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孫臏放龐涓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說到孫臏這個人其實也還是挺有意思的一個人,他的軍事能力也是實力非凡的,話說他也出了一本叫《孫臏兵法》的兵書了,而且有資料記載他好像在第一次圍魏救趙的時候做了一件讓人覺得十分有趣的事情,那就是他竟然把已經(jīng)活捉了的潘娟又給放了,那么這到底是什么情況呢?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孫臏兵法》和《孫子兵法》齊名,但是早已失傳,幸運的是1972年在銀雀山出土了一批漢簡,其中就有《孫臏兵法》和《孫子兵法》?!秾O子兵法》和傳世本大同小異,比較有價值的是一篇多出的《吳問》,而《孫臏兵法》完全就是首次見于天日。所以其中記載的史料也引起了學者的興趣,其中就有一篇《禽龐涓》。
《禽龐涓》有這么一句:“龐子果棄其輜重,兼趣舍而至。孫子弗息而擊之桂陵,而擒龐涓?!钡?,我們熟悉的《史記·孫臏龐涓列傳》中,孫臏是通過減灶的計策,誘使龐涓輕敵深入,而在馬陵之戰(zhàn)被殺的。那么,是不是龐涓在桂陵之戰(zhàn)被俘虜放回去了,然后在馬陵之戰(zhàn)又被殺了呢?
其實,有一種可能,龐涓就是死于桂陵之戰(zhàn)?!扒荨蔽幢鼐褪巧埽硭阔@。《孫臏兵法·陳忌問壘》也說孫臏“取龐涓而禽太子申”,而太子申死于馬陵之戰(zhàn)無疑,故“取”“禽”應(yīng)該都表示死獲;那么龐涓是桂陵主將、太子申是馬陵主將,也說得通;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桂陵與馬陵其實是同一場戰(zhàn)爭,不過后來訛傳為兩次了。
當時,一個被剜去膝蓋骨、臉上刺字的瘋子,正蓬頭垢面的在豬圈里面,大把地往嘴里塞豬糞,邊吃還邊大聲傻笑。
外面的人觀看一會兒后,滿意地離開了,而這個瘋子的動作卻并沒有停下來,依舊繼續(xù)在豬圈里大快朵頤,直到夜深人靜,他才昏睡過去
不過,借著昏暗的月光,我們卻在這個瘋子的眼角,看到一滴眼淚從中滑下這個瘋子就是孫臏,此時他正在假裝昏睡。
他的腦中拼命回顧著,這些天發(fā)生的事情,心里盤算著,大概還需要多久,龐涓才能徹底放下戒心,給自己的逃跑創(chuàng)造機會。那他到底經(jīng)歷了什么,才使自己陷入如此凄慘的境地呢?
孫臏與龐涓的故事:
孫臏是戰(zhàn)國中期的齊國人,他是孫武的后代,孫武就是寫《孫子兵法》的兵家至圣?,有這么一位優(yōu)秀的老祖宗,孫臏的骨子里自然流淌著兵法的基因。
加上師從縱橫家創(chuàng)始人鬼谷子,所以孫臏的軍事才能進步得非常快,也恰恰是在鬼谷子這里,孫臏認識了師弟龐涓。
這個龐涓同樣天資聰穎,有著高超的軍事才能,但卻無法與孫臏相比,每一次在兵法上的推演,龐涓都會輸給孫臏。
天生善妒的龐涓,雖然表面上與孫臏稱兄道弟,但內(nèi)心深處早已對孫臏恨之入骨,就這樣又過了幾年,龐涓前往魏國出仕。
由于才華出眾,龐涓很快就深得魏惠王信任,并讓龐涓擔任將軍,此時魏國上下,對龐涓的威名,無人不知,龐涓也享盡了榮華富貴。
可本來應(yīng)該高興的龐涓,此時卻睡不著覺了,因為師兄孫臏還沒有出山,龐涓深知孫臏的本領(lǐng),只要孫臏出山,成就一定會在自己之上。
如果孫臏來魏國,那今天屬于自己的所有榮光,都會被孫臏搶走,如果孫臏去其他國家,自己又容易與孫臏在戰(zhàn)場上相見,那時候自己根本不是孫臏的對手。
