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清朝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了詳細(xì)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清代中期,朝廷定制的王公貴族和其他功臣、勛將爵位共分為十四等二十級,其品序依次為:和碩親王,世子,多羅郡王,長子,多羅貝勒,固山貝子,鎮(zhèn)國公,輔國公,不入八分鎮(zhèn)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一、二、三等鎮(zhèn)國將軍,一、二、三等輔國將軍,一、二、三等奉國將軍、奉恩將軍。以上爵位均為世襲,所有封爵事宜,由宗人府所掌握。
在滿族王公之外,清朝對優(yōu)待的蒙古王公貴族也給予了爵位,共計七個等級,其品序分別為:親王、郡王、貝勒和貝子、鎮(zhèn)國公、輔國公、臺吉、塔布囊,均世襲。蒙古封爵事宜,均有理藩院管理。
對滿、蒙貴族以外的旗人、漢人,清朝同樣設(shè)立有功勛封爵,其世爵分為五等十九級,計:公(一、二、三等),候(一等侯兼一云騎尉、一、二、三等),伯(一等伯兼一云騎尉、一、二、三等),子(一等子兼一云騎尉、一、二、三等),男(一等男兼一云騎尉、一、二、三等)。
以上五等世爵相對應(yīng)的品級為:公、候、伯為超品,子為正一品,男為正二品。除了這些世爵外,清朝所設(shè)世職為四等九級,分別為:輕車都尉(一等兼云騎尉、一、二、三等),騎都尉(一、二、三等),云騎尉(一等),恩騎尉(一等)。這些世爵對應(yīng)的品級為:輕車都尉正三品,騎都尉正四品,云騎尉正五品,恩騎尉正七品。以上這些世爵和世職均可由下一代承襲,歸吏部驗封司掌管。
清代文、武官員品級承襲明制,分為九品十八級,雖然官員品級定的非常細(xì)致,但實際上卻比較紊亂,品級高的官員有時反而是屬官,品級低的官員有時反而是主官,這與官場定制和社會風(fēng)氣變化有很大的影響。
受皇帝加封的文武官員在九品封爵之外,還有固定的官階稱號:正一品為光祿大夫,從一品為榮祿大夫,正二品為資政大夫,從二品為通奉大夫,正三品為通議大夫,從三品為中議大夫,正四品為中憲大夫,從四品為朝議大夫,正五品為奉政大夫,從五品為奉直大夫,正六品為承德郎,從六品為儒林郎,正七品為之林郎,從七品為征仕郎,正八品為修職郎,從八品為修職佐郎,正九品為登仕郎,從九品為登仕佐郎。
清朝九品官制的福祉也惠及到了家屬及父母、先祖。封建社會盛行夫榮妻貴,清朝官制中有命婦之制,凡封贈文武官員時,公、候、伯爵及一品官員之妻均被封為一品夫人,二品官員之妻封為夫人,三、四、五、六、七品官員之妻分別封為淑人、恭人、宜人、安人、孺人,八、九品官員則只封本人,不再封妻子。
對于文武官員的父母、祖先的封贈之制為:一品官員封贈其三代祖先,二、三品官員封贈兩代祖先,四至七品官員只封贈其父母;所有封贈僅限于所封官員的直系親屬,旁枝側(cè)宗不在封贈之列。
清朝還有一個封爵情況很有趣,它是沿襲了明制,設(shè)立了最高而又最虛的官銜“三公”和“三孤”。清朝入關(guān)后,凡文武大臣功勛特著者,由皇帝特旨加銜,有的作為官員死后的贈典,表示授予其一種特殊榮譽。
“三公”為太師、太傅、太保,皆為正一品,清初偶有加銜太師官銜,以后最高加銜只到太傅為止;“三孤”是少師、少傅、少保,均為從一品。另有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皆為從一品;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皆為正二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05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