,都開始躺在功勞簿上貪贓枉法。雖然康熙皇帝也想整治官吏,提高國庫的收入,但是因為年齡大了,已經(jīng)不想掀起血雨腥風了,沒有精力去做這些事,只能留給未來的皇帝,而這個皇帝處事必須是雷厲風行,以強硬的手段來治理。
而雍正是最合適的人選,雍正不會因為個人關(guān)系而對不法之事格外開恩。所以雍正剛登基的時候,國庫很窮,但到乾隆登基為帝時,國庫已經(jīng)很富裕了。
其次,在康熙晚年,康熙知道必須推行新政才能治理朝廷,從雍正之前幾次的做事風格看出,只有雍正做了皇帝才會堅決的推行新政。推行新政就會遇到很多的阻力,八阿哥的人緣好,過分的愛惜羽毛,不一定會為了新政而得罪別人,這樣就不能根本解決朝廷的內(nèi)在問題。而雍正則不同,他會排除萬難的推行新政,達到提高國力的效果。
從這個角度看,他選擇鐵面無私的胤禛,而放棄八面玲瓏的胤禩,可謂十分英明。后來的事實證明,雍正皇帝確實沒讓康熙失望。他上位后,立即著手整治吏治,并且很快就讓官場風氣煥然一新。
最后,康熙晚年,黨派很多,雍正的勢力明顯要低于八阿哥。正是因為支持八阿哥的人多,就說明八阿哥拉幫結(jié)派的厲害,這讓康熙心里很排斥。因為廢太子胤礽的事情,并未過去多久??滴踉凇耙粡U皇太子”期間,已經(jīng)將自己反對皇子與朝臣結(jié)黨的態(tài)度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但是八阿哥胤禩卻依然與康熙的想法時背道而馳,不僅繼續(xù)結(jié)交朝中的重臣,甚至在接替太子胤礽署理內(nèi)務(wù)府的事宜期間,拉攏內(nèi)務(wù)府的中下級官吏,更加使得康熙對其大為不滿。
所以單從這一點來說,胤禩為康熙所持續(xù)厭惡,并且到了記恨和反感的程度,無緣皇位也就成為了必然。只能說胤禩聰明反被聰明誤,他的能力或許不輸雍正,但大局之觀卻是差了許多,從我們的上帝視角來看,甚至有些愚蠢。
所以,不管雍正是“遵詔繼位”、“矯詔篡位”還是“無詔奪位”,都與八阿哥無關(guān),因為八阿哥胤禩從一開始就已經(jīng)為康熙所厭惡,已經(jīng)從“九子奪嫡”中出局了,就連民間野史都也只說雍正搶奪的是十四阿哥胤禵的皇位,而不是八阿哥胤禩的。
八阿哥其實是有能力和才華的,再加上待人親切,所以有很多朝臣都和八阿哥關(guān)系很好。受到眾人喜歡的八阿哥,卻讓康熙帝對他喜歡不起來,這又是何故呢?
其實,最開始康熙帝還是比較欣賞和喜愛八阿哥的,但是在后期八阿哥犯了大忌,那就是與朝中的重臣有來往。對于帝王而言,就算你人緣好,也應該有度,其中最忌諱的就是結(jié)黨營私。
雖然還沒有發(fā)現(xiàn)其他惡劣的事情,但是八阿哥結(jié)黨,就讓康熙帝非常的不滿。尤其是在太子被廢后,有很多的大臣都擁戴八阿哥成為太子,這就讓康熙帝對八阿哥更加的忌憚,經(jīng)此后,就一直打壓八阿哥。
其次就是在康熙五十三年的時候,八阿哥給康熙帝送了一對老鷹,但是很不幸的是,就是這對老鷹到達康熙的手中卻奄奄一息。本來康熙帝對八阿哥和朝中重臣來往就心生不滿,看到這樣的情形更是火冒三丈,認為八阿哥是在詛咒康熙帝,所以康熙帝就更加的不喜歡八阿哥了。
康熙帝是一代明君,將整個國家都治理有條,再加上是帝王,所以對手中的權(quán)利掌握得很牢,不允許其他人覬覦。主要是八阿哥也太不小心了,就這樣將自己的野心暴露在康熙帝的面前,讓康熙帝認為八阿哥是在覬覦皇位。但是四阿哥就不一樣了,低調(diào)老實,又不結(jié)黨,康熙帝安排做什么就做什么。所以對身居高位的康熙帝而言,這樣的人才值得放心。
所以單從這一點來說,胤禩為康熙所持續(xù)厭惡,并且到了記恨和反感的程度,無緣皇位也就成為了必然。只能說胤禩聰明反被聰明誤,他的能力或許不輸雍正,但大局觀卻是差了許多,從我們的上帝視角來看,甚至有些愚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05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