龐涓非常糾結(jié),根本不知道應(yīng)該如何是好,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孫臏早晚都會下山,并且孫臏跟鬼谷子學習的時間還比自己長,那自己就更不是孫臏的對手了。
于是,龐涓就想到了一個毒計,他派人給孫臏帶了一封信,信中假意邀請孫臏前來魏國出仕,并謊稱魏惠王已經(jīng)答應(yīng)讓孫臏擔任大將軍了。
可實際上,龐涓壓根就沒把這件事情告訴魏惠王,他只是想把孫臏騙到魏國,然后再想辦法陷害孫臏,徹底將孫臏除去。
接到信的孫臏不知是計,只當師弟龐涓非常講究,于是孫臏就懷揣著美好的夢想,興沖沖地來到魏國,當孫臏到達魏國后,龐涓立即盛情款待起孫臏。
孫臏雖然沒有見到魏惠王,但轉(zhuǎn)念一想,有可能是師弟覺得自己舟車勞頓,想讓自己好好休息,等機會合適了再把自己引薦給魏惠王,所以就放心的在龐涓這里住了下來。
可過了沒幾天,突然有一隊士兵闖入孫臏的房間,不由分說的就將孫臏綁了起來,同時宣布了孫臏私通齊國,意圖謀害魏惠王的罪名。
這可把孫臏嚇懵了,連忙高聲呼喊龐涓求救,可這些士兵不由分說的,立即對孫臏實施了臏足、黥臉之刑,把孫臏的雙腳砍了下來(又說被剜去了膝蓋骨),并在孫臏臉上刺了字。
孫臏疼得死去活來,但也沒有任何辦法,直到此時龐涓才姍姍來遲,假惺惺地質(zhì)問孫臏為什么要私通齊國,根本不管孫臏的傷勢。
孫臏此時也完全明白了,一切都是龐涓的陷害,是龐涓在魏惠王那里誣告了自己,否則別人根本不知道自己來到魏國,更沒有理由陷害自己。
但對龐涓恨歸恨,孫臏知道自己只有想辦法脫身,才能得以活命,以后才有機會報仇雪恨,于是他并沒拆穿龐涓,而是向龐涓求助,希望龐涓能在魏惠王那里幫自己說好話。
龐涓當然不會幫孫臏說好話,只是簡單地安撫幾句后,就命人把孫臏嚴加看管起來,隨后就離開了,此時的龐涓異常興奮,既然孫臏已經(jīng)變成了殘廢,那就再也沒有機會與自己抗衡了。
并且由于多年來對孫臏的嫉妒,所以龐涓并沒有直接殺死孫臏,在龐涓看來,每天都讓孫臏受盡折磨,才能解除他的心頭惡氣。
于是,龐涓吩咐手下,每天都要對孫臏進行嚴刑拷打,想讓孫臏受盡折磨而死,此時的孫臏,并沒有放棄生的希望,反而逐漸冷靜下來,想著如何應(yīng)對。
最終,孫臏決定裝瘋賣傻,于是在一次次嚴刑拷打之后,孫臏就開始瘋瘋癲癲的胡言亂語起來,他把送來的食物扔在地上,一會哭一會笑,每天都鬧個不停。
龐涓的手下,在觀察孫臏一段時間后,就將這個情況匯報給了龐涓,生性多疑的龐涓,并沒有完全相信孫臏瘋了,他就吩咐手下,將孫臏扔到豬圈中進行試探。
于是,就出現(xiàn)了文章開頭的畫面,孫臏為了讓龐涓相信自己瘋了,每天都吃豬糞喝泔水,把自己弄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就這樣,龐涓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后,終于確定孫臏真瘋了,就放松了警惕,把孫臏留在豬圈中,打算讓孫臏在豬圈里自生自滅。
可此時的孫臏卻異常清醒,他雖然每天都裝瘋賣傻,但一直注意魏國的動態(tài),時刻聽著外面士兵的談話,終于有一天他得到消息,齊國的一名使臣來到了魏國。
孫臏知道機會來了,他白天依舊在豬圈里裝瘋賣傻,等到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孫臏就悄悄離開豬圈,來到使臣的住處。
大半夜突然出現(xiàn)一個蓬頭垢面的殘廢瘋子,著實把齊國使臣嚇了一跳,剛想喊人,就被孫臏攔了下來,隨后孫臏快速地將自己的遭遇,跟這名使臣講了一遍,并表示自己想回到齊國,為齊國效力。
這名使臣見孫臏的言行舉止非常特別,就相信了孫臏的話,并與孫臏約定,待自己離開魏國時,將孫臏藏入自己的車中,將孫臏帶回齊國。
就這樣孫臏終于逃離了龐涓的魔爪,跟隨齊國使臣來到了齊國,并想辦法見到了齊國將領(lǐng)田忌,田忌在與孫臏交流后,覺得孫臏是個人才,就把他留在府中做事。
可孫臏畢竟是個殘疾人,并沒有真的獲得田忌重視,孫臏知道要想找龐涓復仇,必須要掌控權(quán)力,于是他就開始想辦法讓自己出名。
恰好當時的人們,喜歡賽馬賭注,而田忌更是經(jīng)常與人賽馬,不過總是輸多贏少,孫臏通過觀察研究后,就給田忌出了主意。
孫臏讓田忌用上等馬與對方中等馬比賽,用中等馬與對方下等馬比賽,最后用下等馬與對方上等馬比賽,果然按照孫臏的主意,田忌贏了很多錢,這就是著名的田忌賽馬?。
贏了錢興高采烈的田忌,覺得孫臏是個人才,就把孫臏引薦給齊威王,齊威王在見到孫臏后,看孫臏是個殘疾人,并沒有對他多重視。
不過孫臏善于把握時機,他知道如果這一次錯過了,那自己想再翻盤就很難了,于是孫臏連忙把自己的所學,向齊威王展示起來。
齊威王一聽,孫臏確實是個人才,就封孫臏為軍師,得到齊威王的重視后,孫臏就開始了他的軍師生涯。
時間來到公元前354年,當時的趙國攻打衛(wèi)國,并奪取了衛(wèi)國的部分土地,由于衛(wèi)國與魏國是盟國,所以魏國就派龐涓帶兵攻打趙國。
龐涓領(lǐng)命后,立即率軍奇襲趙國都城邯鄲,很快就將邯鄲包圍了,走投無路的趙國,就向齊國和楚國求助,齊威王接到趙國的求助后,經(jīng)過討論就決定派孫臏率軍幫助趙國。
孫臏接到命令后,立即對齊威王說,自己是個殘疾人,不適合帶兵打仗,孫臏建議由田忌帶兵,自己作為軍師協(xié)助田忌,齊威王經(jīng)過考慮同意了孫臏的建議。
隨后,孫臏和田忌就帶兵出發(fā)了,田忌的想法是,快速行軍抵達邯鄲,以解趙國危機,不過孫臏卻建議,應(yīng)該趁魏國國力空虛的時候,來個圍魏救趙?。
這樣,一來避免了齊國軍隊的長途奔襲,二來又可以讓龐涓不得不回撤大軍保衛(wèi)魏國,就可以使魏軍陷入長途跋涉的奔襲之中,不但解了趙國的困局,還更容易擊敗魏軍。
田忌聽了孫臏的想法后,立即按照孫臏的思路,率領(lǐng)大軍攻打魏國,此時的龐涓好不容易才攻破趙國的都城邯鄲,還沒來得及慶祝,就得知了齊軍大兵壓境的消息。
于是,龐涓連忙率軍回國抵抗齊軍,可是孫臏只是佯攻魏國,將大軍秘密部署在龐涓的必經(jīng)之路桂陵,等龐涓到達桂陵之后,立即將龐涓的魏軍徹底包圍起來。
經(jīng)過長途奔襲的魏軍,此時早已疲憊不堪,很快就被齊軍打敗了,并且主帥龐涓,也被孫臏成功活捉,但這一次孫臏并沒有殺了龐涓。
因為龐涓陷害自己的事情,只有他倆知道,如果自己貿(mào)然殺了已經(jīng)投降的師弟,有損自己的威名,并且孫臏的復仇,是想殺人誅心,不想讓龐涓就這么輕易死去。
所以龐涓最后又被放回到魏國,可回到魏國的龐涓,面對的都是冷嘲熱諷,內(nèi)心盡是屈辱,每天過得都不如意,還經(jīng)常做噩夢,可謂受盡了精神折磨。
就這樣又過了十多年,時間來到公元前342年,魏國派龐涓率軍攻打韓國,韓國沒有辦法,只能向齊國求救,這一次齊威王同樣派出了孫臏和田忌救援韓國。
孫臏再次采用了之前圍魏救趙?的計策,又將矛頭指向魏國,沒有辦法的龐涓,只能再次率軍回國,不過有了上一次失敗的經(jīng)驗,這回龐涓要謹慎很多,并不輕易冒進。
孫臏為了讓龐涓上鉤,就又開始了表演,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古時候行軍打仗,要挖坑埋灶做飯,于是孫臏就采取了減灶?的方法,引誘龐涓。
所謂減灶?就是,第一天讓士兵挖了供10萬兵馬吃飯的灶,第二天挖了供5萬兵馬吃飯的灶,第三天僅挖了供3萬兵馬吃飯的灶。
龐涓在獲知了這一情況后,不知是計,反而很高興地認為,齊軍已經(jīng)潰散而逃,只剩下很少的軍隊,于是龐涓就傳令,步兵和重要物資,在后面正常行進。
他則帶著輕騎兵快速追趕齊軍,當孫臏得知龐涓上鉤后,立即讓齊軍在馬陵附近設(shè)伏,因為那里山勢險要,只有一條狹窄的小路,是最適合伏擊的位置。
于是,齊軍在孫臏的安排下,砍伐大量樹木,將小道堵死,并在旁邊挑選了一顆粗壯的大樹,將樹皮扒下后,在上面寫下了龐涓死于此樹之下!?幾個大字。
同時,孫臏吩咐,只要那顆大樹附近出現(xiàn)火光,埋伏在附近的所有弓箭手,立即萬箭齊發(fā),將魏軍射死。
到了晚上的時候,龐涓率軍來到了堵死的小路附近,很快士兵就發(fā)下了寫在大樹上的幾個字,龐涓連忙命人點亮火把,并湊到跟前去查看那幾個字。
當龐涓看清了那幾個字后,心中大駭,知道己方中計了,連忙命令手下撤軍,但為時已晚,埋伏在附近的齊軍弓箭手萬箭齊發(fā),將龐涓和大量魏軍射死在那里。
當然了,也有一種說法,說龐涓只是身受重傷,但心知敗局已定,不想再次被孫臏俘虜,就拔劍自殺了,反正不管怎么說,龐涓死在了這場戰(zhàn)役之中。
隨后,孫臏命齊軍乘勝追擊,斬殺魏軍兵馬無數(shù),最終使魏國元氣大傷,徹底失去了霸主的地位,孫臏也終于報了當年的仇。
所以說,孫臏的復仇之路,應(yīng)了那句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并且孫臏殺人誅心,徹徹底底的將龐涓所有榮華富貴都奪走了,不可謂不狠,但龐涓也算是咎由自取。
戰(zhàn)國中期,齊軍在馬陵(今河南范縣西南)殲滅魏軍的伏擊戰(zhàn)。周顯王二十六年(前343),魏國派龐涓率軍聯(lián)合趙國進攻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采納孫臏的建議,決定發(fā)兵救援,以促進韓國竭力抵抗魏國。齊國雖允諾援韓攻魏,但在戰(zhàn)事剛起,魏、韓雙方實力未損時,過早出兵對齊不利。當韓軍五戰(zhàn)俱敗,韓國危急,魏軍已十分疲憊時,齊國才乘機出兵救援。二十七年,齊國又以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仍用“圍魏救趙”之策,率軍直趨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誘使魏軍從韓國撤圍,回師自救。魏軍果然中計撤回,并以太子申為上將軍,龐涓為將,率軍10萬東出外黃(今河南蘭考東南),迎擊齊軍。孫臏利用魏軍輕視齊軍、龐涓求勝心切的弱點,采取避戰(zhàn)示弱、退兵減灶、以示齊軍兵力日減的策略,引誘魏軍追擊。孫臏對田忌說:他們?nèi)龝x的軍隊向來驃悍勇武而輕視齊國,齊國有怯弱之名,善于打仗的人就要因勢利導。兵法上說,急行軍100里去爭利會損失上將;急行軍50里去爭利只有一半人能趕到。我軍進入魏境后,第一天要造10萬人吃飯用的灶,第二天減為5萬,第三天減為3萬。龐涓率領(lǐng)大軍尾隨齊軍走了3天,看到齊軍的灶每天減少,非常高興地說:我早就知道齊軍怯弱,進入我國境內(nèi)3天。士兵就逃亡過半。于是他脫離大軍主力,只率領(lǐng)輕裝精銳的部隊,晝夜兼程地追擊齊軍,孫臏估算魏軍的行軍速度,大概在天黑以后要走到馬陵。馬陵的道路狹窄,路旁多險阻,利于設(shè)伏。孫臏讓士兵將路旁一棵大樹的樹皮剝?nèi)ヒ欢?,在白木上寫下“龐涓死于此樹之下”八個大字。然后命令齊軍精選萬名弓弩手,埋伏在道路兩旁,并且約定說:晚上見到有人點火就一齊放箭!龐涓果然在夜晚來到剝?nèi)淦さ拇髽湎拢吹綐渖蠈懼?,便叫人點火照看。還沒有把字看完,齊國士兵萬弩齊發(fā),魏軍大亂,彼此不能相互救援。龐涓自知大勢已去,智窮兵敗,只好拔劍自殺。臨死前他憤恨地說:“居然讓孫臏這小子成了名!”齊軍乘勝發(fā)起攻擊,全殲魏軍,俘虜了魏太子申回國。此戰(zhàn),是中國戰(zhàn)爭史上由孫臏指揮的設(shè)伏殲敵的著名戰(zhàn)例。作戰(zhàn)中,孫臏利用龐涓的弱點,制造假象,以“能而示之不能”之策,誘敵入伏,達到全殲魏軍的目的。此戰(zhàn)之后魏國一蹶不振,齊國一躍而成為當時東方的強國。
大背景:魏龐涓帶兵攻韓,韓向齊求救。孫臏建議直接攻魏國,龐涓帶兵回援本國。這樣解了韓國之圍。(其實這是故伎重演,齊國曾經(jīng)用過圍魏救趙,這次是韓國)在龐涓回軍追擊齊軍的時候發(fā)生了馬陵之戰(zhàn)。
具體戰(zhàn)斗:這時齊軍已進入魏國境內(nèi)縱深地帶,魏軍尾隨而來,一場鏖戰(zhàn)是無可避免了。仗該怎么打,孫臏胸有成竹,指揮若定。他針對魏兵強悍善戰(zhàn),素來蔑視齊軍的實際情況,正確判斷魏軍一定會驕傲輕敵、急于求戰(zhàn)、輕兵冒進。根據(jù)這一分析,孫臏認為戰(zhàn)勝貌似強大的魏軍完全是有把握的。其方法不是別的,就是要巧妙利用敵人的輕敵心理,示形誤敵,誘其深入,爾后予以出其不意的致命打擊。于是在認真研究了戰(zhàn)場地形條件之后,定下減灶誘敵,設(shè)伏聚殲的作戰(zhàn)方針。
戰(zhàn)爭的進程完全按照齊軍的預定計劃展開。齊軍與魏軍剛一接觸,就立即佯敗后撤。為了誘使魏軍進行追擊,齊軍按孫臏預先的部署,施展了“減灶”的高招,第一天挖了10萬人煮飯用的灶,第二天減少為5萬灶,第三天又減少為3萬灶,造成在魏軍追擊下,齊軍士卒大批逃亡的假象。
接連3天追下來以后,他見齊軍退卻避戰(zhàn)而又天天減灶,便不禁得意忘形起來,武斷地認定齊軍斗志渙散,士卒逃亡過半。于是丟下步兵和輜重,只帶著一部分輕裝精銳騎兵,晝夜兼程追趕齊軍。孫臏根據(jù)魏軍的行動,判斷魏軍將于日落后進至馬陵(今山東郯城一帶)。馬陵一帶道路狹窄,樹木茂盛,地勢險阻,實在是打伏擊戰(zhàn)的絕好處所。于是孫臏就利用這一有利地形,選擇齊軍中1萬名善射的弓箭手埋伏于道路兩側(cè),規(guī)定到夜里以火光為號,一齊放箭,并讓人把路旁一棵大樹的皮剝掉,在上面書寫“龐涓死于此樹之下”字樣。
龐涓的騎兵,果真于孫臏預計的時間進入齊軍預先設(shè)伏區(qū)域。龐涓見剝皮的樹干上寫著字,但看不清楚,就叫人點起火把照明。字還沒有讀完,齊軍便萬弩齊發(fā),給魏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打擊,魏軍頓時驚恐失措,大敗潰亂。龐涓智窮力竭,眼見敗局已定,遂憤愧自殺。齊軍乘勝追擊,又連續(xù)大破魏軍,前后殲敵10萬余人,并俘虜了魏軍主帥太子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058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